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方法初探_以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方法的一般规律 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的应用范围和其
存在的潜在设计价值空间是未来景观设计
领域之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一个层面[ 4 ] 。首 先,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需要对原有的景 观元素做到一定意义上的需求和保留,比 如在岐江公园内部中,对于原有历史文化 要素(如船坞码头、石板路、旧装卸厂房等) 的保留都是其尊重历史脉络的一种表现, 体现了具有传承意义的可持续性。毕竟,优 秀的景观作品除了其应具有实用价值和功 能之外,透过其作品本身了解此地文化历 史的变迁也是人们寄于城市区域规划及景 观作品的期望。
生态建筑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以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为例
王荃
摘要 / 通过对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内部—亲水栈桥景观 设计的介绍,比较和分析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意 义,归纳此设计方法的一般规律和评价结构体系,为创 建可持续性的城市区域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 可持续 动态化 ABSTRACT/ Through introduction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for hydrophilous landing stage in Zhongshan Qishan Park, the author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of sustainable and dynamic landscape design, and summarizes thegeneral law of design process and structural systemofevaluation. It will providedesigner with some new thinking of creating sustainable cityscape design. KEY WORDS/ sustainability, dynamic
这种评价体系从一方面界定了可持续 动态景观设计的相关原则;同时,设计师们 也可依据这一评价体系,在不同种类的客 观设计条件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使 区域内部的景观实体能够真正地达到可持 续规划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M].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7, 25. [2] (德)维勒格. 德国景观设计[M].苏柳梅, 邓哲 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 [3] 俞孔坚,李迪华.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0-21. [4] 韩肖平,刘洋.动态景观设计的构架体系[D]. 西 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当湖面的水位处于高水位时,栈桥被 淹没,这时水生植物探出湖面,使得湖岸变 得格外的生动,自然却不荒野,规整却不僵 硬;当湖面的水位逐渐地上涨,水体沿着高 低栈桥间的阶梯渐渐爬上岸来,栈桥和两
96
侧的水草慢慢沉入水中,最底层栈桥半没 于水下,若隐若现;栈桥式湖岸设计即使在 低水位状态下,仍具良好的亲水性,方格网 栈桥将人导入水际和一个丰富的边缘生态 群落,层层跌落的栈桥,随着水位的退却而 慢慢露出水面,增添了景观的可视性及应 用性。
其次,在处理手法上,动态景观设计需 要找到各景观元素之间相联系的形式内容。 当然,可持续动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 是刻意地寻求一种“变”,而是更好地运用 原有条件下的景观基础设施寻求与新景观 元素之间一种搭接和贯通。毕竟,对原有环 境场地设施的保存已经体现出一种可持续 性的发展需求。例如:在某些居住区内,设 计者们用高低错落的乔灌树木,通过小区 山墙这一介质,特意表达不同时期阴影的 变化,使这些看似无序的阴影形成一种特 定的图案并加以诠释和展现,使人们能够 从这种随意的“框景”之中,感受到时间的 一种有序不断变迁。
第三,动态景观设计要依据不同时期 和不同使用者的不断需求,改变及协调新 环境下各种元素间新的融合,同时,动态景 观设计要在原有的使用功能基础之上延展 出新的实用空间。比如,岐江公园内部三个 不同时期的水位变化衍生出三种亲水河岸 不同的使用功能,使人们能在不同的时期 感受到亲水栈桥所带来的丰富使用效果。
5 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方法的评价依据 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就其本质而言,
是在充分尊重其原有景观设施的基础之上,
在不破坏本地历史文化脉络的环境之下, 用新的景观元素与原有的环境形成一种变 化与共融。同时,新的景观元素要适应周边 客观环境的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使其具 有新的实用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乡土 建筑文化”理念中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方 向,而这种方法在其评价依据上主要分为 以下几点:
1)是否利用新的景观元素反映出原始 基地风貌的历史氛围环境,通过“被动式” 的改造方法使对其原有环境的破坏程度降 到最低;
2) 合理运用设计手法,用动态性的思 维进行分析考证,使原有的基地环境、景观 元素与新景观元素之间达到一种实用功能 的二次提升,即景观功能的后期衍生效应;
3) 动态景观设计中的元素之间要具有 区域性的协调适应能力。同时,由此形成的 客观环境对于调节和改善生态气候及人们 的行为方式应具有积极的影响。
图片来源 图 1:引自 (德)维勒格.德国景观设计[ M ].苏柳梅, 邓哲 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
97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09.5 建筑学报
柏林海勒斯多尔夫三角地带住宅区中 心内部广场景观静态节点式设计思维模式 体现了德国景观整体的创作理念(图1):植 被、树木及其它公共设施很好地与此处地 形结合在了一起,设计师利用这些景观元 素也恰当地处理好了景观与建筑物整体的 协调关系(交通及流向)。然而,就其景观整 体效应来看,区域内部的实体景观要素处 在一种相对独立依存的状态,即景观元素 之间并没有形成相关联的依托连带模式。 从目前所倡导的生态环境效应学的理论出 发,这类的景观往往更加侧重于其视觉性 和功能性,实际效果更加受制于周围的环 境变化,对于协调内部景观要素之间的灵 活性和机动性存在着一定局限[2]。
3 广东岐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在总体的规划方案设计中,如何处理
景观节点以及协调整体区域内部的生态关 系成为了设计师需首要面对的问题。从可 持续的景观设计角度出发,大尺度的水域 面积为创造良好的景观功能连带性提供了 很好的介质,即在景观内部发挥动态思考 的行为模式。以亲水河岸为例,占地为35% 的水面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场地自然特质, 但水面与主河道相贯通,受海潮的影响,水 位的日变化达 1.1m,低水位时,湖岸裸露 泥泞不堪,水际可达性差,水位下降时,湖 边淤泥出露,人也难以接近;其次,设计师 面临的又一项挑战便是如何在一个水位多 变,地质结构很不稳定的情况下,设计出一 个具有生态整体化效应的水陆边界,从而 能够体现出生态理念的整体模wenku.baidu.com,使水— 生物—人得以在一个不受外界影响和环境 制约的状态下得以相互的形成“共生”[1]17。 针对这一特性,设计师们除了解决工程中 的固土护岸问题外,还提出了一种处理手 法:“动态栈桥式亲水生态湖岸”。
2 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理念 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即在区域内部中,
实现一种景观内部各实体要素之间充分彼 此影响、相关联的行为依存模式。故也可以 把它称之为“动态化”的景观行为效应。需 要指出的是,这种理念不仅包含了设计师
用相关联的景观要素巧妙设计出的景观节 点,同时,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及合理运用, 以及对曾经的景观要素加以利用、融合也 进一步强调以及规范出了这种理念新的意 义和价值方向。凯文·林奇认为,“设计是 想象地创造某种可能的形式。”[3]如何利用不 利于场地环境的景观要素发挥其自身的特 点,使其能够成为区域性的景观载体,最终 发挥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这一特点?从客 观角度出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 计师对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认知程度和思 考的行为模式。
从岐江公园的亲水栈桥节点设计一个 局部可以看出,设计师对整体区域环境内 部动态设计的协调把握能力可见一斑。从 后期实际的效果中来看,河岸边际的“动态 性”改变并协调了此处原有的水文地质环 境,同时,这种可持续的动态创作手法加强 了人们与水、水缘植物的亲和程度,增添了 很强的趣味性,拉近了人与自然的直接距 离。在这里,景观水体不再受外部环境的制 约,环境变化又直接衍生出3种景观的行为 模式,并且从整体的生态环境意义上来看, 对亲水沿岸做适当处理,通过对水生、湿生 植物的合理种植栽培,也改变了其区域内 部小气候,同时使其自身的公园内部始终 处在一个良性的生态体系的平衡之中,达 到了城市“绿肺”的效应及作用。
对当地资源环境的合理再利用,也同 时体现了设计师依据动态景观创作的手法。 进一步充分体现了其传承当地文化脉络的 独具匠心之处。例如,整体的岐江公园在过 去的几十年间,承载着当地船坞改造装卸 的发展过程,旧时的铺轨、钢铁角架、厂房 被重新定义设计成为新的景观元素符号, 并且同样被赋予了新的实际意义和使用功 能。当人们在这里充分享受着休闲、惬意的 同时,历史文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迁所 被人们遗忘,相反,设计师对场地合理的围 合与规划,通过对原有区域内部所遗留下 来的景观元素信息加以合理的改造和利用, 进一步使区域内部的“船坞文化”保留了下 来,使人们在置身于其中的时候,始终能够 “触摸”到曾经的那段岁月。最终,形成了 整体区域内部的景观效应的新模式—整 体化的传承效应。这也充分体现设计师对 于传统的景观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合理结合 与应用。这种可持续性的规划设计理念从 某种程度来讲,也充分体现了一种可持续 “动态性”的思维设计逻辑(图 2)。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3 0 0 0 7 2 ) 收稿日期:2 0 0 9 - 0 4 - 2 0 建筑学报 2009.5 ARCHITECTURAL JOURNAL
1 景观元素间的静态效应模式 对于一处优秀的生态景观,有着不同
的技术指标去加以衡量。在这里景观内部 的各实体要素如石、水、木等诸多景观元素 都发挥出了其具体的功能效应。以德国现 代景观为例,战后德国留下了大量工业废 墟,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废弃的材料没有进 行再加工或细加工而直接应用。锈钢板、石 子、砂砾和野草是最常见的素材,看似贫困 和朴素的形式也很难谈得上景观内部的视 觉“完美”,但就是这些场所被广大的人群 所接受并广泛使它形成一种景观思维模式 加以推广和使用,俞孔坚将这种景观比喻 为一种“寻常智慧”[1]25。这些景观在乡村、 城镇和城市中随处可见,它们通过本身的 景观属性点缀着整体内部的环境景观的氛 围,无论是从功能上和形式上都可以彰显 出各自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