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远去的岁月—知青生活回忆与实录)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英(远去的岁月—知青生活回忆与实录)
读后感
何英读后感
这是一块基石,国家和民族的基石。
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历史的天幕有了名诗知青河名曲的印记。
何英将笔触专注于这一历史中的一块基石——农村党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叶汉禄,细微地表现了他创建知青农场的信念和行动;专注于这一历史中的一个生活断面,使我们看到了聚集几十位知识青年的闽西青潭知青农场存在的全部图景。这部作品以适度距离,恪守平静审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触动了时代神经,也投影于历史沧桑,在艺术上具有追求和光彩。
究竟采取怎样的方式直面历史才能体现一种真实?何英让当年的知青们用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情和人性,记叙自己在农场的所见所闻,并直至从回忆中流露出对农场指导员叶汉禄品评的倾向。在这一刻入骨髓的集体记忆中,作为农场共产党员的叶汉禄,他的责任担当,他的敬业奉献,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内涵和
意蕴。何英更是在轻松自如、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之际,完成意义的凸显和人生的阐释,充分表现了自己的灵性和才气。何英的作品无疑是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关于艺术理念的一个生动注脚,即“艺术的价值在于以简明的表现手法对生活做出诗意的、宗教的或哲理的阐释”。作者能将简单与丰富浑然一体,能把晓畅与深刻融为一炉,这是作者对基层党员叶汉禄的一种崇高理解,对这一特殊历史生活片断的深切体察和深刻认知。当然,更是何英人文品格的一次发声。
一直以来,何英的作品都渗透出一种坚韧的力量,不论是对生活的表达、生命的领悟,还是在语言的使用上,这种力量的魅力促使着她不断沈静、从容地对岁月里的片断进行挖掘,直至抵达事物的核心。阅读《远去的岁月》,其中关于“公公的知青情结”的挖掘就呈现出这种美学特质。这一章节率先给人以心灵撞击的,是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之后,自然跃于纸面的1973年至1981年与知青一起历经八年艰苦创业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部作品中“历史的记载”篇章以一种朴素、自然的笔调诠释了历史生活的场景,写出真情,写出表面下的本质,写出生命的顽强和抗争。“在那高度计划经济、
生产单一的年代”,“公公在知青农场却大胆地进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甚至还发挥知青的聪明才智,种起了在当时来说非常稀罕的水果——西瓜,种白木耳、炼焦油……”因为叶汉禄坚信知青是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让他们吃饱饭又经受锻炼已成为他最质朴的愿望。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暖暖的潜流,它一直没有停留。作者的内敛,平静地散发出坚韧的力量。这种五声的力量使作者感到一块基石在特殊历史处境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作为最基层的一位党支部书记的勇气和谋略。”这是一种平静中的超脱,不具备坚韧品质的人是无法抵达这一境界的,也正体现了何英作品在口语化的句子下面潜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那是一种人格高度。
在作品的收拢处,作者进一步强化了“一块基石与一段历史”的大情怀、大境界。从“让历史告知未来”所洋溢的人间情味和深切感喟,可见知青们真心眷恋的并不是知青农场生活本身,而是这一时期生活中所蕴含的多色调的:“人生味”。它以一种来自根部的本质,更为鲜明的观点呈现着作者生命表达的执怮拗。感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充分艺术化的抒写高扬了作品的理性精神,上山下乡、磨砺、青春、价值、美德,在思辨的情境中有了走向
第 3 页共5 页
深度的机会。
往事并不如烟。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农村党员叶汉禄被知青们尊称为“老指”按当下的话说,他的尽心尽责内含着人类道德最精华的成分,代表了人类进步的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何英的作品中值得注目的还有叶家小院门口的荷塘,叶汉禄生前种植的荷,依然亭亭盛开,生生不息。荷花,正如北宋理学家周郭颐在《爱莲说》中所说:“中空且直”,“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高尚的品格。在《远去的岁月》扉页,可见一幅景气清丽的荷,极具诗意的表达和美感。我们读后很难不想到农村党员叶汉禄生命里的善和美。
捧读《远去的岁月》这部作品,珍贵的历史烙印比比皆是。三十多幅难得的照片,也必然会点燃我们的眼睛:哦,那是怎样的“改天换地”的战斗?年轻的生命力又是怎么样的顽强?《知青之歌》的旋律是怎样地厚重了青春年少的日子?在他们的微笑与平静背后,又有多少“内心深处的强烈风暴”?社会学家哈布瓦赫有专著集体记忆,自然,这照片记叙了这段历史的话语,诸如“收工归来”“交流心得”“知青复习迎考”……这些看似平静、十分朴素的话语,又引起了多少知青的“集体记忆”?进而更深的是,“上山下乡”大潮裹挟的所有真实都向内心冲击,重新演
绎曾经经历的生活与生命的流程。又是,在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重大价值也就成为作品里一道特殊的风景。除此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还有,其中农村党员叶汉禄的生活记事及附录。这些既显示出知青文学的崭新质素,也获得了文学史性的高视点;既展示了历史与人的无限丰富性,也支配了文学作品的想象力。知青历史的诸多复杂内涵,也因此在文字负载中得到开启与传达。
何英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以一种平凡的心态去体悟基层党员的胸襟,去理解特殊的历史生活片断,寻求一种岁月的视阈和本真的美。她擅长把人生不同境遇化为心灵里平静的独处,把所思所感写得独到并且深刻,蕴含一种哲学的深度与崇高的理念。她在思考人生、探索艺术的同时,默默地坚守自己的立场,摆脱一切外在于作品的无关纠结,直指“一块基石与一段历史”,的本质。这种独立,源自作者独特的眼光和艺术修养。何英这部作品的深度由此而来,广度由此而来,厚度也由此而来
第 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