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网络,创建和谐校园

关于大学生沉迷网络现象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对此我深有感触,据我所知,大学生上网大多是聊天,除此之外就是打网络游戏。一位同学非常精辟的开了个玩笑:千万别相信买电脑是为了学习!虽然他的话未免有些夸大其词,然而大学生沉迷于无聊的网络聊天或打游戏的情况不能不让人担忧。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仅浪费钱财,还荒废了学业,甚至还会使大学生堕入歧途。年初,媒体披露一清华大学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被退学的消息,一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去年,上海大学81名成绩不合格的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被学校集体劝退。由此可见,大学生关于“铁通”(总通宵上网)和“连通”(连续通宵上网)的说法看似搞笑,其实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不可否认,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然而也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大学生,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对,然而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要沉迷于游戏而荒废了学业呢?

学而上大学,并没有具体的人生目标。因此,一进入大学校园,不少人就不知道还有什么追求。马加爵在被执行死刑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人生最大的失败在于人生没有理想。可见,应试教育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而这却是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其次,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大学生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大学不仅课程少,而且课堂纪律也不好,教师对学生的去向很少关心。应该承认,大学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但并不是说就可以对学生不闻不问。自由和关心不是矛盾的,然而现在大学教育却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对学生基本不管,处于“无政府”的状态。上课不来也不管,上课睡觉也不管,晚上出去通宵打游戏也不管,这样的教育是很不负责任的。再次,大学的不少课程呆板、枯燥无味,甚至是老调重谈。可以说,大学生厌学主要是大学课程的设置不能吸引学生的缘故。大学一个学期开的专业课少,而其他的课又杂,甚至是胡乱拼凑的。不少是初中都学过的老论调,这样没有新意。实用性和新颖性都没有的课程怎么能吸引学生呢?最后,网络游戏监管真空使网络游戏见缝插针毒害学生。不少网络游戏,由于其诱惑力大,像海洛因一样很容易让学生一旦接触便难以自拔。有关部门对这样的游戏却放行,让其如此危害大学生,是很不负责的。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哲学分析

根据哲学理论唯物辩证法可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从这些哲学原理角度可以分析到——大学生沉迷网络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因和外因的。

1)从内因方面讲,青少年沉溺网络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身意志薄弱,控制力差等一些不良品质所引起的。随着成长,大学生迫切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由于是面对面的交往,容易受到人的外表、表达能力等条件的影响,因此部分人在交往中不能积极主动与人交往。而网络的虚拟性摒弃了这些影响,对人的优点放大,减少缺点。这样人们以某种虚拟的形象和身份交流,在网络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心理满足和自信,使交往得以继续。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人群是在长辈期望和呵护中长大的独生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当出现以往的生活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甚至发生自残或伤人等恶性事件。为逃避这些心

理危机使他们希望借助网络来摆脱烦恼,减轻心理压力,获得暂时的解脱。也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他们一步步堕入网络的深渊。

2)从外因方面而言,现如今社会发展,对于网吧的出现及国家教育体制等是影响大学生沉溺网络的重要因素。从另一个角度说,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是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特别是政府机关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沉溺网络。但是我并不认为网络是大学生沉溺的罪魁祸首,而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是否出了问题。当前,我国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原则,然而实质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准则。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能落到实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仿佛整天除了学习考试之外似乎很少有其他的兴趣和爱好,对此网络的出现似乎满足了大学生追求自由的心理,同时也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试想,如果大学校园真正有许多有趣味的活动,大学生还会花费这么多时间在这虚拟的网络上么?这也引起高校管理制度的反思,同时大学生自己也有一定责任。

二、应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建议分析

1.大力增强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搭建良好的沟通教育平台

当代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此不能一味采用说教的方式。事实上,在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在少年时期受到不科学的教育,基本的倾诉、兴趣等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才转向网络寻求新的“自我”,并沉迷其中的。因此,教育主体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反省过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恰当的行为,并予以改正。另一方面,教育者要重新认识网络,努力接触网络,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校园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功能,使其成为教师与学生在学业、思想、心灵上交流的有效的平台,增强校园网的知识性、科技性和趣味性,使其紧密贴近学生,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这样一方面能做到知己知彼,为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消除以往沟通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隔阂,搭建有效的载体,让学生敞开心扉,实现无障碍交流。2.深入开展网络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面对网络,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网络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代化工具,但不是精神家园,更不是世外桃源。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危害,要扬长避短,特别不能迷恋网络。第三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心态。正确认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自由性,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自如转换,不能本末倒置,沉迷于网络虚拟环境之中;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参加网络文明建设,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实施欺骗行为,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第四要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现实生活态度。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及需要,发现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其他途径所在,鼓励大学生参加到现实活动与交往中,培养和发挥自身优势。3.加强完善网络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大学生网络行为

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是成年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加强网络制度建设,把他们上网行为限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之内是必要的。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课堂和宿舍等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对上网行为进行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是能够克服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对网络成瘾者也有一定的矫治作用。学校要严格校规校纪,建章建制,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条例、宿舍计算机网络管理条例、上网用户守则等进行规范管理,并从公寓管理规定入手,对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