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处方----读葛兆光《汉字的魔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章 意脉与语序——中国古典诗歌中思维与语言分合 一、诗的语序:老话题的新诠释 二、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 三、埋没意绪:意脉与语序分离的意义
• 第四章 论格律——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结构的分析 一、语音序列:从永明体到律绝体 二、意义结构:对偶的空间效应 三、句型规范:诗歌整体结构的选择 四、小结:人心与天道的同律搏动 • 第五章 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一
语序错综所引起的意象变化
• 第一、省略语错综的语言使意象凸显,凸显的意 象会显得更加密集,达到言约而意丰的效果。 • 第二,意脉与语序的分裂显然拓宽了诗歌阅读与 理解的空间。 • 第三,语序省略简化、错综颠倒的诗歌,使人们 通过诗歌更直接的投入到活生生的世界。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意象并置)
• 赵次公:香稻(则)鹦鹉啄余(之)粒, 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
中国古典诗歌的 “教学处方”
---- 读葛兆光《汉字的魔方》
1997年版,2007修订版
张新强语文名师工作室 程永超
• 葛兆光:1950年生于 上海。北大研究生 毕业,曾任清华大 学教授,现任复旦 大学文史研究院院 长。著作有:《中 国思想史》《禅宗 与中国文化》等。
• 目录 · · · · · ·
• 陌生化的方式首先是省略,如主语“我”、“汝” 等,介词、连词、虚词等等,在省略的过程中, 时空位置模糊了,直线的过程变成了平列的组合, 韵律更整齐了,意蕴更丰富了,诗境更富于变化 了。 • 其次是词序的变化,省略使得诗句中词语的结构 关系松散了,就可以互相移位,词序的错综使得 本来就朦胧的诗境更加曲折多变,耐人寻味了。
一、密码破译:作者与读者的文化对应关系 二、典故与诗的视境:中断与连续 三、用典方式:表达意义与传递感受 四、典故注释:对‚动机史‛的阐释 • 第六章 论虚宇——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二
一、‚自‛字的分析:‚转从虚字出力‛ 二、虚字的意味:传递感受与曲折意思 三、‚意思中再加意思‛ 四、唐宋诗之间:虚字与以文为诗的风气
作者借用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学说:
人在感觉外物的时候,最初在思维中形成的 是若干个共时性也就是在时间上平行呈列的组合 印象,这种印象就是所谓的‚深层结构‛。而当 这种深层结构上的印象成为语言时,语言的理性 机制就迫使被表述的事物按照语法式样变成一种 ‚线性的序列‛。 从思维到语言的过程就是从无序的深层结构 转变成有序的表层结构的过程。而由原初的印象 到语言,是一个世界的本相逐渐丧失的过程。
• 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一个传统方法的反省 一、‚背景分析‛:真是一把万能钥匙吗? 二、背景批评的难题与困境 三、批评的传统:以历史的背景曲解诗歌的意义 四、诗歌:是自给自足的文学文本,还是依赖背景支撑的历史文本 • 第二章 语言与印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批评中的一个难题 一、难题:语言与印象的纠缠 二、实例分析:从语义到语音 三、还是难题:诗歌语言批评怎么办
二、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
• 陌生化是意脉与语序分离及诗歌语言形成的动力 • 《诗经》多用“之乎者焉”等语助词连贯诗意,流畅自然。 • 谢灵运、齐梁永明诗人开始探索对古诗质直朴素的语言习 惯进行有意识地矫正。 • 唐近体诗格律的逐步形成后,将诗歌语言从日常用语及散 文体式中分离出来,正是诗歌陌生化的成果。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古典诗歌的思维方式是 一种原始思维孑遗浓重的方式。 • 葛先生认为,‚汉字是天然的诗歌质料,它可以 由诗的建筑师随心所欲地挪来移去地建造诗境, 而这种思维,乃是天然的‘诗性思维’。‛
• 同时,中国人的模糊性思维方式造就了‚诗性‛, 诗的欣赏者们也具备把握这种质料和成果的能力, ‚似语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 第七章 论诗眼——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三 一、从无眼到有眼:‚诗眼‛的形成过程 二、诗眼的意义:给物理运动情状以情感色彩 三、诗眼消解与篇法、句法与字法 • 第八章 从宋诗到白话诗——诗歌语言的再度演变
一、以文为诗:从唐诗到宋诗 二、以白话为诗:本世纪初的诗体革命 三、宋诗与白话诗:一种共同的诗歌观念导致的语言革命 四、巧思与机智:走向精致化的白话诗
读书体会
• 第三章 意脉与语序
——中国古典诗歌中思维与语言的分合
• 一wenku.baidu.com诗的语序:老话题的新诠释 • 二、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 • 三、埋没意绪:意脉与语序分离的意义
一、诗的语序:老话题的新诠释
• “意脉”定义:
‚诗歌意义的展开过程,或者是诗歌在人们感觉 中所呈现的内容的动态连续过程。‛ • 关于汉语语序的两种传统语言学解释: 一、时空顺序:‚我看到他走过去了。‛ 二、主题化原则:‚吃饭先!‛
葛兆光认为:
一、‚思维—语言‛并不是先天就存在一套语序规 则的,只不过是人们思维和语言理性化的产物。 诗的思维恰恰和原始思维接近而排斥理性思维。
二、当诗歌以实词的形态直接呈现时,语法的不完 整与语序的不整饬,时空因果等关系的不明确, 造成了意义表达上的张力,正是诗歌追求的效果。
三、越是语序省略错综的语言,表现出的深层结构 就越接近思维本初的状态,越容易得到原初体验。
•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 • • 诗歌的意象凸显, 主体情感热烈, 画面极富动感, 诗歌更具表现力和张力. 真实地表现出生活的原貌,先闻竹喧而知浣女归, 见莲动而知渔舟下,富有生活气息。
中国诗:意脉--语序
• 杜甫《秋兴八首》第八首额联: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 沈括:鹦鹉啄余(之)香稻粒,凤凰栖老(于)碧梧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