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第三版组织行为学课后答案及术语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

概念: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意义:多学科为综合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涉及三个重要方面即个体、群体、组织;通过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管理学—-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霍桑实验

1949年,美国在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集哈佛、斯坦福、密歇根、北卡罗来纳等大学的科学家开会,正式把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从此取代了人际关系学。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科学管理前期(1900年前)

科学管理时期(1900—1945年)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和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人际关系学派(1927-1945年)包括: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

权变学派(1945年—现)

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网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有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导行为研究。

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

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第四,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组织,控制,引导,管理功能

组织及其性质: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按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具有正式关系的人群集合体。控制:30

如何有效的预测、解释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网络)

正确预测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将会高产,将会作出正确决策,将会缺勤或者将会喜欢他们的时,人们对组织行为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组织行为学的另一个目标是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情,确定为什么人们的产量、满意程度、辞职倾向存在着差别。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监督、一般管理和人事管理。清楚地了解如何预测、解释和控制行为对于有效地完成两项分析和行为—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往往不适合分析就试图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提高管理的分析能力,改进管理者在控制组织行为方面所做的工作。

对行为的预测:预测他人行为是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预测对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正向)进行表扬、激励、倡导,对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反向)采取措施阻止、消除、抑制。

对行为的解释:预测与解释不同,能预测的事物并不一定能解释。一般情况下,准确预测某种事物的能力往往先于解释该事物的能力。解释又包括,人们在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存在的差别,对这些情况解释的目的,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它的发生.

对行为的控制: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对组织中所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控制采取的手段有,酬劳制度(奖金、福利、基本工资);监督(审计、安全生产、质检);工作设计(岗位责任制、职能部门设计、隶属关系、轮岗制)

你是如何理解“人是企业发展的目的”这句话?问什么很多组织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一书的作者狄尔和肯尼迪在对美国80家企业的调查中发现,1/3的企业以利润为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而这些企业的利润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而2/3的企业不以利润,而以崇高的信念、人的价值、理想为最高目标,却取得了卓越的绩效。

因此,从社会发展战略来说,经济增长不是发展的最高目的,人才是发展的最高要求,要促进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

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仍然把组织当作经济组织或任务组织,没有把人当作组织发展的目的。

(2)“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3)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现象。

(4)人事问题仅仅是人事部门的事还是组织中所有部门的事?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个体行为特征

目的性, 社会性,自主性,连续性持久性可塑性

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以感觉开始,并以感觉为基础。

知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特点: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特点:外表印象特征

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越容易感知

3、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

主观因素:

1、选择性、

2、需要、

3、成见、

4、思想方法的错误(是导致错误知觉的重要根源)

⏹第一印象的作用(看照片);

⏹晕轮效应(以点盖面);

⏹优先效应(先入为主,陌生人)

⏹近因效应(给人印象,熟人);

⏹定型作用(头脑中固有印象)

定型作用(头脑中固有印象)定型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华生主义和新华生主义各自的特点

华生主义:

。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

公式:S_R(刺激—反应)

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应,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应

说明的问题

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刺激)

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

缺陷:把人看成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

新华生主义:

主流内容: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