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族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氏族谱
惟/戈温*扌/纟昭/昌光仁*宀/曰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若端*王*扌/应元之/万*氵思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有名(字)的排辈字:
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
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孔氏的辈份大多数孔氏都比较清楚,此次续修孔子世家谱有些地区的族人弄不清辈份。续修办公室曾在发简报时做了介绍,但现在仍有人不太清楚,为什么有“希伯公彦承”的说法,其实是当时名字订了辈字,“字”也订了辈字,把两者弄混了。当时给“字”订的辈字是:士、伯、文、朝、永,以、知、用、之、懋。明崇祯二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续订“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时,同时也订了“字”的辈字:起、鐘、振、体、京,显、法、泽、羽、瑞。其后再续辈字时,没有再续“字”的辈,这一点可能有的孔氏族人不清楚,记混了。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五十七代“言”字辈,是因当时孔讷已袭爵,即以其言旁为辈,有的族人认为是“希讷公彦承”是错误的。
-- 告孔氏族人书续修孔子世家谱告全体族人书
先祖孔子被历代尊为“大成至圣先师”,近代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学术思想对后世中国以及整个东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孔氏族人,子孙繁衍,氏族昌盛,延续至今,传裔八十代,历经二千五百年。居住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遍及全国和海外。据估计,现存世者已逾三百万人。在此二千五百年八十代间,上下传承均有谱牒详明记载以为据。故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堪称存世谱牒之冠,极具研究价值,且亦为儒学和谱牒学研究之重要基础资料。上述特点和意义之得以延续和发扬,全赖历代之不断修订。
自明以来,即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定约。末次修谱由七十七代宗子(历代称谓衍圣公)孔德成先生主持,始于一九三零年,成于一九三七年,成谱至今已六十年有奇;且孔氏族人中略知族谱之端倪者,多已年逾花甲,故再次修订已迫在眉睫。
为此,由孔族近支(共五支,世称“五凝”)七十七代德字辈兄弟发起,经孔德成先生首肯,为便于与海外孔氏族人联系,特于香港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主办续修事宜。
依照惯例,修谱费用有族人自筹分摊,望全体孔氏族人,为继承和发扬东方文明精华,延续本族谱牒,精诚团结,踊跃参与,密切配合,慷慨捐助,共襄盛举。
欢迎孔姓共建家园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曲阜孔子世家谱研究中心
一九九八年六月一日
孔氏家族体系考略
家族,是以血缘为纽带、按血统远近来区别疏亲关系的社会宗系单位。孔氏家族,以孔子嫡系长孙衍圣公为宗主,世袭公爵。衍圣公府是孔族大宗,其余为小宗。衍圣公府下的孔氏家族,因历朝的尊孔,未受王朝兴衰更替的影响,即使民国时将千年衍圣公改为奉祀官,也丝毫未动其尊贵地位,仍具有一般宗族所没有的特权殊荣和形式、内容,因而,其经久不衰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是家族史研究最完整、最典型的样本;作为维系二千多年的大家族,其宗支、谱系、继嗣、族规、族内管理极为严格、完善和丰富的个案特点,形成内在严谨的家族体系。
姓氏来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殷商。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即箕子、微子、比干)之一微子启,即其远祖。西周初年,微子受封于宋,都于商丘。五传至于弗父何,礼让其国于其弟宋厉公,自为宋国大夫(《孔子家语》),弗父何即孔子十世祖。从此,厉公一系世掌宋国君权,维系着并不出色的世袭统治;弗父何一系则成为宋国辅政公族,保持着宋国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再三传为正考父。正考父知书识礼,以谦谦君子知名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于周太史氏。然而至其子孔父嘉时,情况则大为恶化。嘉作大司马,穷兵领武,“十年而十一战”,民怨沸腾。太宰督假公济私,利用国人的不满情绪,捍然发动政变,杀孔父嘉。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难于鲁,卜居于曲阜东昌平乡之贩邑。子孙袭姓孔氏,遂为鲁人。孔氏子孙,隐姓埋名,一连四世皆不显,一直到孔子父亲叔梁纥,才稍有事迹见载于史册。
家族简史
叔梁纥是个武士。叔梁乃字,纥是其名,称“叔梁纥”是尊称。叔梁纥腰圆体壮,雷力
过人。尝为大夫孟献子武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武功知名诸侯。后升为鄹邑大夫。叔梁纥先娶施氏,连生9子,都是千金;再娶一妾,生子孟皮,又破其脚。叔梁纥为使先人香火有后,以便重振家业。于是,在60余岁的翩翩老矣之年,还向颜氏求婚。颜氏是曲阜大族,家有三女,大女二女都不愿意嫁给这位尽管是英雄的老人,但三女徵在却慨然允婚,并很快有了身孕。十月大期,产下一男,便是孔子。
孔子七世单传,二世祖孔鲤(在世50年),宋时追为泗水候;第三代孔伋(在世63年),元时追为沂国述圣侯,第四代孔白(在世47年),齐威王国相;第五代孔求(在世45年);第六代孔箕(在世46年);第七代孔穿(在世51年);至第八代开始繁衍。孔氏家族以五位、二十派、六十户代表其世系支派发展过程。“五位”即五个支派,是北宋第四十五代孙时形成的五支,其名以当时五位于孔裔所任官职之名来称,为中散位、侍郎位、中舍位、博士位和袭封位(嫡孙)。至南宋时第五十三代,共兄弟六十一人,只二十人有传,故成二十派。至明初发展为六十户,均以所居地方来命名,一直延续至近代。
六十户为留居曲阜孔氏的总称。流移外地的孔族。称为“流寓支”。据史载,始自南宋末孔于第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及部分族人随宋室南渡定居衢州,世袭衍圣公、翰林博士等;彼时,金朝亦封留守阙里孔庙的孔氏为衍圣公,形成南北孔宗的分立并存。元统一后,曾召孔端友孙孔洙赴阙里袭爵,而孔洙因前代衍圣公茔在衢,且曲阜孔孙守先茔有功,愿让爵于曲阜孔宗承袭。此后即由北宗世袭衍圣公。南支后来又扩至四川、安徽诸地。
孔子世家谱
族谱是考察宗族实体的主要文字依据,是区分家族内外、亲疏系统的最具体和基本的方式。孔氏族人虽流寓到外县、外省,但仍能保持宗家一体的重要原因,除衍圣公府的优越地位,还有一系列构成维系宗族的要素,而家谱的续修则是重要环节。纂修家谱是收族的手段,孔氏自宋代元丰年建谱,一千多年谱系不乱,家谱每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其续、修的文字记载,自四十六代衍圣公始已有九百多年,使其宗族关系历变不衰。因此孔氏族谱的完整性在中国首屈一指,是中国史上最久也最完备的族谱。孔氏家谱有合谱和各地子裔撰修的支谱,逢甲子一大修,逢甲午一小修,宗旨是详世系、联疏亲、严昌紊、厚伦谊、序昭穆、备遗忘。
孔氏族谱的行辈排名是按皇帝钦赐的字序。明建文帝赐孔氏五十六世至六十五世名派。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其中五十七世以言部字为名,弘为避清高宗弘历名讳改为宏字,胤为清圣祖皇太子名讳改为衍字。崇祯二年(1629),六十五世衍圣公孔胤植奏请皇帝恩准,又赐六十六世至七十五世的名派: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同治二年(1863),七十五世衍圣公孔祥珂奏请皇帝恩准,再新赐七十六世至八十五世的名派: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名派)
民国七年(1918),七十六世衍圣公孔令贻又拟八十六世至一百零五世名派: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报请北洋政府内务部备案,民国八年核准颁布在全国实行。
孔家族谱是区分内外孔的关键途径。孔府贯将曲阜的阙里孔氏分为内孔和外孔。孔子的子孙一般叫内孔,内院孔,也叫真孔;而同姓不同宗的孔氏,主要指五代时作为孔家庙户而改随主姓的孔末的后代,称为外孔,外院孔或伪孔。孔末曾将孔氏子弟诛杀几尽,因而内外孔有世仇,外孔人绝不能续人孔氏家谱。所以曲阜孔姓有的编入家谱,有的则没有,划分主要缘此。另外还有其他外姓差户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