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练习

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练习
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练习

第一节水溶液练习题

【基础知识】

1.精确的导电性实验表明,水是,能发生,电离方程式为,可简写为。

2.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为,室温下,K w= 。

3.常温下,酸性溶液中,c(H+) c(OH-),c(H+) 1×10-7mol/L

中性溶液中,c(H+) c(OH-) 1×10-7mol/L

碱性溶液中,c(H+) c(OH-),c(H+) 1×10-7mol/L 4.pH= 。

【巩固练习】

1.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显酸性B.溶液一定显碱性

C.溶液一定显中性D.溶液可能是c(OH-)=0.1mol/L的溶液

2.25℃时,在0.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A.5×10-13mol·L-1 B.0.02mol·L-1C.1×10-7mol·L-1 D.1×10-12mol·L-1 3.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4.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 B. 0.5mol/LHCl溶液 C. 0.5mol/L醋酸 D. 0.5mol/LKCl溶液

5.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盐酸溶液中无氢氧根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氢离子

C.氯化钠溶液中既无氢氧根离子也无氢离子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c(H+)·c(OH-)=1×10-14

6.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氨水,平衡向逆向移动,氢氧根浓度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的醋酸,平衡向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

7.下列水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含氢离子的溶液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D.c(H+)>c(OH-)的溶液

8.下列试纸,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A.红色石蕊试纸B.蓝色石蕊试纸C.淀粉KI试纸D.pH试纸

9.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1B.0.017mol·L-1C.0.05mol·L-1D.0.50mol·L-1

10.室温时,将x 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 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1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2.某温度下,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若用定义pH一样的方法定义pD,

则该温度下关于pD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纯重水中pH=7

B.含0.01 mol DCl的重水溶液1L中,pD=2

C.含0.01 mol NaOD的重水溶液1L中,pD=12

D.100 mL 0.25 mol/L的DCl重水溶液与50 mL 0.2 mol/L的NaOD重水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D=1

13.下列物质中:(1)能导电的是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 (5)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

A .NaOH 溶液

B .Cu

C .液态HCl

D .液态CH 3COOH

E .蔗糖溶液

F .液氨

G .氨水

H .CuSO 4晶体 I .石墨 J .无水乙醇

14.浓度为0.1 mol ·L -1

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试回答:

(1)三种溶液中[H +

]依次为a mol ·L -1

,b mol ·L -1

,c mol ·L -1

,其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 (2)等体积的以上三种酸分别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盐的物质的量依次

为n 1 mol ,n 2 mol ,n 3 mol ,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中和一定量NaOH 溶液生成正盐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V 1 L 、V 2 L 、

V 3 L ,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4)与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分别为v 1、v 2、v 3,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15.常温下有100 mL pH =12的NaOH 溶液,欲使它的pH 降为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应加入________mL 。

(2)如果加入pH =10的NaOH 溶液,应加入________mL 。 (3)如果加入0.008 mol ·L -1

的盐酸,应加入________mL 。

16.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16题图 (1)若以A 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此时水的离子积为__________; 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到达B 点,此时水的离子积为____________。 (2)100℃时,将pH =8的Ba(OH)2溶液与pH =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恒温, 欲使混合溶液的pH =7,则Ba(OH)2溶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

17.小英在家做溶液导电性实验,家中备有食盐、纯碱、食醋、白酒、糖,其他

的器材均取材于日常生活用品或废弃物。试回答:

(1)小英做实验可能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到的各种用品用量都比较多,可以观 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①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能否对上述物质进行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的分类?能否

进行强、弱电解质的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所用食盐水的浓度为0.1 mol ·L -1

,则可通过实验证明氯离子浓度________0.1 mol ·L -1

,可说明食盐是强电解质。(选填“>”、“<”或“=”)

③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一般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 质, 是弱电解质。根据以上结论推测:如果在上述实验中往食醋 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则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小英在实验室做本实验,需使各溶液浓度相同,除以上用品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某温度下,重水(D 2O)的离子积常数为1×10

-12

mol 2·L -2

,若用与pH 一样

的定义来规定pD ,则pD =-lg[D +

],则在该温度下: (1)纯重水的pD =__________。

(2)溶有0.01 mol 的NaOD 的D 2O 溶液1 L ,其pD =__________。

(3)100 mL 0.1 mol ·L -1

的D 2SO 4的D 2O 溶液与100 mL 0.4 mol ·L -1

的KOD 的D 2O

溶液混合后pD =____________。

第一节 水溶液答案

1.D 2.A 3.D 4.B 5.D 6.B 7.D 8.D 9.C 10. D 11.A 12.BD

13.(1)A 、B 、G 、I (2)C 、D 、H (3)F 、J (4)C 、H (5)D 14.(1)a =b

2>c (或b >a >c ) (2)n 1=n 2=n 3

(3)V 1=2V 2=V 3(或V 1=V 3>V 2) (4)v 2>v 1>v 3 15.(1)900 (2)1000 (3)100 16.(1)1.0×10

-14

mol 2·L -2 1.0×10

-12

mol 2·L -2

(2)2∶9

17.(1)小灯泡、干电池、导线、碳棒、玻璃杯等

(2)NaCl 、Na 2CO 3、CH 3COOH 是电解质,C 2H 5OH 和蔗糖是非电解质 (3)灯泡①②③均亮起,③较暗,④⑤不亮

思考:①能进行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的分类,不能进行强、弱电解质的分类 ②=

③强酸、强碱、大多数的盐 弱酸、弱碱、水 灯泡③变亮,但仍比①②亮度差 (4)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18.(1)6 (2)10 (3)11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章

化学测试题 I卷(54分) 2008、4、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A.pH = 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2. 0.1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 (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少量盐酸 B. 加水 C. 加KOH固体 D. 加热 3.在60℃时,水的离子积Kw==1×10-13mol2·L-2,下列同体积的各水溶液中所含H+和OH-粒子数之和最小的是: A、pH = 4 B、pH = 6 C、pH = 8 D、pH = 11 4.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热 B. 加少量水 C. 加少量盐酸 D. 加少量醋酸钠晶体 5.将足量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40mL 水B.10mL 0.2mol/LNa2CO3溶液 C.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D.100mL 0.01mol/L盐酸 6. 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 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 ①③②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①④⑤⑥ D. ④⑤①②③⑥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Ba2++2 OH—+NH4++HCO3— = BaCO3↓ +NH3·H2O +H2O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过氧乙酸(CH3CO3H)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常用于空气、器材的消毒,可由乙酸与H2O2在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aq)+H2O2(aq)?CH3CO3H(aq)+H2O(l) △H=-13.7K J/mol (1)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原因是____ 。 (2)利用上述反应制备760 9 CH3CO3H,放出的热量为____kJ。 (3)取质量相等的冰醋酸和50% H2O2溶液混合均匀,在一定量硫酸催化下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在25 ℃下,测定不同时间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1所示。实验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测定24小时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2所示。 ①实验1中,若反应混合液的总质量为mg,依据图1数据计算,在0—6h间, v(CH3CO3H)=____ g/h(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②综合图1、图2分析,与20 ℃相比,25 ℃时过氧乙酸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写出2条)。 (4) SV-1、SV-2是两种常用于实验研究的病毒,粒径分别为40 nm和70 nm。病毒在水中可能会聚集成团簇。不同pH下,病毒团簇粒径及过氧乙酸对两种病毒的相对杀灭速率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依据图3、图4分析,过氧乙酸对SV-1的杀灭速率随pH增大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高浓度易爆炸(或不稳定,或易分解) 137 0.1m/6 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下降随着pH升高,SV-1的团簇粒径减小,与过氧化氢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 基础知识思维导图-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 基础知识思维导 图-第 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DOCX
(20XX——20XX 学年 第 X 学期)
单位 姓名 20XX 年 X 月

极其微弱,水中含极少量离子,几乎不导电
特点
吸热:升温电离程度增大

的 电
表达式:Kw=[H+]·[OH-]

单位:mol2·L-2
水的离子积(Kw)
适合于任何稀水溶液
影响因素
只与温度有关,升温,Kw增大 加酸碱盐,只影响平衡和电离程度,不改变Kw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HBr、HI 强碱:KOH、NaOH、Ca(OH)2、Ba(OH)2 盐:NaCl、BaSO4、CaCO3、AgCl、NH4HCO3
电解质
活泼金属氧化物:K2O、CaO、Na2O、MgO、Al2O3 弱酸:CH3COOH、H2CO3、H2SO3、H2S、H3PO4、HClO
弱电解质
弱碱:NH3·H2O、Mg(OH)2、Al(OH)3、Fe(OH)3、Cu(OH)2 水
络合物:Fe(SCN)3


非金属氧化物:SO2、NO2、CO2

与 非
非电解质
气态氢化物:CH4、NH3


大多有机物:蔗糖、酒精、CCl4

本质
电解质能电离 非电解质不能电离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区别
所属化合物
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共价化合物
电离方程式书写
强电解质: =、一步
判断方法:熔融状态是否导电
弱电解质:可逆号、多元弱酸分步,其他一步
形态:水合离子或水和分子
导电性:
决定因素:与离子浓度有关,与离子多少无关
向盐酸中加少量NaOH固体导电性几乎不变 向醋酸中通NH3导电性增强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研究大气污染物SO 2、CH 3OH 与H 2O 之间的反应,有利于揭示雾霾的形成机理。 反应i :132241SO (g)+H O(g)=H SO (1)227.8kJ mol H -?=-? 反应ii :-133332CH OH(g)+SO (g)=CH OSO H(g)( ) -63.4kJ mol H ?=?硫酸氢甲酯 (1)CH 3OSO 3H 发生水解:332324CH OSO H(g)H O(g)CH OH(g)H SO (1)+=+△H=______kJ/mol 。 (2)T ℃时,反应ii 的CH 3OH(g)、SO 3(g)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8-1-9-1110mol L 210mol L ????、,平衡时SO 3转化率为0.04%,则K=____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分别研究反应ii 在无水和有水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用“…”表示。 ①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填“a ”、“b ”或“c ”)。 ②水将反应ii 的最高能垒由_____________eV 降为_____________eV 。 ③d 到f 转化的实质为质子转移,该过程断裂的化学键为____(填标号)。 A .CH 3OH 中的氢氧键 B .CH 3OH 中的碳氧键 C .H 2O 中的氢氧键 D .SO 3中的硫氧键 (4)分别研究大气中H 2O 、CH 3OH 的浓度对反应i 、反应ii 产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c(CH 3OH)大于10-11mol.L -1时,c(CH 3OH)越大,c(H 2SO 4)越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当c(CH 3OH)小于10-11mol.L -1时,c(H 2O)越大,c(CH 3OSO 3H)越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64.4 4×104L· mol -1 a 20.93 6.62 ACD 反应i 和反应ii 为竞争反应,甲醇浓度增大,促进了甲醇和三氧化硫反应,抑制了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硫酸的浓度减小 水的浓度越大,甲醇和三氧化硫碰撞几率越小,生成CH 3OSO 3H 越小,c(CH 3OSO 3H)越小 【解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焓变知识点总结

【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 (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是一个过程,水的电离方程式是 在一定条件下,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其表达式为: 25℃时,纯水中的[H+] 和[OH-] 都是mol/L,所以K W为 注意:①K W适用于任何稀溶液,在25℃时,任何稀溶液中都有K W=[H+]·[OH-]= ②在纯水中,温度升高,K W数值变,[H+] [OH-] 1.0×10-7 mol?L-1 水显性。 ③任何稀溶液中都存在着H+ 和OH-,强酸溶液中的H+来自酸电离出的H+ 和水电离出 的H+,强碱溶液中的OH-来自碱电离出的OH-和水电离出的OH-。 ④任何稀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始终相等。 [练习] 1、室温下,某酸溶液中的[H+] =1.0×10-5 mol?L-1。则该溶液中的[OH-]=, 由水电离产生的[H+] =。 2、某温度下,纯水的[H+] =2.0×10-7 mol?L-1,则此时[OH-]=,在相同温度下的某酸溶液中[OH-]=2.0×10-10 mol?L-1,则此溶液中[H+] =,由水电离产生的[H+] =。 3、水的电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因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K W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C、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的[H+]变小时,[OH-]一定变大 D、在任何条件下,溶液中的[H+]变大时,[OH-]一定变小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 1、知识回顾: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物质范畴都是 ②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或 ③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虽然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如: 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 2、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注意:①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②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极少数的盐[如:Fe(SCN)3]。 [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Al2(SO4)3;H2S BaSO4;Fe(OH)2 (2)判断:①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②水溶液导电性强的是强电解质,导电性弱的是弱电解质。() ③氨水能够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④在水溶液中,以分子和离子的形式共存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⑤NaHSO4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一样,NaHSO4=Na++HSO4- 3、溶剂化作用: 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分子或离子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以或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练习 1.(16分)苯乙烯(C 6H 5CH =CH 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 C 6H 5C 2H 5(g)C 6H 5CH =CH 2(g)+H 2 (g) △H =+125kJ·mol -1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__ _____________ 。随着温度的升高, K 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稀释剂不参加反应)。C 6H 5C 2H 5 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关系如下图。 ①由上图可得出: 结论一:其他条件不变,水蒸气的用量越大,平衡转化率越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稀释剂能影响C 6H 5C 2H 5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工艺中,在反应的中途加入O 2和特定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C 6H 5C 2H 5的平衡 转化率。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 2O 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Ⅰ.四种制取Cu 2O 的方法 (a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制备Cu 2O ; (b )用葡萄糖还原 悬浊液制备Cu 2O ; (c )电解法制备Cu 2O 。原理如右图所示,反应为:2Cu+H 2O=Cu 2O+H 2↑,则铜作为 极; (d )最新实验研究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 2H 4)还原新制Cu(OH)2可制备纳米级Cu 2O , 同时放出N 2和水蒸气。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用制得的Cu 2O 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平衡转化率/% 101kPa (900K ) 40 60 80 202kPa (900K ) n (H 2O) n (C 6H 5C 2H 5)

高中化学 选修四知识结构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目录(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因此,在新物质产生的同 时(即化学反应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是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等之间进行转变.但以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变最为常见.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的过程,在破坏旧化学键时,需要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在形成新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吸引而放出能量.由于需要的能量和放出的能量常常并不相等,因此总体上来看,一个化学反应的进行,往往需要向外界释放出能量,或从外界吸收一定的能量. 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如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2)反应热 ①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 (ΔH 与Q 相反 Q 大于0表示放热Q 小于0表示吸热) . 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H 为负值.例如: )g (CO )g (O )s (C 22====+;△H =-mol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H 为正值.例如: )g (H )g (CO )g (O H )s (C 22+====+;△H =+mol (3).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 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 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 ΔH <0,为“-” 吸热反应:环境 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 >0,为“+” (4).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反应热等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之差。 即ΔH = E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总键能 -E 生成物分子化学键总键能 当化学反应中断裂旧的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新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时,则发生放热反应.反之, 发生吸热反应. 能量 能量

【浙江选考】2019届化学选考复习专题精编:第30题化学反应原理

30.化学反应原理 1.(一)以四甲基氯化铵[(CH 3)4NCl]水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可以 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CH 3)4NOH],装置如图1所示。 (1) 收集到(CH 3)4NOH 的区域是 (填a 、b 、c 或d)。 (2) 写出电池总反应 。 (二)乙酸乙酯一般通过乙酸和乙醇酯化合成: CH 3COOH(l)+C 2H 5OH(l) CH 3COOC 2H 5(l)+H 2O(l) ΔH =-2.7 kJ·mol -1 请完成:...的是 。A .反应体系中硫酸有催化作用 B .因为化学方程式前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反应的ΔS 等于零 C .因为反应的△H 接近于零,所以温度变化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大 D .因为反应前后都是液态物质,所以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 一定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0。若按化学方程式中乙酸和乙醇的化学计量数比例投料,则乙酸乙酯的平衡产率y = ;若乙酸和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 1,相应平衡体系中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 ,请在图2中绘制x 随n 变化的示意图(计算时不计副反应)。 (3) 工业上多采用乙酸过量的方法,将合成塔中乙酸、乙醇和硫酸混合液 加热至110℃左右发生酯化反应并回流,直到塔顶温度达到70~71℃,开 始从塔顶出料。控制乙酸过量的作用有 。 (4) 近年,科学家研究了乙醇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新方法: 2C 2H 5OH(g) CH 3COOC 2H 5(g)+2H 2(g) 在常压下反应,冷凝收集,测得常温下液体收集物中主要产物的质量分数 如图3所示。关于该方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反应温度不宜超过300℃ B .增大体系压强,有利于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C .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醛是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 D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乙醚、乙烯等副产物是工艺的关键 2.(一) 十氢萘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十氢萘(C 10H 18)→四氢 萘(C 10H 12)→萘(C 10H 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已知: C 10H 18(l)C 10H 12(l)+3H 2(g) △H 1 ,C 10H 12(l)C 10H 8(l)+2H 2(g) △H 2 △H 1>△H 2>0;C 10H 18→C 10H 12的活化能为E a 1,C 10H 12→C 10H 8的活化能为E a 2,十氢萘的常压沸点为192℃;在192℃,液态十氢萘的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约为9%。请回答: (1) 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 A .高温高压 B .低温低压 C .高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2) 研究表明,将适量十氢萘置于恒容密闭反应器中,升高温度带来高压,该条件下也可显著释氢, 理由是 。 (3) 温度335℃,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高压液态十氢萘(1.00 mol )催化脱氢实验, 测得C 10H 12和C 10H 8的产率x 1和x 2(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0.20.4 0.5 时间/h 图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 B. 仅③⑤ C. 仅③ D. 仅①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 4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 C 高温 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 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 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 ->Br ->Cl ->OH - )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 +>Cu 2+>H +) 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章节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 1、水的电离 电离方程式:H2O+H2O H3O++OH-简写:H2O 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表达式:K w=c(H+)·c(OH-) 常温下:K w=1.0×10-14,此时c(H+)=c(OH-)=1.0×10-7mol/L (2)影响因素:K w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K w增大;温度降低,K w减小。(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且由水电离的c 水(H +)=c 水(OH -)。此时,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4)表达式的应用 K w表达式中,c(H+)、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相应离子总物质的量浓度。但是一般情 况下有: 酸溶液中K w=c(H+)酸·c(OH-)水(忽略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 碱溶液中K w=c(H+)水·c(OH-)碱(忽略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 3、纯水电离的影响因素 (1)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Kw不变; (2)升高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在常温时,K W=1×10-14;在100℃时,K W=1×10-12。 注意:①任何水溶液中H+和OH-总是同时存在的,只是相对含量不同. ②K w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是否为酸碱性溶液无关。 25℃时,K w =1×10-14 100℃时,K w =1×10-12 ③不论是在中性溶液还是在酸碱性溶液,水电离出的C(H+)=C(OH-) ④根据Kw=C(H+)×C(OH-) 在温度一定时为定值,C(H+) 和C(OH-) 可以互求,酸性溶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 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是指物质放置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 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 ①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 ②取少量待测液,_______ (填操作与现象),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 Fe2+。 ③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和SO42-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 Fe2+稳定性的因素 (3)配制 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 (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滴 0.01mol/L 的 KSCN 溶液,15 分钟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7.6 2.7 完全沉淀pH9.6 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②讨论影响 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 3 种假设: 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 范围内,溶液 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1《水溶液》(第1课时)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1节水溶液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水的电离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认识溶液的酸、碱度与H+、OH—浓度,以及与PH的关系,会进行有关PH的简单计算;知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含义,并掌握其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从单一物质到多种物质、分清主次矛盾的研究思路,初步学会对复杂体系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调控溶液的酸碱度、PH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点:水的电离过程和Kw的含义的理解,有关PH、Kw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水的电离过程和Kw的含义的理解,有关PH、Kw的简单计算。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引入】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水中加入可溶性的电解质所形成的溶液可以导电。那么,纯水能导电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曾经用经过很多次纯化处理的纯水来进行导电实验,最终发现它仍然导电,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预习。 【教师】这是因为纯水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由水分子电离产生的。 【板书】一、水的电离 H2O H+ + OH—△H <0 【教师】这个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 【板书】K = [H+][OH—] [H2O] 【教师】由这个式子可以知道: 【副板书】K[H2O]=[H+][OH—] 【教师】在一定温度下,K和[H2O]都是常数,其乘积必然还是常数,因此[H+][OH—]也是常数。把这个常数写成Kw。 【板书】1、Kw=[H+][OH—] 水的离子积常数(水的离子积) 25℃,Kw=1.0x10—14 mol—2?L—2 【练习】1、求纯水的近似浓度,若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有1个发生电离则n值是_________。(令水的密度是1g/cm3) 答案:55.56mol/L n=55.56×107 【说明】水的离子积很小,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很小,其主要存在形态还是水分子。 【教师】同学们注意,Kw的值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寒假复习学案及答案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寒假统考复习学案 编辑人:高二化学组 2013.12.23 一、水的电离:精确实验表明,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纯水中 ,[H+]=[OH-] = ,Kw = [H+][OH-] = mol-2·L-2 [结论] 1、水的电离是个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w。 2、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稀 溶液。即25℃时溶液中[H+][OH-] = 1.0× 10-14mol-2?L-2 3、在酸溶液中,[H+]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H+浓度,[OH-]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4、在碱溶液中,[OH-]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OH-浓度,而[H+]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练习】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2. 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3mol/L,,该溶液中溶质可能是()①Al2(SO4)3 ②NaOH ③NH4Cl ④NaHSO4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K W增大,溶液的pH增大 B.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加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降低,K W不变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加 4. 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1)将水加热煮沸(2)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3)向水中通CO2 (4)向水中通NH3 (5)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6)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7)向水中加NaHSO4固体 A、(1)(3)(6)(7) B、(1)(3)(6) C、(5)(7) D、(5)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1.溶液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判断依据是:看和的相对大小. 在任意温度的溶液中:若c(H+)>c(OH-) c(H+)=c(OH-) c(OH-)>c(H+)溶液的pH值: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 ; 3.pH值计算的基本规律(1). 两种强酸溶液混和,先求c(H+),再求pH。C(H+)= (2).两种强碱溶液混和,先求c(OH-),再通过求c(H+),最后求pH值.C(OH-)= (3).强酸和强碱混和,先确定过量离子的浓度:若H+过量 c(H+)= 若碱过量 c(OH-)= 当酸过量时,必须以剩余的氢离 子浓度来计算溶液的 PH 值;当碱过量时,必须以剩余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通过K W来计算溶 液的c(H+)值,再求pH值。 (4). 有关酸、碱溶液的稀释 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不到一个单位; 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一个单位。弱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不到一个单位。 [提醒]:混和后溶液呈酸性时,一定用c(H+)计算pH;呈碱性时,一定用c(OH-)通过K W来 计算溶液的c(H+)值,再计算pH值 【练习】1.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1.0×10-7mol/L的溶液 C.C(H+)= C(OH-) D.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