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鞋履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鞋履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收集的方法,根据朝代顺序以图文形式介绍中国从原始社会到清朝时期的鞋履特点和种类,根据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当代产生鞋履特点的原因,对比古代鞋履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现代鞋靴发展的影响因素,浅谈未来鞋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古代,鞋,履,屐
前言: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鞋靴已经从原始时代的兽皮鞋发展为形式、色彩、功能多样的鞋子,人类行走在大地上,鞋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种记录。它从一种工具转变成一种时尚文化,在中间走过的几千年历史里,留下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足迹”。
1 鞋履的重要性:
最初的鞋子是人为了保护脚不受伤发明的一种工具。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下,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鞋的功能不仅在于过去的保护、防寒等作用,更有美观、体现个性、保健、以及对于人的不同活动有对应的作用等等,如今鞋子的款式和功能已千变万化,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2 中国古代鞋靴的发展
2.1 原始社会的鞋履:
(1)人类最早的鞋:在旧石器时期的荒古时代。人类在开始直立行走后,为了保护双脚发明了鞋,最初人们把动物的兽皮裹在脚上,再把细皮条将毛皮在足部捆扎,这样人们就创造了人类最原始的裹足鞋。随着人类的智力和技术不断的进步,又充分利用更广泛的制鞋材料---植物叶茎。用简单的工具编织成草鞋。故史书上常把兽皮和草茎作为最古老的鞋材。
(2)中国最早出现的木屐:中国出土的最早的木屐,是1989年在浙江省慈湖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遗址发现。出土时一只已腐烂,另一只比较完整。据考古学家运用C14测定为5365士125年前的遗物。
2.2 夏商周时期的鞋履
(1)鞋子的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纺织业的进步,布料和丝绸等也被用来制作鞋子并与皮革个麻草组合应用出现大量的鞋制品,到了殷商时期鞋子做工已经很讲究,包括装饰、色彩和图案,以及在鞋饰上出现了等级区别。
(1)靴子的引进:殷商时代丝纺织业有很大的发展,开始用丝织品做色彩斑斓的缎面鞋战国七雄的战斗,推动了中国服饰的一次大战役--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引进了西北地区胡人的穿戴,短衣、长裤和革靴。从此,既便于泥沼寒冷之地行走又便于马背骑乘的鞋饰--靴子盛行了两千年。
2.3 秦汉时期的鞋履:
(1)秦汉时期皮革资源多,穿皮鞋是生活简朴的表现。此外有履、屐、不借。秦汉时期男女款已显区别,男人穿方头鞋履,表示阳刚从天。女人则穿圆头鞋,意喻温和圆顺从夫。
(2)翘尖履的出现:我国鞋翘始于先秦。其实,鞋翘的起源时期还可提前。青海出土的氏族时期的陶器上画有一人,足上不仅已着鞋,而且鞋尖上翘。这应被视为我国最早的鞋翘形象资料了。此后,1935年第十二次发掘殷墟时,在侯
家庄西北冈HPKM1217墓发现一件石刻,是一无头人像之右半身,肩以上截断,着裹腿和翘尖鞋。史学界认定这是商代一部分人的装束,说明鞋翘已十分普遍。
2.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鞋履
(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常用的靴子相继在中原流行。靴子一般用兽皮为面料,男女通用,但不能作为正式礼服使用,穿靴不得入殿。
(2)木履的盛行:木履即为用木料制成的鞋,亦称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上庶都穿木屐。
(3)东晋“织成履”:织成履,亦称“组履”。是指一种以彩丝、棕麻等材料,按事先定好的式样,直接编织的鞋履。讲究者往往在鞋面织上繁复的文字和图纹。此鞋以“通经断纬”的方法编织花边和“富且昌宜侯王天延命长”汉体铭文,由中心向两边对称排列,每句各织两遍。鞋尖部织有对称的夔纹,此履完整,色艳如新,为汉魏文献“丝履”之新发现。
2.5 隋唐时期的鞋履:
隋唐是服饰文化发展的的鼎盛时期。靴子常用彩皮或织锦制成尖头短靴,靴上镶嵌珠宝。民间崇尚手工编制鞋履,喜爱穿蒲草编织的履。
(1)麻线鞋:属凉鞋类,古时以麻线为底,丝绳为帮编织而成,鞋面组织朗疏,中间透空,始于唐代。麻线鞋轻便,还可以用麻线织成各种花样。开元以后,妇女多着此鞋,颜色以本色为多,亦有染成彩色者。此为仿制品。
(2)变体宝相花纹锦鞋:锦是一种多重组织织物,在中国西周时的墓葬中即已发现,当时锦的结构为经二重,一直到唐代,这种传统的平纹经二重经锦组织才逐渐被斜纹经二重经锦继而又被斜纹纬二重纬锦取代。这双锦履的履头用经锦,鞋面则用纬锦,鞋里用晕裥锦(晕裥锦是单就其纹样而得名,即用色彩明度差相等的色线织作纹样,视觉效果类似于染缬纹样的色彩渐变。
(3)唐代高缦鞋:高缦,是指鞋头高耸部分。大唐帝国进入社会发展鼎盛时期,鞋缦造型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双唐三彩鞋为典型的唐代卷云式高缦鞋形制。
2.6 宋元时期的鞋履:
(1)“三寸金莲”的出现:宋朝缠足愈演愈烈,缠足履演变出不同的性质,把唐朝崇尚的“小头鞋履”推到了三寸为美的程度。金莲小脚在宋代已经与洛阳艳丽的牡丹、建州馨郁的香茗并指为天下之奇。人推波助澜造出了“金莲文化”。一般劳动大众不缠足,穿平头鞋、圆口鞋、蒲草鞋。
(2)辽鎏金凤纹银靴:薄银片制成,连接部分用银丝缀合。由靴筒、帮、底三部分组成。靴靿口椭圆形,靴筒上宽下窄,外侧略呈扇形,靴头较尖,底细长,脚心微凹。靴筒、帮表面錾有凤鸟及云纹并鎏金。凤鸟均作展翅翱翔,姿态栩栩如生。
2.7 明清时期的鞋履
(1)缠足之风盛兴时期:民间女子仍以三寸金莲为俗,此时,出现了高跟缠足鞋,一般跟高达4-5厘米。清代强行推荐民族服饰,妇女喜穿木底鞋,中间脚心部分有一块10厘米左右的木底。
(2)清代宫廷鞋:清代宫廷女布鞋仍是中国传统色红色为主色调,配以花纹,底有寸厚,贵气而精美,满族女子多有穿着,且脚都比较大,跟常人无异。清代宫廷男布鞋造型粗犷,短鞋口、双梁,配以花纹,秀长而不失阳刚之气。
(3)清代花盆底鞋 :满族妇女喜欢穿长袍,行走不便,便在鞋底上加上高底。鞋底上宽下圆,形似花盆,因此而得名。这种花盆底鞋为木头底,上面裹一层布,鞋底制成马蹄状,所以又叫马蹄底鞋,走路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另说妇女穿长裙,花盆底鞋可使身体增高,便身体更加修长,另外由于鞋的特殊造型,女子走路双手臂前后摆动幅度较大,身材更加婀娜多姿。
3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鞋履文化的联系
3.1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就是因为那时的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到了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人类发明了弓箭,标志着生产工具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们开始以狩猎生存,原始鞋的出现源于
(1)人类的活动需要:人类生存在原始社会,直立行走的人类没有像动物一般坚硬的四肢在复杂的陆地上行走,因此需要让经常行动的双脚得到保护。
(2)工具的发明:原始社会鞋履出现的时候,人类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工具制造,开始学会使用骨针,因此最早的兽皮衣物和鞋履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