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立宪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革命党人占领武昌城,立即得到以咨议局 议长汤化龙为首的湖北立宪派人士的大力 支持。他们除通电各省咨议局,号召响应 革命外,还从经费、物资和动员群众等各 个方面为革命军提供保障,对于扩大战果, 保卫革命政权,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普遍 发展与高涨,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后, 江南各省相继光复,大多数得力于立宪派 及其控制的咨议局,少数是两派的联合行 动。辛亥革命的爆发和胜利,是革命运动 与立宪运动互动的结果。
• 1908年,立宪派发动各省人民到京上书,请愿确 定召开国会年限的运动。清政府害怕丧失人心,8 月27日颁布了《宪法大纲》及《逐年筹备事宜清 单》,确定预备立宪之期为九年,届时召开国会。 • 1909年,立宪派全力投入咨议局议员的选举,在 许多省取得了胜利,掌握了领导权。 • 1910年,立宪派又以各省咨议局为中心,领导了 四次全国性的速开国会大请愿,迫使清政府将召 开国会的年限缩短了三年。在同年召开的第一届 资政院会议上,议员同军机大臣的违法行为进行 了激烈的斗争,要求赦免包括革命党人在内的所 有政治犯,搞得清政府手足无措,穷于应付。
• 第二,两派的思想交锋主要是君主立宪与 民主共和的政治方案之争,关键在于是否 保存皇权,由此而决定了运动方式的选择: 是暴力革命还是和平变革? • 第三,两派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不同, 应对方式各异。
•
其实,立宪派和革命派之间的运动是相 互配合的。立宪派实质用的是英国君主立 宪,而非日本的君主立宪,显然在立宪上, 清朝统治者有着巨大的分歧,而立宪派与 革命派的分歧只是在于是否“排满”。立 宪派主张不排满,像英国一样,和平地过 渡到君主立宪,从而架空皇帝的权力;而 革命派主张排满,“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把满人赶回东北去。于是,立宪派 开启了预备立宪,而革命派不断进行起义 和暗杀。
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夕的活动
• 1904年日俄日俄战争爆发之后,立宪派掀 起了立宪运动的高潮,并在中央和地方大 员中多方进行策动,终于促成朝廷在1905 年7月宣布派遣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 1907年立宪派在各种报刊上大加鼓吹,要 求确定召开国会年限的舆论。并在此前后, 相继建立了预备立宪公会、宪政研究会、 宪政公会、政闻社等立宪团体,进一步有 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影响越来越大。
– 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仍然 主张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一些具体原因,起 义计划未能如期实现,参加起义的人数也大为 减少。黄兴只好改变起义部署,发动黄花岗起 义,惨遭失败。受此重大打击,革命党的主要 领导人都非常灰心,同盟会立即陷于一种分裂、 涣散和瓦解的状态。领导起义的香港统筹部和 以后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均没有1911年再 次发动起义的打算。
殊途同归
• 立宪运动与革命运动最终走向合流。这里 需要探讨的是导致双方合流的原因: • 第一,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是立宪派与革 命派合流的推动力。 • 第二,两派政治目标的基本一致——实现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是双方合流的思想基 础。
• 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合流加速了清王朝的覆 灭。辛亥革命的成功,固然是革命派长期 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但立宪派的作用也 不可低估。我们知道,在清末革命派、立 宪派与清政府三股政治势力之间,当革命 派与清政府双峰对峙时,立宪派的倾向就 显得颇为举足轻重了。需要进一步说明的 一点是,立宪派转向与革命派合流,不仅 加快了清王朝覆灭的步伐,而且深深地影 响了民初政局的演变。
辛亥革命中的 立宪派
主讲人:何家炳
• 谈起民国,不得不谈起辛亥革命,显然聊 起革命志士,我们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 已。我想问:辛亥革命真的是革命派一己 之力发动的么,立宪派真的就是混入革命 阵营,妨害了革命么
什么是“立宪派”
立宪派大致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戊戌时期形成的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他们在戊戌政变之后又以保皇派的 姿态出现,基本上在海外活动;二是在清政府新政推行的 过程中形成的绅商群体,包括具有一定新知识、新思想的 近代式商人、实业家和一些开明士绅,他们是国内立宪运 动开展的主要社会基础和领导力量。 很重要的一点立宪派掌握了《时报》《新民丛报》 《大公报》《申报》等一列很有影响力的报刊,在国内 的舆论中拥有话语权 立宪派的聚合是在立宪运动之中的各种团体和机构的创设。 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一个政治派别,立宪派希望 通过立宪运动改变专制政治的现状,实现政治民主化.
立宪派领袖
张謇 状元实业家
梁启超 立宪派的精神 领袖
汤寿潜
立宪派首领(浙江 光复)
谭延闿 湖南光复
立宪与革命:由分而合
• 关于革命派与立宪派(以及维新—保皇派) 矛盾冲突的史实,学术界已多有论列,这 里只拟简略地提示三点: • 第一,两派在海外华侨与留学生中关于活 动经费的募集以及运动的基本力量与政治 发展空间之争颇为激烈,几有水火不相容 之势。
• 1910年立宪派进行国会请愿,要求清政府 尽早立宪,总共进行了四次言辞一次比一 次恳切温和,然后却遭到满族统治者严厉 的斥责,而且还强行遣散国会,你们想想 看,他们可是有身份的士绅,有钱有势, 这无疑向他们脸上泼了冷水,这实在太掉 面子了。这次一部分立宪派彻底给激怒了, 我来平和的,你当我是软柿子,任你随便 的拿捏,这样他们被逼上了革命的道路
•
谢谢!
wk.baidu.com
• 康梁跑到海外,发展成为立宪派。立宪派开始一直在低潮, 到1905年突然高涨,为什么?最重要的原因是日俄战争 的爆发,这是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一场战争, 两个国家在中国东北打仗。战争爆发时,国内根据种种力 量、根据不同观点预测谁能胜谁能败,立宪派认为日本胜, 因为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度比俄国君主沙皇专制优,很多 顽固派说俄国能胜,俄国是君主专制,效力更高。打了一 年多,最后证明了立宪派的预测是对的。日本这次胜给中 国的震动比甲午战争的震动还要大,中国近代以来一直被 外国侵略,虽然被日本打败了,但这一次日本打败了俄国 是世界近代史以来第一次黄种人国家打败了白种人国家, 第一次一个亚洲国家打败了欧洲国家。
革命的导火索
• 自1910年四次国会请愿失败后,一部分立宪派人 士的思想就开始转向革命。在北京召开的各省咨 议局联合会就确定了以推翻违背立宪原则的皇族 内阁为中心议题,两次呈请都察院代奏,另简大 员组织内阁,同时公开发布报告书,指出内阁所 推行的政策的反动性。 • 与此同时,立宪派领导的保路运动在四川广泛而 激烈地开展起来,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前往镇压, 逮捕领导人蒲殿俊等,屠戮赤手空拳的请愿群众, 为革命创造了特殊有利的契机,使得湖北的革命 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人看到当地统治力量空 虚,有机可乘,开始商议发难和统一领导的问题。 并在湖北当局搜捕革命党人之极其危急的情况下, 于10月10日晚上仓促地发动了武昌起义。
• 立宪派的代表梁启超始终声明:革命与立宪相辅
相成,激烈与温和殊途同归,手段不同,各有其 用,两派应节制感情,求大同,存小异,联合起 来,共同对付清政府,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那 样开展和平竞争,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正当的理 论商榷,主动提出停止论战。可是,革命派以 “排满”为职志,宣称决不能拥戴满族君主实行 立宪,且视立宪派为“卖国之党”、“负友之 党”,没有同意。 既然无法调和,必然引起竞 争。为了争夺民主运动的领导权,压倒对方,双 方都想方设法开展运动,扩大影响,取得群众的 支持拥护。表面看来这种竞争只是为了己方,实 际上也是促使对方努力进取,在无形之中形成了 梁启超所说的革命与立宪相辅相成的互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