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各段正常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最 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QRS终 点的间距为实测QRS时间。这样 会使某些导联的QRS的起点出现 等电位线,即起始向量垂直于该 导联所致。
在单导联心电图基础上的。因此, 某些导联异常Q波的时间可能包 括了一段等电位线,而使Q波宽 度变窄。
可沿用原来的Q波测量定义(不 包括等电位段时间)。单导联心 电图,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 QRS进行测量。
肢体导联中,P波的形态取决于 额面P向量环在该导联轴上的投 影。P向量环在额面导联轴的正 常范围为+15○~+75○之间,平 均+60○ 。在胸导联中的P波形态, 取决于水平面P向量环在该导联 轴上的投影。
道电极的深度有关,电极在右心 房水平以上时,P波呈负向;在 心房水平以下时,P波呈正向; 在右心房水平部位时,P波多呈 双向波。
动周期所占的百分比,将所得值 加入P波或R波数目中,再乘以 10便得出心房率与心室率。
记录的心电图上或正交心电图上 进行测量比较精确。
由于空间P环几乎平等于额面, 肢体导联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 的P波终点的间距为P波时限。
点应自该导联开始,P波终点的 时间在另一个导联上,P波的时 间应是自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 的P波终点。
(四)心电图测量尺 使用心电 图测量尺计算出心率,原理同上。
用双脚规测量5~6个P-P或R-R 间期,算出平均值,用以除60, 得出心率。
连续测量8~10个f-f或R-R间期, 取平均值,用以除60,分别计算 出心房率和心室率。
续测量6s距离中的P或R数目 (作为起点的P或R波不计算在 内),将原数乘以10,分别求出 心房率和心室率。
P波终末振幅为-1.0mm,P波终 末时间为0.04S,故PTFV1=1.0×0.04=-0.04mm.s
室传导阻滞时,P波与QRS波群 相距较远时,偶可辨认出来。P 波与Ta波之间距为P-Ta段,代
表心房的电收缩时间,正常为 0.15~0.45s,平均为0.30s。正 常时P-Ta段融合在P-R段中,并 使其轻度下移。在P波异常情况 下,P-Ta段多显著下移,致使PR段明显移位。
关。在某种情况下,由于心率增 快引起传导系统的功能降低,反 会使P-R间期延长,这种情况在 心脏病患者中尤为多见。
室传导阻滞。在正常情况下,PR段与P波时间保持一定的比例 关系,即:
P波时间 ----------- 应在1.0~1.6之间。
P-R段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
投影;在胸导联中,则取决于水 平面QRS向量环在各胸前导联轴 上的投影。正常的QRS波群形态 多呈峻削陡急形,少数在波顶或 基线底部可有轻度钝挫,偶有轻 微切迹。
右胸导联中,正常成人不应出现 Q波。在左胸导联中,Q波的深 度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不应大于0.5mV;在aVR导联中 不应大于1.2mV;在aVF导联中 不应大于2.0mV。在胸导联中, V1 导联R波振幅最小,一般不超 过1.0mV(平均0.4mV);在V5 导联中,R波振幅最高,但不应 超过2.5mV(平均1.2~1.8mV)。
间期、QRS时间、Q-T(Q-TC) 间期、平均心电轴等。测量振幅 单位用毫伏(mV)表示,特殊 情况下可以用毫米(mm)表示。 时间测量单位用毫秒(ms)或 者用秒(s)。
干扰最小、最具有代表性的心搏 测量。
应各导联同步分析测量, 12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仪能同 时描记出多导联平均后心搏,并 在这个平均后的心搏上进行测量 。
间及电压均应在正常范围以内;
各波在相应的导联中,其方向也 应是正常的;P—R间期不应延 长或缩短;ST段的偏移不应超过 正常范围。
电图每一小纵格代表0.1 mV的电 压,测量正向波的振幅,应从等 电位线上缘测量至波顶;测量负 向波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测量 至波底。
电活动,电位线相当于0;以P-R 段作为等电位线常不准确,因为 心房复极波往往重合在P-R段之 中,而使其向下偏移。
为是P波异常。
若P波呈正负双向或负向波,均 以其负向部分来计算;若P波为 正向波而有切凹者,则以其切凹 后的部分来测算,所得乘积随P 波是正向波或负向波而得出正值 或负值。为了使 波形更为清晰,
便于测量,在描记心电图时,走 纸速度最好为50mm/s。一般认 为,PtfV1<-0.02mm.s为阳性,
导联,作为P波的最大振幅,P 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 始前的水平线为标准,正向P波 振幅自P波基线上缘垂直测量到 波顶点,负向P波振幅自P波基 线下缘垂直地测量至波的底端。
长线与P波下降肢相交,此交点 与P波终点呈 水平间距为负向波
宽度,水平线与负向波底端的垂 直距离为负向P波的深度。在乘 积前加负号,单位为“mm·s”。 PtfV1异常,绝对值增大,应以 小于正常值表示。
达外膜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有
时能反映出室壁的厚度。在心电 图上是指从QRS波群开始到R波 顶峰垂线之间的时距。正常成人 V1导联的VAT不应超过0.03s; 在V5导联中的VAT男性不应超过 0.05s,女性不应超过0.045s。
于同导联R波的1/2~1/4,其深 度一般不超过0.3mV。如Ⅰ导联 Q〈R的15%,Ⅱ导联Q<R的 20%,Ⅲ导联Q<R的25%;在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及变异,伪差产生原因,辨认 及预防
心脏在每次收缩之前,首先产生 电激动并传布全身,使身体各处 产生电位差。通过心电图机将体 表的这种电位差记录下来所得的 时间—电压曲线,即为心电图。 它是心肌电活动的反应。
凡不是由于心肌的电激动或激动 传导的顺序及心肌本身组织而发 生在心电图上的改变,都 称为 “伪差”。
一般不超过2.4mV,偶尔可达 3.2mV。在正常情况下,V1 导联 中R/s的比例应小于1;V5 导联 中R/s的比例应大于1;RV1+SV5 应小于1.2mV,RV5+SV1男性应 小于4.0mV,女性应小于3.5mV。 R1+S3应小于2.5mV。
处,称为结合点,简称为J点, 该点主要代表心室肌已全部除极 完毕。通常J点多在等电位线上, 上下偏移不超过0.1mV。
波前等电位线上缘测量至波顶, 而不应于P-R段上缘来测量。Ta 波在临床心电图中的意义尚未肯 定,但它的出现有助于辨别心脏 传导阻滞时P波的变化。
激动自窦房结开始,通过心房、 房室结及房室束的全部时间。PR间期的正常值与年龄、心率有 直接关系,儿童及心率增快者相
应缩短,心率缓慢者相应延长。 正常成人的P-R间期为0.12~ 0.20s,但个体之间可有差异。
= 80(次)/
的走纸速度一般为每秒钟25ms (即5个大格),故每一大格的 时间为200ms。每两大格为 400ms,其他依此类推。
或心室率便是300 (60/0.2=300),若为两大格, 则其心率便是150 (60/0.4=150)。
格,其心率分别为100、75、60、 50。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能熟记 上述规律,可立即推算出心率。
度切迹形(图8-11)。P波的时 间,在肢体导联中为0.06~ 0.11s,一般多在0.10s以内。超 过0.11s为P波过宽;在胸导联中 P波多在0.06s以内;在食道导联 中P波较宽,可长达0.12s。
联中,P波振幅应小于0.25mV。 在胸导联中,P波振幅应小于5m V。在各导联中,双向P波时总 的电压振幅不应超过0.2mV。无 论在哪一个导联中,只要P波振 幅或时间 超过正常范围,即可认
P波起点出现越早的导联,说明 该导联电极距房内起搏点之间的 距离越近。
应当肢导测定P波时间,应选择 12导联中最宽的P波作为P波时 间。
间期在各个导联上可有不同,精 确测量P-R间期应是在同步记录 的12导联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 早的QRS起点的间距。
aVL、Ⅱ、V5,Ⅲ、aVR、V2或 Ⅲ、V1、V4测量分析,也可在 Ⅰ、Ⅱ、Ⅲ导联上测量。单导联 记录的心电图,应选择P波宽大, 又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心室肌处于除极化状态,并无电
位变化,因而呈等电位线。在正 常情况下,J点可因多种原因发 生移位,而影响ST段,故在测量 ST时,应自J点后0.04s开始测 量至T波的开始,来确定有无ST 段的移位。
ST段的正常时限为0.05~0.12s, 过去认为,一般情况下ST段的时 限变化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RS、Rs或Qr型,三向qRs、qrs、 rSr、RSR型等。在胸导联中, QRS波群的形态变异较肢体导联 为小,可呈rS、RS、qR、R、 qRs、Rs型;在胸前导联少数呈 rSr型,偶尔呈现QS型。
Q波不超过0.03~0.04s,但不包 括呈QS型的导联。在正常成人 中,QRS时间为0.06~0.10s, 一般多在0.08s左右;在胸导联 中,QRS时间较肢体导联略宽一 些,但也不应大于0.10s。
部的内缘测量至终止部分的内缘。 因为波幅低小的导联,其起始及 终止部分常不清晰,易造成误差。
骤才能实现: 推广使用12导联同步记录分析仪 可使心电图分析测量精度达到 1ms%,这个水平是人工目测法 无法达到的。
步分析、测量, 测量的数据是若干个心搏叠加后 的平均值等优点。
先进的心电图分析诊断仪,可 将心率和12导联心电图一起显示 出来。仪器误判时应注意修正。
来自单极概念,因VAT仅用于单 极心前导联。R峰时间术语既可 用于胸壁导联,又适应于肢体导 联。12导联中最早的QRS起点至 R波顶峰垂线的间距为R峰时间。
如有R′波,应测量到R′峰,如R 波切迹,应测量至第2峰。V1或 V2导联R峰正常值<40ms,V5或 V6导联R峰时间正常值<50ms.
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上测量Q-T间 期,最好的测量导联是V1、V2 及V3导联,取其中最长的Q-T间 期。测量Q-T间期不能把U波计 算在内。
部作为参考水平,并未因心率快 慢变化而改变测量方法。这一定 义已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接受, 以T-P段和P-R段作为基线参考 水平应予废除。
2.测量ST段尚无统一标准 ST 段呈水平型下降时,测量ST段水 平部与QRS起始部的垂直距离, ST段呈上斜形或下斜型移位时, 在J点的40、60或80ms处测量。 用ST40、ST60、ST80表示之, 说明ST段移位的程度和形态。
规测量P-P间期求出心房率,测 量R-R间期求出心室率。无房室 传导阻滞者,测量R-R间期即可 求出心率。可采用下列方法:
录)中查出心率。例如,测得的 R-R间期为0.75s,查对表8-1为 第1列第4个数字,与此对应的第 2列数字80即为心率。
0.75s,则: 60
心率 ------分
0.75
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至波顶点, 负向T波自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 地测量到波底端。 4.U波的测量 与T波相同。
时测量横面QRS电轴。计算机化 的心电图仪,采用P、QRS、T 面积的叠加法,可精确测量出PR-T电轴。人工测量仍采用Ⅰ与 Ⅲ或Ⅰ与aVF导联法。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各波、间 期的形态、时间及电压
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 幅的测量统一采用QRS起始水平 线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起始 部为一斜段(受预激波、心房复 极波的影响等),以QRS波群起 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应该使测量程序因心率或其他条 件变化而改变,否则将增加心电 图测量的差异性。②以QRS起始 部作为参考水平,重复性好。
个别情况下上升可达0.15mV,仍 属正常。在胸导联中,ST段上移 的程度常较肢导联明显,在V1~ V3导联中,ST段上移可达0.3mV, 但V4~V6导联则较少超过0.1mV。 ST段下移除 Ⅲ 导联偶可降低0.1 mV外,在其他所有导联中下移均 不应超过0.05mV。
轴上的投影。在正常情况下,直 立T波的形态是由等电位线开始 逐渐升高,到达顶点后随即较快 地下降至等电位线,波顶圆钝, 升降肢体并不完全对称。正常为 升肢上升速度小于降肢的下降速 度。
纵格代表电压。横格代表时间。
两细线之间距为1mm, 两粗线之间距为5mm。 1横格代表0.04s, 每一大横格代表0.20s。
下记录纸的走纸速度还可根据需 要调节为每秒50mm、100mm 和200mm,
一小纵格代表0.1mV,每一大纵 络代表0.5mV。在特殊情况下, 定标电压可加入0.5mV或2mV电 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