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水平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气可吸入颗粒物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小组也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关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调查以及关于其危害的一系列研究。

一、可吸入颗粒物的含义

inhalable particles;IP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 微米。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PM2.5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二、生活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各种工业过程(燃煤、冶金、化工、内燃机等)直接排放的超细颗粒物;其二,大气中二次形成的超细颗粒物与气溶胶等。其中,第一种途径是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形成源,也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的重要对象。

三、可吸入颗粒危害

PM10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来源。颗粒物成分是主要致病因子;颗粒物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决定了颗粒物的吸入量和对机体的危害程度;颗粒物的粒径和状态与其在呼吸道内沉着滞留和消除有关。PM10中粗粒子主要是人为源产生的原生粒子及自然界尘粒,易沉降,而且容易被阻留在鼻腔和口腔内;而细粒子主要是污染气体经过复杂的多相化学反应转化,或者由高温下排放的过饱和气态物质冷凝,再经碰撞、凝聚、吸附而形成。

PM2.5(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又称为可入肺颗粒,能够进入人体肺泡甚至血液系统中去,直接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PM2.5的比表面积较大,通常富集各种重金属元素(如As、Se、Pb、Cr等)和PAHs、PCDD/Fs、VOCs 等有机污染物,这些多为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危害极大。目前已知的PM2.5健康影响包括:增加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免疫结构等方面。2000年12月份英国专家研究结果还表明:大气中SO2、氮化物和CO等污染物的含量与人类日死亡率并没有紧密的联系,细颗粒物反而是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含义和其危害,也希望通过本次的调查能让人们更深一步的了解可吸入颗粒物是如何产生的。提高生活质量不仅仅是我们看得到方面更是这些人们看不到却又不能忽略的事物,他们的危害时刻提醒着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