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瓷中的山水园林纹饰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销瓷中的山水园林纹饰分析

外销瓷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出口产品,显示了中国古代匠人的聪明智慧,并将中国的文化传播海外。有“仿玉”之称的中国外销瓷不仅仅是中西贸易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中国瓷器的装饰元素种类多样,尤其是明代万历以后出现的山水园林纹饰受到了西方国家的追捧。本文在分析中国山水园林纹饰出现的原因及山水园林纹饰风格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英国仿中式骨瓷山水风景纹饰从单纯地模仿到中西方结合,最后转变为西方风景纹样的风格变化。

标签:外销瓷;山水园林;山水画;英国骨瓷

中国陶瓷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工艺艺术品,是中华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赏陶瓷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外销瓷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曾经起到重要的作用。明末清初,华瓷广泛进入欧洲社会各阶层的视野,他们纷纷把瓷器作为生活用具、室内陈设和装饰品,同时也作为炫耀个人财富、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随着瓷器用途的多样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西方国家开始自己制作瓷器,而晚明时期中国外销瓷上的山水风景纹样也成为他们仿制的主要图案之一。

一、山水园林纹饰的出现

中国瓷器的装饰元素非常丰富,传统的植物花卉吉祥纹饰、人物故事纹饰等深受西方人的喜爱。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发现,在对外输送的瓷器中,“山水园林”纹饰在明代中期及以前基本上没有,明万历以后却大量出现,这与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有一定关系的。

明朝自宣德以后,社会逐渐变得黑暗。从宦官专权的正统朝,经成化朝到正德朝,社会黑暗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嘉靖皇帝沉溺于道教,对政事不闻不问,朝政由宦官把持;万历皇帝执政后期也日益对国事不负责任,社会秩序混乱,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把寻求精神解脱当成一种渴求。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深受中国传统儒道文化影响的古代文人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保证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寻求心灵的清净,这些文人开始采取一种隐逸的处世态度。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自然山水特性使其成为士人阶层隐逸的理想之地。“园林是隐逸人格精神最直观感性的外化物之一,也是将隐逸本质贯彻得最彻底的艺术样式。园林在相当大程度上弥补了归隐羡隐的士大夫在政治受挫后的心理失衡,并完成其人格精神的改造与构建。”

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虽然厌恶尘世的黑暗,但并不想舍弃人间的享受。既想要留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又想在此闹市中享受生活的清静。明代中期园林的出现满足了文人的要求,使他们既能享受生活的清幽,又能脱离市井朝野,这无疑

是一种完美境界的实现。而园林作为士人阶层隐逸生活的寄托,同时具有自然审美的作用,因此成为文人山水绘画的对象,反过来明代中晚期城市园林的大量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以园林为表现题材的绘画作品日益增加。但明代园林画不单单是“清风明月”“小桥流水”等园林山水景观的再现,更是明代文人画家市隐心态的流露。明代园林的“若以城市中而求隐居”的境界正符合明代文人的隐逸思想。

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热衷于崇尚隐逸思想的元四家山水,利用青花山水绘画表现传统隐逸生活并作为一种高雅心境的寄寓。栖迟园林、寄情山水、吟啸风月,以此抒发政治上受挫的愤慨,享受精神的怡然闲适与心灵的虚融清净,是托物言志的再创造。景德镇瓷绘受其影响,万历以后的瓷器上出现了表现文人隐逸思想的青花山水画。因此山水园林纹饰的起源与晚明市隐心态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城市园林为母体的山水园林纹饰,正是明代社会文人思想在艺术上的直观反映。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贸易的发展,刚从中世纪走出来的西方人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这一时期正是外销瓷器大发展的时期,景德镇的窑工以当时这种流行的山水园林纹饰应用于外销瓷上,这种纹饰恰好能够满足当时外国人对中国生活的幻想,因此一经销售便受到了海外客户的喜爱,所以在接下来的明清外销瓷上都延续了这种纹样的使用。

二、中国山水园林纹饰的风格

山水建筑作为人间美景在明朝万历以后成为外销瓷上的主要纹饰,并且受到西方人的热爱和欢迎。山水、花鸟画歷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明代的文人士大夫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因此大多都是文采出众、书画俱佳的才子。在这样一批文人的统领下,明朝的青花山水画讲究骨法用笔,以体现文人的骨气、傲气。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董其昌已然将笔墨视为品评画的唯一标准,画树、画山水都要“如写字之于转笔有力”。到了清朝,这一马背上的民族虽然努力学习汉族文化,但终不解其意,于是瓷器上的画风由小笔书写变为大笔渲染,并且在康雍乾时期各有特色。

康熙时期山水绘画手法与新安画派临近,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跃在徽州的以山水为创作题材的一个画派,绘画手法简淡高古、秀逸清雅。康熙时期的山水青花纹饰一般是在大笔渲染的基础上细致勾勒,使得画面层次丰富、疏密有致,这也使得康熙时期的青花山水瓷器成为外销瓷中的精品。而且这一时期的纹饰中山水画面较多,密集性的亭台楼阁建筑并不多见,它们大多为山水配景,画面中的山水亭楼、小桥石径都融于自然之中。(图1)到了雍正乾隆时期,绘画手法发生变化,渐渐走向精细繁复,大笔渲染变成了小笔勾线,和国画的皴法相结合。并且这段时间的建筑物画面多以中国园林为参照对象,构图具有一定的层次。大多画面或前景左边或右边为一组主要的亭台楼阁和树木山石,所占面积都比较大。亭楼临水而建,在河的对岸,中景的位置则绘有另一组亭台楼阁与之相呼应。中间是跨越河流的小桥或水中的小船。再往后是向远方伸展的山脉和树木。(图2)从雍正年间一直到乾隆中期,这类构图变化均大同小异。

清代的瓷器绘画标准是精、雅、细致,渲染、勾线的手法代替了书写的手法。外销瓷的标准也是一样,画得越细越好,颜色还要漂亮,最好要有立体感。所以,外销瓷中的山水、花鸟动物及建筑绘画是从平面的手法走向立体光影的一个过程。外销瓷上的山水园林纹饰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也注重纹饰的自然美,追求情境交融的意境。中国的山水画注重意象的表现并具有程式化的技法,即山川树木、水流云气的组织结构以规律性的方式呈现,主要体现在皴法、树法、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