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时代的意外精彩 15部令人惊喜的国产小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谁曾想到,英国文豪狄更斯在两百多年前写下的名言竟能成为当今中国电影最好的注解。
一方面,自《英雄》以“天神下凡”的姿态拉开华语大片时代的序幕之后,一部接一部的国产商业大作相继引发观影热潮,轻轻松松赚个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小成本电影在大片的挤压下,生存状况愈发艰难,众多品质优良的国产小片屡遭无人问津的尴尬。
中国电影迈入大片时代的近十个年头里,商业大片深陷“票房给力,口碑差劲”的泥潭难以自拔,以一种“只要赚钱,哪管骂声滔天”的态度,厚颜无耻的透支着观众对本土大片最后的一点点期待。
反观国产小成本电影,虽然粗制滥造之作充斥其中,但却经常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优质作品,在“满眼尽是大小烂片”的艰辛岁月,为行将对国产电影绝望的影迷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与动辄“投资上亿、明星组团亮相,炒作话题爆棚”的国产大片相比,这些令人惊喜的国产小片往往投资极低,既不是由商业大导(如冯小刚)掌舵,也不是出自文艺牛导(如贾樟柯)之手,在众声喧哗的影坛因缺乏足够的话题性显得默默无闻。
但当它们一旦与观众见面,便会凭借过硬的质量引得“众人围观”,或者好评如潮,拿奖无数,如眼下正在上映中的《钢的琴》;或观者云集,票房丰收,如宁浩一鸣惊人的《疯狂的石头》,成为新世纪以来的影坛佳话,正如同《让子弹飞》中的台词:“什么是惊喜,这TM就是惊喜!”
在《钢的琴》公映引发各界热议之际,我们为您精选出大片时代15部令人惊喜的国产小片,这些电影题材风格各异,有商业,也有文艺,并不完美,也不是经典,但却弥足珍贵,在如今“大跃进、向钱看、忙炒作”的国内影坛,它们的诚意与务实足以令人看到国产电影的希望所在。
1. 《寻枪》(2002)
导演:陆川
主演:姜文宁静伍宇娟
虽然演员名单里赫然显现着姜文的大名,但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在看到《寻枪》之前,依旧没有对其怀抱过多的期待,因为影片的导演陆川在当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鸟”,《寻枪》是他在影坛初试啼声的自编自导之作。
《寻枪》问世之后,立刻遭到“惨无人道”的围观,这部杂糅了悬疑、惊悚、黑色幽默、象征隐喻等元素的“怪诞”电影让整个影坛为之一振。
个性十足的陆川赋予了《寻枪》鲜明的好莱坞类型电影的范儿,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与心理世界,大量的超现实主义桥段使得全片散发出的迷人魅力。
由于《寻枪》作为导演处女作的的水准之高超乎想象,以至于有人揣测姜文才是主导影片风格的“话事人”。
无论真相如何,这种揣测本身其实是对《寻枪》的最好肯定,也是对陆川的肯定。
《寻枪》之前,没有人知道陆川这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研究生为何许人也,《寻枪》之后,经过《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片的洗礼,陆川俨然已成为国内新生代商业导演中的领军人物,正在拍摄中的《王的盛宴》就是一部群星云集的古装大片。
我们期待陆川能够为“泛滥成灾、质量普遍低下”的华语古装大片带来一些新鲜的变化,哪怕这种变化会像《南京!南京!》一样引发激烈争议。
2.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2002)
导演:马俪文
主演:黄素影斯琴高娃石维坚
和陆川的《寻枪》一样,《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是女性导演马俪文在影坛一鸣惊人的处女作。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张洁的长篇散文改编而成,通过一位女作家的画外音回忆,再现了她为母亲看病、治病直到目睹母亲离世的经历。
影片感人至深,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通过描绘女主人公与即将离世的母亲之间的种种生活细节,展现了亲情的温暖,启发人们关爱年迈的父母,理解她们那些看似无理取闹、倚老卖老的出格言行,不要在父母离去之后才感到遗憾与悔恨。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之后,马俪文执导的《我们俩》同样是一部以“一老一少”为故事主人公的女性主义电影,同样聚焦真挚亲情,同样收获如潮好评。
最近几年,马俪文一头扎进商业电影的创作之中,先后推出《我叫刘跃进》、《桃花运》等中小成本喜剧,水准大不如前,招致各界批评,遭遇“板砖与口水齐飞”的杯具。
3. 《我和爸爸》(2003)
导演:徐静蕾
主演:徐静蕾叶大鹰裘逑
又是一部导演处女作,这次为观众带来惊喜的是影坛才女徐静蕾。
在执导《我和爸爸》之前,徐静蕾已经贵为国内“四小花旦”之一,虽然演技平平,但依靠清纯的气质和花旦中罕见的多才多艺积累了极高的人气。
导演处女作虽然很受关注,但多数人对这位当红花旦能鼓捣出怎样一部电影,持得还是观望态度,不会抱有太大的期望。
《我和爸爸》问世之后,徐静蕾的导演能力受到一致好评。
影片以从容淡定的笔触,在不温不火的节奏中,将父女之爱的质朴与柔韧,生活的艰辛与变幻无常,真真切切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徐静蕾体现出的最大特点,是以女性视角审视现实,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比如在感情上的细腻、执着、坚强和隐忍等。
片中,叶大鹰将“爸爸”一角演绎得极为出色,完全让人忘记他的导演出身。
爸爸对女儿的爱不声不响,但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
他对女儿会妥协忍让,会委曲求全,也会怒发冲冠。
父亲曾经悠游自得、无所不能,但后来却因重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成熟的女儿反过来悉心照顾爸爸的一幕幕场景,让无数观众感动不已。
4. 《独自等待》(2005)
导演:伍仕贤
主演:夏雨李冰冰龚蓓苾
《独自等待》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反映都市青年生活的时尚电影,充满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感觉。
之前的国产青春时尚电影经常出现形式感不强烈的毛病,观众感受不到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感和活力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没有真正把握住都市题材的精髓,不了解青年人的真实心态,表现不出青年人生活中的细节和活力。
执导《独自等待》时,导演伍仕贤不到30岁,曾在美国学习电影,他以好莱坞轻喜剧的拍摄手法丰富了国产都市电影的表现形式,镜头语言动感十足,处处洋溢着时尚动人的气息。
影片的故事贴近青年观众,开店、暗恋、搭讪、泡妞、感情纠葛,这都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题,剧情进展轻松明快,细节惹人开怀。
作为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年轻人,谁没有过恋爱时的虚荣、纠结与彷徨?谁没有执着的迷恋过一个人?谁没有遗憾的与中意之人擦肩而过?正是依靠这些与年轻观众相通的共性元素,《独自等待》才会打动人心,在年轻人中间博得一片赞誉。
5.《天狗》(2006)
导演:戚健
主演:富大龙朱媛媛周力
《天狗》是一部广受好评的优质主旋律电影,通过山村护林员李天狗对抗乡村恶势力的英雄行为,展现出了一个普通人正直勇敢、无私无畏的品格。
以往同类型的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常常赋予主人公许多豪言壮语,但在李天狗身上,却只有朴实的语言和坚定的行动,他是扎根于现实社会的英雄人物。
《天狗》歌颂英雄、谴责罪恶,但剧情却不像许多的主旋律电影那样肤浅幼稚,导演带领观众拨开层层迷雾,直面惨烈的真实,拷问观众的良心,发人深思,感人至深。
片中,李天狗反抗的不仅是不法分子的罪恶行径,还有愚昧落后的民族劣根性。
电影对社会性问题的拷问尖锐而又深刻,面对天狗在绝望中的“疯狂”行径,观众会对这位悲壮英雄致以无比的敬意。
6.《疯狂的石头》(2006)
导演:宁浩
主演:黄渤郭涛徐峥
《疯狂的石头》是借鉴海外类型喜剧非常成功的一部商业娱乐电影,导演宁浩时年不满30岁,电影投资300万元,却在2006年的暑期创造了2300万的票房奇迹,制造出轰动效应,形成了全国性话题,从此以后,小制作电影开始被广泛关注,小成本癫狂喜剧一部接一部地抢滩影市,“小片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
《在疯狂的石头》中,宁浩模仿借鉴英国导演盖·里奇招牌式的多线叙事手法与快节奏剪辑手法,将之与中国现实进行了结合,实施本土化改造,创造出多线并进、节奏飞快却又原汁原味、本土特色十足的喜剧效果,得到观众极度认可。
可以说,《疯狂的石头》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它既能放下姿态彻底娱乐观众,同时又做到尊重观众,不侮辱观众的智商。
影片虽然结构复杂,但并不敷衍任何一个细节,每条线索都能对观众形成纯粹娱乐性的愉悦,围绕一块宝石的争夺,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环环相扣,引导观众酣畅淋漓并且大笑不已的看完整部电影。
7. 《马背上的法庭》(2006)
导演:刘杰
主演:李保田吕聿来杨亚宁
《马背上的法庭》讲述了三个司法工作人员进入少数民族山区巡回审判的故事,李保田饰演的老冯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他带着一头老马沉默而娴熟地驮着国徽,一路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整部片子展现出难得的真实与克制,人性的流露朴实自然而又生动感人。
影片对乡村司法运作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展示,对司法和社会发展遭遇尴尬的审视,很容易带领观众进入特定的戏剧情境,沉下心去静静的思考。
《马背上的法庭》的现实意义,并不只是一部朴实的纪实电影,也不是它所暗藏的主旋律特征,在更加深刻的层面上,这部电影和张艺谋的经典之作《秋菊打官司》一脉相承,用客观的影像记载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法制史,其对传统人治与现代法治所作的思考,无疑切中当前中国社会现实的要害所在,值得每个人深思。
8. 《光荣的愤怒》(2007)
导演:曹保平
主演:吴刚李晓波王砚辉
虽然目前国内的电影体制和创作环境并不适合讽喻电影的生存,但在逐渐开放宽容的氛围中,影坛也会时常出现一些让人惊心动魄的真实篇章。
《光荣的愤怒》就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恶霸横行、无法无天的农村世界,村霸非法横行,村支书叶光荣发动村民,找到机会将恶霸一网打尽。
影片对中国农村的现状做出了出色描绘,让观众深刻认识到农村恶霸的嚣张和弱势群体的悲惨。
导演曹保平借助黑色幽默的荒诞表现形式,用一个村庄的故事,隐喻了整个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实。
如果只是寓言和讽喻,或许并不足以让人动心,让观众更加惊喜的是,电影的细节同样精彩,剧情引人入胜,剪辑凌厉,叙事推进极富节奏感。
个性鲜明的人物,迭出不穷的笑料,急速推进的剧情发展,整部电影看下来叫人容不得半点的歇息和分神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光荣的愤怒》堪称一部节奏紧凑、悬念层层、引人深思的优质通俗娱乐电影。
9.《耳朵大有福》(2008)
导演:张猛
主演:范伟程树波张继波
和陆川的《寻枪》、徐静蕾的《我和爸爸》一样,《耳朵大有福》是东北导演张猛的处女作。
这部电影具有一种冷静记录时代的沉淀性质,以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表现出普通老百姓苦中作乐的人生,折射出最真实的生活原景。
影片的细节生动具体,笑点中带着深深的悲悯,范伟以一个出色演员的表演功底,演绎出一幕看似喜剧的真实悲剧。
他饰演的主人公王抗美因退休后工资收入减少而使家庭陷入了极大的困难之中,为了缓解生活上的压力,王抗美尝试各种营生以期贴补家用,擦皮鞋、蹬三轮、修自行车、跑剧团等都曾进入过他的考虑范围,甚至还一不小心加入了传销队伍,被公安机关抓了个现形。
电影结尾,王抗美抛开家庭烦恼到舞厅去疯狂跳动,在长征组歌的声音中,身影随着镜头的运动渐渐变小。
现实虽然充满艰辛和无奈,但生活总要继续下去。
在这个层面上,《耳朵大有福》讲述的不只是一个笑中带泪的故事,更是生活本身。
10.《一年到头》(2008)
导演:王竞
主演:陈刚张彤冯丁洪
这部以喜剧手法包装的现实主义电影,没有传奇故事,没有大牌明星,也没有商业宣传,却打动了每一个看过它的观众。
《一年到头》是一部热热闹闹的贺岁片,简单直接地触摸到每个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敏感神经,不管你是电影中主任医生那样的中产阶级,还是不会走进电影院的民工和包工头,在一年到头之际,如果想回家过年,都将遭遇不少的麻烦。
导演王竞切准了“过年回家”这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情结元素,由此发展出悲喜交加的故事剧情,片中人物围绕“过年回家”上演一幕幕悲欢离合,以真实的细节触动到国人的内心深处,使得观众对笑中带泪的故事情节感同身受。
可以说,《一年到头》是一部属于每个回家过年的中国人的“春运”电影。
11. 《千钧一发》(2008)
导演:高群书
主演:马国伟潘星谊迟强
高群书在《风声》之前执导的《千钧一发》是一部具有主旋律色彩的草根电影,根据发生在齐齐哈尔的一起连环爆炸勒索案改编而成,讲述一个一生潦倒的老警察4天只身连排11枚炸弹,被最后一枚炸弹炸成重伤而成为英雄的故事。
影片没有以“高大全“的方式赤裸裸的讴歌英雄主义,而是选择为凡人立传,描述的只是普通小人物的真实生活,甚至连故事情节都是松散的生活常态,台词也很生活化,众多非职业演员的表现非常精彩。
影片的高明之处正是在这种对生活常态的展现中暗藏层层悬念,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为老警察的命运走向揪心不已。
影片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也在于这种平凡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英雄主义,以及英雄面对个人难题时的力不从心。
片中,老警察也要面对诸如房子不够住、老婆没工作等难题,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平凡小人物身上兼具的英雄气概与懦弱无奈。
12.《即日启程》(2008)
导演:刘江
主演:范伟居文沛刘桦
《即日启程》有很多轻松的小幽默,也有很多夸张的无厘头,故事讲述情场失意的“海归”男人偶遇醉酒女孩,之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两人卷入一场充满冒险和欢乐的逃跑之旅,一面躲避黑帮追债,一面依靠智慧和运气将坏人绳之于法。
影片的剧情转折柳暗花明,笑料自然生动,爱情元素含蓄表达,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喜剧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人的故事常常给人温暖,更何况是范伟这样一个出了名的老好人。
这个好人并不依靠形体和语言来创造笑点,抖包袱逗段子的台词虽不多,但和剧情氛围高度契合,总是能让人会心一笑。
一个老好人和一个妙龄女的“浪漫邂逅”,让人羡慕,让人感怀,让观众在开心一笑之余,浮起淡淡的小感动和小理想,这正是影片打动观众的力量所在。
13.《我们天上见》(2010)
导演:蒋雯丽
主演:朱旭姚君朱一诺
同样是女性电影,同样是导演处女作,同样是讲述一老一少的亲情,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和马俪文的《我们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取材于蒋雯丽本人的童年经历,故事虽然平淡,感情却很真挚,真实感人的祖孙生活场景,具有天然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电影的表现手法非常生活化,饰演“姥爷”一角的老戏骨朱旭表现尤其出色,中国人传统的含蓄、细腻、善良、沉默,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故事情节伤感而不哀怨,情绪克制而又饱满,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温文尔雅”的美学追求。
作为导演处女作,蒋雯丽展示出令人信服的导演功力,不去刻意渲染祖孙情,却处处体现出祖孙情,细节处理精致细腻。
影片的摄影师是和李安合作多次的林良忠,画面干净而节制,构图和运镜异常优美,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14.《人在囧途》(2010)
导演:叶伟民
主演:徐峥王宝强李曼
和《一年到头》类似,《人在囧途》同样是一部讲述“过年回家”故事的“春运”电影,但少了一些无奈,多了一些轻松,笑料也更加丰富,是一部欢快搞笑的公路喜剧。
徐峥与王宝强饰演的两位主人公阴差阳错的结伴回家过年,在奔波的路上,他们尝试各种交通方式,飞机,火车,大巴,轮船,货车,甚至拖拉机。
两个男人,一个大款和一个民工,因为社会身份悬殊,一路上引发了各种笑料。
《人在囧途》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非常精准,对热门网络用语的运用也很娴熟,至少从电影台词上看不出是香港导演的作品。
这是一部立足本土讲述中国人情感的电影,但并没有过度煽情,只是一句简单的“世上还是好人多”,就足以触碰到中国百姓的内心世界。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主题过于美化现实,但商业电影本来就是造梦机器,《人在囧途》刻意迎合国人美好愿望的做法无可厚非。
起码,它成功了,因为众多观众从故事中感受到了温情与感动。
15.《钢的琴》(2011)
导演:张猛
主演:王千源秦海璐张申英
同样是张猛导演的作品,《钢的琴》具有比《耳朵大有福》更强大的野心和更强烈的表达欲望。
当下国产电影涉及工业题材的少之又少,更何况是精准到位却又荒诞疯癫的成功表达。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东北一座废弃钢厂中,一个离异男人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和身边的兄弟们共同努力,用钢铁为女儿打出一架钢琴。
矗立的烟囱、颓败的厂房、铁锈的大门、拆建的工地、卑微的人群,电影准确折射出“大钢铁、大生产”时代的衰退,而处于时代变革中的底层百姓,虽然饱经生活摧残,但却依旧乐观面对现实,平凡人上身上蕴藏着创造奇迹的巨大潜力,这正是影片打动人心的根基所在。
在叙事节奏上,张猛找准了影片的起爆点,轻轻一击,欢快情绪便炸满全场,将工厂、烟囱、机器构成的破旧工业场景,拍出了诗意盎然的迷人境界,通过小人物生活的幽默与艰辛,展露出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不凡的导演功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