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教学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生活教学例谈
摘要:数学教学中要进一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
关键词:生活;数学;提升;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
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行教材中,往往存在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给人虚假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我出示了一幅冰天雪地的图片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季节?猜一猜当时的温度可能是多少?学生纷纷猜测。教师小结:同学们猜出了许多不同的温度,但答案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零下温度。我们怎样表示零下温度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这样设计,营造出了浓浓的生活氛围,因
为学生在天气预报中经常看到负数,他们已经感受到零下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凭借着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当他们在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便会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积极的兴趣,自觉获取数学知识的要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将数学当作现成的形式理论来教,而要在了解学生现实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亲身的活动来发现与创造数学,在实现认知的同化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实际测量”这一课时,我让全班学生到操场上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足球场两个球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足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开始进行讨论,有的自觉地看书,对照书上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组织加工,说着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后达成共识:三个人拿着标杆,一个人观察,先确定球门之间的直线,再用卷尺测量这条直线的距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大家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这样把激趣、启思、致用三者辩证统一起来,不仅教给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明明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希望爸爸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明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这样的练习:做一个长60厘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的玻璃金鱼缸,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学生有不同的答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确定正确答案,金鱼缸不能有盖子,否则,金鱼会因缺氧而闷死。
四、构建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并非让学生创造出惊人的数学定义、定理和公式,只要对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一种创造。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促使学生产生与众不同的奇异思维,养成创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完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一个准备种植花草的正方形花坛边,请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种植方案,一半种草,一半种花,怎样种植最好看?方案越多越好,我们将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提
交给学校。显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且内容源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种美化校园的激情驱使着他们投入了绘制活动,学生充分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在“绘制”图案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内动和外动有机地结合,创造的欲望逐步地高涨,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事实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会越来越聪明,创造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追求“生活化”在课堂中“到位而不越位”的境界,强调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的高度统一,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宏玲.陶行知:生活的教育.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07-01.
[2]金林祥.20世纪陶行知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3-01.
[3]胡晓风.生活教育引论.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87(1).
[4]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西北师大学报,20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