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贫困和反贫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5-29
24
(二)劳动力数量挤压贫困论
其一,劳动力总量增长失控,或劳动总供给超过劳动力需 求的失衡状态。必然导致人均生活消费资料减少或增长缓 慢,致使劳动力平均拥有的生产资料数量迅速下降,劳动 吸纳严重不足,在农村落后地区形成了劳动力替代技术, 阻碍了技术进步,并造成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不高;
2013-5-29 26
(四)人口素质贫困论
1.人口素质的内涵 2.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
舒尔茨:
人力资本概念 提倡发展教育
2013-5-29
27
四、生态型贫困论
(一)自然环境决定论
(二)经济发展梯度论
(三)人口适度规模论
2013-5-29
28
(一)自然环境决定论
经济学家M.P.托达罗认为:贫困主要是由于 自然环境所导致的,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是 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现代经济增长迅速 的国家都集中在温带国家,自然灾害对于人类 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另外,贫困还发生在一些 高寒荒芜的高原、缺土少水的隔壁荒滩。
17
(二)资源短缺论
2013-5-29
二、低收入贫困论
(一)低收入与“低水平均衡陷阱” (二)“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三)“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
2013-5-29
18
(一)低收入与“低水平均衡陷阱”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提出
“低水平均衡陷阱”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一 个人均收入的理论值,只要人均收入低于这一理论值, 国民收入的增长就会被更快的人口增长率所抵消,使人 均收入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固定不变。 而当人均收入大于这一理论值时,国民收入超过人口的 增长,从而人均收入相应增加,直到国民收入增长下降 到人口增长时为止。 在这一点上,人口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达到新的均衡, 这不是低水平均衡,而是高水平均衡。
11
2013-5-29
贫困的界定标准——贫困线【数值】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以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中等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 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世界银行的标准:
按购买力平均计算1天1美元收入
中国的标准:
温饱线――人均纯收入的标准:
农村:1978年为100元,1985年为206元,1990年为300元, 1997年为640元,2003年为637元,2004年为668元;
(1)狭义贫困
经济意义上的贫困
(2)广义贫困
经济意义之外,还包括社会方面的因素:人口 平均寿命、文化程度、婴儿死亡率、社会保障和环 境等方面的状况。
2013-5-29
4
(二)贫困状态的不同划分
2、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1)绝对贫困(生存贫困): 个人与家庭所得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 (2)相对贫困: a、贫困标准的变化 b、社会成员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
2013-5-29
1
内容提要
1
2
贫困与反贫困的相关概念 贫困与反贫困的相关理论 中国典型生态区科技扶贫计划
3
2013-5-29
2
第一节 贫困与反贫困的相关概念
一、关于贫困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贫困地区的儿童现状.flv》
二、反贫困与扶贫
2013-5-29
3
(一)贫困状态的不同划分
1、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5
2013-5-29
绝对贫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①贫困线位于恰恰仅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水平。
低于此线,即不能维持生存,更谈不上生活的享受、智能的 发展。
②绝对贫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无关。
而只受地区气候、环境、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 维持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量相匹配,因而具有客观的标准。
19
2013-5-29
“低水平均衡陷讲”理论从多方面探讨了发展中国 家贫困的原因,分析了资本稀缺、人口过快增长对 经济增长的障碍。 强调了资本形成对摆脱“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决定 性作用。人均收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 量小和资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又在于 资本形成不足。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 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这样才能冲出 “低水平均衡陷阱”。
22
2013-5-29
三、贫困的人口理论
(一)人口数量挤压贫困论
(二)劳动力数量挤压贫困论
(三)家庭多育贫困模型 (四)人口素质贫困论
2013-5-29
23
(一)人口数量挤压贫困论
马尔萨斯“人口法则”从人口学角度解释贫困产生及其 持续的原因。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人类社 会的生活资料则是以算术级数增长。 这就必然导致人口的增长速度将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速 度。 因此,要保证人类维持生存所需要的食物等生活资料, 只有采取措施限制人口的增长。实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 料增长的平衡。
2.扶贫
2013-5-29
14
(二)广义与狭义扶贫的模式
1、广义的扶贫模式
这是纵向意义上的扶贫模式。指在既定扶贫战略下的扶贫行 为集合及整个过程,包括扶贫决策、扶贫资源传递、贫困人 口或贫困地区的具体受益方式以及对整个扶贫过程和结果的 监测评估四个基本环节,可概括为决策、传递、接受、监控 四个系统。 这是横向意义上的扶贫模式。它是将整个扶贫行为过程中不 同环节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做法概括为模式。比如,在扶贫资 源传递环节可以概括出:贴息贷款扶贫模式、以工代赈扶贫 模式和财政扶贫模式;在贫困人口受益环节可以概括出:区 域开发扶贫模式、科技推广扶贫模式、劳务输出扶贫模式等 等。
21
2013-5-29
(三)“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
1957年缪尔达尔
不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低社会水平低,健康差、教育低下 劳动素质低、就业困难生产率难以提高产出增长停滞 或下降进一步强化了经济贫困 因此,低收入原因是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收入分配不 公平。 他强调,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 入分配不平等,但绝非纯粹的经济现象,而是政治、经济与文 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必须采用制度的、整体的、动 态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提高穷人消费水平的平 等制度改革,实现权力关系、土地关系和教育关系的改革, 从而提高人们的生产力是迅速发展的条件。
贫困线与农村贫困线定义
贫困线: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和社会发展阶段, 用价值量表示的人们维持最基本生存需要所必需消费的 物品和服务的费用,一般量化为货币形式——最低生活 保障标准。也是分为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大多数 国家把贫困线以下的归为绝对贫困人口。 农村贫困线:表述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刚好达到维 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低费用。以前中国把绝对贫困人 口和低收入者是区别对待,现在把两者合二为一,统一 对待,以1196元定为中国农村贫困线。
②贫困是动态的。
贫困的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社会环境 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它描述的是社会不同成员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上的不均等。 它依赖于一定的主观价值判断
7
③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有不平等性。
④贫困具有主观性。
2013-5-29
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2013-5-29
8
(三)贫困的界定标准——贫困线
2013-5-29
城市:贫困线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参考。
12
二、反贫困与扶贫
(一)反贫困与扶贫概念 (二)广义与狭义扶贫的模式
2013-5-29
13
(一)反贫困与扶贫概念
1.反贫困
在人类不断的同贫困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对反贫困的表 述主要有三种:一是减少贫困(poverty reduction); 二是减缓贫困(poverty alleviation);三是消除贫困 (Poverty eradication)。 扶贫是中文特有的词汇,表示反贫困的一种具体行为。 由于中国农村扶贫采取的是瞄准贫困人口(90年代中 期以前主要瞄准贫困地区)的发展援助方式。
4、马丁法
此方法是由世界银行贫困问题专家、美国经济学家马丁· 雷布林提 出的,被认为是测定发展中国家贫困标准的一种有效适用的方法。 贫困线由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两部分构成, 首先根据人体基本的营养需要和价格信息,计算出食品贫困线; 然后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出那些收入或消费支出刚好等于食物贫困 线的农户的非食品支出(包括衣着、住房、医疗等),确立为非 食物贫困线。
③绝对贫困在其计算和所指的生活模式上,都有最严格 意义上的规定。
可以列出一个人的生活必需品“清单”。这里的人是指“自 然人”而不是指“社会人”
6
2013-5-29
相对贫困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①贫困是相对的。
它是与一定的变化着的参照系相比而言的,比较的对象是处 于相同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其他社会成员。
15
2、狭义的扶贫模式
2013-5-29
第二节 贫困与反贫困的相关理论
一、要素短缺贫困论 二、低收入贫困论 三、贫困的人口理论 四、生态型贫困论 五、传统农业的技术落后论 六、发展不足论 七、马克思的贫困论
16
2013-5-29
一、要素短缺贫困论
(一)资本短缺论
10
2、收入法
2013-5-29
3、恩格尔系数法
而恩格尔系数法则是以人体为满足生活需求所必须摄取的最低营 养标准为基础,确定食品消费的种类和数量,并估算出最基本的 事物支出,最后除以最低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即得到最低贫 困标准。恩格尔系数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 适用。
2013-5-29
9
贫困线的确定——【方法】
1、直接法
它是直接测算个人或家庭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必须的货物 和服务消费,包括一定时期内消费的食物、衣着、住房等 物品和享受的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是营养标准。 它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首先确定必需品的数量,以及根 据这些必需品的市场价格计算出一个人或家庭维持最基本 生存所需的预算开支或收入。凡是收入低于这一基本预算 开支或收入的人口就被确定为贫困人口。 收入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并能较好的将人们维持生 存最基本的需求和市场价格有机结合起来,较客观的测算 出贫困线和贫困人口,因此,更多的国家倾向用收入法来 确定贫困线。
20
2013-5-29
(二)“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 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 Stein):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穷落后,是因为人均收入过低,资 本形成不足,形成了一个“贫困的恶性循环”或“低水 平均衡陷阱”。 要打破这种困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实行大规 模投资,使投资水平或投资率大到足以达到国民收入的 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水平,从而 产生一个“临界最小努力”,以巨大的投资力量“大力 推动”经济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泥潭,实现长期、 稳定地增长。
其二,当劳动力总量增长超过工业吸收新劳动力的能力, 没有向外转移就业的机会时,不仅城市的失业人数会增加, 而且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也会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并造 成农业生产率下降。
2013-5-29
25
(三)家庭多育贫困模型
家庭多育贫困模型是研究一个家庭,在技术、管理和家庭 最大效用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对健康孩子的 消费,势必影响家庭对其它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从而使物 质产品消费不足产生家庭贫困 家庭多育贫困理论是在假定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资源 条件不变情况下进行的,而以上这些因素都会随着时间的 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我们把家庭对孩子的需求简化为家庭对商品的需求,而事 实上家庭对孩子的需求并不像对商品的需求那么简单,每 一个孩子随着后天的培养教育不同有着不同的效用。 尽管如此,该理论仍是迄今为止农村贫困人口成因的最好 微观解释。
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有限的收入绝大部分要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 消费需要,用于储蓄的部分有限,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 率难以提高。低生产能力导致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 需求方面,经济落后、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和购买力必然也低, 市场需求十分有限,因而投资机会少,导致资本形成不足,限制了 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率的提高,造成低产出和低收入。 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紧紧勾结在一起,构成一 个死循环。 “西化”发展模式,贫困国家把资本、资源集中在以城市为依托的 工业上,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资源贫乏相对应的还有技术 存量、劳动存量和制度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