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促进教育公平(1)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1)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1)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寓意深远、内涵丰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人民幸福安康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对待教育。

一、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我国1986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体现的就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平等,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教育公平目标。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基本实现了就学权利平等的伟大目标之后,今天中国教育的发展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素质教育推进仍然面临困难和阻力,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等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面前。因此,促进教育公平不仅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的问题,也是学校、教师要追求的治教理念。

要落实公平教育理念,学校就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使全体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其实对于推进教育公平,我们学校一直保持着严格的要求和良好的作风:

1、面向全体,实现“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之一。

“健康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健全的、协调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同时,“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必须承认学生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尊重差异,并针对不同有差异地组织教学,有差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潜能较大的那些方面获得充分发展。我校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确保人人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人人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机会。要求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以身立教,依法施教,更多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深入推行素质教育中强调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得随意侵犯学生学习权、受教育权利,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2、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兰州市加快“三滩”的开发建设,有大量的流动人员在此居住生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因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主要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商业等低层次工作,劳动报酬偏低,并且常常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和被拖欠。针对农民工经济困难的实际,我校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统一纳入学校招生范围,简化各种入学手续,为他们入学创造便利条件。严格执行兰州市制订的相关减免城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的政策,决不加收“一费制”政策规定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一系列学生激励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奖励,制定了贫困生救助办法等制度,既对优秀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又保证了学生不会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进得来”“上得起”的前提下,我校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学得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在我校享受着同等的教育和待遇,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我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单独分班,而是与本地学生合在一起由电脑自动分班,学生分班不分好、坏;对教师资源合理调配,不将最好教师集中在一起。他们进校后即取得正式学籍,在教育教学中的评优奖励、入队入团、竞赛活动等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2)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没有本地生源还是外地生源之分,对待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形成了平等的育人观。在这

种平等的氛围里,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也从不分彼此,构成了和谐的校园。(3)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大部分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还有的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习惯,更没有让孩子坚持始终如一的学习历程等问题,我校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学校教育,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与他们多沟通,与他们多交谈,与家长多联系。做到“五勤”:勤了解、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勤引导。了解情况要详细,发现问题要仔细,处理问题要心细。倡导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的关注和“爱”,尽力缩小差异,建立帮教档案,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激励他们健康成长,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已占我校学生总数的30%左右。

3、优化成长环境,加大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作为兰州市一所曾经的薄弱学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城区学校有很大差距,严重制约我校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下学习,为了让城乡学生能尽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校多方争取资金和项目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加大校园文化建设。(1)为了让校园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学园和乐园,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坚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科学规划,提升校园审美品味;注重美化环境,彰显校园审美意境;注重文化形象,张扬学校办学个性。去年,我校建立了“校园文化广场”,现已成为学校先进文化宣传的主阵地。(2)推广信息技术教育。我校近年来购置和更换了部分电脑,上一学期已在全部高中年级教室添置了多媒

体教学设备,下一学期计划在初中年级教室也全部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目前,这部分设备都使用良好,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校正在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方向迈进。

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周济部长说:“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工作:一是在课堂教学当中,进一步加强德育课。二是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的网络,来推进学生的德育以及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校也一直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对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我校的德育主线是:坚持以爱育爱,以德育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放在整个教育过程的最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新时期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求不再仅仅是历史事件、伟大人物等和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案例。而是要求教育要贴近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活动范围,使他们真心实意地能理解,能学习、能提高。

1.将德育渗透于日常课堂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平时,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备课、上课的环节中都要有相应的德育渗透。让德育,随时、随处、随堂见。“榜样从身边找,习惯从小事养”这是我们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学校对教师的外在行为、内涵素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让“以身作则”发挥其更大的影响作用。

2.丰富课外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在开展一些传统的如“两操’、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课外活动以外,还开展了许多如中华传统武术等与奥运教育相紧密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性。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技能,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怎样与人合作、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成就他人等优秀的品质。

3.家校合作,和谐发展。要巩固和提高学生在校受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和学生家庭保持沟通、联系。家校,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愿望: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有了这个“一致性”,所以家校也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了让两者之间达到良好的互补,我们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主题突出的家长会,并且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其参与到学校的部分管理中,这样加强家校的联系,减少了不必要的误会,做到了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政府之责,也是学校、教师之责。我校将坚定地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

大精神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

促进教育公平主义

促进教育的公平正义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教育学理论指出,教育分广义与狭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指学校教育。而我们今天所要谈及的话题——“促进教育的公平正义”,我且将它归为狭义教育之类。 一、教育公平的定义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词日渐成为诸多教育界学者谈论的热点。而所谓的教育公平,通俗来讲,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教育公平,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学者柏拉图所提出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其后,其弟子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近代的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最后,“人人都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得以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出台。随后,西方教育界又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三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公平观。 较之西方,我们的老祖宗,大教育学家孔丘,也曾在其教学过程中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且被世人传承至今。之后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其中,“大众”这一提法便最能体现出新中国重视教育公平性原则。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和发达的重要推动力。而教育公平更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之一。促进教育公平,让所有孩子共享一片蓝天,是亿万家庭的殷切期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开放重要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出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高素质的人才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教育快速发展,首先,办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其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大大改善了公民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了广大公民由法律上的受教育向真正意义上的受教育的转变。但在另一方面,教育不均衡问题还很突出。具体表现为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接受优秀教育的机会,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都还存

促进教育公平政策.doc

促进教育公平政策 从努力学习到顺利入学,这是一个孩子的期望; 从随处选择学校到就近上学,这是一个家庭的期望; 从“无课教学”到“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国家的期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推行,每个孩子都能“负担得起上学”的理想已经逐渐成为现实,而“上学”的希望也不再遥远。了 资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教育的阳光温暖每个孩子 当我四个月前出生时,我的父亲因病去世,我的母亲再婚,我独自生活的祖父母长期生病...出于这些原因,李媛媛,一个住在河北省蔚县的17岁男孩,从小就饱受着学习的艰辛 “没有国家资助,我无法想象我的未来生活。” 自2004年秋季学期以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李媛媛不需要支付学费和杂费,书本费、住宿费也免除。 从那时起,“教育公平”这四个字就在这颗脆弱的心中扎根了防止儿童因贫困而辍学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教育公平的庄严承诺。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能力上学”,中国加快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在义务教育方面,自2001年以来,中央政府已安排资金向农村

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2004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杂费和书本费,并补贴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费...目前,免费义务教育已经覆盖了中国1.6亿城乡义务教育学生。 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中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基础的资助体系,辅之以学生实习+勤工俭学、校内奖学金和学费减免。每年有1600万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获得资助,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0% = 2%。 在公立高等教育方面,中国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相结合的资助体系。每年有4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资助的高等院校就读,占20% 。 多年来,为了保障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党和政府加大了投入,采取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东西部对口支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殊岗位计划等措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曾几何时,“无课教学”只是一个中华民族无法实现的美丽梦想;如今,中国的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上学 发展国民教育:让教育的阳光普照全中国 ”第一堂课只是教孩子们识字对话!”回顾30多年前的教学生

2014年国考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教育公平参考答案

2014年国考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教育公平参考答案 (一)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有色教育的含义,指出其本质并分析它带来哪些影响。(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有色教育是指在部分学校为激励学生上进,用不同的颜色在红领巾、校服、作业本等上来区分优生和差生的教育方式。 其本质是教育不公平。 有色教育危害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有:一是人为制造歧视,伤害了孩子自尊,难以实现激励上进的目标;二是有色教育是冷暴力,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带来自卑、孤僻的性格缺陷;三是将功利化价值观植入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四是违背了教育规律。(计空格共230字) (二)假定你是省政府政策调研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6”拟写一份《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20分) 要求:文字简明、条理清晰、有针对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一定成绩,实现两基。但教育落后状况仍未彻底改变,教育经费短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偏低;师资力量薄弱,待遇低,专业素养低,流动性大;教学设施落后,办学环境差;学生营养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身高体重低于城市学生。 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提出以下对策:一是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解决资金难题;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三是改善办学条件。更新农村教学设施,配备充足的图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并积极改善学生的住宿、就餐环境。四是实施农村营养工程。严格按标准为农村学生提供营养午餐,优化学生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计空格共357字) (三)给定资料7提到了某支教人员发微博曝光营养餐缩水事件,假如你是当地政府派去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提出处理此事的具体措施。(15分) 要求: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分条作答,300字左右。

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要求,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今后,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着力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巩固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着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在其他教育阶段,要切实落实政府在办好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中,将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普惠性教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当前重点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进困难地区办学条件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使其有效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困难群体。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坚持教育制度规则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对于教育公平至关重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重大教育政策及改革举措前,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预设规则程序征求社会意见,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做好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此外,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为保障教育公平 国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

关于保障教育公平,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献计献策,国家也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教育公平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制度配合的系统大工程,涉及到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力量的配备、教育机会的均等甚至包括国家的教育理念等。无疑,保障考试公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障高考公平更是重中之重。如何保障考试公平? 首先,考试应用法律规制。 为了依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考试更加规范,更加公平,就需要一项公平、公正、透明和相对稳定的制度来规制这个领域,规范各种社会关系。法律制度是理想的选择,考试必须走法治化道路。必须用明确的、稳定的法律制度,确定考试各方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使考试真正能起到选优去劣的作用。 其次,考试立法应具有宪法依据和政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立法》的规定,允许地方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矛盾和抵触的条件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调整地方性考试问题。进一步形成有关考试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保障考试依法进行。 要想教育办得更好,教育公平最重要。虽然我国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保证教育公平,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教育法律制度,依法保障教育的规范发展。考试立法只是教育立法中的一部分,我们期待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早日完善,使教育在法律的保障和规范下,实现新的腾飞。(陈瑞英赵月霞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 1.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 2.六高校招收免费师范生

怎样促进教育公平教学总结

怎样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问题背景: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一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词。它告诫人们,即便是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接受教育,人同样可以获得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处于社会下层的弱势者因为拥有知识而摆脱了他出身的那个群体的局限,其生存状态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但有时我们会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无学可上或上不起学、农村合格教师匮乏、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孩子流落在农贸市场。在城市,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再增加,由于同一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家长要向重点初中、高中交纳数万元不等的择校费。在高校,高额学费成为贫困生上学的负担,同时招生名额分配明显趋于失衡,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入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十六大以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历次强调教育公平。2004年提出西部“两基”攻坚的计划,提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计划,2005年提出对农村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2006年提出要免除学杂费,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体系,2007年提出保证农村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受教育的程度对一个人的就业、收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机会的均等是最根本性的均等,它让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每个人向前发展的动力,给予每个人向上流动的希望。 但是,国家教育整体投资不足,又多投放于城市,致使城乡教育差距已经成为城乡差距中最主要、最显著的差距之一。教育的深重负担,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未来,也对农民眼下的生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无论是媒体还是网络,“教育公平”这四个字的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正反映了教育存在不平衡的现状。这个问题也到了不能再回避的关口! 可以说,教育不但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命运,也关系着眼下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生活的荣辱悲欢。现在从“两会”上传来消息,政府将逐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教育投资向农村倾斜,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创造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使农村的孩子不再因贫困输在人生起跑线上,这无疑将是大力推进公平教育的一个转折性的开端。 今年“两会”所有话题都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核心,这是人民生活提高、国家兴盛的时代需求,是民心所望的目标。要建立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公平是基础,而教育的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缺乏公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教育经费的持续紧缺,使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至今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农村师资队伍学历未达标,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等现象较为普遍。 二、重点示范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相差悬殊,择校压力巨大。拥有较多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庭,可以凭其拥有的资本以较低的分数上好学校,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阶层差距正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促进教育公平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政策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从艰难求学到顺利入学,这是一个孩子的期盼;从四处择校到就近上学,这是一个家庭的期盼;从“有教无类”到“学有所教”,这是一个民族的期盼。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推动下,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理想渐成现实,“上好学”的希望不再遥远。资助困难学生:让教育的阳光温暖每个孩子出生四个月时爸爸病逝,妈妈改嫁,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长期患病……因为这些原因,家住河北魏县的17岁男孩儿李园园自小便饱尝求学的艰辛。“如果没有国家的资助,我无法想象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怎样。”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在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

“两免一补”,李园园不用再交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也免除了。“教育公平”这四个字,从此在这颗弱小的心灵中落地生根。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公平的庄严承诺。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我国加快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步伐——在义务教育方面,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经费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004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杂费和书本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目前,免费义务教育已覆盖全国城乡1.6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辅之以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的资助体系,每年受到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160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0%。在公办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建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发布日期:2011-04-13 大中小 神农网(农业市场新闻频道)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促进教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观念性、体制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的问题,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仍然存在。 其中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尤的突出。2002年,占全国人口60%以上的农村所拨得的教育资金只占国家教育投入总数的23%。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的公用经费支出为元,其申,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为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城市生均公用经费。 “不要让农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关注并实现农村教育公平,既有利于维护农民的世代利益,也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巫待改善 许多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校舍简陋,冬季取暖办法非常原始。有一所小学200多名学生没有一台能用的电脑,全校只有一架用了几十年的音已不准的脚踏风琴。农村的孩子基木上无法共享相应的受教育权利。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教育投入上努力向农村倾斜,但由于农村基础薄弱,公用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加之教育经费国家投入比例偏低,(日本税收收入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分,但义务教育经费全由申央政府负担;韩国则是中央政府负责教育经费的70%,地方30%。而在我国中央政府占税收收入的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则大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经济比较落后的县区和农村乡镇在教育投入上严童匮乏。 二是教育制度缺失,长期的“城市中心”的教育模式以及农村教育自身省理不力造成城乡教育差距加大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1).doc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寓意深远、内涵丰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人民幸福安康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对待教育。 一、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我国1986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体现的就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平等,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教育公平目标。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基本实现了就学权利平等的伟大目标之后,今天中国教育的发展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素质教育推进仍然面临困难和阻力,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等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面前。因此,促进教育公平不仅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的问题,也是学校、教师要追求的治教理念。

要落实公平教育理念,学校就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使全体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其实对于推进教育公平,我们学校一直保持着严格的要求和良好的作风: 1、面向全体,实现“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之一。 “健康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健全的、协调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同时,“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必须承认学生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尊重差异,并针对不同有差异地组织教学,有差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潜能较大的那些方面获得充分发展。我校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确保人人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人人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机会。要求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以身立教,依法施教,更多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深入推行素质教育中强调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得随意侵犯学生学习权、受教育权利,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2、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2009-07-13 10:52:14) 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实现教育的公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教育的不自由、教育资源分配问题、高考录取制度、文化的区别对待、起点的不同、教育腐败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障碍,面对未来,面对发展,我们应该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用敢于探索与创新的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延续了多年的高考制度是否就那样的正确,改革似乎才是我们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自由化教育资源招生制度不同文化家庭背景腐败问题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然而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由于教育制度以及其他一些监管制度的不健全,教育不公平现象始终存在,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当前教育工作所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接受了将近二十年的教育,面对教育的不公平,我渴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哪怕是点滴的见解。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1 教育的自由化得不到保障的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位当时令我很佩服而现如今又非常令我惋惜的同学,相比其他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他能够经常写出让语文老师都折服的文章,然而在数学、物理课上,他却很沮丧,我很佩服他的文采,但在老师眼里,他却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偏科生,终于,在中考的测试面前,他被淘汰了,在上高中才是唯一出路的家人面前,他显得很无助,他过早的走向了社会,失去了继续接受高中甚至大学教育的机会。然而像这位同学一样的例子,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遇到了很多,他们是我佩服的人,但同时他们也是我所惋惜的人,由于偏科他们失去了接受优良教育的机会,他们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受害者。 偏科的同学是不可能考取重点大学的,但偏科的同学又同样是对某方面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同学,由于考试制度的限制,使他们放弃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些偏科的同学对他们所偏爱的科目有着不同寻常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很有可能就是将来一项重大发明的最有力的承担者,而我们的教育却过早的将他们排除。 实现对于偏科生的公平教育,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保证广大学生整体基本素质的前提下,设立一项有别于高考的大学专业兴趣直升考。我这里所说的整体基本素质

教育公平措施讲课教案

我国措施推进教育公平 1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长远来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以牺牲局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实现教育公平;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政府负责薄弱学校、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2农村义教经费保障 "两免一补"洒教育公平阳光 “两免一补”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孩子上学的负担明显减轻。“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成为新的流行语;“新的学期到学校,两免一补真热闹。爸爸妈妈开怀笑,同学乐得呱呱叫”的新童谣广为传诵。 3中国采取多项措施最大程度加速推进教育公平 西部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不用交学杂费了,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了,大学生基层服务3年可免还国家助学贷款了……今年以来发生在校园内外的这些变化表明:中国教育正加速迈向公平。 4从教育经费问题看来:2006年9月颁布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明确阐述了经费保障问题,指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国务院和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等等。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二是加强薄弱环节,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三是扶持困难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四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十八大报告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和工作重点。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部署,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公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什么要促进教育公平

为什么要促进教育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加之政策制度的因素,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公民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规则和教育分配上存在不平等,形成了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现象。导致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不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公平提供经费保障 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教育投入,教育改革和发展很难进行,教育公平也无法实现。政府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一是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力争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切实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二是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并稳步推进城镇学校“两免一补”工作。三是通过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逐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均衡拨付,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 (二)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选择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加强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建设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让所有接受教育者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体验到教育公平,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体系,使覆盖面逐步拓宽。要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问题,加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力度。要建立农村学生和城镇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职教育资助制度,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公办学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要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保证实现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思想汇报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思想汇报尊敬的党支部: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特别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去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合格的***员。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自觉抵制一切浮夸风及"形象工程",坚持务实创新、勇于担当,做实干家,求实情、求实策、求实招、求实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着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具体工作层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促进公平逐渐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促进教

育公平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我国教育公平总体上迈出重大步伐。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要求,今后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着力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巩固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着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在其他教育阶段,要切实落实政府在办好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中,将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普惠性教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一)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差、纪律意识淡薄,素质不高的问题,创新育人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中职生三年课程体系当中,开展诚信、理想信念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爱岗、敬业、友善的价值取向,养成学生先学德,后学艺,先做人,后做事的处事之道;加大中华经典的诵读教育,加大《论语》、《弟子规》、《了凡四训》等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力度,培养学生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八德的养成,打牢思想品德这一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