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正式1

重庆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正式1
重庆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正式1

重庆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结合我市地理学科教学实际,特提出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要全面体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成课程标准;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存需要奠定知识基础;全面提升我市高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现代文明素质。

二、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性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并以模块作为学习单元。

课程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中。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是以培养公民的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一方面提供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地理知识,引导学

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区域发展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了解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打下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按照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普通高中课程的总体要求,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需要。在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修模块中任意选修,还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学时和学校自主开设课程的学时进行相关地理内容的研究和学习,并且开展教育部所要求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

(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必须突出开放性和实践性。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以外,高中地理课程必须组织学生开展充分而必要的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讲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恰当选择与科学应用,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地理课程资源,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主动且富有个性化地学习高中地理课程。

(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必须改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既有评价方式,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评价要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结合。

第二部分高中地理新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高、初中地理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学习这些内容除了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终身发展有用以外,也为学习高中地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不再全面地学习区域地理,高中的必修课程大体上是学习系统地理,而高中选修课程除了个别一些模块以外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与初中地理“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同,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对于学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进入大学深造都很有用。

二、实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模块的学习实行学分管理。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设3个模块;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设7个模块。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共同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注意了课程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这3个模块是递进关系,即必须先学“地理1”,再学“地理2”,后学“地理3”。学生每学习1个必修模块需要36学时,通过考核方可获得2学分。

“地理1”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部分,是经典的自然地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视角、地理观念和地理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针对性地选择了4个主题:人口、城市、生产活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些主题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但从教学角度看,4个主题之间并无严格的顺序关系,可作为并列处理。由于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联系,教师要重视开发这部分课程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人在地理环境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3”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1”、“地理2”,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用有关的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地理1”、“地理2”到“地理3”,是一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地理3”以区域为研究对象,提供了将地理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选修模块中的相关内容打下了基础。“地理3”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组成,是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是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与应用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选修课程供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学习,包括“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学生每学习1个选修模块需要36学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有志于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即文科学生,至少要选修2个模块,获得4学分。

为了平稳推进考试改革,结合重庆市城、郊各类型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实际,建议进一步学习文科方向的学生在选修高中地理课课程时至少选修“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2个模块,再任意选修其他模块。这两个模块分别侧重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以及人地关系,蕴含着全球及区域重大发展问题的解决,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绝大多数高中以现有条件均可开设这两个模块,并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此外,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应加强乡土地理教育”的要求,“乡土区域地理”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地理新课程实施建议

一、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方案

(一)课程设置及说明

课程设置说明: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地理3”(每个模块各2学分、各36学时),是学校必须开设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必修模块共6学分,总授课时数不得少于108课时(含考试时间)。

建议必修模块的教学在高二年级上期全部完成。这3个必修模块是递进关系,应依次开设。

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内容一、内容二两部分。

选修内容一是学校必须开设,学生按要求必须选择学习的模块。根据教育部新课程最新考试说明,文科学生高考内容涉及的选修模块有“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同时结合我市的地理教育现状,在这三个模块中的“选修5”和“选修6”即作为我市文科生的必选内容修习。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选学“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自然地理模块中的一个模块,既获得了毕业所需的学分,又为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同时,对于直属中学、重点高中和办学条件

较好的高中,大力提倡开设除上述3个选修模块以外的其他选修模块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选修内容二是由各学校必须设置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模块。由于我市地理没有中考,初中的地理结业考试又下放到各区县自行组织考试,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而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又是构建高考地理试题的基础,因此,各学校的文科生还应修习地方课程“区域地理”,才能应对高考。

(二)学校地理课程开设方案

结合我市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吸取先行课改实验区的课改、高考经验和教训,根据教育部最新的高考说明,同时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课程设置不宜太多,为增强课程实施可操作性,因此,建议各区(县或市)学校在教学进度和授课时数上保持一致。具体参考方案如下:

各学校应在保质保量完成必修课程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差异,形成学校地理课程开设方案和周密的授课计划。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学校在制定学校课程开设方案时,文科发展方向的学生不得在高一结束至高三复习前中断地理课程学习。同时,考虑到高初中衔接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设以复习有关初中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课程,应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

二、重庆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建议

(一)模块教学建议

模块教学应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地理1”侧重自然地理,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并利用演示、观测、实验、考察等多种方式,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要积极搜集鲜活素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乡土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3”侧重区域可持续发展,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挖掘案例所反映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方法和思想,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选修课程除了个别模块外,基本上属于应用地理的范畴,涉及的领域专业性较强,内容新颖,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是对模块教学的进一步划分,搞好单元教学是实现模块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单元教学内容通常围绕一个地理专题展开,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要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向。在完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

(三)课堂教学建议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切实领悟新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实施的行动指南,课程理念体现了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追求,集中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高中地理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要求每位地理教师从根本上转变地理教育教学的价值观、课程观、学生观、知识观和评价观。各区县教研部门要在认真组织学习《标准》和钻研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理解与把握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化为每个教师的信念和行动。

地理教师在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中,要始终坚持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放在首位。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创设民主平等、共同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进而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1)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加大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学习与研究的力度,尽可能缩小理想课程(课程标准)与文本课程(教材)、文本课程(教材)与实施课程(教学)之间的落差。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规定了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标准”“活动建议”和“说明”等内容。

“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陈述方式呈现,其内容选择紧扣当今世界及我国的重大问题、常见问题以及关乎国民利益和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紧扣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紧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在保留地理学科经典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引入了现代地理学的最新知识、观点、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

“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属于弹性要求。“活动建议”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法指导和情感渗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与知识获得的背景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实践、经历和体验提供机会,并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序、和谐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当地和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借鉴“活动建议”,拓宽教学设计思路,有效组织课内外地理活动。

“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广大地理教师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

a.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

b.开展课程目标陈述方式的研究,分析课程内容标准中行为目标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C.研究每条课程“标准”所隐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具体的“内容标准”。

d.比较同一条“标准”下,四种版本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相同之处寻求其“标

准”的最基本要求,从差异之处把握其最高、最低的限度。

e.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

(2)制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地理教师在备课时务必先分析课程标准对所教授内容的具体要求,但也不能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标准”等同于教学目标。要充分参考课程标准解读、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知识与技能要充分体现对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等内容的掌握;过程与方法要侧重于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强化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地理学基本观念的树立。

关于目标表述方式: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新理念,采用相关的行为动词对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进行表述,其行为的主体是学生。

结果性目标明确提出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表述时使用的行为动词为:可理解、可达到、可测量评价。如:在“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条目中,通过行为动词“绘制”、“说出”、“阐述”、“分析”提出了在知识技能上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体验性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主要呈现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中。如:在“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等条目中,通过“理解”、“领悟”、“认识”等行为动词提出体验性学习目标,其表述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不可人为地降低,更不能片面地拔高。应体现层次性、

渐进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3.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材,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

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大特色是一个课程标准、多个版本的教材,它给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给老师带来选择的难度,需要教师更多的创造性劳动。目前高中地理新课程试用的实验教材共四套,分别是人教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鲁教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中图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和湘教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我市高中地理新课程使用了人教、湘教和中图三个版本的教材。

每套版本的地理教材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又各有创新和独到之处,因此,建议学校要为教师订齐四套教材。地理教师在教学前要在对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各套教材相应章节进行对比研究。教学时,以选用的教材为蓝本,大胆吸收其他教材的创意,精心使用和选择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案例和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坚决杜绝拿四套教

材做教学内容加法的倾向,以免人为增加学生负担。

我市现在使用的初中地理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和星球地图出版社三个版本。不同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教科书之间,在内容组织、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一现实,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版本初中、高中地理教科书之间在内容组织、呈现方式上的异同点,梳理知识网络,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妥善解决教学中因教材衔接而出现的具体问题。

建议各区县在巩固市级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各区县成立中心备课组,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分章节分析,理清教材在课程标准落实、学习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框架体系构建、呈现方式选择、学科思想体现、教学方法提示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学校地理教研组要切实组织集体备课,引导地理教师把握教材重点、挖掘教材难点、感受教材亮点,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好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高中地理新课程极其重视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样本取样有无代表性、真实性,体现的规律原理是否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地理事象与原理规律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表征性,案例本身是否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也就是说案例是否具备探究价值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课本上的案例并非是唯一的,其所表述的地理事实本身也并不需要学生原原本本地识记。为此,教师可以比较各版本教材案例或身边乡土典型事例或时事热点事件,选择确定最适合所教学生探究的讲课案例或与案例紧密联系的系列材料,并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重组、生成教学资源。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课程的基本要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最终都需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具有战略性意义。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就要改变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实施策略,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地理素养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关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设计是在新教材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改变课程资源观和以往基于教学大纲的备课模式,做好基于课程标准、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其实施要点包括:

①解读课程标准的目标陈述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②分析教材,提取教材所隐含的知识结构、认知内容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③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特点,确立教学或学习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④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

⑤确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根据内容特点设计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⑥设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⑦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方面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是否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②是否注意对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展示与剖析;

③是否注意地理研究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渗透;

④是否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积极学习的热情;

⑤是否注意对学生地理学习与思维方法的养成;

⑥是否注意组织、协调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

⑦是否注意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启发、点拨。

6.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一部分。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习的整合,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要合理使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在有条件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使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仍以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为主要媒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

7.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就是相同的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知识探究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常用教学模式与方法有以下一些。

引导探索: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索高中地理教材中有思考价值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地理问题或地理现象,发现问题,探究原因。

实验探究:设计易于操作的地理小实验,通过教师或学生试验——观察——提问——探索,根据实验的现象、数据或结果探索实验现象等产生的原因,分析并解释地理问题。

自学讨论:地理教师提出自学思考题目或内容,个人学习(或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的任务。

演示发现:对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图像、模型、图片进行观察,观察其动态的变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深刻、完整的知识。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出: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达到什么学习目的?

图像演绎:对方位、距离、经纬度、周围事物导向“看——读——做——写——说”,从中得出结论。

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的地理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在此情景下讨论、分析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发现、归纳,得出概念、原理、规律。

实践研究:对所关注的自然、人文地理事物,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加以分析、解释、判断、评价,提出有价值的结论或方案。

调查分析:结合某一问题,开展调查、搜集汇总调查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总结。

除上述教学模式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自学导思教学模式、图表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

8.尊重学生发展需要,建立高中地理选课指导制度

高中地理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修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学分要求以及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制订地理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地理课程选修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地理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选修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在选课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所开设的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特点,并且使学生明白,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要,也是为了锻炼自己,进行自我规划。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发展意向等);

②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学业成绩、知识结构、成长记录等);

③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包括专业和职业的选择等);

④社会背景(包括招生、就业、人才需求等);

⑤学校实际(包括学校师资的状态与水平、设备、场地、地域特点等)。

9.倡导开展教学反思,养成教学反思习惯

教师应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把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及偶然生成的瞬间灵感记录下来,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断调整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四、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一)高中地理学科建设

1.各区县教研室应配备专职地理教研员,加强地理学科的教学指导。各级教育部门应成立高中地理专家指导小组,加强实验的研讨和指导工作。

2.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课程设置,为学校配备足够的地理教师,建立一支稳定、合理的师资队伍。

3.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认真研究高中地理课程的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搭建平台。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学的具体问题,通过讨论、听课、公开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评比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学校应单独建立地理教研组,组织教师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做实高中地理课程培训

切实做好高中地理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培训,边上岗”的原则,系统扎实地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各校应在资金投入、时间安排上大力支持地理教师参加省、市、县(区)级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学校应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富有教学特色的骨干教师。

(三)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要大力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聚焦在课堂。校本培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研组集体和教研人员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校和校际教研组的作用,强

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为教师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学校应从本地经济基础和文化特点出发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四)建设地理课程资源保障体系

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源、物质资源等。文本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参考资料、学生学习参考资料等。学校和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用好指定的教材和教参,同时用好全市统一开发的《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中地理模块教学要求》、《区域地理整合教程》、《高中地理学案》、《高考复习整合教材》、《直击高考》等文本资源。

物质资源包括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其中,必备的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仪、投影图片、天文望远镜、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各种有关的政区图、自然地理图、经济地理图、专题要素图、景观图等。在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空间定位系统接收机、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等),加强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配置地理专用教室,逐步创建地理实习基地。

应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以外,还应自制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

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程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天文、气象、地质地貌等丰富多彩的地理观测和观察活动;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

2.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有关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等等。教师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实验室、学校气象站(哨)和天文观测站等活动基地的建设。各种活动基地的创建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力求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充分发挥这些基地的作用,在课余时间也应让它们向学生开放,鼓励并促进学生自主地开展地理活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学习的机会,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要求有关人士演讲和座谈。要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努力实现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第四部分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教学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是要注意评价的过程性、多元性和发展性。

一、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成长。通过评价促进地理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地理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地理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使地理教师以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反馈,查漏补缺,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要重视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情境及氛围、教师智慧及调控、学生参与程度、教学效果等基本要素,采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开展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时,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又要关注学生的学,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双重目标。

教师姓名:任教班级:评价者:

二、学生学习评价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作用,依据“全面、多元、发展”的评价理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地理课程的学习评价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途径,建立开放、灵活的评价体系。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以此为依据修改、完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过程性评价既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过程性评价的形式很多, 一般有地理课堂表现评价、单元检测评价、地理实践活动评价、地理学习档案等。从操作层面上看,建议教师将学生地理课内、课外评价结果与学生阶段性测试成绩综合在一起,以等级制记录档案,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三者结合,共同构成过程性评价的成绩。

1.地理课堂表现评价

地理课堂表现评价是地理课程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可以从学习态度(如自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学习习惯(主动发言、完成作业等)、方法策略(方法选择、探究与思考)和学习成果(如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地理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的另一目的是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控教学状态,改进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备注:I.评价等级(在相应栏中打“√”):A:好,B;中,C:有待改进。

Ⅱ.评价者包括学生、教师等。

2.单元检测评价

单元检测是地理教师组织的在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进行的学习成绩检测,它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普遍地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单元检测要紧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重点突出,全面考查。检测后,教师要对试卷及时批阅和点评,使学生尽快了解得失的原因。对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实行针对性的补偿矫正,弥补学生学习中的缺陷。

3.地理实践活动评价

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从参与活动的热情、制订方案的可行性、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出与发现问题的质量、收集材料的详实程度、独立思考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与探究的方法、研究的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评价表

备注:I.评价等级(在相应栏中打“√”):A=好,B=中,C=有待改进。

Ⅱ.评价者包括学生、教师等

4.地理学习档案

地理学习档案是地理教师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地理学习学业成绩、地理作品以及其他有关地理学习的相关资料,以反映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步和成就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建立学生地理学习档

案时,应及时收集、记录学生个人、教师、家长和同学做出的地理学习评价的有关材料。其目的在于判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监控和促进学生的成长。

学生地理学习档案(目录)

终结性评价是对已制订好的地理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整体效益作全面鉴定所进行的测评。它主要着眼于对整个地理教育教学阶段(如期末或段末)的成果进行全面的评定。与过程性评价相比,它涵盖的范围较广,其测评的重点是具有广泛迁移效果和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属于综合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形式一般分有: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等形式。

1.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

模块学习评价包括修习时数、过程表现、模块考试三个方面。

①模块修习时数

学生模块修习时数应达到规定学时的4/5;对于学有特长或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和学校批准后,在课时方面可适当放宽要求;因无故旷课,荒废学业,修习学时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能获得学分,必须补修或重修。

②模块修习过程表现

模块修习过程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平时成绩。学习态度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心态,如是否爱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等。学习状态表现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状况,如预习、听讲、答问、讨论、思考探究、实验操作等。平时成绩包括平时测验、随机提问的答对率、课堂测试等。模块修习过程表现评价结果采用等第制呈现,设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经任课教师考核学生修习过程表现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模块学分;因模块修习过程表现不合格而未获得学分的学生,该模块必须重修。

③模块考试在模块修习结束后进行。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模块学分。因模块考试成绩不合格而未获得学分的学生,可申请补考或重修、改修。

模块修习学时达到规定学时4/5及以上、模块修习过程表现合格、模块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相应模块学分。

学分管理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考查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每个模块2个学分。学校是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要承当者。一般是在某一模块(必修或选修)学习结束后,由学校或教师根据考试成绩结合课程标准来认定,其目的是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地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地理模块学分认定成绩,包括纸笔考试和非纸笔考试两大部分,其中纸笔考试约占60~80%,非纸笔考试约占20~40%。非纸笔考试主要是指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课题(项目)研究、地理模型制作、地理调查、角色扮演、地理作品展示、画地理概念图、口头思维报告等。学校在非纸笔考试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上述中的一至二个项目进行考试。其中,根据知识内容的属性,在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模块中,侧重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的学习活动成绩;在必修2“人文地理”模块中,侧重结合乡土情况的社会调查合作探究活动成绩;在必修3“区域应用地理”模块,侧重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区域地图、区域资料等资料搜集与分析,及学校所在地区域存在问题调研、区域综

合开发等实践活动成绩。

学生地理课程模块学业成绩报告单

学业水平考试是在学完必修模块后,由市教委组织命题,由市统一组织的学生学业检测考试。具体要求详见《考试说明》

3.高考

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由市自主命题和组织考试。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往往是对多种单项能力加以考查。如:对地理事实要求识记和空间定位;对地理概念要求正确解释和区分;对区域地理要求掌握特征和差异,以及认识和理解国情;对地理事物的结构联系发展变化要求能描述、概括、理解;对地理规律原理观点要求能理解、运用、推导、说明;对地理资料信息要求能使用、分析、提取、认定、判断、反思;对地理问题和现象要求能比较、分析、评价、解释、解决;对地理图像、图表要求能判读、使用、填绘;此外,还有计算、表述、逻辑推理等。

从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来看,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和

高考备考指导中,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以选定的教材内容为参考,适当融合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内容,做到备考知识容量适中、备考重点突出。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

重庆教科院地理教研室

2010年9月7日

《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水平

说明 1.《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是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针对地理学科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其相应的教材而编写的,供教师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地理复习中使用。 2.本书的大部分主题内容中,均设置了【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等栏目,在四大部分主题下,附设了“学习训练”栏目。 3.【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中的“学习水平”,包括“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学习水平”说明如下:

4.【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是以表格方式呈现的,例: 由于应用类学习水平强调在具体情景中运用地理知识,情形相对复杂,因此表中用具体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应用类的“学习水平列举”,提供的是地理学习范式,不可能详列知识内容,所以在具体学习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国内外重要的时事热点、身边的现实问题与地理学科的新近发展。 5.【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了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从而积累并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10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宇宙与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二、月球对于地球的意义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三、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四、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附:第一部分学习训练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岩石与地貌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

地理高效课堂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

地理高效课堂基本要求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市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转变,课程实施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局面,教师教的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的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针对目前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依据赤峰市高效课堂指导意见,提出地理学科高效课堂实施建议. 地理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及要求 (一)地理新授课 地理新授课要实现高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堂流程和基本要求如下: 1、提出目标和明确任务 精心研究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地理教科书,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通过多媒体、导学案或板书呈现和告知学生。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目标的提出应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目标要指向特定的学生,不要使用“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等描述教师的行为。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画出、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不具体操作和测量的词语。 2、自主学习和适时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依照导学案独立学习,如,学生独立阅读地理教材,掌握识记类的地理知识,独立记忆地理事实和地理数据、独立画图、列表、列关系式、独立计算、独立思考地理问题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观察学生自学进度,效果,要引导学生标注出疑难问题,提交组内讨论交流。 3、合作释疑和互助研讨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进行组学,展示自学成果,围绕自学中的困惑进行交流研讨,要注意不是为交流而交流,要在交流中解决疑惑,形成收货,并集中归纳未解决的疑惑和新发现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认识大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 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 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 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 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 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 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 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 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 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学重难点,充分采用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 1.恰当导入 新课引入通常可由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情景及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图片观察和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使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联系,有激发学习兴趣作用。 2.精讲新知 教师在问题的引入之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一是内容要精炼,二是不要满堂灌。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安排要讲的内容。学生通过看书或是合作学习可以弄清楚的知识,教师均可不讲。要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讨论交流要有序可控;涉及到地理原理和比较抽象的知识要结合实际,在讲解中要恰当设计有质量的问题。 3.指导读图 通常每一堂课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地图和有关地理资料的分析和处理,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相关学科间的知识联系的教学,又要重视读图填图、地图绘制、地理

观察、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的培养。做到“知能结合”、“讲练结合”。 4.教具运用 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恰当运用地图和直观教具,获得感性知识,加强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应合理使用电教设备和多媒体进行教学。 5.总结归纳, 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学生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理清脉络,画龙点睛。要使学生理清概念、原理,抓住知识的实质与内涵。 6.板书设计 每节课均要有板书,力求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美观工整,体现重点与难点,要有恰当的板图等。 7. 巩固训练, 通常在新授课中安排两组相关练习,一组是教材中的课后复习题,另一组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对基本题型,归纳出解题思路、抓住解题要领、明确解题的思维方法,以点带面、总结规律,进而熟悉、掌握所学内容。 二、复习课 复习课是指新课进行到一定时段(节、章、单元)后,要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知识梳理与整合。 根据复习目标,合理设计复习提纲,可把有关知识点列出来,分清难点、重点、次重点,引领学生或是由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 2.复习方法要得当 一般可采取归纳比较的方法,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及差异,把知识点进行重组、归类,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还可用专题、归纳、总结性的方法。同时,应有适当的板书。

2020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2020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万事列好计划,能让思路更清晰,条理更清楚,对工作有很大帮助。下面是的初一地理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___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

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重庆市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 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 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 课余时间参加《计算机编程》特长班的学习,并获奖。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家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后能够主动下线,不上不良网站上浏览,从没上过网吧,没有网瘾。能够节制自己看电视,自己整理房间和衣物,外出补课不用父母接送,自我管理和自立能力强。 三合作交流与探索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 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做事认真负责,在各项工作中,能把同学们团结到一起,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乐观向上,爱好广泛,并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能够积极上进并主动挑战一些困难。 四运动与健康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地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忠诚于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有敬业奉献、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 (二)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宽厚的地理专业基础,在地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地理学科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2.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3.培养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中小学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部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共享优质资源。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 1.外国语(2学分,外语通过六级水平考试者免修) 2.政治理论课(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程(8学分) 1.教育学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

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公示.doc

泰安市基础教育成果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21项 序号推荐成果名称成果完成人姓名成果完成单位 1 中小学思维碰撞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2 “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李明尚焦圣玉周光平李兵 王顺刚安晓新 泰安市泰山区省庄二中 3 新媒体育人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王祖丽王德海张万泉颜斌 巩玉兵徐春华王文庆王栋 泰安长城中学 4 新双基课堂探索与实践崔成林程和方尚春香朱金 平张勇王志刚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5 初中生物生命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孙明霞任科李会张荣林张 佳吴庆红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6 “泰山学子快乐成长攀登卡”评价 制度的实践探索 吴磊陈伟李超张义学张蓉 闫晶晶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7 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刘振海丛光田式国周文景 朱传勇陈静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淄 博市教育局、山东教育学院、河 南濮阳市教育局、山东泰安十九 中、河北永年二中 8 区域推进校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王文涛周春生李玉民 董家新田伟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9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的实践探索 赵淑敏孙月红张娟徐月 芬朱金英王慧东 宁阳一中幼儿园 10 开发中华经典诗文课程资源提高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辛成华周春生孙瑞明 秦小平李鹏王亮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11 依托名师讲坛,探索教师发展有效 途径,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艾宪宝李兆春王淑华尚圣 太赵晓兵孙雨亭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12 初中生新道德教育评价研究陶安军王传甲续承虎韩长 民孙升姜涛 宁阳金桥学校 13 “五大行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 与实施 赵国强苏凡恭吴红陶安泰 赵立民曹恒山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14 基于素质教育的爱心教育行动计划申红英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 15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建设与多元化评价方式的研究 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 16 高中发展性课程的构建与有效实施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17 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宁阳县教育局宁阳县教育局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过程,努力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由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地理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二、主要工作重点: 1、积极开展备课.听课活动,做到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提高教师上课质量,达到教师同时进步的良好现象. 2、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写出学习心得,参加学校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不断提高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水平. 4、加大教科研力度,在校本课程的开放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教改实验,提高我们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5、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狠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地理教研教学质量. 6、准备地理会考,做好复习工作。 三、教研意见及具体措施: 1.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落实各个教学环节,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精心设计测验题和考试试卷,运用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练习是地理教学的

有机组成部分,要精心组织练习,教师要有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在进一步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对能力的要求和地理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抓好中、差生的转化工作,研究面向中、差生教学方法和辅导方法,扩大中生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在深化基础,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整理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注意知识网络交汇点的研究,重视地理思想方法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准确把握复习的范围,正确控制知识点的难度,控制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复习的各个阶段要达到目标应有明确的认识,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对复习资料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与教材的结合、与中考的结合进行认真研究,防止一切依赖复习资料,脱离学生实际、脱离教材实际、脱离中考实际的现象。要注意研究复习方法和训练方法,使复习工作有针对性,训练落到实处。 3.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及探索,教学民主,师生交流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重教师教转化为重学生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4.加强备课组建设,做好集体备课,统一进度,每周一各年级组统一进行集体备课时间。各组定主讲人,集体讨论,制定下一周的教学内容。 5.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刻苦钻研教材、大纲和考试纲要,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开好汇报课。老教师要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继续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对子的一帮一活动。

重庆市普通高中2018级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复习题(一)高清版

重庆市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信息技术测试题(一) 注意事项: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考场地点、毕业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 位置,并用2B铅笔填涂相关信息。 3.所有试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判断题(共25题,每题1分,共计25分) 1.农民丰收后农产品没有销路,有农民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农产品的信息,一下子打开了销路。这充分说明了信息的价值性。() A.正确 B.错误 2.利用网际快车下载文件,如果没有下载完成就关闭计算机,下次开机下载的时候,不可以接着在上次下载的断点处继续下载。() A.正确 B.错误 3.如果字母C的ASCII码为67,那么字母A的ASCII码为65。() A.正确 B.错误 4.在如下图所示的Word文档中,人物图片“加里·基尔代尔”的环绕方式为上下型() A.正确 B.错误 5.在Excel中,当使用菜单“格式”→“列”→“列宽”设列宽为9个字符(如右图所示)时,表示其储存格所能显示的字符个数不论字形大小都只能显示9个字符() A.正确 B.错误 6.在Word中输入一组学生姓名,每输完一个学生姓名后按一下“Enter”键, 全部输入完毕后,选择所有学生姓名后单击复制按钮。再启动Excel后能进行粘 贴,粘贴后所有学生的姓名在同一列() A.正确 B.错误

7.在Flash动画制作中,制作“遮罩动画”时,遮罩图层必须在被遮罩图层的上方() A.正确 B.错误 8.张老师收上来的学生作业,在电脑上显示如下图所示,文件”015.PPT”很有可能打不开() A.正确 B.错误 9.视频和动画都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来产生画面连续的运动效果() A.正确 B.错误 10.观察下面声音控制面板,如想利用话筒进行扩音,应对声音控制面板进行取消③项的操作() A.正确 B.错误 11.在VB中,表达式Int(-5.8)的结果是-6 ( ) A.正确 B.错误 12.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以被改变的量称为常量。() A.正确 B.错误 13.人们经常要将纸质材料扫描成电子材料再进行编辑,现有一些OCR软件能够将扫描图片中的文字转换为普通字符。OCR软件利用的技术是模式识别。() A.正确 B.错误 14.张琳对着自己的手机说“请关机”,手机马上就执行了关机命令,这其中主要应用了人工字符识别技术。() A.正确 B.错误 15.用QQ或MSN等工具软件,可以实现一对一在线视频或语音交流() A.正确 B.错误 16.在一个数据表中修改了某条记录后,与其相关的查询结果不会随之改变() A.正确 B.错误 17.我们通常所说的IP电话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语音传输的电话() A.正确 B.错误 18.我们通常说的“黑客”(Hacker)是指对网络危害极大的一些不健康的网站( ) A.正确 B.错误

江苏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2008年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一、模块分析 1.08年新高考方案 江苏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具体讲,就是由“3个(语文、数学和外语)统考科目、七个(理化生政史地技)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又分为5门必修水平测试和2门选修水平测试。因此除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外,由省统一组织的高考考试将有三类,设有三个本科门槛即5门必修应达5C,2门选修应达2B,统考科目总分达省本科投档线。学业水平测试达6A者,可在统考科目总分中加10分参与划线,统考科目以440分划本科线,以480分排序投档。 可见08新高考模式对于三门统考科目仍以原始分计算,但削弱了相互(原为五门)间的互补关系,加大了区分度。对于学业水平测试以等级区分,虽模糊了同一等级中分数间的差异,但互相独立,将现在的三门综合测试变成了逐门等级测试,提升了各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筛选功能。你达到标准就上,否则就没有上本科资格。故对于学生来说学业水平测试,尤其是选修水平测试一点也不能失误(只考一次),一旦失误将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科双基夯实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08年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学科地位 高中地理,作为2008年新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有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水平测试。 必修层次的水平测试在每年的4月8~9日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考二次。考试时间75分钟,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可见必修学科的水平测试是以分数60分作为划定C级的标准线,且比例控制在95%以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控制难度(相当于现在的会考水平)以本为本,以标为纲,多快好省的狠抓双基,力争大面积丰收。 选修层次的学业水平测试在每年的6月9日,考试时间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其中前5%为A+;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其中20%—30%为B+; 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可见选修层次的水平测试等级是以比例作

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

高中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 ********出版社 2010年3月

说明 1.《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是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针对地理学科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其相应的教材而编写的,供教师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地理复习中使用。 2.本书的大部分主题内容中,均设置了【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等栏目,在四大部分主题下,附设了“学习训练”栏目。 3.【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中的“学习水平”,包括“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学习水平”说明如下:

4.【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是以表格方式呈现的,例: 由于应用类学习水平强调在具体情景中运用地理知识,情形相对复杂,因此表中用具体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应用类的“学习水平列举”,提供的是地理学习范式,不可能详列知识内容,所以在具体学习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国内外重要的时事热点、身边的现实问题与地理学科的新近发展。 5.【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栏目,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了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从而积累并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10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宇宙与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二、月球对于地球的意义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三、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四、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附:第一部分学习训练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岩石与地貌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内容梳理】………………………………………………………………………()【学习指引】………………………………………………………………………()【核心内容例题解析】……………………………………………………………()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内容要点与学习水平】…………………………………………………………()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最新版】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会看到地理老师挂地图,摆各种模型利用简单的粉笔构绘出各种简化地理模式。有了多媒体了,又开始看到很多老师又开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各种地理情景和原理,出现多媒体大容量的满堂灌。显然二者都存在利弊,针对这两种现象,我们提出如何更好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最优绩效。为此,漳州三中的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在省电教馆的指导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具体如下: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

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学科授课教学模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和灵魂。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室、教师、学生、教学用具(包括教材、资料、教学设备等)、课时时间等,这些是课堂教学进行必备的客观条件,在具备相同的课堂教学客观条件下,为什么教学效果确有所一同?当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基础、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包括教学设备的应用,包括教学情境的生成,包括教学模式的科学等等。针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新课改的要求及我校的办学目标,推行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等,地理学科应该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新授课时应以“四段式”教学模式为范本进行课堂教学,“四段式”教学模式即: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 一、理论依据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改的理念、建构主义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洋思中学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崔其升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养正高中孙永强的“三学”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激趣为前提、目标为主线、导学为核心、疹学为结果的环环相扣、节奏明快、和谐高效、思维构建。 二、操作过程及原则 实施“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手段的现代、掌声的热烈,而在于还原课堂的实质,即:课堂是学习活动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XX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X我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渝教基〔2009〕62号)、《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4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单位。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第三条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认定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 第四条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应遵循规X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原则。规X 性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条件、程序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公正性要

求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必须公正、公平、公开;真实性要求学校必须依据原始实证,客观、真实地认定学生学分。 第五条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生所在的普通高中学校。 第六条学校成立学生学分认定委员会。委员会由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校长是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委员会成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具体负责学生学分的认定工作。 第七条学校依据国家、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本校学生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八条学生修习时间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模块(专题)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综合评价合格方可申请学分认定。 第九条学科类课程学分的认定。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修习课时记录、修习过程反映、模块(专题)考试成绩。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地理教育硕士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以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应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为主线,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性质及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还分别对地理学习、地理教师、中学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技能、地理教学媒体、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学实践、地理教学评估、地理教学科研进行了深入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具有边缘学科性质,是教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其理论在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方面要比普通教育学更直接而具体。所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又要紧密联系中学地理教学实际,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产生发展、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能和媒体组织实施地理课堂教学,完成地理的学习任务,并能够进行学校地理教育质量的评估和地理教学科研。 二、课程考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课程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情况,测试学生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试体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性,覆盖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各个章节,同时又突出教学重点,对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考核。课程考试难易适中,既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也考查学生利用本课程知识结合教学实践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试主要内容: 1、了解地理教学论的发展演变历程和研究对象。 2、了解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3、掌握地理教学系统和过程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4、了解地理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 5、了解地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包括的类型及在教学中应注重的方面。 6、掌握地理学习中智能的类型及其培养途径。 7、掌握地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培养策略。 8、掌握地理教师职责中“学校教育工作”、“地理课程教学”职责的组成部分。 9、掌握义务教育和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10、掌握讲授法、谈话法等常用地理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运用时需注意的方面。 11、掌握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程序、功能和局限。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下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贮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我国新时期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提升完善自我实现,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良好需求,形成运作

发展良好的公民个体。为个体能适应未来社会、为个体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个体生活成功和社会持续良好健康全面发展。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教学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当前世界未来信息技术变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适应社会教育质量标准,所以教师应充满社会责任感,形成对社会及个体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学科专业素养、跨学科视角综合运用的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需努力提升完善自我实现,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个体自我成功与适应社会良好需求,促进个体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的全面发展。道德品质素养是基本素养,教师应学会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热爱科学、爱护环境,促进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积极愉快的发展观、积极健康的情绪、创造性的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学,启迪新思维、开拓新方法。 2.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远意义 学生运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启迪思维、对学习对未来充满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