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课件第三章第四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25 5-25 3-12 1-5 0.3-3
煤种
内在水分 (Minh)/ %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年老无烟煤
0.5-1.5 0.5-2.0 0.5-2.5 0.7-3 2-9.5
由上表可见,煤中的内在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 而呈规律性变化: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 内在水分逐渐↓,而从年轻无烟煤→年老无烟煤,水分↑。 这主要是因为煤的内在水分随煤的内表面积而变化,内 表面积越大,小毛细孔愈多,内在水分也愈高。煤在变 质过程中,随着煤化程度↑,煤的内表面积↓,致使吸附 水分逐渐↓。另外,低煤化度煤中有较多的亲水基团,随 着煤化程度的加剧,这些官能团也逐渐↓,因而水分含量 ↓。到高变质的无烟煤阶段,煤分子排列更加整齐,内表 面积↑,所以水分含量略有↑。
第三章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第四节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也称煤的实用分析或技术
分析,其内容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 和固定碳四项测定。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可以基本掌握各种煤 的质量,工艺性质及特点,以确定煤在工业 上的实用价值。
一、煤中的水分
煤是多孔性固体,含有一定水分。水分是煤中的 无机组分,其含量和存在状态与煤的内部结构及外界 条件有关。一般,水分的存在不利于煤的加工利用。 1. 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来源:首先在成煤过程中,成煤植物遗体堆积在沼泽 或湖泊中,水因此进入煤中;其次是煤层形成后,地 下水进入煤层的缝隙中;第三是在水力开采、洗选和 运输过程中,煤接触雨、雪或潮湿的空气所致。 分类: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化合水
最高内在水分可以作为低煤化度煤的一个 分类指标。
经风化后的煤,内在水分增加,因此,煤 的内在水分的大小,也是衡量煤风化程度 的标志之一。
煤中的化合水与煤的变质程度没有关系, 但化合水多,说明含化合水的矿物质多, 会间接地影响煤质。
3.全水分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国标规定,煤中全水分测定可采用 四种方法,即通氮干燥法(A)、空气干燥法(B) 、微 波干燥法(C)及空气干燥(D)的一步法和两步法。
(2)结果计算 测定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报告
值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A法、B法、C法及D法的一步法均按下式计算全水
分测定结果:
Mt
m1 m
100%
式中
Mt——煤样的全水分,%; m——煤样的质量,g; m1——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3)精密度 为使化验结果可靠,每项分析试验应对同 一试样进行两次重复测定,在同一实验室,两次重复测定 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否则应进行第三次测定。
全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全水分(Mt)/ % 重复性限 / %
<10.0
0.4
≥10.0
0.5
重复性限是指一个数值在重复条件下,即在同一试验 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于短期 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 不能超过此数值。
4.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
(1)方法A(通氮干燥法):适用于所有 煤种。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空气干燥煤 样水分进行校正的以及基的换算时,应采 用方法A。 测定原理: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 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 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 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1)外在水分(Mf)
定义:是指附着在煤的颗粒表面的水膜或存在于直径 大于10-5cm的毛细孔中的水分,又称自由水分或表面 水分。简记符号为Mf。该水分以机械方式和煤结合, 其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压相同,常温下较易失去。
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收到煤,实验室为制取分 析煤样,一般将收到煤在45-50℃下放置数小时,使外 在水分不断蒸发,直到煤表面的蒸汽压与大气湿度相 平衡。
仅失去外在水分的煤则称空气干燥煤,它是煤质 化验中通常采用的分析煤样。
(2)内在水分(Minh)
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留 的水分,即存在于煤粒内部直径小于10-5cm的毛细 孔中的水分。简记符号为Minh。该水分以物理化学 方式与煤结合,其含量与煤的表面积大小和吸附能 力有关,蒸汽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故在室温下这 部分水分不易失去。
煤的有机质中氢和氧在干馏或燃烧时生成的水称 为热解水,不属于工源自文库分析的内容。
2. 煤中水分与煤质的关系
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范围很大,我们可以由煤 的水分含量大致推断煤的变质程度,其中内在水分 与煤化程度的关系见下表。
煤中内在水分与煤的变质程度的关系
煤种
泥炭 褐煤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内在水分 (Minh)/
将空气干燥煤样加热至105-110℃时失去的水分 即为内在水分。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干燥煤。
外在水分、内在水分是以机械方式及物理化学方式与 煤结合,通常称为游离水,煤中的游离水在常压下105110℃时经短时间干燥即可全部蒸发。我们把煤的外在水 分与内在水分的总和称为煤的全水分,简记符号为Mt。
最高内在水分(简记符号为MHC):煤粒内部毛细孔吸 附的水分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6%-97%的条件下达 到相对吸湿平衡时,内在水分达到最高值。它与煤的结构、 煤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由于煤中水分存在状态及试验要求的不同,所以测定 水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工业分析一般测定空气干燥煤样 水分Mad,煤质分析对煤中的全水分Mt或最高内在水分 MHC进行测定。
(3)化合水
煤中的化合水是指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有 严格的分子比,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 即通常所说的结晶水和化合水。化合水在煤中含量不 大,通常要在200℃甚至500℃以上才能析出。如石膏 (CaSO4·2H2O),高岭石(Al2O3·2SiO2·2H2O)等,煤 的工业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化合水,只测定游离水。
(2)方法B(空气干燥法)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测定原理: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 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3)结果计算 两种方法的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按下式计算:
M m1 100%
ad
m
式中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 m——称取的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m1——煤样干燥后失去质量,g。
5-25 5-25 3-12 1-5 0.3-3
煤种
内在水分 (Minh)/ %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年老无烟煤
0.5-1.5 0.5-2.0 0.5-2.5 0.7-3 2-9.5
由上表可见,煤中的内在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 而呈规律性变化: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 内在水分逐渐↓,而从年轻无烟煤→年老无烟煤,水分↑。 这主要是因为煤的内在水分随煤的内表面积而变化,内 表面积越大,小毛细孔愈多,内在水分也愈高。煤在变 质过程中,随着煤化程度↑,煤的内表面积↓,致使吸附 水分逐渐↓。另外,低煤化度煤中有较多的亲水基团,随 着煤化程度的加剧,这些官能团也逐渐↓,因而水分含量 ↓。到高变质的无烟煤阶段,煤分子排列更加整齐,内表 面积↑,所以水分含量略有↑。
第三章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第四节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也称煤的实用分析或技术
分析,其内容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 和固定碳四项测定。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可以基本掌握各种煤 的质量,工艺性质及特点,以确定煤在工业 上的实用价值。
一、煤中的水分
煤是多孔性固体,含有一定水分。水分是煤中的 无机组分,其含量和存在状态与煤的内部结构及外界 条件有关。一般,水分的存在不利于煤的加工利用。 1. 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来源:首先在成煤过程中,成煤植物遗体堆积在沼泽 或湖泊中,水因此进入煤中;其次是煤层形成后,地 下水进入煤层的缝隙中;第三是在水力开采、洗选和 运输过程中,煤接触雨、雪或潮湿的空气所致。 分类: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化合水
最高内在水分可以作为低煤化度煤的一个 分类指标。
经风化后的煤,内在水分增加,因此,煤 的内在水分的大小,也是衡量煤风化程度 的标志之一。
煤中的化合水与煤的变质程度没有关系, 但化合水多,说明含化合水的矿物质多, 会间接地影响煤质。
3.全水分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国标规定,煤中全水分测定可采用 四种方法,即通氮干燥法(A)、空气干燥法(B) 、微 波干燥法(C)及空气干燥(D)的一步法和两步法。
(2)结果计算 测定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报告
值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A法、B法、C法及D法的一步法均按下式计算全水
分测定结果:
Mt
m1 m
100%
式中
Mt——煤样的全水分,%; m——煤样的质量,g; m1——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3)精密度 为使化验结果可靠,每项分析试验应对同 一试样进行两次重复测定,在同一实验室,两次重复测定 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否则应进行第三次测定。
全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全水分(Mt)/ % 重复性限 / %
<10.0
0.4
≥10.0
0.5
重复性限是指一个数值在重复条件下,即在同一试验 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于短期 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 不能超过此数值。
4.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
(1)方法A(通氮干燥法):适用于所有 煤种。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空气干燥煤 样水分进行校正的以及基的换算时,应采 用方法A。 测定原理: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 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 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 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1)外在水分(Mf)
定义:是指附着在煤的颗粒表面的水膜或存在于直径 大于10-5cm的毛细孔中的水分,又称自由水分或表面 水分。简记符号为Mf。该水分以机械方式和煤结合, 其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压相同,常温下较易失去。
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收到煤,实验室为制取分 析煤样,一般将收到煤在45-50℃下放置数小时,使外 在水分不断蒸发,直到煤表面的蒸汽压与大气湿度相 平衡。
仅失去外在水分的煤则称空气干燥煤,它是煤质 化验中通常采用的分析煤样。
(2)内在水分(Minh)
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留 的水分,即存在于煤粒内部直径小于10-5cm的毛细 孔中的水分。简记符号为Minh。该水分以物理化学 方式与煤结合,其含量与煤的表面积大小和吸附能 力有关,蒸汽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故在室温下这 部分水分不易失去。
煤的有机质中氢和氧在干馏或燃烧时生成的水称 为热解水,不属于工源自文库分析的内容。
2. 煤中水分与煤质的关系
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范围很大,我们可以由煤 的水分含量大致推断煤的变质程度,其中内在水分 与煤化程度的关系见下表。
煤中内在水分与煤的变质程度的关系
煤种
泥炭 褐煤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内在水分 (Minh)/
将空气干燥煤样加热至105-110℃时失去的水分 即为内在水分。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干燥煤。
外在水分、内在水分是以机械方式及物理化学方式与 煤结合,通常称为游离水,煤中的游离水在常压下105110℃时经短时间干燥即可全部蒸发。我们把煤的外在水 分与内在水分的总和称为煤的全水分,简记符号为Mt。
最高内在水分(简记符号为MHC):煤粒内部毛细孔吸 附的水分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6%-97%的条件下达 到相对吸湿平衡时,内在水分达到最高值。它与煤的结构、 煤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由于煤中水分存在状态及试验要求的不同,所以测定 水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工业分析一般测定空气干燥煤样 水分Mad,煤质分析对煤中的全水分Mt或最高内在水分 MHC进行测定。
(3)化合水
煤中的化合水是指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有 严格的分子比,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 即通常所说的结晶水和化合水。化合水在煤中含量不 大,通常要在200℃甚至500℃以上才能析出。如石膏 (CaSO4·2H2O),高岭石(Al2O3·2SiO2·2H2O)等,煤 的工业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化合水,只测定游离水。
(2)方法B(空气干燥法)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测定原理: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 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3)结果计算 两种方法的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按下式计算:
M m1 100%
ad
m
式中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 m——称取的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m1——煤样干燥后失去质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