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源经济思想论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魏源经济思想论述
前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年代。

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斗争,把一批中国近代早期的思想家推上历史舞台,魏源就是这批思想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科学分析和评价魏源,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一个必要的课题。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魏源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

他的一生跨越鸦片战争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民族的危机促使他正视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并努力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

在他的一系列思想中,经济思想影深远,许多人研究发展,本文将从他这一思想出发,从他的现状及其发展出发,分析其对现代化建设影响。

关键字魏源经济思想
一革新变法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

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魏源同林则徐一样,是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最有眼光的人物。

他既坚决反抗
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要方法。

他在《海国图志》中很好贯彻并发挥了林则徐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正确口号,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使之在当时社会上发生了振聋发聩的重大影响,针对当时封建顽固派把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一概目之为“奇技淫巧”的无知,他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必须认真加以学习,而不能盲目自大,自甘落后,为此,他提出一套具体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

其中包含了例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凤锯、水锯、火轮舟、自来火、自转碓、千金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主张以后“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他还倡议“立译馆翻夷书”,并“于闽粤二省武试,增设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以奖励科学发明。

他认为这样做,即可以“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逐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从而达到“制夷”之目的。

他满怀着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智慧才能充满信心,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中国“人材非不足”,“材料非不足”,中国有着丰富的矿藏和资源,具有自己的有利条件。

他相信中
国人民有能力掌握西方的新式生产技术,可以逐步做到“不必仰赖于外夷”,指出只要经过努力,若干年后,必然“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中国一定能富强起来,赶上并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二现状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在它以前的经济思想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经济思想,不论是传统的或反传统的,全盘支配。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丧失了完全的独立,开始了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悲惨过程,同时也是人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过程。

在经济思想方面,那就是人们积极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设施和学说的过程。

大体说来,这一整个历史时期都是抄袭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

因此,我们不妨给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下一个总的结论,那就是原有中国型的古典经济思想被全部抛弃了,而西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又没有学到手,至少在辛亥革命以前是如此。

总的来说,是一个新旧经济学说的过渡过程。

近20多年来,学术界在魏源经济思想的成因和分期基本取得了共识,认为魏源的经济思想固然是他的时代的产物,但更与他的经历学术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魏源经济思想分为两期,前期侧重于漕运和河工等问题,以除弊为主;鸦片战争后转向兴利,向西方学习可资借鉴的经验,更多反映了时代的动向。

但是,至于魏源经济思想具体内容及其评价,则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

思想如下
1.对“本”和“末”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本”和“末”的问题实质是一个对封建自然经济和在封建社会中产生并发展着的商品货币经济持怎样的立场或态度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他沿用司马迁“本富”、“末富”的旧说,把农业中所生产的自然形态的财富看作“本富”,而把表现为货币形态的财富称为“末富”。

“重本”思想主要体现为他强调“食源”就,即通过“屯垦”来增加粮食的办法。

他主张把靠封建国家赡养过着寄生生活的大量旗民,遣送到内蒙、东北等地区进行屯垦。

魏源在坚持“重本”的同时,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缓本急标”之法,指出在一定条件下,“货”(即“末”)比“食”(即“本”)更重要。

此外,他认为商人“无赋敛徭役,无官吏挟制......是以有田之富民可悯更甚于无田”1,这等于是宣布以“末”致富是较为稳妥可靠的途径,改变了一向认为土地收益最为牢固的传统致富观点。

魏源的“缓本急标”的论点,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彻底抛弃1魏源:《治篇十四》。

《古微堂内集》,卷3,第四十二页。

“重本抑末”的封建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

2.对“奢”和“俭”的解释和态度
“奢”和“俭”的问题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传统经济思想长期谈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魏源对传统的崇俭思想作了新的解释,他说:
“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

然可以励上,不可以律下,可以训贫,不可以规富。

”2
这就是说,崇俭这一美德和美政只能适用于最高统治者和贫苦劳动人民,却不能用来要求处在中间地位的富裕阶层。

其理由是,最高统治者如奢侈,则上行下效,“主奢一则下奢一,主奢五则下奢五,主奢十则下奢十,是合十天下为一天下也。

以一天下养十天下,则不足之势多矣”3。

不足就会产生纷乱和攘夺,使统治者常处于忧危之境。

而富人的奢侈会促进“通工易事”,使周围的穷人能得到工作。

3.关于生产经营的观点
魏源认为从事生产经营有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财”,即货币资本;“人”即劳动力;“材”主要指劳动对象4。

这种分析尽管只看到了资本的货币形态、混淆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但是在我国过去为数不多的从事生产要素研究的情况下,已算较为全面的论述了。

关于生产经营方式,魏源极力反对官营而力主私营。

自两宋以来,主张将盐、茶等政府专卖商品改由私商经营者日渐增多,这是封建经济内部的商品经济长足发展的必然反映。

但是魏源所主张的私营范围相当广泛,凡他所提到的官营事业如采矿、盐业、造船及机械制造、屯垦,乃至于漕运,无不主张鼓励或委托私商经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建议军用民用机械均可以让私商设厂仿造,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极为大胆而又彻底摆脱了传统陈说局限的新观点。

5
此外,在他所进行的改革和建议中,不论是盐务、漕运、造船或对外贸易,无不以降低成本为其主要内容之一。

就盐务而言,他认识到淮盐的主要困难为“邻私”与“滞销”,只有降低淮盐价格才能抵制邻私和使盐畅销。

但降低盐价就必得首先降低淮盐的运销成本(因盐的生产成本不大),而淮盐的运销成本之高主
2同上
3同上
4魏源:《筹海篇三》。

《海国图志》,卷二,(议战)。

5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9页
要是由于纲商(即政府特许的盐商)所支付的浮费和勒索太多。

如果废除纲商专买制度以散商(即一般私商)凭证票自由运销方式代替,即能大大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盐价。

这样既可以抵制走私,又能使食盐销路不致停滞,并能增加封建财政收入。

同样他对漕运、造船及对外贸易也有降低成本的建议,在此不一一阐述。

过去思想家中重视成本问题者首推王莽,但王莽仅为实际上的重视,并无理论上的阐述。

魏源把淮盐成本高低的原因及其对价格与财政税收的影响作了一定的分析,这在我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经济思想中是极为罕见的。

4.对外贸易思想
在外贸政策上,他和林则徐的观点相同,即坚持禁绝鸦片输入而提倡正常国际贸易。

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把鸦片贸易与一般对外贸易区分开来;二是批判了传统的反对“奇技淫巧”的成见;三是纠正了“天朝无所不有”,不必仰赖洋货的盲目自大的思想;四是由前述的理解中的出国际贸易是双方互利的正确观点;五是他对“贸易差额”的分析,这一理论在他以前的中国经济思想中还是一个空白点。

6
魏源曾联系白银外流问题来研究对外贸易,他分析了道光十七年(1837)中国同英、美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外贸收支状况,指出如果没有鸦片走私进口,中国的进口货总值远少于出口货总值,白银应该是进口而不是外流。

尽管他还没有贸易差额的明确概念,但他在实际上已经利用贸易差额的材料来分析、研究对外贸易问题了。

自先秦以来偶尔曾接触对外贸易的思想家们,大都只有一些极片面而又肤浅的点滴论述,甚至在魏源以后的许多对外贸易论述也是肤浅的外贸常识。

魏源的分析算是第一次进入理论分析的领域,成为外贸理论的飞跃。

5.货币思想
魏源在货币问题上有两个主要的观点:一是认为行用货币应该“一意便民而不在罔利”7;另一个是认为“权衡万物之轻重”的货币,本身应该是“五行百产之精华”、“天地自然之珍”8,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

从这两个货币观点出发,魏源坚决反对不兑换纸币。

他认为如果发行不兑换6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1、32页
7魏源:《军储篇三》。

《圣武记》,卷十四,第三十八页。

8魏源:《军储篇三》。

《圣武记》,卷十四,第四十至四十一页。

纸币是“罔民”,会使之贬值成为废纸。

对于有管钱为本的纸币(即兑换纸币),他是不反对的,但是坚持发行钞币必须有十足的准备金。

显然,他对纸币缺乏正确的理解。

另外,他主张铸造银币,目的在于“仿番以制番饼(即银元)”9。

他提到开采银矿以解决币材来源问题。

最为落后的是他提出:“仿铸西洋之银钱,兼行古时之玉币、贝币。

”10
三小结魏源的经济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地主阶级改革家,魏源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因此,他积极要求变革,力图以新时代的商业精神来处理各种显示封建财政经济问题。

他的向西方寻求富强之术的思想,不仅对我国19世纪后半期洋务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魏源以后,在中国缓慢开始了由一个典型中国式思想到西方思想的转型期。

魏源的这些进步思想,贯串着一条爱国主义的红线。

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魏源的变法改制、富国强兵、讲求实学等主张对于当时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进步思想成为以后中国实行改良主义维新运动的先驱。

很明显,魏源的实际活动和进步思想对于历史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他的不朽著作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优秀的遗产。

参考文献1石世奇试论魏源经济思想,北京大学学报,1963
2刘伟顺魏源货币思想评议
3喻大华魏源史学述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4张磊,张苹魏源思想刍议,学术研究,1994
5利兴民,李仪魏源认识论的特点,哲学研究,1982
6《学篇》五,《魏源集》第一四、一二、一三页。

7《治篇》十四,《魏源集》第七二页。

9同上书,第四十二页。

10同上书,第四十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