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第一、二讲:林则徐魏源译报活动及其思想
林则徐下令搜集外国人在广州、澳门出版 的各种报刊,如澳门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 (1822年创刊),《澳门抄报》(1834年 创办),广州的英文报纸《中国丛报》 (1832年创办)《广州周报》(1835年创 办)等等,精选外文翻译人员进行翻译,译 出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按时间顺序装订成 册,命名为《澳门新闻纸》。
第一讲:林则徐、魏源的译报活 动及其对报纸的认识
1、林则徐及《澳门新闻纸》
林则徐( 1785- 1850),字元抚,一字 孝穆。谥号文忠。福建候官(今福州)人。 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两广总督。 他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 英雄。 ——虎门销烟;抗英斗争,维护民族尊严。 在禁烟运动的过程中,为了解外国的情况, 他组织人力翻译外文书报,成了中国近代最 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和第一个重视外国新 闻的人。最早利用外国报纸上的信息来对付 外国侵略者。
魏源对林则徐译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魏源简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 隆回县人。他是19世纪中叶中国著名的学者和先 进的思想家。他29岁(1822年)考中举人,后屡 试不第,直到52岁(1845年)才考中进士。因此, 他一生没有做过大官,只做过知县、知州,而且 时间也不长,约五六年时间。他在历史的主要贡 献体现在学术和思想方面。他同林则徐一样,是 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
徐培汀、裘正义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 史》,重庆出版社1994版,第134-135页。
讨论题:请谈谈你对这两条评价的 看法。——即洪仁玕的新闻思想是不 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为什么?
他所提出的设“新闻馆”和“新闻官” 一些具体措施,并非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 而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政府办报、“富民” 也办报等一些设想在国外、在香港早已成了 现实,在戊戌变法前后的中国大陆也已经做 到了。新闻的监督功能、信息传播功能和教 育功能随着新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也陆续得 到了发挥。不能因为太平天国的失败,《资 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就把洪仁玕的新闻 思想看成是主观性很强的空想。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评述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评述冯伟摘要:爱国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或精神。
它包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民族自豪感就是为自己伟大的民族而光荣和自豪的精神最基本的内容有四个方面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
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
分析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对促进现代国人增强爱国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林则徐;爱国;思想引言爱国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有行为上的表现,有思想上的表现。
但这两种表现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研究一个典型的爱国人物可以指导我们当代青年明确爱国的含义,不盲目的去爱国,甚至用错误的方式方法去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
国家的未来是当代的青年,只有让他们有了一个正确的爱国意识,爱国价值观,才能在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在众多爱国仁人志士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不仅具有其普遍意义,而且又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民族英雄,同时也被人们称为只能过眼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林则徐的爱国思想的体现(一)林则徐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人物评价---林则徐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 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 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 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 “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 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 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 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 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 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 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 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 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
马克思谈英国的鸦 片交在英易国政府的庇护下,英国鸦片贩
子纷纷拥入广州。早在东印度公司掌握 着鸦片贸易的垄断权时,印度就成为对 华经销鸦片的基地。马克思曾揭露东印 度公司在鸦片贸易中的职能,他说:
人物评价——
林则徐
一、简介 二、成就 三、与鸦片战争的联系 四、总结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 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 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 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 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 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它强迫一部分印度的农民种植罂粟。 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 使罂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 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 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提出的“睁大眼睛看世界”和“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的技巧”的新观念,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严重打击。
中国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寻找救国图存的方法和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
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外国报纸、书籍、地图,在战争期间审问英国囚犯,以及直接询问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获得了当时的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他被道光派往广东虎门镇压鸦片和打击鸦片走私。
他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出版物。
1841年,他把它们编成《四洲志》,并把手稿交给了他的好朋友魏源。
1843年1月,魏源将其编为《海国图志》,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地理。
历史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论述了海防的战略和战术。
《《筹海篇》》一书提出了“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丰富强兵,抵抗外国侵略,在近代中国创造先进的外国军事科学技术”的思想。
魏源及其《魏源简介》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这个词沉默而深沉,来自湖南邵阳。
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开创了世界历史。
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着大考官脱口说出对联“杯里太极”,并回答说:“我怀了一个儿子”。
听了这话,县长反复表扬他,从小就想得很快。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一个小官员的家里。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是家中的一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
他从不放下书本,熬夜看书。
他的母亲害怕他会在过去搞垮自己的身体,所以她强迫他每天关灯按时睡觉。
然而,当他的父母在睡觉时,她经常偷偷起床熬夜看书。
17岁时,他成为当地的名人。
年初,XXXX 编纂了01030150卷,增加到60卷和100卷,近百万字。
当时,《海国图志》不仅是一本完整的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书,而且是一个为反侵略斗争提供各种战略和信息的海防总集。
主要内容包括《海国图志》和每部电影的总序、后评价和文章中的注释。
它还包括汇编信息,收集所有国家的外国历史数据,可以找到。
人物评价林则徐
成就二 放眼世界第一人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 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 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 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 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 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 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 《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 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 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 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 山者。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林则徐作了 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 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美国学者马士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说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 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他认为“林钦差 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 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 手段。”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 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 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 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 于侵略的决心。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提出的“睁大眼睛看世界”和“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的技巧”的新观念,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严重打击。
中国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寻找救国图存的方法和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
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外国报纸、书籍、地图,在战争期间审问英国囚犯,以及直接询问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获得了当时的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他被道光派往广东虎门镇压鸦片和打击鸦片走私。
他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出版物。
1841年,他把它们编成《四洲志》,并把手稿交给了他的好朋友魏源。
1843年1月,魏源将其编为《海国图志》,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地理。
历史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论述了海防的战略和战术。
《《筹海篇》》一书提出了“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丰富强兵,抵抗外国侵略,在近代中国创造先进的外国军事科学技术”的思想。
魏源及其《魏源简介》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这个词沉默而深沉,来自湖南邵阳。
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开创了世界历史。
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着大考官脱口说出对联“杯里太极”,并回答说:“我怀了一个儿子”。
听了这话,县长反复表扬他,从小就想得很快。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一个小官员的家里。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是家中的一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
他从不放下书本,熬夜看书。
他的母亲害怕他会在过去搞垮自己的身体,所以她强迫他每天关灯按时睡觉。
然而,当他的父母在睡觉时,她经常偷偷起床熬夜看书。
17岁时,他成为当地的名人。
年初,XXXX 编纂了01030150卷,增加到60卷和100卷,近百万字。
当时,《海国图志》不仅是一本完整的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书,而且是一个为反侵略斗争提供各种战略和信息的海防总集。
主要内容包括《海国图志》和每部电影的总序、后评价和文章中的注释。
它还包括汇编信息,收集所有国家的外国历史数据,可以找到。
林则徐点评
近代历史人物点评—林则徐林则徐是我们的英雄,他顶住当时政府的压力,销毁鸦片,人民拍手称快,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强硬态度。
现在还记得他的两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行为,林则徐上书皇帝:如果再漠视鸦片贸易,那么10年后,再也没有可用的军饷,也没有可用的士兵了!于是皇帝派他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
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强硬手段,迫使英国商人签定条约:交出所有鸦片,并且以后永不带鸦片进入中国,如果被查处,就地处决!但这并不是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英国方面,没有激烈反映,因为如果中国人到英国卖鸦片,也一定会被处决的。
英国外交部通知广州的英国商人代表:女王陛下的政府,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
拒绝军舰进入珠江。
当然,英国政府并非如此善良,而是权横利弊以后做出来的决定:他们的鸦片利益,远远小于和中国通商的利益,如果和中国发生战争,那么他们赖以生存的命脉就会受损。
但是清政府于不久后又下了另一个命令:从即日起,断绝和英国的所有贸易往来。
这使英国政府不能接受,他们决定动用武力来解决。
那时候的中国,不止军队腐败,也没有将领可用,显然不是外国侵略者的对手,几次战败后,签定了《南京条约》.... 林则徐做的事情是对的,不畏外国势力,强行禁烟。
但他没有从国家的角度去考虑,当时的中国军事实力和外国相差太远,他的激进做法必然导致战争。
后来事实也是如此,战争打起,中国大败,不但要赔款,割地,还要合法化鸦片贸易。
思想是好的,后果是坏的。
林则徐任官期间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浅谈林则徐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二○学年度第学期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主讲教师评分学号姓名丘爱玲专业年级题目:浅谈林则徐【摘要】我们一说到林则徐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便是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他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称号。
这个称号可以说名副其实,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打破了传统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里程碑。
而他也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尽管他做出过贡献,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关于林则徐的评价各家所持观点也不尽相同。
《清史稿》评价林则徐“才略冠时”,并认为如果广东事务始终依靠林则徐,“溃裂当不至此”。
蒋廷黼先生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认为林则徐尽管内心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但却不公开提出国家的改革,因为他害怕“清议”,他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争。
那到底在历史中他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我们很多人没有对他进行过更为深入的理解,所以我想在这里探讨林则徐的思想及其事迹,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他。
【关键词】林则徐思想重要事迹林则徐思想以及主要事件一:主张禁烟下的品质及放眼看世界的思想1939年开始中国的东南地方几乎要被鸦片给吞噬,在这种危急国家人力及政权的情况下,禁烟的声音在一些爱国党中不断发出。
林则徐但是也是主张禁烟中的一员。
从到达广州的第一天开始,到英国人赖在广州海岸不走、双方磨擦不断之时,林则徐抓紧时间对国外知识进行恶补。
他派人四处购买海外书报地图,英文看不懂,就请懂外语的人给他翻译,到澳门可以买到中文版的报纸,但数量很少。
不过,经过这顿恶补,他竟搜集了许多从来没看过的资料——这,可能就是他真正睁眼看世界的开始。
这时他才隐约地知道,中国早已不是世界的老大了。
林则徐的角色演得非常成功,他几乎把身边的所有人都发动起来了,在邓廷桢、关天培一文一武的精心布置下,从虎门到广州城下,布置得壁垒森严。
历史趣谈魏源因何而成名?魏源成名于林则徐有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魏源因何而成名?魏源成名于林则徐有什么关系导语:一、林则徐是公开承认夷有长技的第一人。
这是林则徐超越自诩为“天朝上国”、轻夷鄙夷、朱批“一片胡言”的道光帝,及一切夜郎自大的封建官一、林则徐是公开承认夷有长技的第一人。
这是林则徐超越自诩为“天朝上国”、轻夷鄙夷、朱批“一片胡言”的道光帝,及一切夜郎自大的封建官僚的重要一步。
林则徐在奏折中明确地报告道光帝:英夷“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兵船是其长技。
”林被革职后,虽一度留粤协力夷务,向主持军务的奕山提出了《防御粤省六条》,中云:“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应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
”甚至在遣戍途中的洛阳还写信给苏廷玉,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设想:“去冬与雪樵制买书,虽力陈船、炮、水军之不可已……当局果能师其意,同心协力而为它……有船有炮,水军主之,往来海中,追奔逐北,彼所能往者,我亦能往……逆夷以舟为巢穴,有大帮水军追逐于巨浸之中,彼敢舍舟而扰陆路,占据城垣,吾不信也。
”信中,明确表明了“师其意”的主张。
当时,在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中,“有用夏变夷者,未用变于夷者也”的传统观念仍相当浓烈。
林则徐冲破这种思想樊篱,勇敢地承认夷有长技,且欲“师共意”,足见他的政治的、时代的眼光非常敏锐。
二、林则徐是提出师夷三项基本长技的第一人。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这是林则徐亲手交给魏源的《四洲志》早就说过了的。
林编译的《四洲志》说:俄“比达王(现通译为彼得大帝)聪明奇杰,离其国都,微行游于岩士达览等处船厂、火器局,讲习工艺,旋国传授,所造火器、战舰反优于他国。
加以训兵练阵,纪律精严。
”这与魏源概括的三项完全吻合。
三、更重要的是,林则徐的上述师夷长技的言论,都发表在道光二生活常识分享。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绪论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
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感受深切,出于对时局的关怀,开始留意考察和研究财政,币制,水运,海运,漕运,水利,盐法,兵防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并在学术界极力倡导“经世致用”魏源不负林则徐所托,于1843年初编纂了《海国图志》50卷,并先后增补成60卷和100卷,近百万字。
林则徐人物评价
林则徐人物评价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等著作。
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名字的来由:则,学习、效法。
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关于林则徐魏源的评述
关于林则徐魏源的评述
“西学东渐:在近代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维理念层次。
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属于器物层次的学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但是前者“师夷长技以制夷”首要目的是要抵抗外来侵略,而后者“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为了“剿发捻,勤远略”,其首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起义。
并且前者仅仅局限于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后者学习的内容要广泛的多。
而且前者仅仅局限于著书立说,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后者却掀起了一场为期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学习属于制度层次的学习,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派主张在保留清政府统治前提下,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过渡到君主立宪制政权;革命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民主共和制政体。
而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都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是前者比后者学习的内容更肤浅,前者仅局限于著书立说,后者却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最后还通过光绪帝展开了戊戌变法。
魏源林则徐与《海国图志》
魏源、林则徐与《海国图志》作者:春 雨 1852年,百卷本《海国图志》终在扬州杀青付梓,刊刻行世。
这部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亚洲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著述虽然由魏源署名,却凝聚着林则徐的心血,可以说两人同为它的编著者。
一、魏源、林则徐合作的思想基础 魏源(1794---1857)是湖南邵阳人,原名远达,字默深,自幼好读经史。
他于1814年与龚自珍(1792—1841)相识,1822年与林则徐(1785—1850)订交,地点均在北京。
1830年5月,林则徐为亡父守孝期满,抵京候补,在北京停留了三个多月,得以与以内阁中书舍人候补的魏源深入探讨时务,因此过从甚密。
时龚自珍亦在礼部任职。
魏、龚都以主张通经致用,反对脱离实际的烦琐考据(汉学)及空谈心性的宋明理学名噪京师,正当风华正茂之际。
他俩与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的林则徐一拍即合。
三人从此结为至交。
1832年,魏源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
6月,林则徐由河东河道总督调任江苏巡抚,由于他也大力支持陶澍在淮北推行的盐法改革,因之对帮助陶澍筹划改革的魏源更为赞赏。
魏源时定居江宁(今南京)乌龙潭。
林则徐从苏州每到江宁,都爱去请他商议时政。
1834年3月,林则徐为了推广种植早稻,以《再熟稻赋》为题,在苏州甄别紫阳、正谊两书院,曾延请魏源等“来阅卷”。
1837年1月,林则徐从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任上卸职进京陛见,同魏源从此一别就是四年。
这期间,魏源多半时间都定居扬州,在“絮园”侍奉老母,著书立说;同时也密切注视着林则徐在湖北和广东领导的禁烟运动与抗英斗争,并时有飞鸿,互诉衷情。
1841年3月,魏源在林则徐推荐下,入署理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幕下。
不久,因朝廷摇摆于战和之间,魏源自知难有作为,便重返扬州。
6月,林则徐因受投降派诬害,被削夺两广总督后以四品卿衔被派赴浙江,协办海防;旋即又再遭贬谪,“发往伊犁”。
8月中的一天,林则徐乘舟抵达京口(今江苏镇江),与魏源意外相逢。
这天,在临江的一处小客栈里,林则徐借着月色同魏源对榻倾谈了整整一宿。
中国新闻史之报刊思想 笔记
林则徐和魏源的报刊思想他们是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林则徐组织专人翻译外报以“探访夷情”,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他们对报刊沟通信息的功能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洪仁玕的主要新闻观点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将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设立新闻馆,“准卖新闻篇”等新闻能主张,遗憾的是,这些报刊思想大多无法实施。
思想归纳如下: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挺过报纸去“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沟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公议。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王韬和郑观应等早期报人系统的报刊思想★王韬的新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③新闻自由的思想。
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严禁,允许民间办报。
④报纸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
⑤报纸编辑人应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
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见于其撰写的《盛世危言》的《日报》等文章中。
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工具,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②创办日报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③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
④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和著名报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较之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们所论及的问题更广泛,也更深刻。
(1)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认为报纸书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与历史评价
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与历史评价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重要历史节点,而在这次战争中,出现了很多民族英雄。
这些英雄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为了民族的利益和荣誉,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
一、林则徐:以法治国,倡导开放林则徐被誉为民族英雄,他是一位伟大的国民政治家、文化名流、教育家和改革家。
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为了改造中国社会,大力实施法制改革,倡导国家开放,使得中国在世界上更有声望。
林则徐在1840年出使英国,切身感受到了西方强国的科技发展和法治建设,也深入体悟到中国落后的困境。
于是,他回国后积极倡导循“法治国”,强调治国的重要性。
林则徐认为,“一国之民,非法不可治,非道不可行,非德不可存,非正不可治”。
他的思想推动了晚清法律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学以成法”的口号,更是亲自为行业撰写法律条规,还为广大民众平反冤案,坚决实施法律公正,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魏源:民族自强的代表者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自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中国要发展近代工业和文化的主张,为中国的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源在鸦片战争前曾进行过多次日本考察,深刻地认识到日本快速崛起的原因在于其积极推进近代化的政策。
魏源回国后,不断呼吁中国要加强工业和文化建设,以实现民族自强的目标。
为此,魏源积极倡导国民教育,并亲自主持创办了崇实书院,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也使更多的人受到了近代教育的影响。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整个中国后来的进步运动,并将中国社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三、林则徐与魏源的历史评价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俩在时代的背景下,克服了自身的困难,凭着自己的坚持,帮助中国打破了封闭的局面,让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都是国家立面、民族自信的代表,为现代中国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们所追求的“以法治国”,“文化兴国”,追求自强不息,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激励了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中国走向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未来。
魏源咏史诗中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
魏源咏史诗中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作为生活在“清政既渐陵夷衰微矣,举国方沉酣太平”这样一个时世里的著名思想家、改革家,魏源的创作中闪烁着忧患意识,含蕴着批判精神。
本文从魏源的五十余首咏史诗入手,通过对其咏史诗内涵的解读,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讨论其咏史诗中包蕴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以从文学创作角度解读这个有灵魂的分子对社会人生提供的启迪。
魏源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正是清帝国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走向衰颓没落的历史时期。
“忧乐常存报国心”的魏源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驱动下,自觉又娴熟地运用咏史体裁表现他对国家政事的关注,对多难时事的忧虑。
一、忧国家之命运,谴统治者之无道封建国家是人治的典型,国君的贤明与昏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的好坏乃至国家的命运。
熟知历史的魏源深知其中利害,他秉持着“文之用,源于道德而委于政事”(365)的观点,将目光聚焦于君主身上,通过历史上君王成败之事寓示现实。
这类作品几乎占了魏源咏史诗一半数目,汇成了魏源咏史诗的主旋律。
先看諷刺统治者堕落腐朽、沉溺于物的《行路难》其七(570):君不见,阮陶之酒可以亡夏商,林逋之鹤可以覆卫邦。
米家之石书画舫,何殊艮岳花石纲。
朝野嗜好殊燕越,野所寄情兮朝以倾国。
溺仙溺佛皆玩物,岂独酒色堪自伐。
诗以夏桀修酒池日日享乐,卫懿公养鹤代卫兵而终致亡国的历史生发,引出民间用以寄情娱乐的方式如果被朝堂君主所好则往往误国的历史教训。
“溺仙溺佛皆玩物,岂独酒色堪自伐”堪称发聋振聩之语。
魏源所处之世,英人为逆转贸易逆差,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至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输入竟已达四万余箱(238),与魏源同时的龚自珍有诗云:“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己亥杂诗》第85首)诗里对当时贵族官僚们聚吸鸦片的怪异现象作了辛辣的讽刺。
不唯贵族官僚们,甚至皇帝自己也吸食鸦片。
据《清稗类抄》载,咸丰帝就是一个典型的瘾君子,31岁即病逝,连主张禁烟的道光帝也有吸食鸦片的经历。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绪论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
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感受深切,出于对时局的关怀,开始留意考察和研究财政,币制,水运,海运,漕运,水利,盐法,兵防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并在学术界极力倡导“经世致用”魏源不负林则徐所托,于1843年初编纂了《海国图志》50卷,并先后增补《海国图志》即是一部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卷,近百万字。
历史趣闻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导语:魏源虽然是洋务运动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
魏源虽然是洋务运动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洋务派,那魏源是什么派呢?
魏源是什么派?
魏源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两个人都主张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且两个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因此魏源是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是鸦片战争以后兴起的一派人物。
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他们虽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属于开明人士。
他们的观点是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
这是对西方列强双重挑战的爱国主义的双重回应。
也是中华民族近代时期民族特质最重要的标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是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另一方面有保留着厚重的封建色彩。
他们启迪了中国人挣脱闭关锁国的压迫,敢于直面现实,仰望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观点的局限性,也是他们快速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他们的呼吁仅仅限于著书立说,在文字上启发国人,但并没有用实践来支撑他们的理论。
同时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只是枪炮舰船等器物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因为他们最终要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地主阶级抵抗派虽然在历史的潮流中昙花一现,但是对于后世的影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绪论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 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 年1 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魏源,生于1794 年,卒于1857年。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 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 ,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
17 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20 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感受深切,出于对时局的关怀,开始留意考察和研究财政,币制,水运,海运,漕运,水利,盐法,兵防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并在学术界极力倡导“经世致用”魏源不负林则徐所托,于1843年初编纂了《海国图志》50 卷,并先后增补成60 卷和100 卷,近百万字。
在当时,《海国图志》即是一部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大全,又是一部为反侵略斗争提供各种应敌方略和情报资料的海防总汇。
主要内容包括《筹海篇》及各片总序,后评和文中夹注。
还包括资料汇编,汇集了所能搜到的各国外史资料,编排是,由近及远,先南洋,印度,后非洲,欧洲,南北美洲各国,并根据反侵略斗争的需要,分类介绍船炮,火轮船,地雷,水雷,望远镜等西方科技发明与制造技能工艺,附70 多张图,船炮器艺数十种,这些在现在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当时的中国对西方事物大多不甚了解,更不能良好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特别是书中提供的资料和地图,大多出自英美德,葡萄牙人著作,内容详实准确,更加可贵的是,还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反侵略的战略战术,主张利用各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以牵制侵略者,以及“师夷长技”,努力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造船,制炮等工艺,来提高防御能力。
刊刻问世,在晚清知识界刮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
成了当时和以后许多年间,中国一切有进取心的人的共同趋向。
在当时,绝大数人都沉迷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未醒过来,视西方器物为奇技淫巧而不屑道。
魏源指出:“预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 预悉夷情者必先立译夷书”反对人们鄙视“奇技淫巧”的态度,倡导自行设立造舰制炮。
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步系统记载军事史的史实。
打破了原先的只重视古史考证的沉闷氛围,开启了学习和政治研究的新风气,后成为了晚清进步知识分子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寻找救国真理的启蒙书,19世纪50年代传入日本,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魏源的最后几年,在参禅念佛中度过,后来干脆迁居杭州佛寺僧舍,终日闭幕养心,不闻政事,少与人来往。
于1857 年去世,倡导经世学风的大学者,最后皈依佛门,寻找“出世”精神解脱的末路,原因值得我们回味,因当说,它既是魏源晚年目睹封建统治江河日下,无力回天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林则徐及思想简介林则徐生于1785年8月30日卒于1850年11月22日,福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瓶泉居士、等,清朝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被后人称赞为民族英雄。
著名的历史学家,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高度赞扬了林则徐使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说法一经问世就被世界广泛认可。
林则徐反对闭关自守,是“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在鸦片战争后提倡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他针对封建统治夜郎自大的恶习,反对固步自封,打破“天朝尽善尽美”的陈腐观念,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开风气之先。
这种开放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受之启蒙。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立下经世致用“的志向走上仕途后,关心民众痛苦,努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创制农具,改良品种,保护牛耕,救灾救助,开发资源,办了许多实事。
腐朽落寞的封建制度,注定林则徐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抱负只能以悲剧告终,但是林则徐在外族侵略,内政腐败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领导禁烟运动,坚持反抗外来侵略和倡导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林则徐为国尽卒的崇高品质,务实创新的改革精神和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在中国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生爱国爱民,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脱离实际的汉学风尚与固步自封的士林风气,在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所到之处,都坚持利国利民的措施。
一些国外学者称赞他是开明的经济学家,又是一个力求从老一套儒家思想牢笼中开辟一条新路的知识分子。
他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外国事实,组织翻译了《世界地理大全》,译辑了《澳门新闻报》,《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材料书籍,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在林则徐的影响下, 家乡许多福州人,家人,亲朋好友,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纷纷跟随他加入到了“睁眼看世界”的行列中去,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图强维新思想也相应地被推到历史的前台。
福建四周的知识分子们在推动中国历史,思想改革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奉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是中国维新运动的坚定实践者,严复也是身处福建受魏源,林则徐影响,成为最重要的中国近代维新启蒙思想家之一。
甲午战争之后,严复目睹了中华民族的内外忧患,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取名《天演论》,提出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主张,这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思想思潮。
在1894 年到1909 年,先后翻译了《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在世界上反响巨大的著籍,这些著作的翻译,不仅在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中振聋发聩,深刻教育、启迪了19世纪末20 世纪初期整整一代热血青年。
魏,徐二人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中体西用”论西学传入中国后。
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了接触。
在西学和中学接触的过程中,既存在矛盾和斗争又是相互交汇融合。
从里的演变来看,中西学是反复矛盾的过程中不断融会贯通的。
在晚清西学传播的历史中提出了“中体西用” ,到晚清一直都流行着。
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中体西用”萌发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明确与冯桂芬撰《校汾庐抗议》中所提出来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流行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主持的洋务运动时期。
冯氏从国家民族所受的耻辱中惊醒过来。
他说,中国一向称自己为天朝大国,天时地利人和在世界上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今天屈服于其他国家的武力之下,不是天时地利不如别人,而是我们的人虚而不实,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人不如其他人,是因为我们的人没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没有去看,十分可耻,如何摆脱这可耻的地步,只有自强了。
延续于清末的“新政” “立宪”。
其间,改良思想家,维新也大多提倡此说法。
其实上,这种中国的“道”加上西方的“器”融合起来不仅矛盾而且不可行。
晚清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民主”的含义,这里说的民主,不是指泛指的民主,还包括每个民族中包括的民主性的精华,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包含着一些专门遏制专制主义的民本思想。
这里的民主,指的是近代意义上的民主。
近代民主是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化产生的,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主张“民贵君轻” “民为邦本”虽然强调人民在国家的重要性,对专制统治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他是从王朝的统治出发,人民没有权力。
近代意义的民主包括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创立的,构成民主学说的基础,包括“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博爱”。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
民主体现在“主权在民”的原则。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并没有形成近代意义的民主,近代意义的民主是西方的舶来品。
从鸦片战争中,民主思想开始传播并开始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中魏源介绍和评论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例如在提及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在介绍的过程中写下了一段评语,“弥利坚国非有雄才与枭杰之王也。
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黔首⋯⋯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寻同,既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可以看出魏源高度评价和赞赏美国的共和制是“公”且“周”即认为其优点是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局面,议员和总统皆自下而上由民众选举,议事会的议事尊重多数的意见,“三占其二”。
催生洋务运动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表现和节节溃败,各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是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加深了国内民族矛盾,使中国有识之士开始看到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惊人差距,同时开始问中国的未来寻找出路,自上而下的开展了一场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
从本质上来讲“洋务运动” 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被迫进行的自我拯救运动,以“自强”和“求服”为口号,兴办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军事,民用工业,训练新式海军,向西方发达国家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培养新式人才,建立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军械所,天津制造局,购买国外先进的军事装备。
从这些实践活动来看,都体现了林则徐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但局限于当时统治阶级对现实认识过于浅显,所有的向西方学习都是为了维护已经腐朽的封建统治。
思想的局限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学家陈恭禄认为“林则徐⋯⋯虽然身处在交通便易之城,而亦不知外国的情况⋯⋯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一位英国还不足够使中国畏惧,想用武力震慑恐吓来解决问题,仍然不能够辨别明白什么是有罪,什么是无罪,使外国商人一律围困在商馆中,被迫上缴鸦片”近代历史学家郭延以指出:林则徐是艳片战争中的核心人物,这是国内国外都认可的,但是在外国人眼中的林则徐自大,强横,在外交处事的方法态度完全是传统东方式的,但同时期的琦善等人有外交风度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