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商业化项目投后风险管理系统地思考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商业化项目投后风险管理的思考
目前,华融公司已圆满完成引战工作,正式进入整体上市准备阶段,全面开启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发展新篇章,公司商业化业务资产管理、投融资、中间业务等三大板块呈现出齐头并进、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营成果实现连续高速增长。2015年,受经济增速放缓、行业增速放慢、公司规模体量变大三重影响,公司增速换挡是必然的,持续过高的增速对公司提质控险稳健发展有害,但过低的速度也不健康,公开上市投资者的要求、以增量盘存量防化风险、长期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公司必须保持科学合理的一定增速,随着商业化的迅猛发展和业务项目的增加,商业化项目的后期管理越来越重要,现已实施运作项目暴露出来的风险苗头足以证明项目后期管理是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公司项目风险防控系统下,建立适合公司特色的投后风险管理体系,亦成为风险防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一、投后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概念
投资项目的风险类型一般分为系统风险(如战略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和非系统风险(如投资决策风险、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本文研究讨论的重点是非系统性风险中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而投资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应该说是在项目资金投放前已进行了论证、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在项目论证阶段和项目资金投放阶段已提出了防范措施,甚至制订了风险化解预案,这三类风险既是投资项目后期管理的重点,也是我们风险监控中的薄弱环节,一切项目监管措施、风险防范措施、风险化解预案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即项目安全运作、投资按期收回、投资收益获得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都是要在项目投后管理过程中实现。
综上所述,投后管理是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实现风险管控目标的重要基础,在风险管控系统中建立投后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投后管理是指从项目资金投放到本金和收益回收阶段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投后监管措施的执行,风险监测与预警,项目存续期间企业现金流量监测与管理(企业现金流量的充足与否涉及企业能否按期归还投资款项),后续档案管理等内容。就目前而言,项目投后管理一直是我公司项目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公司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办法,对资金投放后的管理进行了规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规章大都是在风险防控这个大的框架下进行操作运行的,并没有真正建立投后管理的分支体系。优质项目“三分选七分管,后期管理是重点”,既是金融界投资管理的行话,也是投资者弄潮儿的经验之谈。这些足以说明项目投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投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司商业化业务的迅猛发展和风险管控的要求,投后管理对投放项目的安全性更为重要。但就目前而言,投后管理恰恰是我们对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一)重投入,轻管理,致使对投后风险预见性差。项目方案中,尽职调查报告几十页,甚至上百页,投后问题缺乏预见性,提出的防范措施等粗放不细化,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抵押物、监管账户上。投后巡访频率少,或对投后日常巡访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未严格按有关管理要求对监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监管记录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没有对资金投放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财务运作情况、现金流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管理层的变动等动态信息不能及时反应。
(二)重收入,轻风险。对投后管理只抓收入不逾期,忽视了对项目投放现金流的分析、监测和管理,投后对企业整体现金流监管不到位,对投后的市场变化、环境变化等引起的还款影响缺少系统分析。
(三)重前期,轻后期。对投后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要求、规范的操作程序、严谨的制度规定,投后管理与项目批复没有系统要求,项目操作各行其是,检查亦缺乏针对性。部分项目人员甚至认为只要投前调查好了,投中审查由公司把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造成了投后管理意识的缺位,形成了投资的潜在风险。内部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缺乏长效的
投后管理体系,对业务部门的督促,还停留在邮件通知、会议强调等形式,没有完全落实到实际中。
(四)投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测数据不完善,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预警风险的效果差。风险管理,特别是投后风险管理,重要的是要做到数据指标准确可靠,信息传递及时齐全,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市场宏观分析和企业微观经营分析相结合。这样,才能使风险控制具有科学性,风险管理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但由于投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不完善,缺少风险数据库和风险指标检测对比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集使用的数据信息及时性、可靠性差,使用“过去时”的数据信息做静态的时点分析多,项目方案中,仅有的项目的动态分析,也仅仅表现在项目的压力测试上。项目投放后监管指标和巡访报告,很少有反映行业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管理变化、投资项目进展变化等的动态分析和风险征兆、预期潜在风险的报告。投后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预见能力不足,预警作用滞后,影响投后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化解风险的效果。
(五)缺少专业的投后风险管理队伍,应用综合业务技巧化解风险的能力不足。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员工对项目尽职调查,制作项目方案,相对来讲,可以说熟门熟路,得心应手,但对项目的预后风险评估和识别,风险应对和化解,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在风险管理队伍的人员构成上,具有
综合业务素养高,执行能力强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更是少至又少。这些,都成为投后风险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的瓶颈问题。项目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投资项目的质量;同样,投后风险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专业境界,思想高度,操作执行能力亦影响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质量。公司虽然拥有多种业务牌照,给应对化解风险提供了业务工具和技术保障,但真正能够综合运用这些业务工具和技巧,应对化解风险的专业人员不多,以至形成应对化解风险的方法少,手段单一,效果差。
三、加强投后管理的研究,提高对投后风险的预见性,应对和化解投后风险
(一)从确保项目安全的高度,提高投后风险的认识,加强投后风险管理的力度。
按照风险分类的类型分析,系统风险难以控制和化解,而非系统风险是可以控制化解的。非系统风险的发生往往是诸多不确定因素诱发引起的,这就需要风险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项目实施后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运用专业知识提高风险发生的预见性,运用业务技术提高应对化解风险能力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损失。反映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标准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即预见风险(在项目前期预见到风险,要采取措施规避风险)、防范风险(在项目前期和运作过程,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可能发生的风险,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发生,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应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