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气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太阳能 ← 降水少(气候干旱 \ 某季节降水少 \ 背风坡)
自然灾害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自
洪涝 干旱
①季风区 降水季节变化大 ②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
然
③西北地区融雪洪水 ← 降雪量比常年增多 + 气温回升快
灾 寒潮 ← 强冷空气的迅速入侵
害 沙尘暴 ← 快行冷锋引起的大风
滑坡 泥石流
①降水强度大,集中
聚落 ①建筑墙体厚(防寒) 斜顶(防水) 尖顶(防雪) 架空(防潮) ②干旱区 → 聚落形态呈点状或带状 湿润区→ 聚落形态沿河呈带状
①海运 顺风海流,顺风顺水
交通
温差大 → 气压差大 \ 摩擦力小 → 风浪大
②冻雨、沙尘、暴雪、雾等 → 交通运输
③冻土层 \ 气象灾害 → 交通建设
源自文库
④内河航运 ← a.降水丰富且均匀,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自然要素整合
形成因子
自然要素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①高寒区→气候寒冷-冰蚀地貌
自
地形 地貌
②干旱区→ 降水少,温差大→风蚀地貌(雅丹) ;沙漠广布 ③湿润区→降水多→侵蚀 (沟谷)、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
然
沉积 (三角洲、冲积平原)。
要
①雨季长、降水多(我国雨带)→ 河流流量大(汛期的长短、迟早)
其它
土壤盐碱化 ← 蒸发旺盛 酸雨 ← 降水多 + 含有酸性气体 湿地沼泽 ← 降水丰富 \ 冻土层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其他
感受高考
(2010浙江) 读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 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1~2题。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A.甲 盛行风、洋流 B.乙 纬度、地形 C.丙 经度、地形 D.丁 盛行风、纬度
年太阳辐射量
气温较差
分析影响某地昼夜温差的因素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
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③高温多雨→ 生物资源丰富 ④气候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如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光照 ①降水少 → 光照充足 云量 ①降水多 → 云量少 雪线 ①气温高→雪线高
人文要素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①季风区 雨热同期→ 水稻\ 玉米 草场 → 畜牧业
人
农业
②干旱区 降水量 < 400mm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瓜果 ③高寒区→高寒牧业 (青藏高原)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
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素
工业
①大气污染企业→ 布置在盛行风下风向 \ 季风区垂直郊外 ②逆温 → 污染物不易扩散
人口 ①分布在气候温暖的中纬度地区 (太热\ 冷\ 湿\ 干→人口稀少) ②人口迁移——如美国老人从“冷冻地带”迁往“阳光地带”
聚落 ①建筑墙体厚(防寒) 斜顶(防水) 尖顶(防雪) 架空(防潮) ②干旱区 → 聚落形态呈点状或带状 湿润区→ 聚落形态沿河呈带状
①海运 顺风海流,顺风顺水
交通
温差大 → 气压差大 \ 摩擦力小 → 风浪大
②冻雨、沙尘、暴雪、雾等 → 交通运输
③冻土层 \ 气象灾害 → 交通建设
④内河航运 ← a.降水丰富且均匀,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b.不结冰,可四季通航
①水能 ← 降水量丰富 能源 ②风能 ← 盛行风(我国冬夏季风 \ 西欧西风带)
素
水文
②气温0℃ → 河流无结冰期; 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
④湿润区的外流河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干旱区的内流河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土壤
①气温高低→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强弱→有机质含量高低 ②降水多 → 淋溶作用强→酸性 ;风化壳厚
③降水少→植被少,缺少生物的参与作用→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少
b.不结冰,可四季通航
①水能 ← 降水量丰富 能源 ②风能 ← 盛行风(我国冬夏季风 \ 西欧西风带)
③太阳能 ← 降水少(气候干旱 \ 某季节降水少 \ 背风坡)
自然灾害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自
洪涝 干旱
①季风区 降水季节变化大 ②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
然
③西北地区融雪洪水 ← 降雪量比常年增多 + 气温回升快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材料二 N国是非 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 稻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2010福建卷
(2)比较甲、乙两地6-8 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 并分析原因。(10分)
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 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 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 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0 ℃ ——寒冷
<零下10及20 ℃ ——严寒
特征描述
一般 模式图
特殊 分布 分布 特点
气温
降水 光照 风
拓展: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面狭纬 积窄度 大宽高 小阔低
最高 日较 组 总 季 最低 差年 合 量 节
气温 较差
变
化
若高、低纬则终年
气候 因子 分析 模型
气温
平均气温
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冬夏 季风、下垫面性质、洋流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 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基
本
因 素
纬度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
其干 它扰 因因 素素
爱尔兰城市瓦伦西亚(51°56′N,10°15′W)和俄罗斯城市伊尔库次克( 52°16′N,104°19′E)的气候统计图,
(1)与伊尔库次克相比,填表描述瓦伦西亚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形成因素。(9分)
瓦伦西亚 气温
特点
气温年较差小瓦伦西亚
特点
形成因子
形成因子
气温最热月和最气冷温月温度滞后1个月 海陆位置
灾 寒潮 ← 强冷空气的迅速入侵
害 沙尘暴 ← 快行冷锋引起的大风
滑坡 泥石流
①降水强度大,集中
其它
土壤盐碱化 ← 蒸发旺盛 酸雨 ← 降水多 + 含有酸性气体 湿地沼泽 ← 降水丰富 \ 冻土层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其他
)
气候 分析 基本 模型
感受高考
2010浙江卷
读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3~4题。
①降水量 > 400mm → 森林(种植业) 植被茂密 植被 ②降水量 < 400mm → 草场( 荒漠 ) 植被稀疏
③高温多雨→ 生物资源丰富 ④气候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如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光照 ①降水少 → 光照充足 云量 ①降水多 → 云量少 雪线 ①气温高→雪线高
如何 判读
气候
文
④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 → 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要
⑤不利影响:洪涝 + 干旱缺水 + 低温冻害 + 热量不足 + 光照不足
素
工业
①大气污染企业→ 布置在盛行风下风向 \ 季风区垂直郊外 ②逆温 → 污染物不易扩散
人口 ①分布在气候温暖的中纬度地区 (太热\ 冷\ 湿\ 干→人口稀少) ②人口迁移——如美国老人从“冷冻地带”迁往“阳光地带”
(2)与C地相比,图中B地 气候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请分析形成该特征的原因。
全年干旱(2分)
沿岸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 (2分) 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或沿岸盛行离岸风)。(2分)
2010新课标全国Ⅰ卷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 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例:甲国有着灿烂的文化,爱琴海的文明使之璀璨夺 目。下图是甲国所在区域年平均降水量(mm)等值线 图,读后回答
(1)描述甲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原因: 自东向西西风势力逐渐增 强降水增多; 自南向北西风控制的时间 逐渐增长,降水增多;
(09嘉兴一模 )下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纬度、地形(海拔)、 降水(云量)
纬度、海陆位置、季风、 降水、地形
气温垂直分布
逆温层及其影响
降水量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和季风) 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陆轮廓
降水
降水变率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气压 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的判读
光照 纬度、天气、海拔
应对36题区域背景下考查 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区域持续发展
干旱区的内流河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土壤
①气温高低→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强弱→有机质含量高低 ②降水多 → 淋溶作用强→酸性 ;风化壳厚
③降水少→植被少,缺少生物的参与作用→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少
①降水量 > 400mm → 森林(种植业) 植被茂密 植被 ②降水量 < 400mm → 草场( 荒漠 ) 植被稀疏
下图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 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原因。
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 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 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长,距 大西洋远,受大西洋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特征分析
人文要素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①季风区 雨热同期→ 水稻\ 玉米 草场 → 畜牧业
人
农业
②干旱区 降水量 < 400mm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瓜果 ③高寒区→高寒牧业 (青藏高原)
文
④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 → 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要
⑤不利影响:洪涝 + 干旱缺水 + 低温冻害 + 热量不足 + 光照不足
2014年杭州市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 ——气候专题
知识框架结构
1.统计数据(T、P)
形成因子
2.模式图
3.分布规律 4.区域图 5.气候特征
如何 判读
气候
影 响
6. 地理位置、海拔、 农作物等特征事物
特征分析
分布特征 特征描述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自然灾害
其他
热力 热力 大气 作用 环流 环流
气压带 风带
海陆 性质
地洋 海 季风 形 流 陆
太阳 大气 辐射 环流
下垫 人类 面 活动
1.统计数据(T、P)
形成因子
2.模式图
3.分布规律
4.区域图
5.气候特征 6. 地理位置、海拔、 农作物等特征事物
如何 判读
特征分析
气候
分布特征 特征描述
自然要素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①高寒区→气候寒冷-冰蚀地貌
自
地形 地貌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②干旱区→ 降水少,温差大→风蚀地貌(雅丹) ;沙漠广布 ③湿润区→降水多→侵蚀 (沟谷)、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
然
沉积 (三角洲、冲积平原)。
要
①雨季长、降水多(我国雨带)→ 河流流量大(汛期的长短、迟早)
素
水文
②气温0℃ → 河流无结冰期; 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
④湿润区的外流河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热量与气温
气压带、风带及移动
降
水
季风环流
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
降水
(大陆性与海洋性)
气候 分析 基本 模型
基本 因素
地形
垂直变化
对水平气流 的阻挡
气温 迎风坡与地形雨 背风坡雨影区
冬季风的阻挡
降 水
气温
对水平气流的不阻挡
其它 因素
干扰 模型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大陆轮廓
下垫面性质 裸地——林地(草地等)(温差) 人类活动 城市——乡村(温度)
1.统计数据(T、P)
形成因子
2.模式图
3.分布规律 4.区域图 5.气候特征
如何 判读
气候
6. 地理位置、海拔、
农作物等特征事物 特征分析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自然灾害 其他
分布特征
定量定性描述
>20℃ ——高温 10-20 ℃ ——温暖、凉爽(高纬 \ 低纬高原山地) 0-10 ℃ ——温和、低温
降水更多 降水
降水季节分布更均匀
降水
冬季降水偏多
海陆位置(距海近)、 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
(2010·四川) 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 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甲地位于大兴安岭 东侧,冬季风越过 大兴安岭,下沉(或 背风坡)增温。 甲地气温高于同纬 度两侧,致使等温 线向北弯曲。
自然灾害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自
洪涝 干旱
①季风区 降水季节变化大 ②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
然
③西北地区融雪洪水 ← 降雪量比常年增多 + 气温回升快
灾 寒潮 ← 强冷空气的迅速入侵
害 沙尘暴 ← 快行冷锋引起的大风
滑坡 泥石流
①降水强度大,集中
聚落 ①建筑墙体厚(防寒) 斜顶(防水) 尖顶(防雪) 架空(防潮) ②干旱区 → 聚落形态呈点状或带状 湿润区→ 聚落形态沿河呈带状
①海运 顺风海流,顺风顺水
交通
温差大 → 气压差大 \ 摩擦力小 → 风浪大
②冻雨、沙尘、暴雪、雾等 → 交通运输
③冻土层 \ 气象灾害 → 交通建设
源自文库
④内河航运 ← a.降水丰富且均匀,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自然要素整合
形成因子
自然要素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①高寒区→气候寒冷-冰蚀地貌
自
地形 地貌
②干旱区→ 降水少,温差大→风蚀地貌(雅丹) ;沙漠广布 ③湿润区→降水多→侵蚀 (沟谷)、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
然
沉积 (三角洲、冲积平原)。
要
①雨季长、降水多(我国雨带)→ 河流流量大(汛期的长短、迟早)
其它
土壤盐碱化 ← 蒸发旺盛 酸雨 ← 降水多 + 含有酸性气体 湿地沼泽 ← 降水丰富 \ 冻土层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其他
感受高考
(2010浙江) 读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 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1~2题。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A.甲 盛行风、洋流 B.乙 纬度、地形 C.丙 经度、地形 D.丁 盛行风、纬度
年太阳辐射量
气温较差
分析影响某地昼夜温差的因素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
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③高温多雨→ 生物资源丰富 ④气候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如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光照 ①降水少 → 光照充足 云量 ①降水多 → 云量少 雪线 ①气温高→雪线高
人文要素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①季风区 雨热同期→ 水稻\ 玉米 草场 → 畜牧业
人
农业
②干旱区 降水量 < 400mm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瓜果 ③高寒区→高寒牧业 (青藏高原)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
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素
工业
①大气污染企业→ 布置在盛行风下风向 \ 季风区垂直郊外 ②逆温 → 污染物不易扩散
人口 ①分布在气候温暖的中纬度地区 (太热\ 冷\ 湿\ 干→人口稀少) ②人口迁移——如美国老人从“冷冻地带”迁往“阳光地带”
聚落 ①建筑墙体厚(防寒) 斜顶(防水) 尖顶(防雪) 架空(防潮) ②干旱区 → 聚落形态呈点状或带状 湿润区→ 聚落形态沿河呈带状
①海运 顺风海流,顺风顺水
交通
温差大 → 气压差大 \ 摩擦力小 → 风浪大
②冻雨、沙尘、暴雪、雾等 → 交通运输
③冻土层 \ 气象灾害 → 交通建设
④内河航运 ← a.降水丰富且均匀,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b.不结冰,可四季通航
①水能 ← 降水量丰富 能源 ②风能 ← 盛行风(我国冬夏季风 \ 西欧西风带)
素
水文
②气温0℃ → 河流无结冰期; 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
④湿润区的外流河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干旱区的内流河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土壤
①气温高低→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强弱→有机质含量高低 ②降水多 → 淋溶作用强→酸性 ;风化壳厚
③降水少→植被少,缺少生物的参与作用→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少
b.不结冰,可四季通航
①水能 ← 降水量丰富 能源 ②风能 ← 盛行风(我国冬夏季风 \ 西欧西风带)
③太阳能 ← 降水少(气候干旱 \ 某季节降水少 \ 背风坡)
自然灾害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自
洪涝 干旱
①季风区 降水季节变化大 ②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
然
③西北地区融雪洪水 ← 降雪量比常年增多 + 气温回升快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材料二 N国是非 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 稻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2010福建卷
(2)比较甲、乙两地6-8 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 并分析原因。(10分)
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 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 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 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0 ℃ ——寒冷
<零下10及20 ℃ ——严寒
特征描述
一般 模式图
特殊 分布 分布 特点
气温
降水 光照 风
拓展: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面狭纬 积窄度 大宽高 小阔低
最高 日较 组 总 季 最低 差年 合 量 节
气温 较差
变
化
若高、低纬则终年
气候 因子 分析 模型
气温
平均气温
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冬夏 季风、下垫面性质、洋流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 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基
本
因 素
纬度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
其干 它扰 因因 素素
爱尔兰城市瓦伦西亚(51°56′N,10°15′W)和俄罗斯城市伊尔库次克( 52°16′N,104°19′E)的气候统计图,
(1)与伊尔库次克相比,填表描述瓦伦西亚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形成因素。(9分)
瓦伦西亚 气温
特点
气温年较差小瓦伦西亚
特点
形成因子
形成因子
气温最热月和最气冷温月温度滞后1个月 海陆位置
灾 寒潮 ← 强冷空气的迅速入侵
害 沙尘暴 ← 快行冷锋引起的大风
滑坡 泥石流
①降水强度大,集中
其它
土壤盐碱化 ← 蒸发旺盛 酸雨 ← 降水多 + 含有酸性气体 湿地沼泽 ← 降水丰富 \ 冻土层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其他
)
气候 分析 基本 模型
感受高考
2010浙江卷
读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3~4题。
①降水量 > 400mm → 森林(种植业) 植被茂密 植被 ②降水量 < 400mm → 草场( 荒漠 ) 植被稀疏
③高温多雨→ 生物资源丰富 ④气候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如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光照 ①降水少 → 光照充足 云量 ①降水多 → 云量少 雪线 ①气温高→雪线高
如何 判读
气候
文
④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 → 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要
⑤不利影响:洪涝 + 干旱缺水 + 低温冻害 + 热量不足 + 光照不足
素
工业
①大气污染企业→ 布置在盛行风下风向 \ 季风区垂直郊外 ②逆温 → 污染物不易扩散
人口 ①分布在气候温暖的中纬度地区 (太热\ 冷\ 湿\ 干→人口稀少) ②人口迁移——如美国老人从“冷冻地带”迁往“阳光地带”
(2)与C地相比,图中B地 气候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请分析形成该特征的原因。
全年干旱(2分)
沿岸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 (2分) 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或沿岸盛行离岸风)。(2分)
2010新课标全国Ⅰ卷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 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例:甲国有着灿烂的文化,爱琴海的文明使之璀璨夺 目。下图是甲国所在区域年平均降水量(mm)等值线 图,读后回答
(1)描述甲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原因: 自东向西西风势力逐渐增 强降水增多; 自南向北西风控制的时间 逐渐增长,降水增多;
(09嘉兴一模 )下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纬度、地形(海拔)、 降水(云量)
纬度、海陆位置、季风、 降水、地形
气温垂直分布
逆温层及其影响
降水量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和季风) 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陆轮廓
降水
降水变率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气压 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的判读
光照 纬度、天气、海拔
应对36题区域背景下考查 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区域持续发展
干旱区的内流河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土壤
①气温高低→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强弱→有机质含量高低 ②降水多 → 淋溶作用强→酸性 ;风化壳厚
③降水少→植被少,缺少生物的参与作用→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少
①降水量 > 400mm → 森林(种植业) 植被茂密 植被 ②降水量 < 400mm → 草场( 荒漠 ) 植被稀疏
下图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 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原因。
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 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 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长,距 大西洋远,受大西洋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特征分析
人文要素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①季风区 雨热同期→ 水稻\ 玉米 草场 → 畜牧业
人
农业
②干旱区 降水量 < 400mm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瓜果 ③高寒区→高寒牧业 (青藏高原)
文
④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 → 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要
⑤不利影响:洪涝 + 干旱缺水 + 低温冻害 + 热量不足 + 光照不足
2014年杭州市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 ——气候专题
知识框架结构
1.统计数据(T、P)
形成因子
2.模式图
3.分布规律 4.区域图 5.气候特征
如何 判读
气候
影 响
6. 地理位置、海拔、 农作物等特征事物
特征分析
分布特征 特征描述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自然灾害
其他
热力 热力 大气 作用 环流 环流
气压带 风带
海陆 性质
地洋 海 季风 形 流 陆
太阳 大气 辐射 环流
下垫 人类 面 活动
1.统计数据(T、P)
形成因子
2.模式图
3.分布规律
4.区域图
5.气候特征 6. 地理位置、海拔、 农作物等特征事物
如何 判读
特征分析
气候
分布特征 特征描述
自然要素
形成 因子
气 候
特征 分析
①高寒区→气候寒冷-冰蚀地貌
自
地形 地貌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②干旱区→ 降水少,温差大→风蚀地貌(雅丹) ;沙漠广布 ③湿润区→降水多→侵蚀 (沟谷)、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
然
沉积 (三角洲、冲积平原)。
要
①雨季长、降水多(我国雨带)→ 河流流量大(汛期的长短、迟早)
素
水文
②气温0℃ → 河流无结冰期; 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
④湿润区的外流河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热量与气温
气压带、风带及移动
降
水
季风环流
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
降水
(大陆性与海洋性)
气候 分析 基本 模型
基本 因素
地形
垂直变化
对水平气流 的阻挡
气温 迎风坡与地形雨 背风坡雨影区
冬季风的阻挡
降 水
气温
对水平气流的不阻挡
其它 因素
干扰 模型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大陆轮廓
下垫面性质 裸地——林地(草地等)(温差) 人类活动 城市——乡村(温度)
1.统计数据(T、P)
形成因子
2.模式图
3.分布规律 4.区域图 5.气候特征
如何 判读
气候
6. 地理位置、海拔、
农作物等特征事物 特征分析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自然灾害 其他
分布特征
定量定性描述
>20℃ ——高温 10-20 ℃ ——温暖、凉爽(高纬 \ 低纬高原山地) 0-10 ℃ ——温和、低温
降水更多 降水
降水季节分布更均匀
降水
冬季降水偏多
海陆位置(距海近)、 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
(2010·四川) 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 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甲地位于大兴安岭 东侧,冬季风越过 大兴安岭,下沉(或 背风坡)增温。 甲地气温高于同纬 度两侧,致使等温 线向北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