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阅读材料---热点时评(20171005)
【学习目标】1、阅读精美文章,感受文化底蕴。2、积累写作素材,提升文化素养。
【使用说明】第一遍注重整体阅读,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列出文章的写作提纲。梳理出能为我所用的的论据(名言素材),论证方法整理在随笔本上。
阅读提示:边读边圈画,在文章两侧做旁批、点评。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作者:南方周末评论员)
2017-09-24 21:29:23 来源:方舟(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新华社最近一则调查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多年,有的项目40年无人打破。在其他地区,虽然也有一些新的运动会纪录被创造出来,但中小学生耐力、爆发力、灵敏度的下降,这种“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现象,却是普遍存在。南方某省会城市的抽测结果显示,对比国家标准,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到16.2%。而且这是在国家标准持续降低的情况下测得的结果。
可以想见的原因,是从小学开始,课堂内外本来比重就很轻的运动内容往往被语数外所霸占。应试压力的传递,对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不仅扭曲校长和老师的教育行为,也塑造着家长的教育诉求。吃好穿好没问题,把有限时间浪费在不计入总分的运动项目上,似乎有点太奢侈。
这种线性逻辑自然不难打破。真正好的教育,往往更能保障学生的玩耍、体育与艺术时间,这些看似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内容,使孩子的心智处于活跃的打开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能更充分地发挥。压缩学生最低限度的自由玩耍、体育与艺术时间,只盯着分数,反倒容易压抑孩子内在学习兴趣的生成,使学生的生命经验狭窄而脆弱,从小缺乏足够丰富的滋养,往往害了孩子。
但更深层要反思的,远不止于此。即使那些专业的体育人才,哪怕其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很好,由于其身体是在竞赛目标明确的场景中被训练,这样被规训出来的身体,其能力也是很单一的,也只是速度、耐力与灵敏度的线性提高,仍然是在物化的层面做文章。与只专注于文化成绩的“弱孩子”相比,只专注于体育训练的“弱孩子”,在更丰富的层面上,其身体仍可能是“弱”的。
这怎么理解?难道运动冠军也可能是“弱孩子”?是的,如果站在全人教育的角度,站在古典身体观的角度,今天不管把“文状元”还是“武状元”作为教育或训练的目标,都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毛泽东青年时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精神与体魄,并不是一个并列关系,而是互文关系。在中国古典的身体观看来,身心是一体的。《诗经》说窈窕淑女,窈窕并不止是身体的苗条,更包括了身与心的优雅与娴静。在孔子看来,射艺是培养士君子的重要一艺,而射,既包括灵敏度、速度、爆发力,更包括了“反求诸己”的自省精神与“揖让而争”的群处礼节。反过来,心里的“知”要睟面盎背,施于四肢,最终见于行动。这才是身心完整的教育,知行合一的教育,而不是培养高学历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野蛮人。
这样理解的身体,不是物化的躯体。这种对身体的训练,也不只是在分科竞赛意义上身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对人的理解,从根本上将身心视为一体。我们难以想象没有身的心,也难以想象缺乏心的身。曾子在临终前,让弟子“启予手”“启予足”,不止是告诫弟子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更是一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亲子之情的至深告白。这与将自杀仅仅视为个体权利的所谓现代身心观,存在着重要的差异。
并不是所有古典的身体观都是这样。尽管我们都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但
在柏拉图那里,身体却并不重要,甚至是负面的,是对不断上升的灵魂的一种禁锢。在他那个纯粹的理念世界里,身体没有位置。从古典走向现代,在笛卡尔那里,一切都可以怀疑,只有在怀疑这个“我思”无可怀疑。在西方哲学传统里,身体的根本地位,只有到了当代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才得到重视和阐发。
现代社会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和现成化,大脑的作用不断加强,身体的功能被更多技术产品所替代,身体甚至成为物化的消费品。在这个过程中,身与心的分离趋势变得越来越严重。耐力、爆发力、灵敏度的降低只是身体的表层疾病,深层疾病是身体场的干瘪化、单一化与工具化,极端的,是把身体逐渐让位给无生命的机器身。专业的体育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代身体的浅层疾病,却难以解决身体场的深层疾病。
现代教育的使命,不是要适应现代的“规训与惩罚”,是要立足于完整的生命本身,对现代社会做出矫正与引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提倡全人教育,肯定要恢复中国古典的身体观。更古典,更现代,通过这种温故而知新,我们才有更独立的教育思想与行动,以应对正在飞速到来的未来。
能源利用方式决定文明的高度作者:陈斌
2017-09-18 19:42:14 来源:南周评论
标签能源电动汽车燃油车(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这对电动汽车行业是大利好吗?2017年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针对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目前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将制定中国自己的时间表。这些国家已先行一步:2016年,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2030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提案;2017年7月,法国宣布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以德法等国为参照系,大家不用担心明年就买不到柴油车、汽油车了。各国为什么不立马行动起来,禁售内燃机汽车呢?首先,特斯拉等采用的锂电池技术,其(质量)能量密度只有汽柴油的几十分之一,这导致了纯电动汽车尽管电池笨重庞大,但续航能力还是欠佳。其次,电动汽车的能量补充速率太慢,快速充电再快也快不过用油枪加油。几十年后禁售,意味着各国政府都不太相信车用电池技术短期内能取得突破、能量密度能大幅提高。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畅想内燃机汽车停用后的世界会长什么样。当车子不再烧汽柴油的那一天来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之说还能成立吗?有一点可以确定,中东等产油地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中国的长久忧虑“马六甲海峡航道被中断了怎么办”会烟消云散,中国围绕着石油供应安全而展开的外交布局也会失去存在的必要,这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战略改善。
这一天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到来?没有人会知道,但不妨大胆推理一下。
对能源的利用方式决定了文明的高度。当蒸汽机以水火相济之力代替人力、畜力与初级自然力(如水力)时,生产效率有了一个飞跃式提升,从英国开始,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当电力、磁力与内燃机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热力等相继登场,生产效率又有一次陡峭的提升,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一些国家(如美国)借此实现了弯道超车。电动机的发明是要早于内燃机的,但汽车工业一百多年来的主流驱动技术是内燃机。这足以说明内燃机汽车是市场的选择,也似乎预示着未来即使内燃机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也未必是蓄电池+电动机。当然,未来之星必须是比内燃机技术更高、成本更低的能源利用方式。
接下来开个脑洞。20世纪中叶出现了第一座核电站,人类掌握了可控核裂变技术,实现了对核能的民用,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21世纪,人类若是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意味着长期困扰人类的能源问题彻底解决,将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人类将没有必要使用污染大、对环境不友好的煤与石油,也没有必要使用供给不连续、不稳定且能量密度低的风能与太阳能。烟波浩渺、茫茫无际的海洋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宝库。天下至柔者水也,但组成重水的氘氚蕴含着创生宇宙、孕育星辰的洪荒之力,这才是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