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人大第五版课后思考及案例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习题详细解答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
1会计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通过确认、计量等专门技术方法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使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记录和计算加工并且对外进行报告,以便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工作的特点就是进行价值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其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通过会计信息,计算和分析利用财产物资的有效程度以及劳动耗费的合理程度,据以判断得失,调整偏差,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经营管理。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它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3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

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

4会计恒等式的内容是什么?
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权益。

由于企业的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

上述会计等式中的权益又可变换为: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

5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第二,会计记账基础;第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四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
分期和货币计量。

在会计核算时选择记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会计记账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收付实现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现金或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将收入确认为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期间,将费用确认为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期间,而不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

凡是本期未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6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四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我们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并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7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地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

8 会计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

会计方法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它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核算、
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及会计决策。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会计核算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分析要依照会计核算提供的各项资料及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会计考核(会计监督、控制)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原定目标进行比较,来考核、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与原定目标有多大偏差,考核会计实体的经营业绩,监督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控制经济运行以按预定的轨道进行。

会计预测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市场环境诸因素的相关性,运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对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指标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测算、预计和估价,为会计决策提供可选择方案。

会计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9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多,但大多数人认为会计基本的作用是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0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否存在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
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存在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

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

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

11作为会计要素的利润具有什么特点?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

作为会计要素的利润具有一下特点:
第一,利润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通过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盈余,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计量需要依靠收入和费用。

第二,企业所计算的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的,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报表所计算的利润并不一定代表企业能够收到等额的现金,它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的坏账等因素。

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没有唯一的答案。

案例一
企业的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

所以,在数量上任何一个企业的所有资产与所有权益的总额必定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王通先生的公司在经过这些经济活动以后仍然符合会计恒等式。

各项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如下:(1)10万元存款租用办公室,减少了10万元银行存款但增加了10万元待摊费用,资产类项目总额保持不
变,从而会计恒等式仍然平衡。

(2)花费3 000元作为一年的租金,待摊费用减少了3000元,同时管理费用增加了3000元。

由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可得: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笔业务导致资产类项目减少3000元,同时费用类项目增加3000元,会计等式仍然平衡。

(3)支付各种办公费用6 000元,银行存款减少了6000元,同时管理费用增加了6000元。

由会计等式资
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可得: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笔业务导致资产类项目减少6000元,同时费用类项目增加6000元,会计等式仍然平衡。

(4)用银行存款购入8万元商品,减少了8万元银行存款但增加了8万元存货,资产类项目总额保持不变,
从而会计恒等式仍然平衡。

(5)卖出商品收到货款99 000元,银行存款增加了99000元,同时存货减少了8万元,资产类项目总额增
加19000元;这一业务能够为企业带来收入19000元(99000-80000)。

由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可得: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笔业务导致资产类项目增加19000元,同时收入类项目增加19000元,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数量,会计等式仍然平衡。

注:我们上课时讲的第二种思路更合理一些。

案例二
王通先生的说法没有道理。

企业虽然有经营自主权,但是企业会计工作必须按照国家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处理。

根据会计法的以及相关法律,对于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会计机关有一定要求;根据会计准则又对于会计核算工作有具体要求。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企业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建立企业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可靠性、可比性等原则,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也应当保持连续性、一贯性,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企业应当遵循。

我国对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认证从根本上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案例三
税务官的说法有道理。

作为个体工商户的张先生,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应对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经营收入,张先生如果将自己的商品随意领用,根据税法相关规定,这些业主自用的商品应该视同销售,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应当计入计税基础,张先生没有记账,因此无法正确的确定计税基础,所以有偷税的嫌疑。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会计确认的意义?会计确认的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会信息数据。

企业日常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包含着大量的经济信息。

将经济信息按照会计的规则与方法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有关使用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变换、加工和传输。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它是信息变换的关键环节。

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确认,在什么时间、以多少金额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

概括地讲,确认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可定义性首先确认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然后对能够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

可计量性是将已经确认为具体会计要素的经济信息进行货币计量。

真实性是说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应如实、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必须是根据它们的实质和不带偏向的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相关性是说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

2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应分别完成哪些任务?
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

初次确认要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筛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将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并登记有关账簿。

它实际上是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筛选过程。

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的确认。

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应列入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

再次确认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由于变动影响的再次确认,如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经初次确认后,以实际成本记录在账簿中,若物价发生变动,按照谨慎性原则核算时,须对变动影响进行再次确认。

再次确认实际上是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再提纯、再加工,以保证其真实性及正确性,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需要。

3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在资产的具体确认时,必须按三个重要的标准来进行衡量:(1)符合资产的定义。

资产应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

如果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将其确认为资产。

(2)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如果一项支出已经发生,但在本会计期间及以后的会计期间都不会形成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这项支出不能作为资产。

(3)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凡是作为资产的,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其成本或价值,若不能准确地计量,能使用合理的估计,也可以确认为资产。

4负债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在负债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负债的定义。

负债应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如果不符合负债的定义,不能作为负债加以确认。

(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一项债务的偿还,企业必须付出债权人能够接受的资产或劳务,因而使企业所拥有的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

(3)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作为负债,一般都有一个到期偿还的确切金额,即使没有确切的金额,也能合理地估计偿还金额。

5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收入是企业补偿费用开支、取得盈利的源泉。

在收入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收入的定义。

收入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如果不符合收入定义不能确认为收入。

(2)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才能确认。

(3)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4)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

6费用确认的特点是什么?
在费用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的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费用的定义。

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如果不符合费用定义不能确认为费用。

(2)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才能确认。

(3)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4)经济利益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

7什么是会计循环?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通过运用复式账簿系统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来完成的。

在这个系统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

习惯上,人们将这种依次发生、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对会计循环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从会计期间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开始,依次经过计量、记录,实现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下一会计期间依然按此顺序进行会计循环;第二,从具体记录方法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依次经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加工程序,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次会计循环。

8你是否理解会计循环中每一个环节对于信息加工的意义?
会计信息的搜集和进入会计系统是从确认、计量开始的,从具体记录方法来看,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的。

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是通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进行的,从凭证、账簿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逐步系统化,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加工整理,进行再次确认。

会计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
9从经济信息到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哪些环节?
从经济信息(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到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编制并公布财务报告)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以下环节:
(1)初次确认。

以能否用货币计量为标准分析发生的经济业务,将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纳入会计核
算系统,并确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