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讲稿》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讲稿》读书笔记

相较老师推荐的其他书,《美国讲稿》看上去更为精致短小,其中收录了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五篇讲稿及《子午线》杂志的编辑M·巴棱吉发现并整理出的一篇手稿。对于卡尔维诺这个名字,我感到十分陌生,因此特地去查阅了有关他的资料。

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早期创作多为现实主义作品,后转向幻想小说和寓言小说,善于利用讽刺和离奇古怪的幽默处理严肃主题。其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象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他的父亲是一名出色的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他的童年生活便与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紧紧地栓在了一起,这对他的创作造成了深重的影响。1956年,她编辑的《意大利童话》被推崇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卡尔维诺于1985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却因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他是在准备去美国讲学的演讲报告时突患脑溢血因救治无效而离世的,原定六篇的讲稿只完成了五篇,由其夫人整理并交由出版社发表。纽约评论家密特甘称其为“寓言式奇幻文学的大师”,他被公认为是“作家中的作家”,美国小说家约翰·加德纳誉其为“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当代意大利符号学大师艾柯更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像宇宙微妙

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由这么一位极负盛誉的优秀作家完成的讲稿,不认真阅读真不失为一种损失。这几场演讲原定在哈佛开展,主题是诗论。

卡尔维诺在开篇前有一段话,说明了他的演讲主题和将围绕哪些因素展开演讲,并简要表达了他对于现代文学未来的信心与希望。这段文字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其有助于读者理解后面讲稿的内容核心。卡尔维诺思维灵活,表达手法多变,如果直接看正文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的消化。

第一篇讲稿的题目是《轻逸》。那么轻、重与文学创造特别是诗歌创作有什么关联呢?此前我没有注意过,文学作品本身除了可以重(如杜甫的诗作风格一般被形容为沉郁顿挫)以外还可以轻,而且其“轻”更贵于“重”。读者希望能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放松,体会到“轻”;作家取材于沉重的现实生活但其文笔需要敏捷而锋利。卡尔维诺发现这二者间总有差距:外部世界非常沉重,具有惰性和不透明性,如果作家找不到克服矛盾的方法,这些特性便会反映在其作品之中。之后他举了古希腊神话、《十日谈》等著名文学作品加以佐证,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作家们乃至大部分人都在追求着“轻”;随后他列举了许多诗作,并循序渐进地说明了他认为的文学中“轻”的三种不同含义:①减轻词语的重量②叙述这样一种思维或心理过程,其中包含着细微的不可感知的因素,或者其中的描写高度抽象③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我发现虽然讲稿看上去线索纷复、举例繁杂,但其主线明确——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

力。现在的中国诗人在经历了过去那一段沉重黑暗后,虽仍不乏“重”论,但追求“轻”者辈出,“小清新”一词或许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轻”的说法吧!

第二讲《速度》。他以一篇古老的传说开头,恋上不知是死尸还是戒指查理大帝便贯穿了这一讲。卡尔维诺用了不少作家的作品和民间故事证明了他的观点:并不是说速度自身就构成一种价值,因为叙事的节奏也可能延长、迂回或停滞。不论哪种情况,叙事都是对时间的连续性的一种加工,采用延长或压缩的方法来对时间的行程施加影响。民间针对传说“对不需要情节避而不谈,对有用处百般重复”的实用原则对诗歌等的文学创作同样是有效的。就好像诗歌中要强调音律,因此在进行创作亦或是口头叙述时,都尽量注意语言的简洁,尽力保存叙事效率和诗一般的魅力。“马”这个物象也在讲稿中担任了一个重要角色。卡尔维诺认为最先使用马来比喻思维速度的伽利略。在中国,马也似乎总是象征着时间与速度,例如成语“白驹过隙”,便是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而后,他又援引列举了许多作家和作品来说明“思维的速度”是被忽视的重要部分。他的座右铭“忙而不乱”透露出其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思维的速度是不能度量的,不能比较的,不能按历史顺序来排列它的记录。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自身,在于它能为善于享受这种快乐的人提供这种快乐,并不在于利用它可能获得的实际效益。虽然迅速的思考不一定比慎重的思考好(有可能正相反),但它能带给人们某种特殊的东西。速度体现在文学中,便是修饰与思维要敏捷,要做到灵活、多变与流利,这样不论是作者或是读者都能

得到快速而愉悦的精神享受(类似于中国的说法“一气呵成”)。这里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在的“快餐式”文学是否正是符合了卡尔维诺的关于速度的观点与追求呢?答案是否定的。卡尔维诺在讲稿后文指出“诗人写诗,作家写文章,成功都在于他们找到了文字表述。这可能通过一闪念而实现,但一般说来,需要耐心地选择恰当的词语……句子的声音要谐调、概念要清楚、含义要深邃。”那么显然那些浅显的甚而有些千篇一律作品就不符合了。倒是“推敲”的典故可与之相匹。第二篇讲稿以一则中国故事“庄子画蟹”作为结尾,妙趣横生,为讲稿又添一笔亮色。

《精确》作为第三讲有些承上启下的意思。卡尔维诺以埃及神话中公正女神玛亚特开头(他顺便风趣地提了一下自己是天秤座),直接指出他认为精确应首先包括的三个内容:①作品的构思非常明确②视觉形象清晰,令人难忘(希腊语εικασζικòξ即栩栩如生)③语言尽可能精确,词语要准确,要充分表达各种思想与想象的细微差别。卡尔维诺无法忍受不经过甄别和推敲的随心所欲或漫不经心的语言及文字创作。其实现在生活中也总是区分口头语和书面语,这便是体现了用词的精确与否及语法等有关寓言的许多方面。聪明的卡尔维诺甚至举出了热衷使表达“含糊不清,认为越不清楚越有诗意”的莱奥帕尔迪等作家,从正面而不是反面为其观点做了证明——只有十分注意精确才能找到那刚好能构成美的朦胧的角度。这与我国的一个诗派——朦胧派或许有可比性,他们的诗确是有意点不破,有的东西总也道不明,但就是那些看似慵懒随意的词,组成的一首首弥漫着雾气的诗,让读者能

够恰好体会到“明说”的含义,甚至体会到了更多,不能不说是小心翼翼的成果。卡尔维诺本身对于不论自然科学中的动植物还是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等都抱有极大兴趣,使其对这些方面的只是也有了一定认识与积累。因而在此篇讲稿的中后期,思维发散的他“扯”到了无限与宇宙。达·芬奇《大西洋草图》第265页中对海怪描写的三次改动作为了这篇讲稿的结尾。卡尔维诺的观点也随之浮出:正确使用寓言能使我们接近(眼前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我们应该认真地、谨慎地进行描述,并尊重(眼前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不用语言传给我们的信息。那就是精确的奥妙与美好所在了。

第四讲《形象鲜明》。那么形象鲜明是怎么与讲稿中的“想象”产生关联的呢?“想象是个可以落进东西的起点。”首先为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想象:崇高想象不是幻想,二十载想象力的词语部分之前就存在或一直同时存在的视觉部分。人们常在看书时自然地想象出一个场景,以及男女主角的模样;在听到某个电台主播的动人声音是想象其应具有怎样与之相配的美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真人化”电影或电视剧(通常改编自漫画、小说或游戏动画等)不仅无法使观众反倒喜欢,甚至还使观众产生了厌恶等负面评价的原因——想象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想象的过程被卡尔维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从词语出发到视觉形象;一类是从视觉出发到语言表达方式。举了许多作家作品及他们的观点(还包含他自己的作品)为例,回答了有关幻想与想象的一系列问题后,卡尔维诺提到了他的一个关于教育的设想:以幻想为基础的教育。因为人们“很有可能会丧失这样一个人类基本功能: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