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池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池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美丽的景色”专题的《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

诗人杨万里通过对初夏时分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诗人悠闲惬意愉快的心情。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只是流于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无”“才”“尖”“立”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夏日的美好和小池的美丽。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

4、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2、难点: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生:观察图片,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师:孩子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吗?

2、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首诗?老师想到了《村居》

生:诵读:《村居》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生:背古诗《春晓》,并唱出来。

4、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可以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春天悄悄过去,初夏马上就要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板书:小池

生:读题感受小池的美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小池里什么?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放动画朗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1)自由试读。(2)同桌互读。(3)个别读。

5、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强调“惜露蜻蜓”等字的读音

6、生再齐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7、指生读。

三、句段解读,领悟意境

1、孩子们,你们已经会读这首诗,知道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播放课件理解1、2句古诗。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学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4)学生自由说1、2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欢谁呢?

(5)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学生读,老师指导读。

3、理解3、4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学生读。(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同桌间交流下。

(3)生说一说

(4)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小蜻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

停、站…)你认为哪个字最好?老师强调“立”字的用法,“立”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学生一齐读全诗。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

1、学生自由练习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个别读

3、男女生比一比读,看谁读的好。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4、全班齐读。

5、同桌互读,背诵读

五、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立”字的演变:师点拨:一个人两腿分开,直立在地上,就是立。

生:感受“立”的字形,了解它的汉字演变过程。

师:你能给这个字组词吗?

生:立春立冬立正…

2、课件出示:无才尖,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三个字?

生:(熟字换一笔成新字)把天的“捺”换成“竖弯钩”就是无;寸的“点”换成“撇”才。(熟字加熟字成新字)“小”加上“大”就是“尖”。

师:组合在一起时,小字的“钩”要藏起来

生:给生字组词。

无:无能无边无力…

才:口才才气才女…

尖:尖子尖刀尖牙…

3、指导书写

师:强调“尖”在书写时“小”的钩要藏起来。

生:描一个写一个(强调坐姿和写姿)

师:巡视、订正指出不足

生:修改

六、总结积累

1、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那么小,却玲珑别透,生机盎然。同学们课下请你画一画吧!

2、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课下我们可以再诵读一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七、板书:

小池

泉眼惜

池边{}生动有趣

树荫爱

小荷露

池中{}生机勃勃

蜻蜓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诗《小池》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这首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美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朗读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小池》。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小池吧。(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2.学生自由读诗。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板书:泉眼——惜树阴——爱) (3)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指导理解诗意: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4)(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5)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6)学生自由练读。 (7)男女比赛读。 2.学习三、四句。 (1)找出关键词语,指导理解:(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嫩小荷叶尖端。)(板书:小荷——露蜻蜓——立) (2)(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3)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5)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最新整理)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 一、生字表 第一单元 春(春风)(春雨)(春天)风(风雨)(大风)(东风)冬(冬天)(冬日)(冬雪)雪(大雪)(风雪)(雪人)花(开花)(花朵)(雪花)飞(飞鸟)(飞天)(飞机)入(入学)(入口)(出入)姓(姓名)(姓李)(姓氏)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么(多么)(什么)(对么)双(双手)(双目)(双耳)国(中国)(国家)(国学)王(国王)(王后)(王子)方(对方)(大方)(东方)青(青蛙)(青天)(青年)清(清水)(清明)(清早)气(天气)(力气)(和气)晴(晴天)(晴日)(晴空)情(友情)(同情)(心情)请(请问)(请人)(请坐)生(学生)(花生)(出生)字(生字)(字画)(名字)左(左右)(左手)(左耳)右(右手)(右耳)(左右)红(红花)(火红)(红色)时(小时)(时间)(有时)动(生动)(运动)(活动)万(万里)(万年)(十万) 第二单元 吃(吃水)(吃力)(好吃)叫(叫好)(大叫)(叫声)主(主人)(主要)(公主)江(江水)(长江)(江山)住(住口)(住手)(住人)没(没有)(没人)(没用)以(以后)(可以)(以上)会(学会)(开会)(大会)走(走出)(不走)(走动)北(北方)(东北)(北风)京(北京)(东京)(京口)门(大门)(开门)(门口)广(广大)(广东)(广西)过(不过)(过年)(过去)各(各自)(各人)(各个)种(种子)种田)(种花)样(同样)(一样)(样子)伙(同伙)(入伙)(小伙子)伴(伙伴)(同伴)(女伴)这(这样)(这儿)(这里)太(太阳)(太子)(太太)阳(阳光)(太阳)(阴阳)片(一片)(叶片)(动画片)金(金光)(金子)(金秋)秋(秋天)(秋风)(秋雨)因(因为)(因果)(主因)为(为了)(为什么)(以为)第三单元 他(他们)(他的)(他人)河(小河)(江河)(河水)说(说明)(不说)(小说)也(也是)(也好)(也对)地(种地)(大地)(地方)听(听见)(听说)(动听)哥(哥哥)(大哥)(二哥)单(单人)(单手)(单元)居(居住)(同居)(居然)招(招手)(招生)(招工)呼(招呼)(呼叫)(呼气)快(飞快)(快门)(快马)乐(快乐)(乐土)(乐趣)玩(好玩)(玩乐)(玩火)很(很好)(很多)(很大)当(当心)(当年)(当时)音(音乐)(观音)(拼音)讲(讲课)(听讲)(主讲)行(行为)(行人)(行动)许(许多)(也许)(许可) 第四单元 思(思想)(心思)(秋思)床(木床)(床头)(床单)前(前后)(以前)(从前)光(月光)(阳光)(光头)低(低头)(低音)(低下)故(故乡)(故国)(故人)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2018精编版)

2018年最新编辑修改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全 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6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新修订教材除了保留了旧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四个太阳》《小猴子下山》《咕咚》《小壁虎找尾巴》等几篇课文外,其余课文全部换成了新内容。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全书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新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本次改版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有所增加。多数课文的长度在200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之所以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少量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关照文章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还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三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四、强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五、强调目标意识、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

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卷 姓名_______ 一、比一比,组词语。 们()队()看()学() 门()认()着()字() 李()井()问()吓() 秀()开()间()虾() 意()贝()情()各() 音()见()清()名() 起()中()该()亲() 赶()种()孩()新() 跳()洗()朋()万() 桃()选()明()方() 午()千()亮()主() 牛()干()高()王() 妈()很()忙()办()

蚂()得()忘()为() 过()量()我()己() 时()最()找()已() 刚()闭()童()边() 网()闲()量()连() 拉()南( ) 就()跑() 位()面()凉()包() 要()晴()远()因() 耍()睛()玩()园() 二、读一读,选一选,填一填。 在再到道有友 ()见正()()达()路朋()没() 个各明名情请 ()别()自发()()称()客心()

完玩网往童同 ()成()耍()吧()常()学儿() 和合气汽近进 ()唱()好( )球天()()步最() 坐座 1、他今天()在我的()位上。 2、爸爸的位置是三十七排二十六()。 作做 1、我的()业已经()完了。 2、爸爸每天都有()不完的工()。 常长 1、小军经()帮助王爷爷拿牛奶。 2、大象有一个()鼻子。 像象向 1、天上的那朵云很()一条小狗。 2、今天动物园里的大()也()过节似的打扮得很漂亮。 3、我朝着他指的方()望去,果然有一张相片。 那哪 1、我们的妈妈在()里呢? 2、你们到()边去找吧!

非飞 1、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跑得()快。 2、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跑得()常快。 三、照样子,连一连。 诚实落后软睡快闲进步骄傲胖晚升窄虚心记得早硬忙重将来虚伪借瘦宽降忘记过去醒还轻慢 笔直弯曲高湿前少高兴糟糕干暗新丑精彩粗心明错美旧细心难过对矮老后热情冷淡长短是非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小池-【省一等奖】优质教案

《小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 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学生通过把一首首诗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他们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材分析】 《小池》是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美丽的景色”专题的《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杨万里通过对初夏时分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诗人悠闲惬意、心情愉快。【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只是流于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无”“才”“尖”“立”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夏日的美好和小池的美丽。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2、难点: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 2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请你猜猜他画的是哪个季节?(出示学生绘画作品。) 生:观察图片,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看到这幅图,如果请你给图配首诗你想配哪首?生:诵读:《绝句》《村居》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生:背古诗《春晓》 4、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可以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春天悄悄过去,初夏马上就要来了,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美术作品入手,复习已学与季节有关的古诗,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本课要学的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生:指名背一背古诗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放动画朗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你能试着读一读吗?生:自由试读。 5、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生:读准:惜露蜓 6、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3 7、指生读。 [设计意图:本首诗有些学生早已积累,可以让学生先背一背,通过学生的以往 经验,纠正他们的读音,并同时渗透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为下面诵读做好铺垫。](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识字1》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巩固学过的生字,学习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ō shuā shū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 三、学习纯拼音句群。 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检查音节卡片上的读音。 2、读纯拼音句群。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 五、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 三、学生反复练习,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四、背诵课文。 五、小结。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了解短文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四)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完整版)新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教案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甘肃省华亭县民族小学高红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

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1)“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 怎么记住这个字? (2)(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3)“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 (4)(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看,这六个生字宝宝要归队了,上下结构的字宝宝是谁? 剩下的都是什么结构? 现在快速认读,有把握吗? 5、记牢生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 6、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瞧,这会儿划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试卷《 反义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1. 反义词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出新快苦冷淡讨厌温暖进步 慢入甜旧寒冷落后热情喜欢 弯——()粗——()早——()是——() 里——() 近——() 暖——() 假——() 伤心——()乌黑——()很少——() 1.我们不能只看见自己的长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 2.小明做事很认真,我做事很马虎。 3.夜晚,街上没有了白天的热闹,非常冷清。 4.我喜欢唱歌,讨厌跳舞。

11. 反义词一、 二、直细晚非外远凉真 高兴雪白许多 三、1.示例:长处短处 2.认真马虎 3.示例:热闹冷清 4.喜欢讨厌 四、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20分) yuǎn fāng yě xǔ jìn rù guò hé fàng yáng ( 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pá xíng cǎo dì píng shíài xīn gè zì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二、比一比,再组词。( 10 分) 才( ____ )明( ____ )同( ____ )学( _____ ) 寸( ____ )朋( ____ )周( ____ )字( ___ _ ) 三、读一读,连一连。( 10 分) 月儿 yè zi 蓝蓝的树 叶子 yuèér 绿绿的云 白云 xiǎo niǎo 白白的花 小鸟 bái yún 红红的天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 10 分) ①远②近③有④无 Ⅰ我家 ________ 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Ⅱ太阳离我们很 ________ 。 Ⅲ我家离学校很 ________ ,只需五分钟就走到了。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小池》的学习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小池》的学习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一)

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一) 同音字: 一、选字填空,你能分辨清它们的意思吗? 1、长常 ()处往()经()()短()久 2、非飞 ()常是()()机起() 3、明名 ()天成()()字()次 4、有友 ()人朋()()事()好 5、时石 同()()头宝()()间 6、力立 ()气()正()量起() 7、首手 ()都()长()机双() 8、鸡机 飞()手()母()公() 9、节结 总()()果()日春() 10、在再 ()一次现()()见不() 11、东冬 ()方立()()天()西 12、们门 我()人()开()房() 13、话画 ()家说()图()电() 14、香乡 ()油家()()亲花() 15、个各 ()人()位()自几()

16、完玩 ()成()耍()笑()全 17、跟根 树()脚后()()着()随 18、到道 ()路()达知()来() 19、网往 向()来()鱼()上() 20、亮量 力()明()月()气() 21、哥歌 ()唱大() 22、全泉 ()部()水完() 23、对队 ()长()方()手入()24、男难 ()处()女()生()点25、童同 儿()合()()学()年26、行形 ()动方()()为()状27、气汽 ()球()车()油生()28、后候 时()()天()来气()以()29、闻文 新()语()()化()明 30、以已 ()后()经所() 31、站战 ()立()争()队 32、.滴低 一()水()头

33、新心 ()衣()里()年()意 34、办半伴 同()()法()天 ()个()年()事 伙()做()()公 35、叶夜业 ()子绿()红() ()晚半()黑() 作()工()专() 36、里李理 ()外()面家() 道()()解()子行()37、生升声 ()日歌()出() 学()()音()旗 叫()()起()学 38、象像向 画()大()好()方() 39、工公共 ()作()人办()()园 ()家()同一() 40、禾合和河 ()气()苗()作()北 41、员园元原 队()公()()旦草()42、坐作座做 ()车让()()事()业请()()位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知识点 【原文】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吝惜。 3.照水:映在水里。 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5.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6.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

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今译]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赏析]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练习题】 1、请你说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小池》教案

《小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小池》,并能背诵积累。 2.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3.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2. 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古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到达一个小池塘边,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师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 (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3)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4)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后附练习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 一、生字表 第一单元 春(春风)(春雨)(春天)冬(冬天)(冬日)(冬雪)风(风雨)(大风)(东风)雪(大雪)(风雪)(雪人)花(开花)(花朵)(雪花)飞(飞鸟)(飞天)(飞机)入(入学)(入口)(出入)姓(姓名)(姓李)(姓氏)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么(多么)(什么)(对么)双(双手)(双目)(双耳)国(中国)(国家)(国王)王(国王)(王后)(王子)方(对方)(大方)(东方)青(青蛙)(青天)(青年)清(清水)(清明)(清早)气(天气)(力气)(和气)晴(晴天)(晴日)(晴空)情(友情)(同情)(心情)请(请问)(请人)(请坐)生(学生)(花生)(出生)字(生字)(字画)(名字)左(左右)(左手)(左耳)右(右手)(右耳)(左右)红(红花)(火红)(红色)时(小时)(时间)(有时)动(生动)(运动)(活动)万(万里)(万年)(万一) 第二单元 吃(吃饭)(吃力)(好吃)叫(叫好)(大叫)(叫声)主(主人)(主要)(公主)江(江水)(长江)(江山)住(住口)(住手)(住人)没(没有)(没人)(没用)以(以后)(可以)(以上)会(学会)(开会)(大会)走(走出)(不走)(走动)北(北方)(东北)(北风)京(北京)(东京)(京口)门(大门)(开门)(门口)广(广大)(广东)(广西)过(不过)(过年)(过去)各(各自)(各种)(各个)种(种子)(种田)(种花)样(同样)(一样)(样子)伙(同伙)(入伙)(伙伴)伴(伙伴)(同伴)(女伴)这(这样)(这边)(这里)太(太阳)(太子)(太太)阳(阳光)(太阳)(阴阳)片(一片)(叶片)(动画片)金(金光)(金子)(金秋)秋(秋天)(秋风)(秋雨)因(因为)(因果)(原因)为(为了)(为什么)(以为)第三单元 他(他们)(他的)(他人)地(种地)(土地)(地方)河(小河)(江河)(河水)说(说明)(说话)(小说)也(也是)(也好)(也对)听(听见)(听说)(动听)哥(哥哥)(大哥)(二哥)单(单人)(单手)(单元)居(居住)(同居)(居然)招(招手)(招生)(招呼)呼(招呼)(呼叫)(呼气)快(飞快)(快门)(快乐)乐(快乐)(乐土)(乐趣)玩(好玩)(玩乐)(玩火)很(很好)(很多)(很大)当(当心)(当年)(当时)音(音乐)(观音)(拼音)讲(讲课)(听讲)(主讲)行(行为)(行人)(行动)许(许多)(也许)(许可) 第四单元 思(思想)(心思)(秋思)床(木床)(床头)(床单)前(前后)(以前)(从前)光(月光)(阳光)(光头)低(低头)(低音)(低下)故(故乡)(故国)(故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最新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1 春夏秋冬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

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重点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①“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 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用心去疼,用心去爱,这就叫“惜”。所以旁边是个竖心旁。 ②(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③“晴”——阳光灿烂“qing,qing,qing”见“青”后鼻韵qing,qing” “柔”——舌头卷起“rou,rou,rou ”温柔、柔和、柔软 ④“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 ⑤(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教案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诗《小池》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这首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美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朗读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小池》。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小池吧。(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2.学生自由读诗。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板书:泉眼——惜树阴——爱 ) (3)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指导理解诗意: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4)(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5)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6)学生自由练读。 (7)男女比赛读。 2.学习三、四句。 (1)找出关键词语,指导理解:(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嫩小荷叶尖端。)(板书:小荷——露蜻蜓——立) (2)(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3)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5)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6)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全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写作背景】 《春夏秋冬》是一篇看图识字。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有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本课“春”“风”等7个生字和横折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3.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学习生字。 4.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学习词和短语。 5. 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春、夏、秋、冬。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吹、落、降、飘、游、池、入”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春、风、冬、雪、花、飞、入”,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课文。 (一)认识春、夏、秋、冬。 1、同学们看图说出相应季节。 2、谁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引导提示,最终说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 师:谁能用三个字形容一下图上的内容?(教师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提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