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最新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最新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考点1:有机物的命名:

【考点梳理】

1、烷烃的系统命名

烷烃的命名主要表现在“一长一多一近一简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简”编号起点离简单支链要近;“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原则基本上和烷烃的类似,但不同之处是"一长"是含有双(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一近”是编号起点离双(三)键要近。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三)键的位置,用“二”、“三”等汉字数字表示双(三键)的个数。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以苯为主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取代基,后读苯环。编号时以较复杂取代基的位置为起点,编号时使取代基编号之和最小。若苯环上仅有两个取代基时,常用“邻”、“间”、“对”表示取代基的相对位置。

【典例精析】

1、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3—二甲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3—甲基—2—乙基戊烷

D、2,2,3,3四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数字之间应用“,”隔开,而不是“、”。C中有机物命名应为3,4-二甲基己烷。此类问题可先按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式,重新命名,再判断原命题正确与否。D 选项数字与汉字之间应用“-”隔开。

备注:若在烷烃命名中,“1”号位出现甲基,“2”号位出现乙基则为错误,一般在命题时不出现丙基,这样可以加快解题速度。

2、4-甲基-2-乙基-1-戊烯经催化加成所得产物名称为()

A、4-甲基-2-乙基戊烷

B、2,5-二甲基戊烷

C、2-乙基-4-甲基戊烷

D、2,4-二基甲己烷

答案:D

解析:加成之后主链发生变化,有原来的5个碳原子变成6个,且编号应从含支链较近的开始。

3、(2010·上海卷)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1,3,4-三甲苯

B、 2-甲基-2-氯乙烷

C、 2-甲基-1-丙醇

D、 2-甲基-3-丁炔

答案:B

CH 3CH 3CH 3CH CH 2CH CH 2CH 3CH 3CH 2C CH CH 3CH 3CHCH 2CH 3CH 3C 解析:A 选项取代基编号之和不是最小,应为1,2,4-三甲苯;C 选项主链选择错误,应为

2-丁醇;D 选项编号错误,应选择使官能团的位次最小,命名为3-甲基-1-丁炔。

备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很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常出现错误如下:①错选主链,特别是

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只顾着碳链的长度而忽略了官能团;②细节错误:阿拉伯数字与汉

字混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阿拉伯数字之间未用“,”隔开或错用“、”等,汉字

与阿拉伯数字未用“-”隔开等。

【学法导航】

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 、3,3,4-三甲基己烷

C 、3,4,4-三甲基己烷

D 、1,2,3-三甲基己烷

2、下列4种烯烃分别经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 甲基戊烷的是( )

A 、

B 、CH 2=C(CH 2)2CH 3

C 、

D 、

3、(2009·上海卷)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

A 、 1,4-二甲基丁烷

B 、 3-甲基丁烯

C 、 2-甲基丁烷

D 、 二氯乙烷

4、(2008·上海卷)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

A 、 1,3—丁二烯

B 、 3—丁醇

C 、 甲基苯酚

D 、 2—甲基丁烷

【知能演练提升】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者结构简式

(CH 3)2CHC(C 2H 5)2C(CH 3)C 2H 5 : ;

: :

2,6-二甲基-4-乙基辛烷:

2,5-二甲基-2,4己二烯 :

3,4-二甲基-1-戊炔 :

间甲基苯乙烯: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2、下列物质的系统命名中,错误的是( )

A 、

2,4-二甲基己烷 B 、 2-甲基-4-戊

炔 C 、 3-甲基-2-丁醇 D 、 2,3-二溴丁

3、某液态烃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3-二溴-2-甲基丁烷,则该烃是( )。

A 、3-甲基-1-丁烯

B 、2-甲基-2-丁烯

C 、2-甲基-1-丁烯

D 、1-甲基-2-丁烯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2-甲基-2-丁炔

B 、2-乙基丙烷

C 、3-甲基-2-丁烯

D 、2-甲基-2-丁烯

5、六氯苯是被联合国有关公约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毒物质之一。下式中能表示六氯苯的是

( )

A 、

B 、

C 、

D 、

6、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I)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一硝基萘,则化合

物(Ⅲ)的名称应是

(Ⅰ) (Ⅱ) (Ⅲ)

A 、2,6一二甲基萘

B 、1,4一二甲基萘 ( )

C 、4,7一二甲基萘

D 、1,6一二甲基萘

考点2:有机物结构特点

【考点梳理】

1、化学术语

25682NO 33|

CH

有机物中注意区分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以及球棍模型。

2、主要烃的空间结构

甲烷呈空间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角为109°28′,碳碳单键可以旋转;

乙烯分子中四个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碳碳双键不可以旋转;

乙炔分子中四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碳碳三键不可以旋转,

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处在同一平面。

【典例精析】

1、下列有关化学术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最简式:C2H4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臭氧的分子式:O3

答案:D

解析:A选项乙烯的最简式即为其实验式,应为CH2,C2H4是其分子式;B选项乙醇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H2OH,C2H6O是其分子式;C选项每个氯周围应为8个电子,即。

写电子式时所有最外层电子包括未成键电子都必须标出,但在写结构式时成键电子不必写出。

备注:注意区分“根”“基”“官能团”。“根”通常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打单独存在;“基”不显电性,也不能单独稳定存在,是没有电子得失的;“官能团”是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属于“基”,但“基”不一定是“官能团”。

2、某期刊封面上有如下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叁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A、卤代羧酸

B、酯

C、氨基酸

D、醇钠

答案:C

解析:分析该分子的球棍模型可知,2个绿颜色的球周围有4个键,为C原子;白球为H 原子;蓝色球周围有3个键,为N原子;红色球应为O原子。所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NH2CH2COOH,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属于氨基酸。在有机物分子中,碳为四键饱和,氮为三键饱和,氧为二键饱和,氢或卤素为一键饱和。这在解类似球棍模型题目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下列事实可以说明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CH4没有同分异构体

B、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C、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D、四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根据其分子式可知,甲烷分子只可能是正四面体或正方形中的一种。若甲烷是正方

形的平面结构,则和应是不同的结构,而实际上CH2Cl2只有一种结构,从而证明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4、在分子中,

(1)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最多碳原子数可能是()

A、6

B、7

C、8

D、11

(2)处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是()

A、5

B、6

C、7

D、11

答案:(1)D (2)A

解析:乙烯、乙炔、苯中的原子共面或共线的,那么这三种物质的取代基中与之相连的碳原子也共面或共线。上述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看作乙炔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苯的两对位氢原子被乙炔和乙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可以推出该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最多为11个。乙炔和苯的两对位碳氢原子是共线的,所以处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是5个。

备注:复杂分子实际上是由几个基本结构单元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在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结合的时候,注意单键是可以旋转的,而双键和三键不能旋转,另外注意问题的条件是“所有碳原子”还是“所有原子”、是“一定”还是“可能”、是至多还是至少共平面或共线。例如该题第一问改成“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最少碳原子数可能是?”8个(因为单键可以旋转)

【学法导航】

1、下列化学术语正确的是()

A、—CH3的电子式:

B、甲烷的实验式:CH4

C、-OH 的电子式:

D、H2O:

2、"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的爆震程度最小,将其辛烷值标定为100,

以下是异辛烷的球棍模型,则异辛烷的系统命名为:()

A、1,1,3,3-四甲基丁烷

B、2,2,4-三甲基-戊烷

C、2,4,4-三甲基戊烷

D、2,2,4-三甲基戊烷

3、对氟利昂-12(结构式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是平面形分子

C、只有一种结构

D、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4、(2010海南12)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溴苯

B、对二甲苯

C、氯乙烯

D、丙烯

5、已知碳碳单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分子中至少有11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知能演练提升】

1、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IVA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

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

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B、化学名词:乙酸乙脂、笨、

油酯、坩锅

C、是一种烃

D、聚乙烯的化学式为

3、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

正确的是()

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

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

C、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

D、该物质的分子式可能为

C 3H 6 O

3

4、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全部被苯基取代,可得如图所示的分子,对该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

25H

20

B、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该化合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5、(2010宁夏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2007海南18)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

A、环己烯

B、丙炔

C、乙烷

D、苯

考点3: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考点梳理】

1、同系物: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 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当1mol某气态烃与2mol Cl2发生加成反应时,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全部转化为饱和碳原子,所得产物再与4mol Cl2进行取代反应后,生成只含C、Cl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该气态烃是( ) A.乙炔B.乙烯C.丁二烯D.丙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mol该气态烃与2molCl2发生加成反应时,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全部转化为饱和碳原子,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C=C或1个C≡C键;所得产物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时,若将氢原子全部取代,需要4mol Cl2,根据取代反应原理可知,该烃分子中加成产物含有4个H,即原烃中含有H原子为4,只有丙炔符合,故答案为D。 2.由环已烷、乙醇、乙醚组成的混和物,经测定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A.14.2% B.16% C.17.8% D.19.4%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环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2可以改写成(CH2)6,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可以改写成 (CH2)2·H2O,乙醚的分子式为C4H10O,可以改写成(CH2)4·H2O,所以该混合物可以看成CH2与H2O构成的。 【详解】 由于该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为72%,所以CH2的质量分数为: 12 72%=84% 14 ÷,那么 H2O的质量分数为:1-84%=16%,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16%14.2% 18 ?≈,A项正 确; 答案选A。 3.下列有关物质结构或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联苯与四联苯互为同系物 B.可用燃烧法鉴别环乙烷、苯、CCl4 C.分子式为C5H10的烃存在顺反异构体

有机化学复习专题一 有机物命名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一有机物命名 一. 重点、难点 1. 掌握有机物的基本知识和命名方法 2. 重点是常见类型物质的命名或根据命名判断结构简式 二. 具体内容 (一)烷烃命名 1. 普通命名法:(1—10个碳) 普通命名法:正、异、新 2.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最长原则和最多原则 (2)编号:最近、最简、最小原则 (3)写名称: (二)烯烃、炔烃的命名 1. 命名方法(找和烷烃命名的不同点) (1)选主链:最长、最多原则的前提: (2)编号:最近、最简、最小原则的前提: (3)写名称的不同点: 2. 二烯烃的命名方法:两个碳碳双键表示合并为_____烯,并标明位号。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1. 烷基苯,将作为母体,苯环侧链的烷基作为取代基,称“某苯” 2. 烯基苯或炔基苯,将______作为母体,苯环当作取代基,称“苯某烯或炔” 3. 两个取代基,用____________来表示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 4. 三个取代基,用___________来表示。 5. 较复杂的苯衍生物,把_______当作母体,苯环当作取代基。 (四)醇和卤代烃、醛、羧酸的命名(规律为含_____的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1. (1)定主链: (2)编号: 2. 醇字加在烷基名称的_____,卤代烃的卤字加在烷基名称的______。 3. 多元醇命名,选择带羟基____的碳链为主链,______写在醇字前面。 4. 不饱和卤代烃通常以不饱和烃作为主链,编号则要使双键的位置最小。 5. 醚:先写出与氧相联的两个_____的名称,再加上____字。 (五)酯的命名 1. 根据相应的____和_____来命名,称“某酸某酯”。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烷烃命名正确的是() A. 2—二甲基—3—乙基丁烷 B. 2,2,3—三甲基戊烷 C. 2,2—二甲基—3—乙基丁烷 D. 3,4,4—三甲基戊烷

2020届高考化学课标版二轮习题:考前冲刺 第10题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第10题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题组一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塑料制成的是( ) A.汽车轮胎 B.聚乙烯包装膜 C.尼龙书包 D.棉袜子 答案 B A 项,汽车轮胎主要是由橡胶制成的;B 项,聚乙烯为典型的热塑性塑料;C 项,尼龙为聚酯类合成纤维;D 项,棉袜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金属钠除去乙醇溶液中的水 B.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可用乙醇作萃取剂 C.我国西周时发明的“酒曲”酿酒工艺,是利用了催化剂使平衡正向移动的原理 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答案 D A 项,钠与乙醇、水都能发生反应;B 项,乙醇与水互溶,此处不能用乙醇作萃取剂; C 项,“酒曲”为酿酒工艺中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无关; D 项,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石油的使用,因此可节省石油资源,乙醇中含氧元素,提高了汽油中的含氧量,使汽油燃烧更充分,减少了碳氢化合物、CO 等的排放,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3.有机反应类型较多,形式多样。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①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②CH 2 CH 2+H 2O C 2H 5OH ③(C 6H 10O 5)n (淀粉)+nH 2O nC 6H 12O 6(葡萄糖) ④ +3H 2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属于水解(或取代)反应。 4.生活中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如图: 淀粉 C 6H 12O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有机物中只有C6H12O6属于糖类物质 B.转化1可在人体内完成,该催化剂属于蛋白质 C.物质C和油脂类物质互为同系物 D.物质A和B都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 B 淀粉(转化1)在人体内淀粉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酒精,反应方程式为C6H12O 6 2C2H5OH+2CO2↑,且A可发生连续氧化反应,则A为C2H5OH,B为CH3COOH,C为 CH3COOC2H5。A项,淀粉、C6H12O6属于糖类物质;B项,淀粉属于多糖,在酶催化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此处的酶属于蛋白质;C项,C为乙酸乙酯,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COOC—的数目不同,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项,乙酸可在水中发生电离,为电解质,而乙醇不能,乙醇为非电解质。 5.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 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共热后,混 合液不再分层 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完全水解 C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共热后, 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是还原性糖 D 乙酸和乙醇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 气体 乙酸分子中的氢与乙醇分子中的氢具有相 同的活性 答案 D A项,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可溶于四氯化 碳,因此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项,乙酸乙酯属于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 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钠和乙醇,混合液不再分层;C项,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和葡萄 糖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氢氧化铜被葡萄糖还原,葡萄糖表现还原性;D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1. 不定项选择题 2005夏季高考化学广东卷二大题 18小题 4分 考题:18.背景材料:① 2004年夏季,特氟隆不粘锅事件引起公众关注;② 2004年冬季,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蛋白质的科学家;③ 2005年初春,广东大部分进行了人工降雨;④ 2005年春末,某高速公路发生液氯运输车翻倒泄漏事故。下列相应说法正确的是 A.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氟利昂 B.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现象 C.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D.附近人员应迅速远离液氯泄漏地点,并逆风往安全区域疏散 2. 单项选择题 2005夏季高考化学江苏卷一大题 2小题 4分 考题:2.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3. 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卷第I卷大题 21小题 3分 考题:21.多姿多彩的生物,使地球充满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生物息息相关。绿色植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成员,它对人类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 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A.+C2H5Cl→+HCl B.+C2H5OH→+H2O C.+CH2=CH2→ D.→+HBr;+H2→ 4. 选择题 2003春季高考理综全国卷第I卷大题 7小题 6分

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考点1:有机物的命名: 【考点梳理】 1、烷烃的系统命名 烷烃的命名主要表现在“一长一多一近一简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简”编号起点离简单支链要近;“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原则基本上和烷烃的类似,但不同之处是"一长"是含有双(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一近”是编号起点离双(三)键要近。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三)键的位置,用“二”、“三”等汉字数字表示双(三键)的个数。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以苯为主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取代基,后读苯环。编号时以较复杂取代基的位置为起点,编号时使取代基编号之和最小。若苯环上仅有两个取代基时,常用“邻”、“间”、“对”表示取代基的相对位置。 【典例精析】 1、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3—二甲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3—甲基—2—乙基戊烷 D、2,2,3,3四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数字之间应用“,”隔开,而不是“、”。C中有机物命名应为3,4-二甲基己烷。此类问题可先按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式,重新命名,再判断原命题正确与否。D选项数字与汉字之间应用“-”隔开。 备注:若在烷烃命名中,“1”号位出现甲基,“2”号位出现乙基则为错误,一般在命题时不出现丙基,这样可以加快解题速度。 2、4-甲基-2-乙基-1-戊烯经催化加成所得产物名称为() A、4-甲基-2-乙基戊烷 B、2,5-二甲基戊烷 C、2-乙基-4-甲基戊烷 D、2,4-二基甲己烷 答案:D 解析:加成之后主链发生变化,有原来的5个碳原子变成6个,且编号应从含支链较近的开始。 3、(2010·上海卷)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1,3,4-三甲苯 B、 2-甲基-2-氯乙烷 C、 2-甲基-1-丙醇 D、 2-甲基-3-丁炔 答案:B 解析:A选项取代基编号之和不是最小,应为1,2,4-三甲苯;C选项主链选择错误,应为2-丁醇;D选项编号错误,应选择使官能团的位次最小,命名为3-甲基-1-丁炔。

高中化学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学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 2.了解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与能源方面的重大作用。 教材整理1 有机化学的发展 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学即研究有机化合

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2.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家提出“生命力论”,认为有机物只能由动物或植物产生,不可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3.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盐氰酸铵(NH4CNO)合成了尿素[CO(NH2)2],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物,尿素的人工合成开启了有机合成的大门,动摇了“生命力论”的基础。此后,其他化学家又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醋酸、苹果酸、甲烷、乙炔等有机化合物,使人们彻底摈弃了“生命力论”。 4.1965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协作,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 (2)NH4CNO与CO(NH2)2互为同分异构体。( ) (3)有机物只能由动、植物产生,不能通过人工合成。( ) (4)醋酸、苹果酸、甲烷、CO、HCN均为有机物。( ) 【答案】(1)×(2)√(3)×(4)× 教材整理2 有机化学的应用 1.在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中,有许多来源于天然有机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合成有机物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依靠酶的催化作用,人体将食物消化,并将一些简单分子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生物分子。 3.药物化学已经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世界上每天都会合成出的备选药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专题复习

有机物专题复习 一、有机物的种类,官能团 烷烃C n H 2n+2 CH 4 正四面体构型 烯烃C n H 2n C 2 H 4 C=C 平面构型 烃 炔烃C n H 2n-2 C 2 H 2 C≡C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 芳香烃C n H 2n-6 苯是平面分子 卤代烃C 2H 5 Br -X 醇 CH 3CH 2 OH –OH 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酚 -OH 醛CH 3 CHO –CHO 酸CH 3 COOH –COOH 酯CH 3COOC 2 H 5 单糖 C 6H 12 O 6 (葡萄糖)有还原性 二糖蔗糖 C 12H 22 O 11 无还原性 糖类麦芽糖C 12H 22 O 11 有还原性 多糖淀粉(C 6H 10 O 5 ) n 无还原性 纤维素(C 6H 10 O 5 ) n 无还原性 蛋白质 合成材料 二、有机物的命名(一长一近一多一少) 1、主链的选择 含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最长原则 从有支链的一个碳原子开始,向两端延伸,选择其中一条最长的碳链。 当有二条相同长度的最长的碳链时,选其中含支链最多的一条。——最多原则2、主链碳原子的编号 从离取代基(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最近原则 若有官能团则由官能团决定编号的起始端。 若第一个取代基不能确定,则由第二个取代基决定,以次类推。 3、取代基名称数目位置 优先确定简单取代基,依次确定较为复杂的基团;将相同的基团合并在一起;一

个取代基都有一个位置编号;支链位置序数和最小。——最小原则 编号与编号间用“,”隔开;编号与取代基名称间用“—”隔开; 双键、叁键位置的编号写在主链名称之前,且也用“—”隔开。 4、总名称格式 编号—取代基名称—编号—主链名称 关于“编号—取代基名称”:不同取代基要分开按先简单后复杂依次表示。即“编号—取代基名称—编号—取代基名称—”。 三、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2.凡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目前学过的有机物中产生同分异构的方式有三种。 (1)碳链异构:由于碳链中支链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如: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 (2)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如:烃当中不饱和键的位置的变化、卤代烃卤原子的位置变化、饱和一元醇中的羟基的位置变化而导致的同一类物质中的同分异构。 (3)类别异构:由于官能团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如:醛和酮 3.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四、各类有机物的主要性质 1.烷烃:取代、氧化(燃烧) 2.烯烃、炔烃:加成、氧化、还原、聚合 3.芳香烃:取代、加成、氧化 4.卤代烃:水解(取代)、消去 5.醇:置换、消去、取代、氧化 6.酚:酸性、取代、加成、显色、使蛋白质变性 7.醛:加成(加氢)、氧化(银镜反应、与氢氧化铜反应)、缩聚 8.酸:酸性、酯化 9.酯(包括油脂):水解(皂化反应、取代反应) 10.单糖:酯化反应、银镜反应、氢氧化铜反应 五、有机反应的类型 1.取代:烷烃、芳香烃、醇、酚、酯、羧酸、卤代烃 2.加成(加聚):烯烃、炔烃、苯、醛、酮、油脂、单糖 3.消去:醇、卤代烃 (加催化剂): 烯烃、醇、醛 O 2 4.氧化:+KMnO :烯、炔、油脂、苯同系物、醛、葡萄糖 4 5.还原:醛、能与H 加成反应的烯、炔等 2 6.酯化:醇、羧酸、葡萄糖、纤维素 7.水解(取代):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8.聚合反应:烯烃、炔烃、缩聚(苯酚和甲醛) 六、各有机物之间的转变关系

【化学】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化学】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结合已学知识,并根据下列一组物质的特点回答相关问题。 (1)邻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____(填编号,从A~E中选择)。 (2)A、B、C之间的关系为____(填序号)。 a.同位素 b.同系物 c.同分异构体 d. 同素异形体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检验A与D,简述实验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 (4)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是“结构越对称,熔沸点越低”,根据这条规律,判断C、D、E的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__(填编号)。 【答案】E b 取少量A、D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若溶液褪色,则为间二甲苯;若溶液不褪色,则为苯; E>D>C 【解析】 【分析】 (1)邻二甲苯表示苯环相邻位置各有1个甲基; (2)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3)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间二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4)根据结构越对称,熔沸点越低解题。 【详解】 (1)C为对二甲苯,D为间二甲苯,E为邻二甲苯,故答案为:E; (2)A、B、C的结构简式中都含有苯环,分子式依次相差1个“CH2”,符合通式C n H2n-6(n≥6),所以它们互为同系物,故答案为:b; (3)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间二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则检验苯与间二甲苯的操作为取少量A、D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若溶液褪色,则为间二甲苯;若溶液不褪色,则为苯; (4)对二甲苯的对称性最好,邻二甲苯的对称性最差,故熔沸点由高到低:E>D>C。 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苯所含碳碳双键数目为0.3N A 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N A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2N A

高中化学有机物化合物专题

认识有机物化合物 考点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官能团 1.按碳的骨架分类 (1)有机物??? 链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 ?? 脂环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2)烃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主要类别、官能团 考点二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同分异构现象及命名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同系物 CH 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如CH 3CH 3 和CH 3CH 2CH 3,CH 2===CH 2和CH 2===CHCH 3 (1)烷烃 ①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②烷烃系统命名三步骤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选主链—将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碳链 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定编号—从距离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最近的一端对 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

写名称—将支链作为取代基,写在“某烯”或“某炔”的前面, 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有多个取代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根据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不同,分别用“邻”、“间”、“对”表示。也可对连接取代基的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选取最小的位次进行命名。 考点三 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2.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1)蒸馏和重结晶 适用对象 要求 蒸馏 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 ①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②该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 重结晶 常用于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 ①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①液-液萃取 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②固-液萃取 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元素分析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质荷比(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最大值即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分子结构的鉴定 (1)化学方法: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官能团,再制备它的衍生物进一步确认。 (2)物理方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拓展应用) 一.学习目标 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来表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二.重点难点 结构简式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三.知识梳理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电子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1. 结构式的书写 (1)结构式定义 (2)书写注意点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2.结构简式书写: (1)定义 (2)书写注意点 ①表示原子间形成单键的“—”可以省略 ②“C=C”和“C≡C”中的“=”和“≡”不能省略。但醛基、羰基、羧基可以简写为“-CHO”、“-CO-”、“-COOH” ③不能用碳干结构表示,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个数要正确,官能团不能略写,要注意官能团中各原子的结合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3.键线式: 定义: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称为键线式。每个交点、端点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一条线段代表一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有四条线段,用四减去线段数既是氢原子个数。【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键线式

丙烷、丙烯、丙炔、丙醇、丙酸、丙醛 注意事项: (1)一般表示3个以上碳原子的有机物;弄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2)只忽略C-H 键,其余的化学键不能忽略; (3)必须表示出C=C 、C ≡C 键等官能团; (4)碳氢原子不标注,其余原子必须标注(含羟基、醛基和羧基中氢原子)。 (5)计算分子式时不能忘记顶端的碳原子。 【小结】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线式 【过关训练】 12C C C C H H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C C C Br H Br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去碳氢 元素符号 短线替换 共用电子对 省略短线 双键叁键保留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11题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题组一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解题指导] 1.掌握两类有机反应类型 (1)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2)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3.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蛋白质: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 4.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基团 丙基(C3H7—)有2种,丁基(C4H9—)有4种,戊基(C5H11—)有8种。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 1.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作剂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 B.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乙酸》,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两者是特殊和—般的关系。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 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 (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148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能力培养一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其基本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三、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力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酚、乙醛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 (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教学手段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重点抓好性质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1. 苯基 苯(benzene, C6H6)有机化合物,是组成结构最简单的芳 香烃,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可燃,有毒,为IARC 第一类致癌物。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苯分子去掉一个氢以后的结构叫苯基,用Ph 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为PhH 2. 羟基羟基,又称氢氧基。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组成的一价原子团,化学式-OH。 在无机物中在无机物中,通常含有羟基的为含氧酸或其的酸式盐。含羟基的物质溶解于水会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含羟基的物质水溶液多成偏酸性。 在有机物中在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中,在简单烃基后跟着羟基的称作醇,而糖类多为多羟基醛或酮。 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称作酚。 具体命名见OH 原子团的命名注:乙醇为非电解质,不显酸 性。 羟基的性质 1. 还原性,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

2. 弱酸性,醇羟基与钠反应生成醇钠,酚羟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 3. 可发生消去反应,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OH 原子团的命名此原子团在有机化合物中称为羟基,是醇( ROH )、酚(ArOH )等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1 ),称为氢氧根。当羟基与苯环相连形成苯酚时,可使苯环致活,显弱酸性。再进基主要进入其邻位、对位。 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在示性式中,羟基和氢氧根的写法相同,因此羟基很容易和氢氧根混淆。 虽然氢氧根和羟基均为原子团,但羟基为官能团,而氢氧根为离子。而且含氢氧根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而含羟基的物质的水溶液则多呈偏酸性。氢氧根和羟基在有机化学上的共性是亲核性。 有机合成中羟基的保护羟基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官能团之一,无论是醇羟基还是酚羟基均容易被多种氧化剂所氧化。因此在多官能团化合物 的合成过程中,羟基或者部分羟基需要先被保护,阻止它参与反应,在适当的步骤中再被转化。 3. 烃基

第四章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必知必会 1.有机物 (1)概念:有机物通常指含有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但是,CO、CO2、H2CO3、____盐、HCN(CN—盐)、KSCN、SiC等不属于有机物。 (2)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其主要原因 ①碳原子有____个价电子,能和碳或其他原子形成____个________键(填“共价”或 “离子”); ②碳链长度可以不同,碳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形成,还可以形成; ③有机物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同系物”或“同分异构”)现象。(3)有机物的主要特点 ①溶解性:一般难溶于________,易溶于___________; ②可燃性: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填“易燃”或“不易燃烧”); ③导电性: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填“易导电”或“不易导电”); ④熔沸点: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⑤是否电解质:大多数有机物是________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⑥相互反应:大多比较复杂,一般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且常伴有副反应。2.同系物 (1)概念:化学上,将_______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2)特点 ①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除组成元素要求相同外,官能团的______,甚至_____相同。 ②符合同一通式,但_______肯定不相同。 ③化学性质_____(填“相似”或“完全不同”),物理性质一般随原子数的增加而递变。3.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________相同而_______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你能分辨同分异构体和同一种物质吗? (2)①书写C4H10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系统命名): ②书写C5H12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系统命名):

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 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糖类:C、H、O 脂肪:C、H、O 固醇:C、H、O 磷脂:C、H、O、N、P 蛋白质:C、H、O、N(P、S等) 核酸:C、H、O、N、P ATP:C、H、O、N、P 叶绿素:C、H、O、N、M、g 胡萝卜素:C、H 叶黄素:C、H、O NADH:C、H、O、N、P NADPH:C、H、O、N、P 2 说明: 2.1 糖类、脂肪、固醇和叶黄素的组成元素都只有CHO。 2.2 必修一: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磷酸的组成元素有N和P。

2.3 磷酸、核酸、ATP、NADH和NADPH都由C、H、O、N、P组成。 2.4 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元素,有的还含有S、P等。如血红蛋白含有Fe、S,其化学式:C3032H4816O812N780S8Fe4。另外上述各种化合物都没有S,而蛋白质可能含有S,所以如果哪个有机物含有S,那么一般可以确定该物质是蛋白质,也就是说S是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元素。 2.5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元素不同,叶绿素含Mg,类胡萝卜素不含Mg。 2.6 固醇的化学结构

2.7 叶绿素的化学式:叶绿素a C55H72O5N4Mg 叶绿素b C55H70O6N4Mg 叶绿素c1C35H30O5N4M 叶绿素c2C35H28O5N4Mg 叶绿素d C54H70O6N4Mg 叶绿素f C55H70O6N4Mg 2.8 叶绿素a的结构

2.9 叶绿素b、c、d 2.10 β-胡萝卜素的结构: 2.11 叶黄素:C40H56O2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 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最常用的药物。它能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1)有机物(I)在铂催化下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质X,X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__________;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有机物(II)的化学式为_______;分子中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共有_____种。 (3)下列关于MMF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能溶于水 b.1 mol MMF最多能与3 mol NaOH完全反应 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d.镍催化下1 mol MMF最多能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4)1 mol的有机物(I)在单质铜和氧气的作用下可以氧化为醛基的—OH有____mol;有机物(II)在加热和浓硫酸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羧基、羟基 C6H13O2N 5 b 1 【解析】 【分析】 (1)有机物(I)在铂催化下与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质X,和H2发生加成反应的是苯环和碳碳双键,根据有机物(Ⅰ)结构判断X的结构,根据X的结构判断含有的官能团。 (2)根据断键方式和原子守恒判断有机物(Ⅱ)的化学式,断键物质为酯基,根据氢原子的物质判断其种类。 (3)根据MMF的结构判断其性质,MMF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酚羟基、碳碳双键、酯基,可能具有酚、酯和烯烃的性质。 (4)连有醇羟基的碳原子上有2个氢原子时,醇羟基才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醇若能发生消去反应,消去反应后生成物含有碳碳双键。 【详解】 (1)有机物(Ⅰ)在铂催化下与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质X,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有机化学专题

有机化学专题 1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工业上常用水杨醛与乙酸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 以下是由甲苯为原料生产香豆素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及副产物已略去): 已知以下信息: ①A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②B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通常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香豆素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2)由甲苯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3)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四组峰的有________种; (5)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____种,其中: ①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②能够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是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答案】(1)C9H6O2;(2)取代反应2-氯甲苯(邻氯甲苯) (3)

(4)4 2 ;(5)4 ①②。 13.【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出下是某课题组开发的从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 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D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③F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l :1。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2)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为; (3)D的结构简式为; (4)F的分子式为; (5)G的结构简式为; (6)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 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2:2:1,的是(写结构简式)。 【答案】 (1)甲苯 (2)取代反应 (3) (4)C7H4O3Na2 (5)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有机结构 一、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1) 1.烷 .................................................................................................................................................................. 1 2.环烷 .............................................................................................................................................................. 2 3.烯 .................................................................................................................................................................. 2 4.炔 .................................................................................................................................................................. 2 5.二烯 .............................................................................................................................................................. 2 6.芳香物 .......................................................................................................................................................... 2 7.醇 .................................................................................................................................................................. 3 8.酚 .................................................................................................................................................................. 3 9.醛 .................................................................................................................................................................. 3 10.酮 ................................................................................................................................................................ 3 11.羧酸 ............................................................................................................................................................ 4 12.酯 ................................................................................................................................................................ 4 13.糖 ................................................................................................................................................................ 4 14.氨基酸 ........................................................................................................................................................ 4 15.其它 ............................................................................................................................................................ 4 二、聚合反应 .. (4) 1.单烯加聚 ...................................................................................................................................................... 4 2.二烯加聚 ...................................................................................................................................................... 5 3.缩聚 .. (5) 一、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1.烷 C H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H C H H CH 3CHCH 33 C CH 3 CH 2CH 3 CH 3 CH 3CH CH 3CH CH 3 CH C C H H Cl Cl Cl C H H 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