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细菌遗传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病毒(Bacterial phage) 噬菌体(phage)的结构
头部 颈部
外鞘
尾丝
T4噬菌体
疱 疹 病 毒
人类天花 病毒
(图中深染 的颗粒)
• 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
二、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结构简单。繁殖力强,世代时间短,容易 人工培养。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 (2)容易筛选营养缺陷型 , 研究基因的作用 ( 突变型生长条件与基因作用 ) 。 (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容易筛选不同的突 变型。 (4)便于研究基因精细结构研究基因的重组 (重组群体大、选择方法简便有效) 。 (5)便于研究基因表达调节。 遗传物质比较简单,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 的简单模型
三、细菌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 (一) 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 (二) 建立纯系的方法 (三)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四)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
细菌培养
(一) 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
• 培养物中微生物计数方法是微生物学的基本实 验技术,其基本思路是: – 对原培养物进行连续稀释;
合
A 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 B 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
C 中断杂交试验作图
三、细菌的杂交
A 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
• 1946年莱德伯格(Lederberg, J.) 和塔特姆 (Tatum) 发现在细菌之间可以通过接合 (conjugation)转移遗传物质。 • 细菌接合 是指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遗传信 息从供体单向转移到受体的过程。
接合(conjugation): ——遗传物质从供体(donor) (“雄性”)转移 到受体(receptor) (“雌性”)的重组过程。
接合管
B、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
F因子/ 致育因子 / 性因子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Hayes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肠杆菌在接 合中作供体的能力受细胞内一种致育因子 (F因子,fertility factor;性因子sex factor)控制。携带 F因子的菌株称供体菌或雄性,用F+表示, 没有F因子的菌株称为雌性,用F-表示。
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 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一、细菌染色体
细菌染色体大多为裸露 的环状 闭合 DNA双链,没有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结合, 也不形成核小体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外源DNA的插入。)
• 细菌染色体 1000um
细菌直径0.5-5um
图: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特征
建立纯系的方法 ——纯培养
(三)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 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 条件有关。 •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鉴定: – 选择培养法是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 养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原养型 (也称为原生营养型)与营养缺陷型(在基本 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 养培养基上生长)。 – 营养突变型的筛选、鉴定方法与红色面包 霉生化突变型的鉴定方法基本一致。
(三)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 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 分及培养条件有关。 • 其它突变类型的筛选、鉴定: – 对于其它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 型),也可以通过培养条件的选择 培养来筛选与鉴定。
(四)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
• 选择培养法一次可鉴定、筛选一种突 变型,但要检测分离含有多种突变型 的混和菌株,仅采用选择培养法要进 行多次试验才能够达到目的、效率太 低。
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本章要点
• • • • • •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转化、接合、性导与转导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F-菌株、F+菌株、Hfr菌株;中断杂交作图 F因子、F´因子; 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 原噬菌体、溶源性细菌与溶源性生活周期。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区别 大小 细胞核 染色体 原核细胞 1~10μm 无核膜 环状DNA分子 一个基因连锁群 真核细胞 10~100μm 有双层的核膜 线性DNA分子 2个以上基因连锁群
细菌的杂交
B :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 四、单向转移与F因子
1952年海斯(W. Hayes)在重复细菌杂交(A x B) 实验之前,分别用高剂量的链霉素来处理A 品系和B品系:
链霉素处理A品系 x B品系
链霉素处理B品系 xA品系
有 杂交
没有杂交发生
Hayes(1952)研究表明
大肠杆菌两个品系在杂交的过程中作用 是不相同的,两种不同菌株(品系)接 合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转移是单向的; 意味着两个亲本在杂交中有供体和受体 之分,相当于雄性和雌性。
• 虽然细菌和病毒不具备象真核生物配子 进行融合的有性过程,但它们的遗传物 质也能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 无性生殖 • 1946年莱德伯格和塔特姆 发现在细菌之 间可以通过接合转移遗传物质(有性过 程)。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 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有四种不同的方 式: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当一个 细菌被一个以上的病毒粒子所侵染时, 噬菌体也能在细菌体内交换遗传物质。 如果两个噬菌体属于不同品系,它们之 间可以发生遗传物质的部分交换(重组)。 • 下面将叙述细菌和噬菌体遗传物质的交 换过程,并且将利用这些方法作出细菌 和噬菌体的染色体图。
完全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莱德伯格(Lederberg, J.) 和塔特姆 (Tatum) 细菌的杂交图1’
几种可能解释及其分析 • 对上述试验结果原养型菌落可能产生于: –亲本细菌A或B发生了回复突变;(X) –两品系细胞通过培养基交换养料—— 互养作用; –两品系间发生了转化作用; –发生细胞融合,形成了异核体或杂合 二倍体。(X)
三、细菌的杂交 A 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 • 为了验证这些原养型菌落产生的可 能,设计了很多试验。其中: • 野生型的出现是由于营养上的互补 还是由于杂交引起了遗传物质的交 换? 1950年戴维斯(B. D. Davis) 设计了U形管实验。
U形管实验: 在U形管中培养一 定时间后,再测定 每一臂的细菌,没 有一个能在基本培 养基上生长。
DNA裸露或结合少量蛋白质 DNA同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结合 DNA序列 无或很少有重复序列 有重复序列 基因表达 RNA和蛋白质在同一区间合成 RNA在核中合成和加工; 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 细胞增殖的方式 直接分裂(无丝分裂) 以有丝分裂为主 内膜 无独立的内膜 有,分化成各种细胞器 鞭毛构成 鞭毛蛋白 微管蛋白 核糖体 70S(50S+30S) 80S(60S+40S) 细胞壁 肽聚糖、蛋白质、脂多糖、脂蛋白 纤维素(植物细胞)
一、细菌和病毒 (二)病毒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
• 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只 有一条染色体,即单倍体。有些病毒的 染色体是DNA,还有一些病毒是RNA。
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y 一种核酸所组成的颗粒。病毒可根据 宿主(动物、植物、细菌)或遗传物质 (DNA或RNA)来分类。细菌病毒 (Bacterial phage),称为噬菌体(phage), 是目前经过广泛研究,了解比较清楚 的一种病毒。
图:细菌染色体的着膜复制
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连锁与交换,真菌的遗传学分析 减数分裂和分离的关系 交叉和重组的关系 真核类生物的基因传递方式 细菌原核生物 噬菌体病毒 遗传物质如何传递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的一些特点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重点) 第三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的一些特点
– 进行平板涂抹培养;
– 由于每个细胞形成一个菌落,计数菌落数; – 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原培养物中的细胞浓度。
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
(二) 建立纯系的方法——纯培养
• 挑取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进行培 养就可以获得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纯 系。 • 通常采用平板表面涂布法或划线法可以 获得单菌落。这种方法获得的纯系,称 为“菌种纯”。 • 有时采用显微操纵器进行菌丝尖端切割 等方法从单个细胞直接培养建立纯系。 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纯系称为“菌株 纯”。
一、细菌和病毒
(一)细菌细胞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完成每个世代只需20 分钟,而且容易得到它的生化突变型,它 不仅在医学上和农业上重要,而且从进化 角度上也是异常成功的,因为它占据地球 上大部分的角落。 • 研究细菌遗传的方法:主要是对细菌菌落 形态的遗传研究 (如图,霉菌菌落)
霉菌菌落
大肠杆菌 (E.coli)
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 原则上说,培养皿中每个细菌长成的菌落应 具有共同的遗传组成,但是由于偶然发生的 突变:形态性状的突变,生理特性的突变或 抗性的突变,而使这些突变后的细菌所形成 的菌落与其他的菌落有所不同。 • 菌落形态性状的突变包括:菌落的形状、颜 色和大小等。 • 生理特性的突变包括: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 质能力的营养缺陷型。 • 抗性突变包括:抗药性或抗感染性。
• 高效检测、分离混和群体用影印培养 法
(四)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
• 为高效检测、分离混和群体中不同突变 型,黎德伯格夫妇设计了影印培养法。 – 该方法原理与选择培养法一致,但是 采用影印法将在完全培养基上单菌落 同时接种到不同选择培养基上同时对 所有菌落进行选择培养,鉴定效率大 大提高。
菌株A
菌株B
过滤器
细菌不能通过,培养液和营养物质能通过
细菌的杂交 • 实验说明了菌株通过接触以后,就象高 等生物的有性生殖一样,发生了杂交, 遗传物质有了交换,产生了野生型met+ bio+ thi+ leu+ thr+ ,即原养型菌落。 • 说明在Lederbery和Tatum及其它类似试验 中,细菌发生了某种的遗传重组方式, 称之为接合。所以,接合是指通过细胞 的直接接触,遗传信息从供体单向转移 到受体的过程。
F因子
• 后来发现:供体和受体的区别是由于一 种可转移的因子引起的。 F因子可以在 细菌细胞间进行转移并传递遗传物质。 • F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NA,可以自主状 态存在于细胞质中或整合到细菌的染色 体上。
细菌的杂交 将A品系、B品系分别接种于基本培 养基上都不能生长。 若将A、B混和后,经离心洗涤,除 去完全培养基,再制成悬液以对照组相 同的浓度接种于基本培养基(固体) ,涂 布培养。结果:平板上长出野生型/原养 型菌落(++++),其出现的频率为10-7。
图 细菌的杂交 1 基本培养基
10-7
三、细菌的杂交 A 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
他们选用两个E.coli K12多重突变品系:
A—甲硫氨酸缺陷型met-和生物素缺陷型bio-
B—苏氨酸缺陷型thr-和亮氨酸缺陷型leuA品系:met- bio- thi+ leu+ thr+(硫胺素) B品系:met+ bio+ thi- leu- thr-
(四) 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
• 注意: (1) 最初的培养基必须是非选择性的, 即各种突变型都能够在其上生长; (2) 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涂布或划线 法,以使培养物菌落之间要分开。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重组
1、 接合:是指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遗 传信息从供体单向转移到受体的过程。 2、 性导:是指接合时由 F′因子所携带 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3、 转化: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 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 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二、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 同时:微生物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成就突 出(微生物工程);在遗传工程(包括动植物) 中,作为重要研究材料、工具,也具有决定 性作用。 • 细菌和病毒作为遗传研究材料具有独特优势, 了解微生物遗传研究有助于理解多年来分子 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发展。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二、E.coli基因组概况
E.coli的染色体为闭合双链环状DNA, 长约1333um. 2001年10月15日完成了E.coli K12菌 株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总共4639221 bp, 427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15个编码rRNA和 tRNA的基因。(GenBank编号:U00096)
三、细菌的杂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