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儿童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年龄分期及生长发 育规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儿童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的时期。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自1岁至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 ﹝六﹞、学龄期:自小学开始(6-7岁)至青春期前。 (七)、青春期:从10-20岁。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短到复杂的规律。出生后运动发育程序: A)抬头:2个月时能俯卧抬头;4个月时竖头很稳。B)坐:6-7个月会坐,C)8-9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D)11个月可独立站立片刻;12-15个月可独立自走稳;24个月可双足并跳;4岁时会独足跳。 精细动作发育程序:6个月伸手够抓前面的玩具;8个月会双手传递;10个月能用拇指、食指对指取小物品;2岁叠6-7块积木,能一页一页的翻书;3岁叠10块积木,会穿珠子。 体重 体重—反映近期儿童营养状况最灵敏的指标。

身高(身长) 身高—是反映儿童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2岁后每年身高年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头围 头围过小,则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上臂围的增长 无条件测身高和体重的地方,可用左上臂围测量筛查5岁以下的儿童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评价 评价指标:1、W/A(按年龄别体重)2、W/H(按身高别体重)3、H/A (按年龄别身高)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以内为正常范围,任何一种指标评价为“下”者,均为营养不良。如:W/A评价为“下”称体重下;H/A 评价为“下”称生长迟缓;W/H评价为“下”称消瘦。

儿童年龄分期

儿童年龄分期 【篇一:儿童年龄分期】 (1)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临床上将胎儿期划分为3个阶段: ①妊娠早期,此期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若受到感染、放射线、化学物质或遗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可引起先天畸形甚至胎儿夭折。 ②妊娠中期,自13周至28周(16周),此期胎儿体格生长,各器 官迅速发育,功能日趋成熟。至28周时,胎儿肺泡发育基本完善, 已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在此胎龄以后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 ③妊娠后期,自29周至40周(12周)。此期胎儿体重迅速增加, 娩出后大多能够存活。 (2)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此期包含在婴儿期中。新生儿期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1/2,尤以新 生儿早期为高。 围生期:国内定义为胎儿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此期包括了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 命受到威胁重要时期。 (3) 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1周岁,其中包括新生儿期。此期为小儿生长 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体重可增至原来的3倍,身高长至原来的1.5倍,头围可增加1/3。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 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发生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腹泻等疾病。婴儿期体内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 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易患传染病和感 染性疾病,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 幼儿期 自满1周岁至3周岁。体格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开始会走,活动范围增大,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要注意预防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预防传染病,保证营养和辅 食的添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使用餐具的能力。 (5) 学龄前期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练习题 1.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答案:A) A.8周以内 B.9周以内 C.10周以内 D.11周以内 E.12周以内 2.小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日渐消失的时间是(答案:C) A.生后1~2个月 B.生后2~3个月 C.生后5~6个月 D.生后7~9个月 E.生后10~12个月 一、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 ,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 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 ,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3.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 。 (三)牙齿的发育 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萌出第一磨牙。 (四)运动功能的发育 2个月开始抬头;4个月手能握持玩具;6个月会坐;7个月翻身;8个月爬;9个月站;1岁会走;2岁会跳;3岁跑,骑三轮车。 (五)语言的发育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保健重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保健重点 孩子自出生后,各年龄期有其解剖、生理和心理等生长特点。根据上述特点开展保健工作,可使儿童茁壮成长,并可防止不必要的疾病或意外事故的发生。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不满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的保健重点为: (1)保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所以应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调节室内温度和更换衣着。一般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维持在16~20℃,湿度保持在50%左右。 (2)母乳喂养:出生后即开始吸吮,早吸吮有利母乳的分泌。 (3)加强护理:尤其对脐带及皮肤的护理。脐带残端要保持清洁,防止粪便污染。脐带脱落前不可将新生儿放入水中洗澡。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尤其是皮肤皱折处。 (4)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 婴儿期:出生到不满1周岁的称为婴儿。此期的保健重点是: (1)母乳喂养,满4个月后逐渐添加各种辅食品; (2)加强母婴之间的接触(包括皮肤的感知觉、视觉、听觉)促进动作、语言等发育; (3)按计划完成各种预防接种; (4)预防婴儿时期的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

幼儿期:从1周岁到不满3周岁为幼儿期。此期的保健重点是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动作及语言的发展。预防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意外事故。学前期从3周岁到入学前为学前期。此期应重视口腔卫生和服的保健,预防龋齿及视力异常。更多地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小儿的心理发育。已经建立的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应予以巩固。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事故及中毒。 学龄期:从入学到青春发育前为学龄期。在此期间应教育孩子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并重视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教育,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类劳动。定期做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更要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儿童保健学

儿童保健学: 概念:主要研究儿童各年龄期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儿童群体和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保障儿童权利的目标。 儿童保健工作对象:重点对象仍是7岁以下儿童。 儿童保健工作特点: 1.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 2.群体医学和个体医学相结合 3.躯体保健和精神卫生相结合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4.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相结合 5.临床工作和社区工作相结合 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胎儿期: ①胚卵期:受孕后最初2周;②胚胎期:受孕后3~8周;③胎儿期:受孕第9周至胎 儿娩出。保健重点:保护胎儿正常生长,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新生儿期:出生后自脐带结扎到未满28天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

围生期的定义是:胎满28周至生后7天。国际上常以围生期死率来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卫生水平。 保健重点:定期访视、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防治疾病,降低死亡率。 婴儿期:出生后28天至未满1周岁 1.是生后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 2.由于生长迅速,婴儿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3.其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4后半年因从母体所获得的被动免疫力逐渐消失,易患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正确断奶和添加辅食,开展计划免疫。 幼儿期:1周岁以后到未满3周岁之前. 1.神经心理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增强 2.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 3.由于自身免疫力尚不够健全,故仍应注意防止传染病。 保健重点:开展早期教育,建立合理膳食与生活制度,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继续作好 计划免疫,定期开展体格检查。 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至6~7岁入小学前.

小儿年龄分期标准

一.小儿年龄分期标准 现代儿科学将小儿年龄分为七个阶段 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 3.婴儿期从出生后到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 4.幼儿期 1 周岁至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到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从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 7,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17-18岁,男孩从13-14至18-20岁,称为青春期 二、小儿各年龄期特点及与预防保健关系 1、胎儿期孕期保健十分重要,应注意防止感冒和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体检。 2、新生儿期此期死亡率高,保健重点是合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应特别预防新生儿寒冷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等疾病。 3.婴儿期为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此期要注意加强营养,开发智能及防止意外事故。加强传染病预防。 4、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称为幼儿期。此期要注意加强营养,开发智能及防止意外事故,加强传染病预防。 5、学龄前期3周岁至12-14周岁,称为学龄期。应注意其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此期儿童易患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6、学龄期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此期体格稳步增长,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此期应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7、青春期女孩从11-12至17-18岁,男孩从13-14岁至18-20岁,称为青春期。此期生殖系统发育迅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应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教育。 三、小儿体格发育的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囟门、牙齿) 1、体重正常小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为3KG,前半年每月平均增加700G,3-4个月时的体重约6KG,6 个月后体重增长减慢。12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2岁时约及出生时的4倍,2岁起至11-12岁前每年体重增长约2KG。以下公式通常用于粗略估计小儿的体重; 2.身长指从头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后站位测量身高。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平均约50CM,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生长25CM,1 岁时身长约75CM,第二年增长稍慢,约10CM。以下公式粗略估计2-12岁身高。 3、头围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第一年的前3 个月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是不一样的。儿童的保健作为很重要的事情一直都受到父母们的重视,但是很难做到按不同年龄期采用不同的保健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胎儿期(1)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提倡婚前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娇以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孕妇应避免孕期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烟、酒以及铅、苯、汞、有机确农药等化学毒物;有孕期合并症如姗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恢病等慢性疾病者应在氏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对高危孕妇应幼加产前检查的次数.必要时终止妊振。 (2)营养充足:妊振后期应增加铁、锌、钙、维生家D等重要营养素的补充.但补充不能过多.以免导致胎儿过垂.影响分娩。 (3)孕妇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和社会两方面.以家庭为,要。要注愈劳逸结合,减轻精神负扣.预防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减少流产、早产、异常产的发生率。 (4)预防并及时处理围生期疾病:对早产儿、低体欢儿.官内感染者、异常产等情况给予特殊监护.预防小儿缺板、窄息、低体沮、低血锗、低血钙和颅内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新生儿期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极高.死亡婴儿中约2/3是新生儿.<1周的新生儿死亡数占新生儿总死亡教的70%左右。 (1)出生时护理:新生儿需经历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子宫外环境.因此出生时保暖非常重要.产房室沮应保持在25-28T;新生儿娩出后迅速清理口腔黏液.保证呼吸道通杨;严格消毒,结扎脐带:记录出生时情况,包括体沮、呼吸、心率、体重

与身长;提倡母婴同室.毋乳喂养;接种卡介苗及乙肝疫苗并进行某些遗传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筛夜。 (2)新生儿家庭保桩:新生儿居室的沮度和汉度应随气候变化洲节。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沮度保持在20-22C左右.湿度以”%为宜,无条件的家庭可用热水袋取暖.但要防止烫伤;IN为新生)L体沮调节功能不完善.受外界沮度影响很大室温过低。易发生寒冷综合征。夏季应避免室内沮度过高,发生脱水热。 婴儿期 (1)合理喂养:婆儿期小儿体格生长十分迅速.猫要大量的营养素。对6个月以 内的婴儿要做到母乳喂养.4个月以内应做到纯母乳喂养。随着委儿月龄增加和消化功能的增强.应及时添加辅食。 (2)预防感染:要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应加 强体格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提高抗病能力。 (3)定期进行体格掩在:便于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询楼病、营养不良、发育 异常等疾病并及时进行干预。 (4)计划免疫:指导家长按照规定时间给小儿完成基础免疫,预防感染性疾病 和传染病的发生。 幼儿期 ⑴幼儿期小儿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应注惫通过游戏等活动促进幼儿语言与智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小儿心理健康发展。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此期要注意培养小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进食、休浴、排便、游戏和户外活动等.鼓励幼儿独自活动.以促进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时期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根据解剖生理特点,一般将小儿时期划分为7个期。 1.胎儿期(从卵子受精至胎儿出生约40周,280天) 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因此,母体的健康状况、生活工作条件、营养和卫生环境以及疾病、用药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前8周为胚胎期,是胎儿各系统器官的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从第9周开始到第12周为胎儿期和妊娠早期,组织器官迅速的生长发育,如母体遭受感染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往往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畸形等。必须重视和加强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病,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围生期(围产期)国内普遍采用的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足7天。 3.婴儿期(乳儿期,28天到满1周岁) 此期是小儿体格发育最迅速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了50%,体重增加了2倍。由于生长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故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又因婴儿5~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日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又未发育成熟,易患各种传染病,应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差,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又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此期体格发育仍缓慢增长而智力发育加快,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因此应重视学前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品行教育,以开发智力,增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发病率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6.学龄期(6~7岁到13~14岁) 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此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进一步加速,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大脑皮质发育完善,求知欲、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此期小儿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 7.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 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发育又增快,体重、身长增长的幅度加大,第二性征日益明显。但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有时易出现心理和精神行为方面的变化,故在这一时期,除供给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和道德品质教育外,故应重视和加强青春期保健,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的身心都能得以健康成长。

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文档

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解剖、生理、心理、病理等特点,人为地将小儿时期划分为7个或八个时期(加上围生期)不同阶段或年龄期。 1.胎儿期(从卵子受精至胎儿出生约40周,280天) 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因此,母体的健康状况、情绪、理化因素的刺激,生活工作条件、营养和卫生环境以及疾病、用药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最初12周(胚胎期、妊娠早期),是胎儿各系统器官的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组织器官迅速的生长发育,如母体遭受感染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往往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畸形等。必须重视和加强孕期保健。 围生期(围产期)国内普遍采用的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足7天。 2.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之内。特点:是人类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病,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期早期新生儿(第一周新生儿)。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3.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 此期是小儿体格发育最迅速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了50%,体重增加了2倍。由于生长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故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又因婴儿5~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日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又未发育成熟,易患各种传染病,应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差,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又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入小学前) 此期体格发育仍缓慢但移但稳步增长而智力发育加快,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因此应重视学前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品行教育,以开发智力,增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发病率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也应为做好入学前教育与入学前准备的时期。 6.学龄期(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13~14岁) 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此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进一步加速,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大脑皮质发育完善,求知欲、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此期小儿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 7.青春期 又称少年期,中学学龄期(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发育又增快,体重、身长增长的幅度加大,第二性征日益明显。但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有时易出现心理和精神行为方面的变化,故在这一时期,除供给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和道德品质教育外,故应重视和加强青春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意义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意义 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据此,可划分为不同的年龄期。不同的年龄期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了解各年龄期的特点及保健措施,将有助于掌握小儿特点及保健措施,小儿时期大致划分为6个年龄期,各年龄期的主要特征和保健教育原则如下: 一、胎儿期:妊娠前8周为胚胎期,第9周到分娩为胎儿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1周为围产期。遗传因素、孕期感染、中毒、孕妇营养、心理状态均为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孕妇的保健,充分营养供应,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状态,定期检查均有助于胎儿的发育。围产期小儿死亡率约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0%,因此尤其应重视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内感染和早产,必要时进行羊水脱落细胞染色体以及其它生化检查,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作出产前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低围产期小儿死亡率。 胎儿期的保健措施包括孕妇咨询、孕母营养、孕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如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病毒以及梅毒等)、高危妊娠的监测及早期处理、胎儿生长的监测及一些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等。 二、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至满28天。新生儿期是胎儿出生后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时期,其问题多由于适应不良所引起,如环境过冷、过热均不相适应。其它如先天性缺陷、早产、畸形等。新生儿期免疫功能不足,皮肤粘膜及其

它屏障功能差易于感染。生长发育快而消化功能差,故开始喂养起即应十分重视逐渐适应其消化功能等。 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重点是合理喂养,最好选用母乳喂养,保护隔离,预防感染,近年来强调产妇与新生儿即刻接触并于数小时内开始哺乳,不仅可以促进母乳分泌,而且对建立母婴相依感情有重要作用。 三、婴儿期:自出生28天至1岁,此期以乳类为主食,生长发育迅速,如身长增长50%,体重增加200%,头围增加30%,开始出乳牙,能坐,会爬并开始学走,其生理功能仍在发育中,如此快的生长发育就需要的足够的营养供应,而消化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差,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及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 婴儿期保健措施:提供母乳喂养,合理人工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四、幼儿期:1~3岁。该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大脑皮质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 保健措施:进行合理喂养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进行语言训练及早期教育,注意安全护理及预防传染病。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根据解剖生理特点,一般将小儿时期划分为七个年龄期: (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的孕体称为胚胎,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 胚胎期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可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从而造成流产或各种畸形,故孕妇的保健必须从妊娠早期开始。 胎儿期以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主要特点,该期的营养完全依赖母体。因此,母体的多种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并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加强孕期的保健。 【真题库】 胚胎期指的是受孕后的 (2002) A 8周以内 B 9周以内 C 10周以内 D 11周以内 E 12周以内 答案:A (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即4周)时。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例题: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断脐至足(2001) 【zl】 A 7天 B 18天 C 28天 D 30天 E 40天 答案:C 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以第一周为高。 【真题库】 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 A 生后1小时内 B 生后1天内 C 生后3天内 D 生后1周内 E 生后2周内 答案:D [解析]: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而生后1周内新生儿的保健是重中之重,一周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围生期(围产期):国内采用的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这一时期从妊娠的晚期经分娩过程至新生儿早期,经受了巨大的变化,是生命遭遇最大危险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死胎、死产和活产新生儿死亡率均较高。围生期的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故必须抓好围生期的保健。 【真题库】围生期包括胎儿期一部分和婴儿期一部分,国内普遍采用的定义是(2001)

小儿的年龄分期

小儿的年龄分期 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胚胎。在新生命产生之后,始终处在生长发育的连续变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段的小儿,其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各有其特点。 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1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俗称“怀胎十月”。在整个孕期内,尤其在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妊娠中期16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逐渐成熟。 妊娠后期12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或胎死腹中因此,做好妇女孕期保健,更好地保护尚未出生易受伤害的胎儿。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而开始独立生存,需要在短时期内适应新的内外环境变化,但由于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故发病率高。 常有产伤、感染、窒息、出血、溶血及先天畸形等。此期小儿体质尤其稚嫩,五脏六腑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极易受到损伤。应当高度重视新生儿保健,才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亦称乳儿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特别迅速。 1周岁与初生时相比,小儿体重增至3倍,身长增至1.5倍,头围增大1/3左右,脏腑功能也在不断发育完善。 这一时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做好科学育儿。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这一时期小儿体格增长速度较婴儿期减慢,但功能方面的发育速度加快,智力发育迅速,语言、思维和感知、运动的能力增强。 此期内幼儿20颗乳牙逐渐出齐,咀嚼能力增强;幼儿好奇心强,识别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事故。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儿期保健工作。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至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学龄前期的小儿体格生长速度减慢而智能渐趋完善,好奇、爱问、求知欲强、可塑性高,是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智能开发的最佳年龄段。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也要注意加强该年龄期好发疾病(如小儿水肿、痹证等)的防治;要特别重视正确书写姿势的培养,保护好视力;亦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护好牙齿。 六、学龄期 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为学龄期。

儿童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的时期。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自1岁至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 ﹝六﹞、学龄期:自小学开始(6-7岁)至青春期前。 (七)、青春期:从10-20岁。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短到复杂的规律。出生后运动发育程序: A)抬头:2个月时能俯卧抬头;4个月时竖头很稳。B)坐:6-7个月会坐,C)8-9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D)11个月可独立站立片刻;12-15个月可独立自走稳;24个月可双足并跳;4岁时会独足跳。 精细动作发育程序:6个月伸手够抓前面的玩具;8个月会双手传递;10个月能用拇指、食指对指取小物品;2岁叠6-7块积木,能一页一页的翻书;3岁叠10块积木,会穿珠子。 体重 体重—反映近期儿童营养状况最灵敏的指标。 身高(身长) 身高—是反映儿童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2岁后每年身高年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头围

头围过小,则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上臂围的增长 无条件测身高和体重的地方,可用左上臂围测量筛查5岁以下的儿童营养状况:>13.5cm 为营养良好;12.5-13.5cm,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评价 评价指标:1、W/A(按年龄别体重)2、W/H(按身高别体重)3、H/A(按年龄别身高)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以内为正常范围,任何一种指标评价为“下”者,均为营养不良。如:W/A评价为“下”称体重下;H/A评价为“下”称生长迟缓;W/H评价为“下”称消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