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割积

小儿割积
小儿割积

小儿割积

小儿割掌疗法是用小眉刀等手术器械在患儿手掌面等部位进行切割、摘取少量皮下脂肪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它以割脂为手术治疗的主要特征,故又称为“割脂疗法”。

本疗法是在古代砭刺疗法及后世挑脂(液)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文解字》称:“砭,以石刺病也。”远古时代,人们利用打磨后石器的锐角锋刃在体表进行点、刺、切、割、刮、压,以治疗各种疾病,其中就含有本疗法的萌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本疗法长期以来只是在民间广泛流传使用,直至清代《理瀹骈文》才有“割缝法”的记载,近数十年来,通过发掘整理民间治疗经验,发现本疗法用以治疗小儿疳积、哮喘等病确有实效,才渐为人们所重视。

[基本内容]

一、操作方法

1、将小眉刀或小手术刀高压消毒,或浸泡于75%酒精中30分钟后取出,放置于消毒盒内备用。

2、嘱家长用肥皂、清水清洗小儿手,抱住患儿坐稳。助手将患儿腕关节握住固定,左手握儿四指。术者左手捏住病儿大拇指,向掌背轻按,使大鱼示部(在第一掌骨中点)暴露舒展。

3、术者用2%碘酊涂擦病儿大鱼际部(亦有割治小鱼际部,或掌面食指、中指之间的根部处)。稍干后再用75%酒精从鱼际中心向四周拭擦脱碘消毒。

4、在一侧大鱼际(或上述割治处)的割治部位重压2-3分钟后,立即用手术刀作一纵形切口,长约0。5厘米,深约0。4厘米。术者随即用力挤压创口两侧皮肤,使切口皮下脂肪充分暴露,挤出黄白色脂状物如黄豆大,即将其剪去或摘除干净,然后敷以消炎止血粉,覆盖消毒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止血。3天后解除包扎,6-7日创口愈合。再用上述方法割治患儿另一侧手掌。

二、治疗机理

切割破皮,在皮下取出一定数量的脂肪小体,人为地造成机体脂肪的破损,这是一种慢性、良性刺激,能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回复反应。本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机能活动,特别是能增强脾胃及小肠的运化吸收功能,从而改善小儿的营养状况,增强小儿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疳积和哮喘。

一、重症疳积

在大鱼际、小鱼际或掌面食指、中指之间的根部处切割、取脂。

二、哮喘

割治大鱼际或膻中穴,取出黄白色脂肪液少许。亦可采用挑提法或挑筋法。

[注意事项]

1、割脂手术必须选准部位,方能摘取脂肪,调整机体脏腑功能。

2、治疗室应光线明亮,手术宜轻割快切,切口宜小,深浅适度,以便摘取脂肪,不得损及血脉;局部略有渗血,术后应立即加压包扎止血,以免流血过多。

3、创口未愈合前不得浸泡生水,防止感染发炎。1次只能割一只手掌;症情未愈,1周后再割另一手。

4、治疗期间,忌食油腻及滋补品。饮食宜清淡酥软,容易消化,新鲜而富有营养。

[按语]

疳证,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小儿因乳食不能自节,父母溺爱,恣食生冷,油腻,饥饱不匀,损伤脾胃,湿食内停,多成疳疾。汤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用本法割掌取脂,手术简便,疗效显着。然本疗法须用手术刀切割,留有创口,包扎后7天不能用手取物或入水洗涤,颇不方便,且容易感染。与针挑四缝穴相比,后者较安全,痛苦亦小,是为不同。

疳证,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小儿因乳食不能自节,父母溺爱,恣食生冷,油腻,饥饱不匀,损伤脾胃,湿食内停,多成疳疾。汤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用本法割掌取脂,手术简便,疗效显着。然本疗法须用手术刀切割,留有创口,包扎后7天不能用手取物或入水洗涤,颇不方便,且容易感染。与针挑四缝穴相比,后者较安全,痛苦亦小,是为不同。

浅谈小儿积滞的中医治疗

浅谈小儿积滞的中医治疗 小儿积滞,主要是因脾不健运,宿食不消,所以补脾调胃是治疗小儿积滞的一般原则。脾为湿土,喜燥恶湿,其性喜温,故宜以甘温养之,苦辛燥之,尤宜用甘淡养脾之法健运中州,但不能一概而论。因积滞一症最易虚实互见,既不能因其不思饮食而重用克食下积之药,又不能因其稍见消瘦而重用辛燥温补之品,任何大攻大补,对小儿脾胃不但无益,反而有损,故须慎重选用,若过用克伐,则胃中生发之气更易受损。《幼科证治准绳》认为治积滞,如三棱、莪术、牵牛子、大黄、巴豆等药,应当特别审慎,不要轻举投之,避免脾气始伤于食,再伤于药。主张克食之药不可多用,下积之药尤不可不审其证之可下与不可下而遽投。所以历代儿科学家,主张补养脾胃之气以治其本,清热消积以治其标,权衡轻重,标本兼治。若体弱而病重者,则治本之剂多于治标之药。 由于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旺则脾弱,抑肝则脾和。心为脾之母,心气不足则脾损,宁心可益脾。所以调治脾胃,还须兼察心肝二脏的虚实。 对于乳食积滞,可用保和丸、香积丸。最常用的消导药物如神曲、麦芽、山查。对于一般之伤乳食的效果较好,但应有所区别;哺乳奶积用焦山查、草果仁;经常面食的小儿食积用神曲、麦芽;常食大米的小儿食积用神、谷芽;因多食生冷瓜果引起的积滞常用焦山查、鸡内金;因多食牛羊肉引起的积滞也可用草果仁、焦山查。用于消食导滞的药物,用时均宜炒过。 对于脾胃不和的积滞,可用平胃散燥湿健脾;炒三仙(炒山查、炒麦芽、炒神曲)导滞消积;枳术丸祛湿健脾,并加藿香以化浊。对于脾胃虚弱的积滞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山药、莲子肉、扁豆、陈皮、神曲、鸡内金、甘草)。对于积滞引起的潮热可用七味白术散加味(白术、党参、云苓、藿香、葛根、木香、甘草、青蒿、鳖甲、谷芽、地骨皮);若兼有外邪,热久不退,汗多而渴,病在膜原者,以达原饮加味(厚朴、槟榔、草果仁、黄芩、知母、白芍、甘草、青蒿、地骨皮、银柴胡)。小儿积滞潮热,兼见郁闷烦躁,使用菊花、桑叶、栀子、丹皮、夏枯草等疏散肝火之品,或用《幼科证治准绳》柴胡清肝散加 1

小儿食积医案一则

小儿食积医案一则(zhujie) 标签:食积拉稀呕吐分类:关于孩子2010-10-28 12:21 10月28日中西医高手zhujie在Q群中分享了他治疗自家的小朋友的一例医案。 因为喝了营养快线食积导致的呕吐下利。算是现在常见的小儿急症了。分享如下: 我家娃娃到他姥姥家去住几天,电话告知,天气变冷,受寒了,呕吐,下利,电话告诉用葱豉汤,吃了仍吐,一夜吐4次,下利一次,只要一吃东西就吐。 今日过去,以为胃肠型感冒,路上买了桂枝汤加葛根,到家见正喂米粥,喂完1分钟就吐了出来,无精神,问有汗没有,姥爷说盖被子会有汗,体温不高,此时小娃便便,水屁同出,动静很大,心中疑惑不是桂枝汤证,摸脉数,滑利甚,考虑是食积伤食,脉滑为积(痰,湿,水,气,火,血,孕,瘤都是积,也都会成积),再问口气,臭,予大黄20炙甘草5枳实1厚朴1煮水喂约20毫升,须臾吐出药汁,又吐出白色奶状物,闻气味象营养快线,吐尽后要喝水,喂葡萄汁兑开水约100毫升,未吐,然后要吃饭,给米粥小菜,尽一碗,睡去。现在睡的正香。 这病如果到医院,不用说,挂水点滴,补充液体糖分盐分,还要加抗生素,蒙脱石剂收敛大便,乳酸菌制剂服用对付腹泻,有的还会给小儿醒脾补脾利消化的药,针对呕吐还会给654-2,胃复安,如果我用西医治疗,不会用抗生素,会只给肠胃动力药如吗丁啉,西沙必利,但是不能保证将积食排掉,而且要让她再泻几次,还要用蒙脱石收敛大便。 现在用中药,一剂就行,还大大减少肝肾代谢药物的负担,而且少受了很多罪,因为小儿要打头皮针,血管不好找,有的还要剃掉一些头发,真是折腾小孩又折腾大人。 现在真是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治疗食积的实用小药方】(1)山楂麦芽茶:山楂10克,生麦芽10克。将山楂与生麦芽一起放入杯中,开水泡20分钟,随时饮用。(2)鸡胗粉粥:鸡内金6克,干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鸡内金、干橘皮、砂仁打成细粉,将粳米熬粥,调入上述粉末,加适量白糖,分次服之。 (3)参芪鹌鹑汤:党参10克,黄芪10克,鹌鹑1只。鹌鹑去毛及内脏,将党参、黄芪放人鹌鹑腹内,加水、盐、油适量,隔水炖2小时,去掉党参、黄芪,1日内食完。(4)粟米怀山糊:粟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适量,煮成糊,调入白糖即可食用【常用的治疗食积中成药】1、王氏保赤丸小儿消化不良和成人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乳滞疳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四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厥惊风、喘咳痰鸣等症;脾胃虚弱,发育不良。2、枳实导滞丸脾胃虚弱、气滞食积所致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及痢疾里急后重之症3、小儿香橘丹肠胃虚弱,消化不良,胃口不开,慢性胃肠炎;小儿脾胃衰弱。吐泻,久泻,久痢,大小便不分4、小儿健脾丸小

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柔无力5、小儿喜食片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6、食积颗粒食积停滞所致的偏食、厌食7、山楂丸食积、肉积,停滞不化,痞满腹胀,饮食减少8、复方鸡内金片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9、肥儿丸 小儿食积,乳积,发热腹胀,呕吐滞下及腹痛等症10、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致厌食、恶食【预防调护的小贴士】对于妈妈爸爸来说,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得越多越好,既然宝宝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再喂了,否则很容易导致食积。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定时定量哺乳,不应过饥过饱。食品要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渐添加相适应的辅助食品,不可偏食、杂食,要合理喂养。平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出现食积,除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科学调护。要保证患儿饮食、起居有时,纠正偏食,不吃零食,少吃甜食,不要滥服滋补品。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安全用药的须知】(1)不可妄用泻药:泻下药,如大黄之类,性味多苦寒,小儿脏腑娇嫩,不耐苦寒之品。出现食积,使用泻下药,对于成人可能无恙,但于小儿多会导致脾虚,而出

(完整版)中医教你认清小儿积食

中医教你认清小儿积食 【第一、从食欲看】 1、孩子食欲很差:有的孩子没有胃口,一点东西都不想吃,中医讲“伤食者,必恶食:内有所积,外必有所恶”,这往往是食物积在胃部,胃不能受纳了。此时往往处于积滞的初期,往往不需要用药,饿两顿,空空肚子就好了,医圣张仲景把这种方法称为“损谷”,他说这类病人“损谷自愈",损谷就是少吃东西的意思,可惜现在的家长能做到的太少了。 2 、孩子食欲超强,特别能吃,可是还是很瘦:中医讲“胃有热则消谷善饥”,这类孩子往往由于经常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导致积滞的时间长了化热,不仅有食积而且多伴有胃热,所以就“善饥”饿得特别快,但是孩子本来就“脾常不足”,就是说脾脏的运化功能本来就弱,再加上积滞在脾胃,脾脏又无力运化,身体吸收不到营养,最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吃越积,越积越吃,直到积热达到一定程度,或突发高烧,或扁桃体化脓。这类小孩往往比较容易上呼吸道感染,而家长往往也认为是孩子抵抗力低,乱用补药希望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结果可想而知。 3、孩子食欲很旺盛,经常吵着饿,可是吃一点就饱了而且胃胀不消化:中医大家叶天士认为“脾胃阴虚则饥而不欲饮食”,也就是说如果病人的得了脾胃阴虚病,就会出现饥饿但却不想吃东西的情况,可是由于孩子本来对饥饱在大脑中就没有什么概念,饿了或者有好吃的就要吃,就会出现吃了不消化的情况。这类孩子往往由于积食时间长而且治疗时间也比较长,用药不当,伤了脾胃的阴液,造成旧积未除,反而伤了正气。而此时家长医生往往也以为孩子的积食已经好转,从没食欲到食欲超强,这不是好转吗?可是仔细观察观察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呢? 【第二看舌苔】 (今天上午中心接诊的一个宝宝的舌苔照片,发烧、反复积食、大便干燥、双眼麦粒肿、咽喉发炎) 这个很简单,很多家长也都知道,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变的很厚(尤其是舌头的中间和后边)——有的甚至会全部变厚,有的孩子只在舌头中间出现一个硬币样的黄苔而周围没有舌苔,这种情况虽然也有积食但往往不是单纯的积食通常还伴有脾胃阴伤。 【第三从孩子嘴里的气味来看】积食的孩子通常口腔会有异味,这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敏感的家长也许会发现。 【第四看睡姿】积食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往往喜欢趴着睡,而且多伴有夜里睡觉不踏实的情况。 【第五看手掌心温度】积食的孩子,往往容易手心发热,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热,细心的家长也会发现。这种孩子往往不是单纯的积食,通常还伴有胃热。 【第六看眼袋】眼袋一般都出现在成人的脸上,可是笔者近年来发现很多小孩子也开始有了眼袋。尤其是平时喜欢吃肉食的孩子,食肉过量导致肉积日久,往往下眼袋大,而且有暗红色。此类小孩往往积滞日久已经伤了脾胃阴液了,此时治疗应该在消食的同时兼养脾胃正气。当然了,孩子积食通常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比如腹胀,嗳气,严重的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还有的孩子会出现便秘,或者大便味道特别臭,甚至有酸腐味,这些情况家长都应该注意。其实还有两种诊断孩子积食的方法:三关指纹诊断法和脉诊,当然了这个比较专业,不容易掌握,大家知道有这种方法即可。 中医教你如何防治积食 (一)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首先孩子应该保持一种节食状态 中国有一句古话:“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别看好的东西吃起来痛快,但可能吃完后就会得病。 在中国的历史上,好像就是最近几年才吃饱过。我们的机体本来是与吃不饱的状态相适应的,

小儿厌食(食积内热型)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食积内热型)的中医治疗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张波 写在课前的话:本课件通过对小儿厌食症(食积内热型)的中医治疗的讲解,使儿科医生进一步了解厌食症食积内热型的中药的合理应用。小儿厌食症在儿科临床为常见、多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此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一般愈后良好,但如果失治误治,不但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更严重的还能引发佝偻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通过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的补充,促进胃蠕动以及配合心理疗法等。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方法多样、简便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经过观察门诊病例中,厌食患儿已不仅限于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虚弱3证,还存在一些以舌苔黄厚、手足心热、食纳差、大便秘结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类患儿属于实证,乃为食积日久不化,而生内热,临床称之为食积内热型,治疗上以急性期以消积化热为主,稳定期以醒脾开窍为主,以本治疗原则,在临床上运用多年,效果显著。 一、病因病机 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调护失宜,喂养不当,偏食嗜食,或暴饮暴食,或过食膏粱厚味,煎炸炙馎,或贪食生冷、坚

硬难化之物,或添加辅食过多过快,均可导致食积,小儿脾常不足,且为纯阳之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食积日久不化,从阳化热,而形成食积内热之证,如《证治准绳》所说:“小儿宿食不消者,胃纳水谷而脾化之,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 二、临床表现 (1)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厌恶进食,伴有烦躁易怒,口唇红,咽红,口气,腹胀,时有呃逆,手足心热,手足心汗,便秘,溲黄,舌红,苔白厚腻或黄腻,指纹紫滞或脉数。(2)厌食与积滞、疳证的鉴别 厌食与积滞、疳证均有食欲不振,饮食异常的症状,且病位均在脾胃。厌食是以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食量减少为主要特征,一般形体消瘦,但其他症状不明显,精神状态和活动尚可,一般不累及他脏;积滞是指短时间内过量饮食而导致的食积,常伴有嗳腐吞酸,便稀酸臭等伤食表现;疳症是由厌食、积滞、久吐、久泻久治不愈,或长时间过量应用寒凉峻下、攻伐的药物而导致,临床以发结如穗、肚大青筋、肌肉消瘦为主要表现,本病多累及他脏。三者在病情方面有递进关系,且互相又有紧密的联系。短时期的伤食、伤乳则可导致积滞,日久不愈则形成厌食,厌食失治误治,则脾胃气液耗伤而形成疳证。正如《证治准绳·幼科》中所论述的“积是疳之母,所以有积不治乃成疳候”,陈飞霞的《幼幼

中医(专长)-中医儿科学-积滞练习题

第十六单元积滞 一、A1 1、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A、胃、小肠 B、胃、大肠 C、脾、小肠 D、脾、大肠 E、脾、胃 2、治疗积滞乳食内积证的首选方是 A、健脾丸 B、七味白术散 C、枳实导滞丸 D、肥儿丸或疳积散 E、消乳丸或保和丸 二、A2 1、患儿,8个月。因一次食入2个鸡蛋,并饮用一大杯牛奶而致呕吐,不思进食,腹胀,啼哭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其诊断是 A、厌食 B、积滞 C、呕吐 D、疳积 E、腹痛 2、患儿,2岁。平素喜进肉食,5天前因过食虾仁而出现腹胀嗳气,食欲减退,口臭,大便3日未行,舌质红,苔黄厚腻。其治法是 A、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B、健脾化积,和中导滞 C、清热和胃,和中导滞 D、运脾开胃,和中导滞 E、理气和中,和中导滞 3、患儿,2岁4个月。平素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乏力食少,近日过食甜点后,进食更少,且稍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舌淡红,苔白腻,指纹淡滞。治疗应首选 A、保和丸 B、消乳丸 C、健脾丸 D、八珍汤 E、肥儿丸 三、B 1、A.面色少华,精神尚好 B.脘腹胀满,舌苔厚腻 C.形体消瘦,精神萎靡

D.腹痛拒按,嗳气泛酸 E.神疲肢倦,大便不调 <1> 、积滞的主要症状有不思乳食,伴见 A B C D E <2> 、疳证的主要症状有不思乳食,伴见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积滞常由喂养不当,伤及脾胃,或脾胃虚损,复伤乳食所致,其病变脏腑在脾胃。 【该题针对“积滞”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积滞乳食内积证 证候: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代表方剂: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该题针对“积滞”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夹杂于其他疾病中。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为多见。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人工喂养及病后失调者,更易罹患。 【该题针对“积滞”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乳食内积证 证候: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代表方剂: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该题针对“积滞”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积滞脾虚夹积证 证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稀溏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代表方剂:健脾丸。 【该题针对“积滞”知识点进行考核】

聊聊小儿积食

聊聊小儿积食 小儿疾病,也分为常见病与危急重症、遗传性疾病。此处,儿科是以常见病为主。这里面,最为常见的有三大类: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消化系统疾病(胃痛、积食、腹泻)、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鼻炎)。临床上,不难发现:一些久病、难治疾病,基本上与脾胃有关,而小儿容易感冒发热、反复咳嗽、过敏等疾病,都会与积食有关(例如食积寒热、食积咳嗽这些病名)。所以,小儿无大病,积食多为患;脾胃后天之本,小儿诸病之源。因此,今日专门讲解小儿积食的问题。认识“积食”积食,也就是“食积”,属于古人所言的“九积”之一“九积”:食积、酒积、气积、涎积、痰积、癖积、水积、血积、肉积。积食,如果从字面上了解,就是食滞不消,日久成积。最早对此病有所认识的,是《诸病源候论》,其里称为“宿食不消候”、“伤饱候”。这里面,注意一下“伤饱候”。候,就是征兆,表现伤饱,就是饮食受伤,吃得太多太有立体感了,相当给力。讲得更加通俗一点,就是相当现代医学的“消化不良”。但是,绝对比“消化不良”更具有整体性,显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个体化!!!对于“积食”的定义:目前在教科书上的是: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肠胃、脾运失司。临床当中是以不食乳食、腹胀、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但是,

根据临床,个人将其做出修改:因小儿先天中焦虚弱,加之后天喂养不当,内伤乳食,中焦失司,浊气留积胃肠所引起最常见的病证。1、定义的认识(1)先天中焦虚弱 此处,关键在于“先天”。什么是“先天”?简单来讲,小儿分娩之前,都称为“先天”,也就是胎儿进入产道之前。“先天中焦虚弱”,本质也就是先天禀赋不足,只不过此处特指中焦而已,重点在于“寒”。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A、怀孕前: 夫妻一方(女方多见)或者双方是寒性体质,也就是体寒。先天禀赋,此处讲的是体质禀赋,最多见的就是寒性体质与过敏体质。 说到底,过敏体质绝大多数是寒性体质。B、怀孕时: 此时问题在于母亲。如果孕妇体质本来就是寒性体质,此后小儿绝大多数是“寒”。如果孕妇在于怀孕期间,过度食用生冷(饮料、水果)、肉类,也会导致日后小儿寒体。西医有“幽门肥厚性梗阻”这种疾病就是喂奶时就吐奶,而且很有特点:他不是马上吐而是过一段时间再吐。吐的都是蛋花状有点凝固的奶。实际就是小孩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身体发育出了问题造成这个幽门肥厚。其本质也是寒性体质的问题。在这里,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体质,是不是寒性体质。寒性体质:畏寒肢冷、四逆,多喜温暖;神疲蜷卧;腰腹虚冷而痛,但喜温喜按;脉沉、微、弱,或者弦、紧、濡。若是

小儿食积发热的辨证与治疗

小儿食积发热的辨证与治疗 小儿心智未全,七情难感,惟有饮食失宜,外邪伤之,邪郁不解,而为发热。现在的父母爱子心切,唯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明明已经吃饱,却要孩子再吃一口,最后一口,造成食积,食物积滞于肠胃之中,阻滞人体中气机的正常升降,郁而发热,是为食积发热。很多父母一见到孩子发热,慌作一团,输液,打针,吃药,钱没少花,孩子罪没少受,孩子的发热不为之稍减,何也?积滞的食物不去,气机不能正常升降,热自然不能退去。而吃几颗大山楂丸,王氏保赤丸,按摩几下肚子,虽以四两之力,可起千斤之功。这就是中医所主张“必先伏其所因”。 食积发热的辨证要点:1,舌苔厚,或黄,或白。2食欲减退,甚至厌食;3发热的部位:手心热而手背不热,肚子热而屁股不热;4发热时间:发热多在午后或夜晚,早晨清爽。与外感发热的区别:外感发热,1,身体疼痛,2,手心热而手背不热;3,热无休止,或起伏不大。 食积发热的治疗:1,揉肚子以助小儿脾气的健运,力量要深,缓,慢,顺一定方向绕圈揉;2,推腹,由上向下推,助胃气下行。经曰:胃为府,以息息下行为顺;3,药物治疗如消积导滞口服液,大山楂丸,王氏保赤丸,保和丸等。4捏脊;5,发热严重的可以考虑物理降温,如温热毛巾擦拭腋下,前胸,后背,膕弯等处。 我的同事儿子咳嗽,夜晚重,舌苔黄,大便干,日一次,此为食积咳嗽,方;瓜蒌,玉竹,沙参,杏仁,萝卜子,甘草。二剂愈。 看到有些家长一见孩子发热就带孩子输液,消炎,孩子受罪,效果不理想,真的很闹心,希望本帖对年轻的,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有所帮助,我心足矣。 一则案例分析舌苔厚腻,胃浊严重,近晚发热,阴邪盛于阴时。揉肚子,痛苦得到缓解,助脾土的运化。长期喝饮料,湿邪内生,阻碍脾气运头热,胃热上冲所致。此小儿是由于伤食而引起的食积发热。大便干结,脾不为胃散津,而肠液枯。头热,胃热上冲所致。此小儿是由于伤食而引起的食积发热。发热的主要部位是手心,肚腹。而手背,屁股一般不会热。治疗这样的病,消积导滞,胃气和,发热自然停止。那种见热以为是发炎,感冒,并用消炎,发表的治法,是一定治不好的。治疗原则:消积导滞。方药:萝卜籽,山楂,神曲,连翘,瓜蒌,陈皮,厚朴等。

小儿食积怎么办怎么调理

小儿食积怎么办 食积是小儿很常见的脾胃虚弱引发的病证,主要原因在于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如果不能及时调理,对小儿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那么小儿食积怎么办呢?吃什么可以调理呢? 小儿食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暴饮暴食、过多的喂给生冷油腻之食物,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不能正常的腐熟水谷,停滞不化,胃气不降,反而上逆而引起食物积滞、出现呕吐或泄泻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 1.乳食内积 食欲不振,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呕吐乳块或酸馊食物,大便酸臭或溏薄,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 2.脾胃虚弱 面色萎黄,困倦无力,纳呆厌食,夜卧不安,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或夹有乳食残渣,苔白厚腻,脉细弱。 小儿食积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比如小葵花芪斛楂颗粒,组方药食同源,安全性高,应用临床近20年未见不良反应事件,是专为孩子研制的儿童“补脾扶正”专利药,专利号ZL02127919.5。 小葵花芪斛楂颗粒由11味中药组成,其中君药黄芪可以健脾益气、升阳固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臣药石斛、淮山药、党参都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白术和茯苓有健脾、助运化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佐药山楂可以消积化食;陈皮理气化滞,利湿消积,用于脾不健运;木瓜和胃消食、利湿柔肝;麦芽消食和中、补脾益气之药。山楂口味的,孩子也爱喝。

除了药物之外,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饮食一定要适度,不要暴饮暴食,保持营养均衡,食物要保证新鲜、干净、卫生,不要食用过多的煎炒和肥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其次,哺育不宜过急,以防吞进空气。哺乳后,宜抱正身体,轻拍脊背,使吸入空气得以排出。 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推拿按摩,让宝宝趴在床上,夏日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小孩疳积认识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疳积 百科权威: 疳疾,指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以致干枯羸瘦的疾患。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临床以面黄肌瘦、头皮光急,毛发稀疏枯焦、腮缩鼻干,唇白,睑烂,脊耸体黄,咬甲斗牙,焦渴,嗜异、腹部膨隆、精神萎靡为特征。 基本信息别称疳积就诊科室消化内科,儿科常见发病部位脾脏常见病因小儿恣食肥甘,损伤脾胃,积滞中焦常见症状面黄肌瘦、头皮光急,毛发稀疏枯焦、腮缩鼻干,唇白,睑烂等疳疾病因病机疳由肥甘所致;多因小儿恣食肥甘,损伤脾胃,积滞中焦,日久形成疳疾,或说“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枯而患”;系“虫动则侵袭蚀成疳”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胃嫩弱,常为不足,易为乳食、湿热等病邪所伤,脾胃伤,津液耗则气血虚衰,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养,故疳诸症随之发生。其病机主要是,因乳食不节,积滞伤脾,或感染诸虫,久而生热,热灼津伤,因而热、积、虫三者交蒸,气液亏虚而成。 疳疾临床表现面黄肌瘦、头大颈细、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膨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饮食异常。疳疾由于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故其分证甚多,其名亦杂。 临床多以五脏分证,其中尤以脾疳为常见。 肝疳,则颊左生疮,眼目赤烂,肢体似癣,两耳前后、

项侧、缺盆、两股结核,或咬指甲,摇头侧目,白膜遮睛,羞明畏日,肚大青筋等。 心疳,则口舌生疮糜烂,身体壮热,面黄颊赤,或作肿痛,腹满膈闷,或掌热咽干,渴喜饮,盗汗,咬齿虚惊。 脾疳,则体黄而瘦,皮肤干涩,头不生发,或生疮痂,或人中口吻赤烂,吐逆乳食,嗜土,腹大脐突,大便溏薄,小便浊白,或合目昏睡等。 肺疳,则鼻外生疮,咽喉不利,颈肿齿痛,喘咳气促,寒热少气,皮肤皱揭,鼻痒出涕,衄血目黄,小便混浊而频数。 肾疳,则发育迟缓,脑热吐痰,手足逆冷,肢体削瘦,夜则微寒发热,滑泄腹痛,口臭作渴,齿龈溃烂,尻耳生疮等。 疳疾辨证施治1.心疳 又名惊疳,多由心经郁热而致。证见面赤唇红、壮热、烦躁、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烦渴,盗汗或虚惊。治则清心泻热。方用泻心导赤汤合清热甘露饮加减。 2.肝疳 又名风疳,多因肝经受热所致。证见眼涩痒、摇头揉目、面色青黄、多汗、下痢频多、肌肉消瘦、目胞赤肿、翳生泪多、白膜遮睛、泻多青色,治当清肝泻热,方用柴胡清肝饮,或用肝疳丸。

积滞

积滞 一概念: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常见小儿胃肠疾患。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酸臭秘结或便溏为特征。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脾胃虚弱,禀赋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患病。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可因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故前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 不成疳”之说。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后《活幼心书》和《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了“积证”和“积滞”的病名。《保婴撮要·食积寒热》说:“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明确指出了小儿食积的发生原因。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 1.乳食内积,损伤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2.小儿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病后失调,脾气亏虚;或过用寒凉攻伐之品,以致脾胃虚寒,腐熟运化不及,乳食稍有增加,即停滞不化而成积滞。《保婴撮要·食积寒热》云:“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 积滞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脾主运化,为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无论是脾胃素虚,还是乳食不节引起积滞的病理变化,均可归于脾司运化、胃司受纳的功能失常。 乳食停滞中焦,胃失和降,则呕吐酸馊不消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纳失常,复又生积,此乃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胃不腐熟,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此乃因虚致积。二者均为脾虚夹积、虚中夹实之候。 三、临床表现: 起病前多有伤食伤乳史。临床上一般出现以食少,甚则不思食,纳呆,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酸臭或秘结,可伴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或吐乳、腹痛、泄泻等其他脾胃症状。小婴儿有时以吐舌、弄舌、流涎、哭闹不安为主要表现;年长儿则以脘胀、腹痛、呕吐为表现。 四、诊断要点 1.有伤乳、伤食史; 2.出现上述主要临床表现;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五、鉴别诊断 厌食为喂养不当,脾运失健所致。除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外,一般无嗳气酸腐,

小儿积滞

一庆元县中医院 使康教育处方 小儿积滞(中医)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消化功能素乱,临床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因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使得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病后体虚,脾胃虚弱也可导致乳食不化,夹滞成积 常见中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常见证型:乳食内积、脾虚夹积主要症状: 乳食内积:有不节饮食史,食欲不振,呕吐物酸馊,腹胀或痛,大便酸臭或薄,烦躁多啼,手足心热 脾虚夹积:平素体弱,面黄饥度,困倦无力,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物酸馊,大便洒薄酸臭,夜睡不安,唇舌色淡 淡 单方验方 1,取焦山楂,谷麦芽,焦六曲,鸡内金各6克,水煎服,可消积导,适用于乳食积, 2、取白术10克,山药10克,青皮6克神曲10克,水煎服,可健脾消积,适用于牌虚夹滞。 3.取生姜15克,洗净捣烂取汁,加温开水适量,少量频服。可降逆止呕,适用于食积所致呕吐,消食散:谷芽、麦芽、山植白术、积壳、植榔各等份,共研为细末,以红糖开水或红糖米汤冲服,每次服1.5克每日2次 三、简易治疗技术按摩疗法 推脾经(向手掌方向推小儿拇指面为补:向指尖方向推拇指面为清)、揉板门(揉小儿手掌大鱼际),运八卦(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小儿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到中指掌指关节横纹处距离的约2/3为半径,所画的圆周,作环形推运)、摩腹、揉脐、揉中脘、揉足三里各150次:掐揉四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间关节横 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间关节横 各10次:捏脊(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低部捏到枕项部次用力向上提捏一次6遍,隔日1 周为 四、中成药治疗 乳食内积:保和丸/小儿化食丸脾虚夹积:小儿香橘丸 五、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乳食宜定时定量,不或过泡选择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2、食物烹调以煮、炖、蒸等方法为少用煎,炸,烤法 3、婴幼儿添加辅食要遵循由细到粗、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庆元县中医院儿科病区电话:6126826急诊电话:96120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的意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小儿疳积是由于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患。治疗应以调整脾胃为主,如适当配合药粥食疗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这里,介绍一些小儿疳积药粥,供参考。 白萝卜粥:白萝卜1个,洗净切片,先煮30分种,再加大米50克同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山药粥:大米100克,淘洗干净后与山药片100克一起入锅煮,至米烂。食用时加白糖适量有调补脾胃,滋阴养液功效。 消食健脾粥:莲子、芡实、炒麦芽、扁豆各15克,焦山楂10克,神曲6克(用纱布包),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再加入粳米15克熬粥。粥成加入白砂糖少许调味,趁温暖服,有健脾养胃、消食化积功效。用于小儿面黄肌瘦、神烦气急、手足心暖、纳呆腹胀等症。 婴幼儿疳积食疗 百合蒸鳗鱼 合味甘、微苦、性微寒,主要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因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故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鳗鱼味甘,性平,能补虚益血,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C和多糖等成分。此菜常用于婴儿疳积症。原料:百合100克,鳗鱼肉250克,盐、黄酒、葱末、姜末、味精各适量。 制作:百合鲜品(干品用30克,浸水后用)撕去内膜用盐擦透洗净,放碗内;鳗鱼肉放入少许盐,加入黄酒浸渍10分钟后,放于百合上面,撒上葱、姜末、味精,上蒸笼熟即成。 特点:鱼鲜香可口,汤也很清谈,可吃鱼喝汤。 独脚金鲫鱼粥 可治疗小儿肝热脾虚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和食欲不振以及烦躁低烧、日渐消瘦等症。 原料:独脚金15克,鲫鱼1条(约重350克),白米100克,清水1200克,盐少许。 制作:1、将鲫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后用纱布包住备用;白米、独脚金洗净备用。 2、将白米、独脚金和用纱布包住的鱼放入瓦盆内煮约45分钟,加入盐,再稍煮几分钟即成。 特点:捞出药材和鱼,食粥,味香,鱼鲜味浓。 捞出药材和鱼,食粥,味香,鱼鲜味浓。 淮莲汤 淮山、莲子、芡实均为健脾益气、固肾开胃的常用药,同时还含有淀粉类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物质,并有一定糖类及脂肪等,富有营养。猪瘦肉滋阴养血,营养丰富。多味同用,可起到健脾益血、开胃消滞的功效,很适合用于久病体弱,脾胃呆滞,少食神倦,不思饮食的疳积患者。 原料:淮山、莲子(去芯)、芡实各30克,猪瘦肉100克,酱油、花生油、葱、盐、姜各适量。 制作:1、将淮山、莲子、芡实洗净;猪瘦肉在沸水锅中稍烫,除去血腥味,切成块,备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