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008-01-21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千克

100千克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1

(4)学生列式计算:= =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小林:

?米

小强: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米)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米

小强:

小林: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6)教师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是带分数,把化成假分数,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8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练习五的第1~4题。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 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5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千克 100千克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1 (4)学生列式计算:=′ =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环境教育:1、通过例1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 口增长并保护好耕地。 2、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43 52×2 1 2、列式计算。 (1)20的 51是多少? (2)6的43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 “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5 2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 52=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推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分数乘法》练习题.

第七课时: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24 5 24 7 4 6 6 8 5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1 是多少? 3 5 (2) 6的是多少? 4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 “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4 ,吃了多少千克? 5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4 ,吃了谁的4 ?(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 5 5 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100 千克 ?千克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吃了4 ,是吃了100 千克的4 5 5 要求100 的4 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5 20 4 =80 (4)学生列式计算:100 4 =100 5 5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1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 1 3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7 , 5 8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 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 示小强的身高。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7 ”,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 8 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1 3 5 米 小林: ?米 小强: 7 ,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 ,要求小强的 启 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8 7 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 7是多少,即求 1 3 的 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 8 5 8 乘法计算。 (4)让学生列式计算。 1 1 3 2 7 8 7 7 1 (米) 5 8 5 8 5 5 1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 13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11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5 7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小强: 1 3 5 米 小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乘法应用题

2.分数乘法应用题 第六课时: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9.15)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 5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 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5 1是多少? (2)6的4 3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引导探索,自主学习。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5 4,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54,吃了谁的5 4?(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54,是吃了100千克的5 4,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6 524?2465?5487??千克 100千克

位“1”,要求100的5 4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54100?=20100 ?54 =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531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8 7,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8 7”,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8 7,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87是多少,即求531的8 7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531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7 11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1 53 1米 小林: ?米 小强: 5 2157875887531==?=?(米) 1 1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2、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李星) 教学内容:教材P17页的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与态度 感悟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20的5 20是多少?(2)6的 3 7 是多少? 2、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③找出题中的关键句 师:从关键句中可以看出,是那两个量在比较? 生: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这两个量在比较师:哪一个量是单位“1”呢?

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 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生: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做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其中的2份 2500平方米 ?平方米 52 师: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2500的52是多少? 师: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2500×52=1000(平方米) 师:谁还有不同的算法? 生:2500÷5×2=500×2=1000(平方米)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 生:2500的52就是把2500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其 中的2份 ,可以先算出1分的,在算出2份的。 三、练习 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的量 ①一条路长18千米,已经修了32 ②男生占全班人数的52

小学六年级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 1、20的15 是多少? 6的3 4 是多少? 2、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 5 ,吃了多少千克? 3、小林身高135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 8 ,小强身高是多少米? 4、六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2 11 ,参加合 唱队的有多少人? 5、一只鸭重335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2 3 ,这只鸡重多少千 克? 6、一个排球定价60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2 3 ,一个篮 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7、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5 6 ,小新储蓄 的是小华的2 3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8、小红有36枚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 6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 的4 3 。小明有多少枚邮票? 9、修路队计划修路445 千米,已经修了3 4 ,修了多少千米? 10、六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子180千克,其中的13 是一班采集的,2 5 是二班采集的,两班各采集多少千克? 11、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参加植树,一班植树39棵,二班植的棵数 是一班的23 ,三班栽得比二班栽的11 2 倍还多5棵,三班栽树多少 棵? 12、六年级同学收集树种42千克,五年级收集的比六年级少2 7 。 五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树种多少千克?五年级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13、新光小学六年级有128人,已经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占5 8 。而

“达标”的学生的2 5 是女生,“达标”的男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 分之几? 14、(1)、5617 ++1727 +161320 +64 7 =( )。 (2)、72517 67 -101 2 =( )。 (3)、+12 +13 +1 5 =( )。 (4)、++19991999 +89371 9900 =( )。 (5)、18128 +1254 +1508 +11016 +12032 +14064 +1 8128 =( )。 (6)、一个最简分数,若分子加上1,约分可得到1 2 ;若分子 减去1,约分可得到1 4 ,这个分数是(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43 52×21 2、列式计算。 (1)20的51 是多少? (2)6

的43 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2 ”,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52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52 =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51 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分数乘法应用题同步练习(一) 一.填空。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 (1)甲数是乙数的15 。( ) (2)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 。 ( ) (3)甲的35 相当于乙。 ( ) (4)乙的78 与甲相等。 ( ) (5)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16 。 ( ) 2.一个数是56,它的47 是( ); 120的23 的45 是( )。 3.甲数是720,乙数是甲数的16 ,丙数是乙数的43 倍,丙数是( )。 4.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23 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是( )。 5.五年级一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有40人,五年级二班参加的人数是五年级一班的45 。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二班参加多少人列式是( )。 6.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6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43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

7.买30千克大米,吃了45 千克还剩( )千克;买30千克大米,吃了45 ,吃了( )千克。 二.判断。 1.3吨钢铁的14 和1吨棉花的34 同样重。 ( ) 2.25 就是求12的25 是多少。 ( ) 3.×415 的积小于被乘数。( ) 4.大于49 小于79 的分数只有2个。( ) 5.34 吨的215 是110 吨。( ) 6.5×29 表示5个29 相加。( ) 三.选择。 1.一种花茶每千克50元,买35 千克用多少元( ) ① 50×35 ② 50+35 2.学校买来200千克萝卜,吃了35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 ① 200×35 ② 200-35 3.两位同学踢毽,小明踢了130下,小强踢的是小明的12 ,两人一共踢了多少下( ) ① 130×12 +130 ② 130×12 ③ 130 + 12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六年级教案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六年级教案 The sixth grade teaching plan of "one step application of fractio nal multiplication"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六年级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重点: 学会找单位1 教学难点: 依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 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100(20)?=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分数乘法应用题同步测试D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分数乘法应用题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 (共4题;共7分) 1. (1分)淘气看一本114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第二天应从第________页看起. 2. (2分) (2019六上·聊城期中) 一本书有144页,每天看它的,5天看了这本书的________,共看了________页。 3. (3分)+++ =________ × ________;0.27×598≈________ 4. (1分)看图列式计算. ________ 二、看图列式子 (共2题;共2分) 5. (1分)拙政园是苏州的著名园林.全园面积约4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占.拙政园的陆地面积约________公顷? 6. (1分)小晴家七月份用电150千瓦时.如果电费的单价是每千瓦时元,那么小晴家七月份的电费是________

三、解决实际问题 (共6题;共35分) 7. (5分) (2018六上·枣阳月考) 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共同植树.其中,一班植树80棵,二班植树的棵数是一班的,三班植树的棵数比二班的还多7棵,三班植树多少棵? 8. (5分)一个长方体油箱,长是米,宽是米,高是米,求这个油箱的体积? 9. (10分)看图列式计算。 (1) (2) 10. (5分)一张正方形纸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把它对折再对折,这时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1. (5分) (2018三上·浙江期末) 爸爸今年几岁?小玲今年几岁? 12. (5分)(2019·桑植) 学校组织“名著我来读”的读书活动.小文看一本240页的《三国志》,已经看了 ,还有多少页没有看完?

小学a6第七课时: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第七课时: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5 1是多少? (2)6的4 3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5 4,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54,吃了谁的54?(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6 524?2465?5487??千克 100千克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 54,是吃了100千克的54,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5 4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54100?=20100 ?54 =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531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8 7,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8 7”,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8 7,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53 1米 小林: ?米 小强:

六年级数学上册 2.2解决问题(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案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2.2解决问题(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案新人教版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 一、复习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

路。(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同步练习(一) 一.填空。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 (1)甲数是乙数的15 。( ) (2)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 。 ( ) (3)甲的35 相当于乙。 ( ) (4)乙的78 与甲相等。 ( ) (5)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16 。 ( ) 2.一个数是56,它的47 是( ); 120的23 的45 是( )。 3.甲数是720,乙数是甲数的16 ,丙数是乙数的43 倍,丙数是( )。 4.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23 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是( )。 5.五年级一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有40人,五年级二班参加的人数是五年级一班的45 。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二班参加多少人列式是( )。 6.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6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43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 7.买30千克大米,吃了45 千克还剩( )千克;买30千克大米,吃了45 ,吃了( )千克。 二.判断。 1.3吨钢铁的14 和1吨棉花的34 同样重。 ( ) 2.25 就是求12的25 是多少。 ( ) 3.×415 的积小于被乘数。( ) 4.大于49 小于79 的分数只有2个。( ) 5.34 吨的215 是110 吨。( ) 6.5×29 表示5个29 相加。( ) 三.选择。 1.一种花茶每千克50元,买35 千克用多少元( )

① 50×35 ② 50+35 2.学校买来200千克萝卜,吃了35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 ① 200×35 ② 200-35 3.两位同学踢毽,小明踢了130下,小强踢的是小明的12 ,两人一共踢了多少下( ) ① 130×12 +130 ② 130×12 ③ 130 + 12 4.果园里有桃树24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4 ,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5 ,梨树有多少棵( ) ① 240×34 +240×45 ② 240×34 ×45 ③ 240+ 34 ×45 四.计算。 347 ×28 ?34 ×815 ×310 (23 + 14 )×113 五.应用题。 1.一桶油10千克,用去了这桶油的45 ,用去了多少千克 2.育民小学有男同学840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47 ,这个学校有女同学多少人 3.一堆煤12吨,又运来它的14 ,又运来的煤是多少吨 4.教师公寓有三居室180套,二居室的套数是三居室的 32,一居室的套数是二居室的41。教师公寓有一居室多少套 5.阳光小学有男生7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5 4,这个学校有女生多少人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2.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解答。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根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填空。(投影) 问:谁是单位“1”? 2.说图意回答问题。(投影)

问: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准备题: (做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计算,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教师订正讲评。 提问:①谁是单位“1”? ③要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什么? 少。) ④根据什么用乘法计算?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如果把问改成“还剩多少吨”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课题板书前加上“稍复杂的”。)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问:问题变了,现在“?”应画在哪?(在线段图中把“?”号移动。)

(2)分析数量关系。(同桌互相说。) 提问:单位“1”变了吗?单位“1”是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再根据刚才复习的有关知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试着做一做。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老师一边把图补充完整。 =2500-1500 =1000(吨)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用去多少吨,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吨。 师追问:求用去多少吨你是怎么想的?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欲求剩下多少吨,就要先求 (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种解法都是经过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用去了多少吨,再用总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吨。 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剩下的占总吨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是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3。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 2。 (3)一条路,已修了103。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 1。 (5)甲数比乙数少51。 2、口头列式: (1)32的83是多少? (2)120页的6 1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8 1,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8 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 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 1=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1)=80×87=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 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81 81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81现在?分贝 80分贝 ?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水平,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准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43 52×2 1 2、列式计算。 (1)20的5 1 是多少? (2)6的4 3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5 2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5 2 =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水平,实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协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五、作业。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

分数乘法应用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列式计算。 (1)20的5 1是多少? (2)6的43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5 4,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5 4 ,吃了谁的5 4?(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6 5 24? 246 5?5 487?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5 4,是吃了哪个数量的5 4? B .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5 4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计算。 A .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801541005 4 100=?=?(千克) C .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5 4→吃了谁的5 4→谁是多少(已知)→谁的5 4是多少乘法。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6 1 ,甲是乙的32。 ?千克 100千克 20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第十一册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千克 100千克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1 (4)学生列式计算:= ´ =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米 小林: ?米 小强: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1 1 (米) (4)让学生列式计算。

分数乘法应用题(连乘)

《分数乘法应用题(连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 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 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分数连乘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43= 52×43= 2、列式计算。 (1)20的5 1是多少? (2)6的43是多少?(强调单位“1”)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8:这个大棚共480㎡,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4 1。红萝卜地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阅读,理解题意。 2、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要求的是 的面积。 3、分析与解答 (1)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认识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2 1。 ②学生折一折。 让学生取了一张长方形纸,代表大棚的面积,然后折出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③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2 1=240(㎡) (2)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①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 41,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41,先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4 1。) ②学生动手折一折。 ③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 4 1=60(㎡) (3)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21×4 1=60(㎡) (4)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教师让学生将整张纸展开,观察并说说:从这张纸上,你能看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 ②小组交流。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计算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③组织汇报。先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21×41=81;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81=60(㎡)。 综合算式:480×(21×4 1)=60(㎡)。 4、回顾与反思 ⑴大家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⑵学生尝试检验。 ⑶组织全班交流。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60÷240=41或240÷480=2 1 二、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三、课堂小结: 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四、作业布置: (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3题。

2012916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复习: 一、 口头列式。 215的32是多少? 252的31 是多少? 100的201 是多少? 90 的65 是多少? 2、找出下面每题中的单位“1”。 (1)甲是乙的31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2 (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727 (4)小强身高相当于小刚的83 (5)甲的54 相当于乙 (6)钢笔价格的32 是圆珠笔的价格 (7)梨重量的43 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例题:

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2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练一练: (1)小明有30 张邮票,小丽邮票张数是小明的65 , 小丽有多少张邮票? (2)一条路120米,已修了43 ,已修了多少米? (3)一包茶叶重500克,用去53 ,用去多少克? (4)一根钢管长8米,用去一部分后,还剩下全长的41 , 还剩下多少米? 课堂检测:

(1)果园里桃树棵树是梨树的95 ,已知梨树有45棵, 桃树有多少棵? (2)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54 ,吃了多少千克? (3)一堆煤有45吨,用去一部分后还剩51 ,这堆煤还剩 多少吨? (4)截至2010年8月,我国人工圈养大熊猫数量突破300只,其中饲养在四川的大熊猫数量约是我国人 工圈养总数的65 ,饲养在四川的大熊猫约有多少只? (5)李军收集上海世博会门票60张,张凯收集的张 数是李军的65 ,张凯收集了多少张门票?王伟收集的张数是张凯的54 ,王伟收集门票多少张? (6)能简算的要简算。 23 ×7+2 3 ×5 )143 7141(28-+? 257 101257-? 515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