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摘要: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东、中、西三大区域及省际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趋势,省际间和区际间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省际间的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缩小态势,区际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区域差异;区际差异;省际差异;旅游业
关于我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研究,X凌云运用洛伦兹曲线、首位度指数、变异系数、竞争力指数探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的时空演变趋势。周云波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增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唐留雄分析了1986~2000年中国国际旅游业的旅游收入、接待人数、饭店数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地域非均衡增长差别正在逐步缩小,并探讨了其缩小的原因。陆林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例,以入境旅游为重点,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特征,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的对策。本文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对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旅游业发展差异作动态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协调各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时期。本文采用1991年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原因如下:(1)1991年以来的相关统计数据容易获得;(2)从“八五”至今,是我国旅游业大发展并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阶段,其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研究区域。本文采用国内学术界大多选择的“东、中、西三大区域”、省份为区域单元,其中“三大区域”按照国家最新公布的划分标准①,“省份”指大陆的31个省市区,不包括XX、澳门和XX②。
3.统计指标及数据来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国家现有的衡量旅游业发展指标,本文拟采用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四个指标来研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③。
本文所采用的1991~2002年的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部分缺失的数据来源于相应的地方年鉴;2003~2004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
(二)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1.极差系数。对拥有2个以上的m个区域的特定区域系统而言,可用极差系数Rt衡量区域差异:
2.标准差系数和变差系数。标准差系数S t和变差系数V t为合理地反映一个区域系统内部差异情况,并可以进行细化分析,对一个区域内的二级子区域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公式为:
3.均方差分解。均方差可以满足总体的均方差等于区际均方差与区内均方差之和,而后者又等于各地区区内均方差之和。其计算公式为:S=S a。+S e
式中:S表示从二级区域系统即省际角度出发得到测度全国区域差距的均方差指数;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一)区际差异分析
本文以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四个指标,分别计算其绝对差异来测度我国三大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由图1、2可知,对于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指标,东中之间的差距与东西之间的差距几乎一样大,且呈上升的趋势;中西之间的差距较小,但也呈现上升趋势;由图3、4可知,对于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指标,东西之间的差距最大,东中之间的差距稍次之,中西之间的差距最小,它们均呈上升的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1996~1998年间,东中之间的差距与东西之间的差距几乎一样,但是从1998年之后,他们之间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区际间的绝对差异在拉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增强,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提高,但是由于区域间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基础设施条件、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旅游经济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速度的不同,区域间旅游经济总量的差异在拉大,从而出现了区际间的差异呈上升的格局。
(二)省际差异分析
通过相对差异指标(变差系数)、绝对差异指标(标准差)的计算,可以得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省际差异特征。
从图5~8可看出,我国省际之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对于入境旅游来说,全国的省际差异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对于国内旅游来说,从图7可以看出,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省际差异呈下降趋势,西部国内旅游收入的省际差异在波动中下降,并与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省际差异在1997年、1999年、2003年相交;东部与中部国内旅游收入的省际差异比全国的和西部的小,在2001年之前,中部的省际差异大于东部的省际差异,但2001年之后,东部的要大于中部;从图8可看出,西部国内旅游人数的省际差异最大,呈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全国的次之,中部的最小。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国内旅游的省际差异:西部的最大,全国的次之,中部的最小。
从图9~12可看出,我国省际之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对于入境旅游来说,东部的省际差异最大,上升的速度也最快,全国的次之,中部的与西部的则呈缓慢的上
升趋势。对于国内旅游来说,全国的与东部的差不多,有相交的趋势;西部的次之,呈较快的上升趋势;中部的最小。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有一定的波动性。
(三)总体差异的地区分解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情况,选取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这两个指标进行均方差分解。根据均方差分解的性质,将全国旅游业发展水平总体差距分解为四个来源:东部地区省际差距、中部地区省际差距、西部地区省际差距、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并分别计算其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1与表2。
由表1、2可知:(1)就旅游外汇收入而言,如果不考虑2003年的特殊情况,全国的均方差指数呈不断扩大的趋势,1991~1998年间,其上升的趋势比较缓慢,1998年之后,其速度明显加快;就国内旅游收入来说,全国的均方差指数也是呈不断扩大的趋势,1996~2000年间,其上身的幅度比较小,2000年之后,其速度明显加快。这就说明不管是我国的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差距在不断扩大。(2)就旅游外汇收入而言,SA 在1991~2004年间不断扩大,但其贡献率却呈下降的趋势,虽然期间略有起伏,其贡献率从1991年的76.34%下降到2004年的66.02%。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内省际差距最为明显,贡献率一直在65%以上,对SA的影响也最大,其走势与SA基本一致;中部与西部地区内省际差距都不大,前者历年贡献率都在0.3%以下,后者也从未超过0.7%;就国内旅游收入而言,SA的走势情况与旅游外汇收入的情况基本一致,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其贡献率也一样呈下降的态势,中间略有起伏,其贡献率从1996年的62.97%下降到2004年的50.25%。具体而言,也是东部地区内省际差距最为明显,贡献率一直在40%以上,对5A的影响也最大,中部与西部地区内省际差距都不大,前者历年贡献率都在13%以下,后者也从未超过7%。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三大区域内部的绝对差异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与我们前面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3)不管是旅游外汇收入,还是国内旅游收入,SE均逐年扩大且有所加速,这说明我国地区间差距在扩大且日益明显,亦即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存在总体趋同。(4)就其关系而言,S总:SA+SE,就旅游外汇收入而言,SA占主导地位,虽然其历年贡献率一直都保持在66%以上,但其贡献率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SE历年贡献率却在逐步上升,其贡献率从1991年的23.66%上升到2004年的33.98%;就国内旅游收入而言,SA比SE稍大,但是其贡献率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SE则不断上升,从1996年的37.02%上升到2004年的49.75%。以上的分析表明,我国区际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且将逐渐影响着全国总体差距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