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病因分析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病因分析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10T13:58:00.9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9期作者:孟绍英
[导读] 以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为日后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以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为日后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
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120例眩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次研究结果显示,65岁以上是眩晕的高发年龄,且以女性患者居多,而患有眩晕疾病的病因主要与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有关,中医角度以痰湿中阻型为主。结论:眩晕的发生与年龄及性别有一定的关系,且在眩晕疾病的临床预防中应该多加对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患者的排查,有效的提高疾病预防效果。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眩晕;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52-02
眩晕属于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是中医内科诊断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多发于老年人,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眩晕疾病,从而探讨有效的眩晕疾病临床诊治方式,帮助患者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此次选取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120例眩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选取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120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为65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65(54.16%),男性患者为34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55(45.83%),年龄在23~40为16例,41~64岁49例,65以上55例。
1.2 方法
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诊疗情况、眩晕特点、症状表现、病程和伴随症状以及家族史,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眩晕的相关因素[1]。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统计分析
年龄在23~40为16例,41~64岁49例,65以上55例,65以上是眩晕的高发年龄,女性患者的占比为34(62.96%)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占比为20(37.03%),眩晕患者中以女性患者居多。
2.2 本组患者的眩晕疾病的病因统计分析
患有眩晕疾病的病因主要与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有关,详情见表1。
3.讨论
眩晕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疼、晕眩、视力下降等,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能够进行较为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引发并发症状出现,故此需要对眩晕疾病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并快速的确定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有效的改善预后。
经过此次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20例眩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为日后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残余头晕分为持续性和短暂性,年龄与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与复位后残余头晕有着密切
关联,治疗结果显示,65岁以上是眩晕的高发年龄,且以女性患者居多,而患有眩晕疾病的病因主要与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有关,中医角度以痰湿中阻型为主。对眩晕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利于更好的了解眩晕疾病,并采取一定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措施来进行改善预后。从此次研究中得知,眩晕的发生主要与年龄、性别、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疾病有关,故此在眩晕的临床预防中应该加强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宣传,定期的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指导,从眩晕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入手,提高人们的疾病预防意识;并在患者诊断过程中注意加强对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疾病的排查和中医分型的分析探讨,可联合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颈椎 X摄片、颈动脉超声检查、眼震电图等帮助诊断[2]。此外,应该注意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养成良好的饮习惯,多加运动降低因肥胖引发眩晕,并适当的进行情绪调节,以免引起痰湿、痰热,积极监测基础病,如血压、血脂,都能降低眩晕的发生率,在对眩晕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综合治疗。
综上所述,经过此次研究发现,眩晕的发生与年龄及性别有一定的关系,且在眩晕疾病的临床预防中应该多加对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患者的排查,有效的提高疾病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莉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9):10-11.
[2]靳萍,胡敏,张晨,等.耳穴埋豆联合按摩足三里穴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10:1068-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