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

在素质教育的研究中,专家认为:“素质是人在先天条件下,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形成的比较稳固的、且在比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过程,其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铸造学生的道德人格,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道德内化,是指学生按照思想品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行动的过程。将素质教育与道德内化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完美统一,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方针的最好体现。因此,突出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是培养中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道德内化是德育教育的落脚点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工作的风向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宗旨,能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做到“内省”“改过”“克已”“力行”。只有当道德理念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道德内化是学生道德意识转化的过程,教师努力创立内化教育模式,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内化过程应遵循道德内化的规律,把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与技能,重视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德育的真实,才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实

现道德的内化。

二、道德内化的途径和方法

1.优化外部条件,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德育工作者要从事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就必须研究道德内化的规律,探索道德内化的方法和途径,优化外部条件,促使道德内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评之有道。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2.尊重学生情感

中学生由于年龄缘故,易情绪化,易冲动,我们要走近学生,跟他们谈生活,谈想法,放下老师的架子,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昂起头来说教,他们会离我们更远;弯下腰、来和他们对话,我们会赢得他们的信任。以情激情,是激发道德情感的好办法,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最好的情感教育。同时对学生行为予以评价,既可加深道德认识,增进道德情感,同时又是一种导向和激励,其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应当重视集体舆论的教育作用,应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予表扬、鼓励。

3.发挥学科优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借助学科

优势进行道德教育,既是开发学科资源的需要,也是提高德育艺术、实现道德内化效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时,利用不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例如,在学科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科的知识点,走生活化教学之路,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4.加强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层单位,是各种教育活动实施的阵地。班级管理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实现。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根据学校规划,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系列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管理手段及教育教学风格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优秀班级创建,影响到每一个学生能否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素质发展全面而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育方法只能通过内化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各种内化都是在一定的活动中进行的,只有通过活动,通过学生主体发挥应有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三、关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学生差异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周围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智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以及学业成绩产生较大的悬殊。同时,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出很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同时,要预防和改造学生的不良个性,培养其良好的个性素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全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在成功与挫折中去经受磨炼,才能使他们真正增强控制力,促进道德内化过程的完成。

总之,在素质教育中突出“道德内化”过程,要遵循“道德内化”的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优化外部环境,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进而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从情感上达到对道德准则的认同,最终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