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2、基本属性:
①稀缺性即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②整体性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③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
④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⑤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

⑥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3、分类:
(1)、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
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2)、根据用途
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
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
二、矿产资源
1、概念: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赋存于地表和地壳中,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

2、成因分类:从成因角度,矿产资源分为外生(外动力地质作用)、内生(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变质矿产(变质作用)。

3、数量(可得性)的度量:
①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②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③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时不经济的;
④远景资源:是目前今年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⑤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力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三、稀缺性
1、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为绝对稀缺。

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有满足总需求时,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

2、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稀缺性?
目前自然资源稀缺都是相对稀缺而非绝对稀缺。

相对稀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的欠
缺。

四、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人均资源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
3)资源禀赋欠佳;
4)资源潜力可观;
2、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综合利用;
3)、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较大;
4)、农业用地比重偏小、牧业用地面积较大;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大。

五、可持续发展利用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包含的内容: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
2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3需求性原则: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
4共同性原则:如果每个人都能真诚地按“共同性原则”办事,那么人类内部及人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互惠共生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矿产资源可持续可发利用的策略
①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做到有序开发;
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③提高矿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④加强矿产资源勘察工作;
⑤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最佳资源效益;
⑦建立国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⑧加强矿区环境保护;
⑨实行沿海内地兼顾,逐步加强西部的方针。

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①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其次是城市缺水;
②江河湖泊水体污染呈恶化趋势;
③管理混乱、用水浪费;
④控水工程不足,旱涝灾害频发;
⑤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⑥湖泊面积减少,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

5、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更新水资源观念,建立节水型社会
2)合理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3)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手段及能力
4)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与节约用水
5)有计划地进行跨流域调水,改善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6)搞好重点工程除险加固,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7)加强水面保护与开发,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六、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1、生态占用的概念
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即生态因子组成,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类。

前者包括气候、地质、地形、土壤、水等因子,后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尤其是人类的活动。

3、生态生产性地域的分类
①化石燃料土地(开采与排放所占用的生态空间);
②可耕地(提供粮食、油料、纤维等土地);
③林地(提供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还有生态服务功能);
④草地(用单位面积承载牛羊数及奶类产品);
⑤建筑用地(人类生存必需的场所);
⑥水域(水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4、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包括:
①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
②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
③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
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2)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包括:
①人在不同资源类型中的调控作用;
②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5、矿产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①对地形的影响: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表塌陷等
固体废弃物占压土地;
②对水文的影响:地面变形导致地表水体重新分布,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抽取地下水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区,地下水污染;
③对土壤的影响:产生土壤侵蚀,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
④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使生物群落发生次生异发演替,直接作用于生物,污染导致死亡、病变等;
⑤对人体的影响:直接危害:尾矿溃库、瓦斯爆炸、突水等
间接危害:噪声、三废、粉尘等
6)对社会的危害:破坏景观,城市的兴起、繁荣、衰落
七、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
1、自然资源价值评价方法
1)传统市场法(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
2)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规避行为或防护费用法);
3)意愿评估法。

2、自然资源的配置主题
①效率技术效率、选择效率、配置效率;
②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③可持续性。

3、自然资源价值包含哪些方面
从资源的价值功能分类:①经济价值(被人类利用的或消耗性利用)②社会价值(天然方式存在或生态领域价值)③生态价值(承接、吸收废物)从资源价值货币计量方法分类: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特性)②选择价值③环境价值
4、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

②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③其它用途的竞争。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

⑥交通条件的改善。

⑦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5、自然资源无价论的根源和危害
根源:①劳动价值论绝对化(价值取决于物品中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②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价格中没有包括资源本身的价值);③历史因素;④“公共财产”问题。

危害:①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浪费;②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③国家缺少了一项重要收入;④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⑤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6、自然资源地质评价和经济评价的概念
①地质评价:应用地质技术的方法,从矿藏本身的形成、分布规律与工业技术的要求出发,研究与矿产资源远景与开发有关的各种自然、技术、经济要素,以便确定勘探方向和判断其工业价值,提出开发利用决策的依据,是整个评价的基础。

②经济评价: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供需平衡、当前技术水平与矿藏开发利用的影响,论证其工业意义与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用定量的指标来论证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效果。

八、自然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
①生态伦理层次(人与其它物种乃至其它自然要素是平等的)②可持续发展层次(给子孙后带留下同等的利用机会和条件)③经济含义层次(长期效用最大化)。

2、自然资源保护的障碍
①自然障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②经济障碍(缺乏了解和预见性、普通
经营者缺乏资本、经济不稳定);③制度障碍;④技术障碍
3、影响自然资源保护的因素
①保护方案的成本、预期效益、效益的取得所花费时间、及当前评价中所采用的贴现率等②经营者计划期的长短③投资和抽回投资的需要④选择保护措施的能力和余地⑤资源替代的影响。

九、补充专题
1、新能源
1).概念: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2).分类: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质能。

2、国际河流
Ⅰ、概念:国际河流通常指分隔或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即不是完全处于一国境内的河流。

有时特指已建立国际化制度的河流,这类河流流经数个国家并可通航至公海,平时对一切国家商船开放。

3、海洋国土的组成:是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形象统称。

管辖海域包括领海以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4、海洋资源的分类
按其属性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
按其有无生命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非生物资源;
按其能否再生分为:海洋可再生资源和海洋不可再生资源。

1.西部的特点
1、地理概况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km²,占全国总面积的71%,总人口约3.6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多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

西部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km,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有大陆海洋线1595km,约占全国总海岸线的10%。

2、资源丰富
3、生态环境脆弱
4、经济不发达
5、基础设施薄弱
6、教育不发达,人才奇缺
7、西部负担重:
●老祖宗的负担(文物古迹)
●老少边穷多(老红军)
●老工业基地(设备老化、人员多)
●生态恶劣(从战争到现在)
2、目的
为了西部还是为了东部,或者二者兼顾?
东部说:开发与治理西部的目的是为了东部,将西部建设为东部经济发展的后方;
西部说:为了发展西部,缩小东西部差距;
中央说:为了中国的总体利益,既不是单纯为了东部,也不是单纯为了西部;
(二)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
一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看:这是市场经济普遍规律
市场经济是分化经济:分化(起步期)→缩小距离(有发展后),如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

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看:
◐当前:
◎扩大内需的需要
◎寻找新的空间保持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
◎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当前是东部效率高、西部效率低,影响总体发展)
◐长远:
◎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步骤
◎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综合国力反映的是平均水平)
三是从政治方面看:
◐社会主义原则:共富论
◐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导致诸侯经济
◐民族问题解决需要
◐边境问题:边境线长
◐国际地位问题
四是国家安全方面看:
西部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居区
五是观念与理论方面
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第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第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1)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西部大开发的直接成就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开始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生态环境建设收到明显效果(吴起县)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以农村为例: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开始转变)
(2)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到位
——未做出《决定》
——对协调发展认识不到位:中国的安全;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民主;中国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中国的经济、政治、民主、民族、国防一系列问题都要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