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考试精华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
摘要:宗教是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的综合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与哲学、科学、文化、艺术、法律,伦理、道德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传播和发展等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以往,宗教学界和历史学界在探讨世界性宗教形成和发展问题时,一般都着眼于宗教本身的教义和信仰,注意深入挖掘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多数人都忽略了地理环境诸因素对宗教的影响。本文以三大宗教为例,简单阐述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几点影响。
关键字:地理环境、宗教、影响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religious、influence
一、地理环境对宗教的起源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宗教形成的外在条件之一。美国著名的女地理学家辛普尔在论述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时,把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摆到了很高的位置,她认为,是在西亚"这种单调的沙漠环境里,自然而然地使人们产生了一神教"。辛氏的观点虽有过份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之嫌,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宗教起源于何地,地理环境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级形态的宗教,其发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产生于西亚与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适于观察天象,且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们易于产生幻想并寻求精神寄托;从文化地理因素来看,一般多为古代文明昌盛和枢纽之地。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恒河流域。当时的印度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西方人眼中,它是"一个富庶的文明社会"。印度的黄金、香料等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思考人生之真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人们经济地位的极度分化,一些富裕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种姓家产万贯,而大量的首陀罗却身无立锥之地。释迦牟尼即是在这种形势下打出"众生平等"的旗帜,向宗教特权阶层--婆罗门贵族发难,创立了佛教。
基督教最早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该地区地处中东的心脏地带,扼守三条国际交通线之咽喉,犹如连接东、西方的一座桥梁,自古就有国际交通枢纽之称,历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犹太人在此建国的美梦被异族军队的铁蹄一次又一次地踏碎,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他们只好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追求都寄托给了上帝,创立了犹太教,在此基础上,公元1世纪又出现了基督教。
伊斯兰教兴起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当时,这是一块荒凉的不毛之地,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游牧经济在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阿拉伯人每年都要沿一定的路线迁徙,在干旷草原和沙漠中逐水草而居。值得庆幸的是,半岛的西部有三条重要国际商道之中的一段──希贾兹商路,商路上有重要的中转站--麦加古城。于是,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遂在此汇成了一个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
二、地理环境对三大宗教传播的影响
传播是一个过程,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是一种时空现象,及文化的扩散现象。王恩涌认为,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及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宗教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空间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扩大了宗教的活动区域,增加了教徒人数,形成了一定的、与起源地相关的分布区域。世界三大宗教正是通过不断传播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宗教的传播路径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很大。在扩散方向上,地理环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对传播造成了阻碍,致使宗教的传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发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发达的陆路、海上商业航路,都为宗教提供了一个传播途径。三大宗教
的对外传播与地形、气候、海洋、河流等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从整体而言,三大宗教的传播是在三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
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次大陆南部被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所包围,北部有喜马拉雅山为阻隔,东部通过孟加拉湾北部沿岸与东南亚相通,西北部有苏莱曼山口和西亚、中亚相通。鉴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佛教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的地理阻力甚大,所以它的主要传播路线只能是沿恒河东下,或逆恒河、经印度河、穿越苏莱曼山口而西向。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佛教走向世界时选择了三条路线:第一条是向东传播,影响到东南亚地区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以及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第二条是先向西再转而向北,到中亚又折而向东。由于佛教向西大规模传播之时(约1世纪以后),在它的西部先是有波斯(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和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的基督教,6世纪时又有了强劲的伊斯兰教,以这三股宗教势力为代表的西亚宗教不断东渐,所以,佛教在中亚和它们遭遇后只能是转而北上又东下,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进而传入朝鲜、日本等地;第三条是翻过喜玛拉雅山山口,直接向北传入西藏、蒙古等地。前两条是佛教传播的主要路线。
基督教虽然产生于国际十字路口,其传播可以选择多种方向,但是,由于伊朗高原以东的亚热带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地中海式气候反差太大,加之这两个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教的强劲压力,所以,它最终只好向西部传播,最初主要是对地中海沿岸地区产生影响。而传播的实践证明,基督教思想也确实符合地中海式气候或与此相近的海洋性、温带气候影响下的居民的心理,所以,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一帆风顺,欧洲很快即成为基督教的一统天下。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其主要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沙漠气
候,炎热干燥,气温有时高达54℃,热季长达4-5个月,昼夜温差达26℃,降雨量很小,有时甚至滴雨不下,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所以,教义简略、通俗易懂的伊斯兰教普遍受到了民风纯朴、憨厚的阿拉伯人的欢迎,并很快在自然环境相似、社会发展进程相当的民族和地区得到迅猛的传播,如西亚、北非的许多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即基于此种原因。有学者戏称伊斯兰教是沙漠气候下的宗教。甚至有人说20英寸的等雨量线,就是伊斯兰世界的界线。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与地理环境
不同的地理环境又是形成不同的宗教信仰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自然条件特别险恶艰苦,宗教的神秘性和信徒信教的狂热性就会表现得格外明显。而自然条件优越的环境下形成的宗教,可能会是一种和他们的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重理性、重内省的多维哲理思想。世界三大宗教受三种不同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宗教信仰也恰恰代表了宗教的三大流派。
佛教创立于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富庶的恒河流域,人们对本土之外的外部世界并无多大奢望。反映到宗教上即是重内省、宁静勿动,渴求能远离尘世、超凡脱俗,摆脱世俗杂念,专心修行,以获佛果;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一种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环境中成长、发展,所以,它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格外强,其宗教信仰的最大特点是能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抓住普通大众的心理;伊斯兰教产生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阿拉伯沙漠地带,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舒适生活的向往,构成其宗教信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它的教义从表面上看虽然浅显易懂,但却对穆斯林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某些宗教戒律也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迹。一些宗教中饮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历史时期当地生活环境艰苦,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障种族的继续生存与延续。后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为不同地区的所有信徒必须遵守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