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CT及MR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具有自然逆转的机制,是神经母细胞瘤另一特 点。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在体内未分化诱导 剂作用下,可发生重新向正常细胞演变、分化, 使其形态、生物学特性均趋向正常细胞,即发 生再分化,临床上称为肿瘤的自然逆转。
• 临床上,本病主要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高 峰年龄为2岁。一般情况差,贫血貌,50% 腹部可触及坚硬肿块,可有发热,10%有高 血压,转移出现较早,90%-95%的患儿尿香 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升高,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
• 肿瘤的发生部位以肾上腺最为常见,2/3发生 在肾上腺髓质,1/3在脊柱旁交感链或嗜铬体。 肿瘤早期规整, 晚期为结节状,质中等,呈
灰白色髓样组织,常有出血、坏死和囊变,钙 化发生率高。组织脆,易破裂。肿瘤边界不清, 易跨中线生长,可向椎间孔伸展,甚至进入椎 管内,形成哑铃样肿块。瘤体常包绕大血管及 其主要分支,区域及膈脚后淋巴结肿大,初诊 时往往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 胎儿带仅存在于胚胎期,并且特别发达, 或许是由于胚胎垂体所分泌的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所致。没有垂体的无脑儿,其肾上 腺也萎缩。
肾上腺髓质的发生
• 肾上腺髓质的发生较皮质较晚。胚胎第6周, 由腹腔神经丛迁移出来的神经嵴细胞逐渐 迁移向皮质内侧,与肾上腺皮质接触的细 胞分化为髓质细胞。其余少量细胞分化为 交感神经节细胞。最初髓质细 胞混杂在皮 质细胞之间。胚胎第12周,髓质细胞5-8个 聚集成团,成岛状夹杂于胎儿带细胞之间, 以后逐渐向中心迁移集中,至18-22周,多 数髓质细胞迁移至肾上腺中轴。出生后1218个月,髓质具备成年形态。
肾上腺皮质的发生
• 胚胎第四周,生殖嵴和肠背系膜之间的体腔上皮增 生。并向头端和内侧迁移,伸入期深部的间充质中 形成细胞索,细胞索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形成肾上 腺皮质原基。第5周,这些细胞分化成为大的嗜酸 性细胞,形成肾上腺皮质的胎儿带,又称原发性皮 质。第7周,胎儿带表面的体腔上皮再次增生,产 生体积较小的嗜碱性细胞,并沿胎儿带增生扩展, 形成永久带,又称继发型皮质。胎儿带和永久带之 间有一层较薄的区域为过渡带。
• 分为两类:一种为肾上腺素细胞,数量多 占人肾上腺髓质细胞的80%以上,另一种为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胚胎学
•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起源、结构和功能均 不相同。皮质来源于中胚层,髓质来源于 外胚层。
• 胚胎期的肾上腺体积较大,主要为皮质, 髓质部分不明显,其大小在第二个月初, 约为肾的2倍,第三个月时与肾等大,第6 个月时与成年肾上腺等大。出生后肾上腺 体积迅速缩小,至青春期,又增长到出生 时的大小。
• 胎儿肾上腺皮质细胞处于不断增殖、分化的过程, 逐渐呈现出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特征。胚胎第30 周时永久带具备成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特征,此 期,过渡带细胞也具有成年束状带的特征。
• 出生后前三个月,胎儿带细胞开始凋亡,1 岁时几乎全部消失,而永久带和过渡带不 断增殖和增厚,网状带在出生后出现,3岁 以后逐渐明显。10-20岁时,肾上腺皮质的 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逐渐发育成熟, 具备成年肾上腺皮质的细胞特征。
Evans分期
• I期,肿瘤局限性与原发器官或组织,可完全 手术切除
• II期,瘤体向周围扩散,但不超过中线 • III期,瘤体超过中线,或累及双侧淋巴结 • IV期,发生骨骼、内脏软组织、远处淋巴结转
移 • IV-S期,具有I或II期表现,同时有肝、皮肤、
骨髓转移。 • V期,多中心肿瘤
影Biblioteka Baidu学表现
神经母细胞瘤
• 概述:来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 故凡有胚胎性交感神经、节细胞的部位, 均可有原发肿瘤。是小儿最常见 的恶性实 体肿瘤之一。临床上该肿瘤的发生频率由 高到低依次为肾上腺、腹膜后脊柱旁、后 纵隔、盆腔和颈部。肿瘤体积可以相差很 大,早期呈质地较硬的结节状,晚期浸润 周围组织形成巨大肿块。其恶性程度高, 死亡率高。
• CT:平扫肿块常位于肾上腺区、脊柱旁及腹膜 后中线,多为大结节状或团块状 、形态不规 则,无包膜,常跨中线生长。75%-80%有钙化, 其中沙粒状钙化较为特征,也可呈斑块状。肿 瘤已发生坏死、囊变,以新生儿期多见。瘤体 向周围浸润生长,推移、侵犯肾脏,并包绕大 血管及其主要分支,具有一定的特点。
• 肾上腺皮质三个带的腺细胞产生和分泌的 激素都是类固醇激素,因此这些细胞都具 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脂 滴,无分泌颗粒,尤以束状带最为典型。
• 髓质:位于肾上腺的中央,主要由排列成 索或者团的髓质细胞组成,细胞间为窦状 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髓质细胞较大, 呈多边形,核圆着色浅,呈嗜碱性。含铬 盐的固定液固定的标本中,髓质细胞质内 呈现出黄色的嗜铬颗粒,故又称其为嗜铬 细胞。另外,髓质内还有少量的交感神经 节细胞,胞体较大,散在分布。
• 2.束状带:是皮质中最厚的部分,占皮质总体积的78%, 其细胞体积大,成多边形,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细 胞核圆,较大,染色浅。胞质内含有大量的脂滴。在HE染 色标本中,脂滴被溶解,故胞质染色浅而呈空泡状或泡沫 状。
• 3.网状带:位于皮质的最内层、紧靠髓质, 占皮质总体积的7%。其细胞排列成索,相 互吻合成网。网状带细胞较束状带细胞小, 胞核也小,着色较深,胞质呈嗜酸性,内 含较多的脂褐素和少量脂滴。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组织学
• 皮质:占肾上腺体积的80%-90%,由皮质腺细胞、血窦和 少量结缔组织构成。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特征,可 将皮质分为三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 1.球状带:位于被膜下方,较薄占皮质总体积的15%。其 细胞排列成球团状,细胞较小,呈矮柱状或锥形,核小染 色深,胞质较少,含少量脂滴。
•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 不强化,可更清楚显示腹膜后大血管包埋征。 60%-70%可发生远处转移。
• MR:在T1WI上肿瘤信号常低于或类似肝实质, 其间可有高信号区。T2WI上肿瘤信号较高, 且不均匀。在T1WI与T2WI上均呈低信号者 多为钙化灶,呈点状或者斑块状。肿块往 往跨中线、包血管,并使之变形,肿块与 大血管之间的脂肪信号消失,是本病的重 要征象。注射Gd-DTPA后,瘤体强化明显, 且不均匀,坏死区无强化。
• 临床上,本病主要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高 峰年龄为2岁。一般情况差,贫血貌,50% 腹部可触及坚硬肿块,可有发热,10%有高 血压,转移出现较早,90%-95%的患儿尿香 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升高,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
• 肿瘤的发生部位以肾上腺最为常见,2/3发生 在肾上腺髓质,1/3在脊柱旁交感链或嗜铬体。 肿瘤早期规整, 晚期为结节状,质中等,呈
灰白色髓样组织,常有出血、坏死和囊变,钙 化发生率高。组织脆,易破裂。肿瘤边界不清, 易跨中线生长,可向椎间孔伸展,甚至进入椎 管内,形成哑铃样肿块。瘤体常包绕大血管及 其主要分支,区域及膈脚后淋巴结肿大,初诊 时往往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 胎儿带仅存在于胚胎期,并且特别发达, 或许是由于胚胎垂体所分泌的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所致。没有垂体的无脑儿,其肾上 腺也萎缩。
肾上腺髓质的发生
• 肾上腺髓质的发生较皮质较晚。胚胎第6周, 由腹腔神经丛迁移出来的神经嵴细胞逐渐 迁移向皮质内侧,与肾上腺皮质接触的细 胞分化为髓质细胞。其余少量细胞分化为 交感神经节细胞。最初髓质细 胞混杂在皮 质细胞之间。胚胎第12周,髓质细胞5-8个 聚集成团,成岛状夹杂于胎儿带细胞之间, 以后逐渐向中心迁移集中,至18-22周,多 数髓质细胞迁移至肾上腺中轴。出生后1218个月,髓质具备成年形态。
肾上腺皮质的发生
• 胚胎第四周,生殖嵴和肠背系膜之间的体腔上皮增 生。并向头端和内侧迁移,伸入期深部的间充质中 形成细胞索,细胞索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形成肾上 腺皮质原基。第5周,这些细胞分化成为大的嗜酸 性细胞,形成肾上腺皮质的胎儿带,又称原发性皮 质。第7周,胎儿带表面的体腔上皮再次增生,产 生体积较小的嗜碱性细胞,并沿胎儿带增生扩展, 形成永久带,又称继发型皮质。胎儿带和永久带之 间有一层较薄的区域为过渡带。
• 分为两类:一种为肾上腺素细胞,数量多 占人肾上腺髓质细胞的80%以上,另一种为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胚胎学
•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起源、结构和功能均 不相同。皮质来源于中胚层,髓质来源于 外胚层。
• 胚胎期的肾上腺体积较大,主要为皮质, 髓质部分不明显,其大小在第二个月初, 约为肾的2倍,第三个月时与肾等大,第6 个月时与成年肾上腺等大。出生后肾上腺 体积迅速缩小,至青春期,又增长到出生 时的大小。
• 胎儿肾上腺皮质细胞处于不断增殖、分化的过程, 逐渐呈现出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特征。胚胎第30 周时永久带具备成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特征,此 期,过渡带细胞也具有成年束状带的特征。
• 出生后前三个月,胎儿带细胞开始凋亡,1 岁时几乎全部消失,而永久带和过渡带不 断增殖和增厚,网状带在出生后出现,3岁 以后逐渐明显。10-20岁时,肾上腺皮质的 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逐渐发育成熟, 具备成年肾上腺皮质的细胞特征。
Evans分期
• I期,肿瘤局限性与原发器官或组织,可完全 手术切除
• II期,瘤体向周围扩散,但不超过中线 • III期,瘤体超过中线,或累及双侧淋巴结 • IV期,发生骨骼、内脏软组织、远处淋巴结转
移 • IV-S期,具有I或II期表现,同时有肝、皮肤、
骨髓转移。 • V期,多中心肿瘤
影Biblioteka Baidu学表现
神经母细胞瘤
• 概述:来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 故凡有胚胎性交感神经、节细胞的部位, 均可有原发肿瘤。是小儿最常见 的恶性实 体肿瘤之一。临床上该肿瘤的发生频率由 高到低依次为肾上腺、腹膜后脊柱旁、后 纵隔、盆腔和颈部。肿瘤体积可以相差很 大,早期呈质地较硬的结节状,晚期浸润 周围组织形成巨大肿块。其恶性程度高, 死亡率高。
• CT:平扫肿块常位于肾上腺区、脊柱旁及腹膜 后中线,多为大结节状或团块状 、形态不规 则,无包膜,常跨中线生长。75%-80%有钙化, 其中沙粒状钙化较为特征,也可呈斑块状。肿 瘤已发生坏死、囊变,以新生儿期多见。瘤体 向周围浸润生长,推移、侵犯肾脏,并包绕大 血管及其主要分支,具有一定的特点。
• 肾上腺皮质三个带的腺细胞产生和分泌的 激素都是类固醇激素,因此这些细胞都具 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脂 滴,无分泌颗粒,尤以束状带最为典型。
• 髓质:位于肾上腺的中央,主要由排列成 索或者团的髓质细胞组成,细胞间为窦状 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髓质细胞较大, 呈多边形,核圆着色浅,呈嗜碱性。含铬 盐的固定液固定的标本中,髓质细胞质内 呈现出黄色的嗜铬颗粒,故又称其为嗜铬 细胞。另外,髓质内还有少量的交感神经 节细胞,胞体较大,散在分布。
• 2.束状带:是皮质中最厚的部分,占皮质总体积的78%, 其细胞体积大,成多边形,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细 胞核圆,较大,染色浅。胞质内含有大量的脂滴。在HE染 色标本中,脂滴被溶解,故胞质染色浅而呈空泡状或泡沫 状。
• 3.网状带:位于皮质的最内层、紧靠髓质, 占皮质总体积的7%。其细胞排列成索,相 互吻合成网。网状带细胞较束状带细胞小, 胞核也小,着色较深,胞质呈嗜酸性,内 含较多的脂褐素和少量脂滴。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组织学
• 皮质:占肾上腺体积的80%-90%,由皮质腺细胞、血窦和 少量结缔组织构成。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特征,可 将皮质分为三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 1.球状带:位于被膜下方,较薄占皮质总体积的15%。其 细胞排列成球团状,细胞较小,呈矮柱状或锥形,核小染 色深,胞质较少,含少量脂滴。
•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 不强化,可更清楚显示腹膜后大血管包埋征。 60%-70%可发生远处转移。
• MR:在T1WI上肿瘤信号常低于或类似肝实质, 其间可有高信号区。T2WI上肿瘤信号较高, 且不均匀。在T1WI与T2WI上均呈低信号者 多为钙化灶,呈点状或者斑块状。肿块往 往跨中线、包血管,并使之变形,肿块与 大血管之间的脂肪信号消失,是本病的重 要征象。注射Gd-DTPA后,瘤体强化明显, 且不均匀,坏死区无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