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文学名词解释
1、神韵说: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2、格调说: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3、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4、性灵说: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认为文学应该进化,有时代特色,诗有工拙之分,而不能以古今定优劣,以宗唐或宗宋分高下。

5、阳羡派: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6、浙西派: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常州派: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

8、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有物”为“立言之道”,提倡“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


9、阳湖派:阳湖派是桐城文派的一个支流。

代表人物张惠言、恽敬都是江苏阳湖人,故以名派。

10、苏州派: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代表作《渔家乐》)、朱素臣(代表作《十五贯》)、叶雉斐(代表作《琥珀匙》)等。

他们相互往还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

11、南洪北孔:清初著名洪升和孔尚任, “南洪北孔”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

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因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他们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12、《闲情偶记》:本书作者是清代戏曲家李渔,是几百年来描述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极
为出色的著作之一。

本书的特点是从养生的角度出发,详细谈论中国人的生活艺术,例如富人、贵人和穷人的行乐之法,春、夏、秋、冬的行乐之法,以及睡、坐、行、立、饮的行乐之法,其中处处体现了中国人机智、幽默和乐生达观的一面。

13、.《吟风阁杂剧》:中国清代杂剧剧本集。

作者杨潮观(1710~1788),戏曲作家,曾任四川邛州知府,就卓文君妆楼旧址建吟风阁。

《吟风阁杂剧》由此得名。

全书共收短剧32种,每剧一折,剧前加一小序,说明创作意图。

每剧大都只有一个场景,两三个人物,和后世独幕剧相似。

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构思新颖,情节简练,以宾白晓畅见长,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4、花部、雅部:花部雅部,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区分戏曲剧种的两个名称。

源于乾隆南巡时两淮盐务为接驾而准备的供奉演出,其中包括了多种戏曲剧种和戏班。

为了便于管理和随时应召,当地官绅将各种戏班集中到扬州,分列为花、雅两部,原来只是对两个不同演出部门的称谓,后来就演变成了对剧种的代称。

雅指昆山腔,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花即杂,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故花部诸腔,又有乱弹之称谓,指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

15、才学小说:产生于清代的一种小说形式,是鲁迅对清代长篇小说中“以小说见才学”一类作品的称谓,这类小说以塑造典型人物为主,而已揭露才藻炫耀学问为目的。

代表作《镜花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