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症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大斑病--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 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 增施粪肥,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适当早播 应注意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 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叶) 3药剂防治 10%世高、70%代森锰锌、70%可杀得、50%扑海因、50% 菌核净、新星等
玉 米 大 斑 病 病 害 循 环
玉米大斑病--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流行主要决定于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 栽培条件和耕作制度等。 品种抗病性: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病性分为数量抗病性、褪 绿斑抗病性、褪绿点抗病性和无病斑抗病性等4种类型。 气候条件:在具有足够菌量和一定面积的感病品种时,大斑病的 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温度和雨水。 耕作与栽培措施:合理的间套作和适时轮作,可改变田间小气候, 利于通风透光,减低田间湿度,减少田间菌源,从而减轻病害的 发生和危害。晚播都比早播的病重,栽培过密的玉米地块要 比栽培较稀的地块病重;远离村也或玉米秸秆的玉米地块病 轻,地势低洼的地块病重。
病原
玉米大斑凸脐蠕孢 菌(Exserohilum turcicum) 属半知菌亚门突脐 蠕孢属真菌。
玉 米 大 斑 病 病 叶
玉 米 大 斑 病 病 茎 及 病 穗
玉米大斑病—病害循环
初侵染:此病的初侵染来源非常广泛,主要以菌丝体 或分生孢子在发病的组织(病残体)中越冬;种子上 和堆肥中尚未腐烂的病菌也能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 染来源。越冬期间的分生孢子,往往细胞壁加厚,原 生质浓缩,而成为厚壁孢子。 传播:病菌越冬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和气 流传播, 芽管条件适宜萌发,大多从孢子顶端细胞 中长出, 孢子基部细胞甚至中间细胞也可长出芽管。 侵入与发病: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侵入丝→从 表皮细胞/气孔侵入→泡囊组织→次生菌丝 再侵染:在潮湿的条件下,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 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又可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玉米大斑病--症状
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大斑病。在自然
条件下由于存在阶段抗病性,苗期很少发病,到 玉米生长后期,尤其是在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Leabharlann Baidu叶鞘、苞 叶和籽粒。也可危害果穗,叶片上病斑沿叶 脉扩展,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长度 为10cm左右),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