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门石窟为例,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龙门石窟为例,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的关系

——丁红

09160127

文化遗产申报世界名录必定是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前提条件的。所以说,保护文化遗产对我们申报世界遗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恰当的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申报世界名录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充分的发挥价值性,实现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面对当前我国文化遗产出现的种种破坏现象来说,我们的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失去了本来的面貌,造成的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为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文化遗产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由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严峻形势,带来了大规模建设和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正是文化遗产保护最关键、最急迫、最危险的时期。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但是,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学保护意识,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甚至出现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背离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一个文化遗产日能够担当的,应该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公众紧迫的历史使命。

下面我将以龙门石窟为例,分析一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之间的关系。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

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 级景区。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其极具异域格调的外在形态和充斥着人文意识的内在涵养,是古代社会广大人民对现实世界充满诉求意愿的物质折射。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透过这一遗响千载的人文景观可以得到透彻的解说。

与此同时,龙门石窟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保护工作正在如期的进行之中。

龙门石窟l500多年来,尚未遭到人为和自然灾害的重大破坏。时至今日,虽个别窟龛局部有围岩崩塌、窟内壁面剥落、少数石刻艺术品被石灰岩凝浆覆盖、少量文物近代被盗、局部石刻品受风化剥蚀脱落外,大部分窟龛造像及装饰艺术等保存尚好,基本还保持着原来的规模和风格面貌,是中国众多佛教石窟群中保存较完好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存在问题:

①龙门石窟的岩体上有较多裂隙,是岩体边坡、洞窟围岩和雕刻品不稳定乃至崩塌的主要原因。这些虽大部分已经加固,但尚有个别部分仍需维修加固。

②每逢降雨季节,不少洞窟漏水,渗水通过裂隙和可溶性碳酸盐相溶后由岩体裂隙口流出,水分蒸发,盐类沉积于雕刻品上,使有些洞窟壁面和雕刻品覆盖一层碳酸钙,致使雕刻品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本世纪70年代以来虽经处治,但仍须加大科研力度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根治。

③龙门石窟历经千百年沧桑,由于风吹、雨淋、日晒、冰冻,致使石窟岩体和雕刻

品风化剥落日趋严重,亟需采取科学保护措施加以防治。

④龙门石窟重点文物保护区,尚需依据规划进一步加强治理和整顿,以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永久保存石窟文物的空间和环境。

关于保护原状问题,还要注意保护环境的原状。不良环境(特别是影响石刻、壁画安全的大气污染、湿度变化)是破坏文物的一大因素。埋在地下千年的文物一经出土,往往因为环境变化而变形、锈蚀。

近三十年来,敦煌壁画也变色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树木多了,增加了大气的含水量;二是洞门封闭了,影响了通风效果;三是游人增多,既增加了洞内的温度,又对壁画所处的环境有所污染。因而,保护环境更应注意对大气环境的保护。

龙门石窟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岁月中,历代劳动人民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这中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保护效果不好的例证。然而,由于自然界的风吹、日晒、雨淋、温差而形成的冻融等这些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的侵袭,我国多数石窟都存在着围岩、雕刻品的崩塌,洞窟漏水及多种水害和风化等现象。现代社会工农业生产、交通、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既有环境也产生了破坏作用,成为对石刻文物的一大威胁,对此人们应当予以相当的重视。

我国的石窟保护工作现已进入科技保护时代,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及乐山大佛等处的保护工作者,都已把多学科技术用于石窟保护上。龙门石窟自1971年开始,用科技保护代替了传统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天,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总结前人的工程经验,并予以改进,同时,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探索新方法、新材料及新工艺,以达到保护和再现石窟寺建筑的历史及美学价值的目的,是我们极其重要的任务。

在对龙门石窟进行了全面修复和保护工作后,我们正式踏上了申报世界名录的道路。龙门石窟的申报成功与否,也是对我国文化遗产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我国文化遗产事先长足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龙门石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龙门石窟的保护工作。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了“龙门文化管理所”,以后逐渐发展为龙门石窟研究院,龙门石窟保护区管理局,在龙门石窟的文物抢救、保护、规划、修缮、开放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各政府度龙门石窟提供了长期的经济和技术支持。2000年1月24日,龙门石窟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察评估。11月3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界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