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复习X围
[Part One]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界定(判定哪个属于,哪个不属于)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学科发展史(主要阶段着重前两个)
⏹西方公共政策的形成时期
哈罗德·拉斯威尔、丹尼尔·勒纳合著的《政策科学》出版(1951年)。
因此,有人认为现代公共政策研究始于1951年,拉斯威尔则是公共政策科学的创始人。
(定量,微观)
⏹西方公共政策的发展时期
其标志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叶海卡·德罗尔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出了被称之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年)、《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公共政策宏观分析)
⏹西方公共政策的自我批判时期
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阿斯福特《比较的公共政策》⏹西方公共政策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中美比较)
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2.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的三种类型
第一,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
第二,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第三,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3.司法机关的界定和作用
具有相对独立性;受人大监督和党的领导。人大行政司法(三者关系)
4.可以指定地方性法规的有哪一级的政府
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批准后施行,并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
会和国务院备案;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中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5.人大决策: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
6.地方性行政措施
地方性法规(基本政策,大体方向);地方性行政措施(具体到某一方面的为措施)
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分配功能(价值取向)
从公共政策的界定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调控功能(具体、物质利益关系)
政策的调控功能,指的就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上。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并且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因为政府目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政策要围绕政府目标的侧重点,鲜明地倾向于政府工作的某一方面。
⏹引导功能(导向性)(熟记)
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公共政策的引导是行为的引导,也是观念的引导。从作用结果看,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有正向引导功能,也有负向引导功能。
第三章
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关联性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公共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和科技问题等都有密切的相关性。
⏹主观性和人为性
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更具有主观性和人为性。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标准、价值、利益和规X等出发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可能认为须制定一定的政策予以解决,有的则可能并不认为如此。
⏹历史性与动态性
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不仅可以从纵向历史发展方面去
看,而且可以从横向状态上来观察。
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熟记)
(一)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一些问题必须充分暴露且表现得非常严重才有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从而进入政策议程。当然,问题的明朗化和严重化是密切相关的。问题的严重化往往会使得该问题的性质越趋明朗化,明朗化的问题并不一定都意味着问题很严重,但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常有很多明朗而严重的事件或问题能够导致政策议程的建立。比如自然灾害、民族矛盾和冲突、重大责任事故、大规模的群众示威、国内战争或国际战争、国际格局的变更等,都会迫使政策抉择系统及时做出适当的反映。
其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许多潜藏在很好的表象背后的问题通常大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自然很难进入政策议程。但是如果有敏锐的政治权威领导人或有关专家学者对该问题将来的严重趋势有所察觉,那么他们就会及时地把它提出来,它就有可能在不甚明显和严重的时候被提上政策议程加以研究和解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政治权威人物对问题的察觉往往较易于建立政策议程,而专家学者的察觉则不然,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例如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提出控制人口的问题,但该问题及其政策建议直到70 年代末才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造成后来严重的人口问题。
第三,要有正常、XX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应当说,上述两种条件都仅属一些特别的条件,他们并不能经常地发挥作用,即使能经常发挥作用,也并不是经常单独发挥作用,而必须与正常、XX和开放的问题察觉机制、过程相配合才能奏效。
➢所谓正常的问题察觉机制,就是能对各种政策问题经常保持警觉,并能对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相关讨论、分析和研究,以便形成政策议程构建的机制。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建立社会问题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队伍,进行正常的问题察觉和研究工作;有关领导人也要经常亲自调查研究,以防下级报喜不报忧,延误问题的察觉和解决进程。
➢所谓XX的问题察觉机制,是指问题的察觉机制应该体现XX性。这要求整个国家和政府的体制符合现代XX运作的要求,尤其是国家和政府的决策体制应合乎XX理念,有许多XX性的组织与程序设置。例如保障民意代表机关的应有地位,充分发挥民意代表及时反映民众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用;重大决策不能个人说了算,应走群众路线和集体决策路线;建立和健全政策听证程序和制度;加强和完善新闻及社会舆论监督等。
➢所谓开放的问题察觉过程,是指有关组织的问题察觉系统不应是自我封闭的,而应该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向社会各界、各级组织和群众开放,甚至对国外开放,充分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
只有这样,一些有可能变得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并不必非等到特别严重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不必非要由个别权威人物的认同、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
第四章
1.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2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
(4)方案要有创新。(鼓励多渠道、集思广益,时间长)执行时: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