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013春行政本科公共政策概论05参考答案(整理)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B. 政府C. 社会组织D. 个人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权力B. 权威C. 公共D. 利益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B. 强制性C. 利益性D. 权威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B. 公共权力C. 集体利益D. 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权威性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B. 伊斯顿C. 西蒙D. 拉斯韦尔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B. 米歇尔·哈蒙C. 罗伯特·达尔D. 药师寺泰藏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B. 综合C. 分配D. 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D.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 利益整合B. 利益选择C. 利益分配D. 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 行为B. 文化C. 观念D. 条件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A. 客观引导B. 间接引导C. 直接引导D. 主观引导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B. 政府C. 社会组织D. 个人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权力B. 权威C. 公共D. 利益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B. 强制性C. 利益性D. 权威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B. 公共权力C. 集体利益D. 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权威性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B. 伊斯顿C. 西蒙D. 拉斯韦尔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B. 米歇尔·哈蒙C. 罗伯特·达尔D. 药师寺泰藏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B. 综合C. 分配D. 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D.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 利益整合B. 利益选择C. 利益分配D. 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 行为B. 文化C. 观念D. 条件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A. 客观引导B. 间接引导C. 直接引导D. 主观引导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13年修订版《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3

13年10月修订版《公共政策概论》(陈庆云)课后习题及答案,这是第三份文件,包括第九章到第十一章。
第九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2.扁平式组织: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理念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判断。
90年代罗尼·莱森提出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管理理念,与这三种管理类型相对应,必然存在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三种公共政策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强调人与人、人与组织和自然的共同发展,强调竞争与和谐的统一,有此种思想的公共政策理念可称之为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
4.公共决策体制:所谓公共决策体制,不仅指公共决策权力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B)。
A.社会主体知识化B.社会组织层级化C.政策信息公开化D.民主参与大众化2.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C)。
A.基础型政策理念B.理性型政策理念C.发展型政策理念D.综合型政策理念3.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A)。
A.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D.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DE)。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关建字摘要:公共政策,行为,民事行为,政策,决策,法律,公民,民事,规定,民法通则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本文为收集整理修正,共18页,请先行预览,如有帮助感谢下载支持2009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09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183;课程代码:00510;考试手段及成绩: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单选题:1.“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最早提出的。
A.拉斯韦尔2.(A)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政府主体3.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A)。
A.外脑4.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C)。
C.排斥5.(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B.史密斯6.在任何决策过程中,(C)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C.理性7.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C)”。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C.公事公办8.“系统分析”最早是由(C)提出并使用的。
C.兰德公司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A)。
A.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10.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二、多选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3.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B.确定政策目标C.设计政策方案D.界定政策问题4.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4(Word最新版)

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通过整理的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183;课程代码:00510;考试手段及成绩: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C )。
A.对立者B.被管理者C.伙伴D.被统治者 2.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个人不负责制B.个人负责制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D.集权者3.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C )判断。
A.利益&可行性 C.价值 D.事实4.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D )时的失效。
A.起始状态B.特殊状态C.终结状态D.正常状态5.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A )。
A.公共问题B.公共利益C.公共事务D.社会问题 6.公共政策是( C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B.社会组织C政府 D.个人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B )。
A.深入B.内化C反映 D.响应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B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9.“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D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D.兰德公司10.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国家开放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A. 导向功能B. 控制功能C. 分配功能D. 消费功能答案:D2.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必须遵循的原则?()A. 科学性原则B. 民主性原则C. 实用性原则D. 保密性原则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A. 定性分析法B. 定量分析法C. 案例分析法D. 心理分析法答案:D4.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手段不包括以下哪项?()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文化手段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A. 效果标准B. 效率标准C. 公平标准D. 合法性标准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________,客体是________。
答案:政府;政策问题2. 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公共政策执行的关键是________。
答案:政策规划;政策实施3.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政策问题分析;政策目标分析;政策方案分析4. 公共政策评价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专家评价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5.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政策目标调整;政策方案调整;政策执行调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案: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1)导向功能:引导社会资源和社会行为朝着政策制定者期望的方向发展;(2)控制功能:对某些社会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3)分配功能: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2. 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答案: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政策制定;(2)民主性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3)实用性原则:政策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4)合法性原则:政策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国开(XXX)本科《公共政策概论》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XXX)本科《公共政策概论》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国开(XXX)本科《公共政策概论》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考核内容: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00分)考核要求:每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案例。
2.组成4-8人的研究小组完成作业,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讨论成绩由资料占10%,网上实时讨论占20%,内容占70%组成。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4.每个小组研究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南海区域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应该走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
着眼于长远、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分类,每一类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强大,以及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越南等周边国家意识到了南海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有计划地开始侵占南海的一些岛屿。
《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注意: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的参考答案仅为答案要点,需自己补充完善!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B2.B3. C4.A5. C6. C7. B8.A9. D10.D11.D12.C13. B14. A15. B16.A17. D18.D19. B20.A21. C22.A二、多项选择题1. ABC2. ABD3.ABC4. ABCD5. ABCD6. ABD7. ABCD8.ABCD9.ABCD10. BCD三、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四、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管制功能。
(2)导向功能。
(3)调控功能。
(4)分配功能。
第二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 A2.A3. A4. D5. B6. B7. D8. A9. B10. D11. A12. A13. D14. C15. B16. A17. A18. D20. C21. C二、多项选择题1. AB2. ABCD3. ABC4. ABCD5、 BD6. ABC7. ACD8. ABCD三、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一般而言,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3.政策客体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及其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4.目标群体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政策对象或目标群体。
四、论述题1.试述某一目标群体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的原因。
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通常是由于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对国家、政党、制度、权威、意识形态、权利义务的认识)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遵纪守法,拥护社会制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风险型决策
C. 确定型决策
D. 非确定型决策
8.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 )。
A. 顿悟
B. 灵感
C. 判断
D. 直觉
9.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
A. 权威性
B. 可行性
C. 公共性
D. 管理性
10.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 交叉性
B. 动态性
C. 突发性
D. 多样性
公共政策概论05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 克朗
B. 史密斯
C. 西蒙
D. 拉斯韦尔
2.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A. 对策模型
B. 互动模型
C. 浴盆模型
D. 系统模型
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A. 多者博弈决策体制
B. 民主参与决策体制
C. 集权式决策体制
D. 精英决策体制
E. 网络化决策体制
14.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 )。
A. 参与
B. 支持
C. 阻挠
D. 反对
15.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 分配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调控功能
D. 规制功能
16.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11.史密斯认为,()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 环境因素
B. 执行机构
C. 目标群体
D. 理想化的政策
12.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社会组织层级化
B. 社会组织扁平化
C. 政策信息公开化
D. 民主参与大众化
E. 社会主体知识化
13.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的公共决策体制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17.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它们是( )。
A. 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
B. 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 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
D. 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18.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
A. 产业政策
D. 戴维•伊斯顿
15.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 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6."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伊斯顿
B. 西蒙
C. 拉斯韦尔
D. 史密斯
17.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A. 终结状态
B. 特殊状态
A. 公事公办
B. 积极介入
C. 退避三舍
D. 不闻不问
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 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 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 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 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创造性思维
B. 直觉思维
C. 灵感思维
D. 豁然开朗思维
4.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5.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C. 个人
D. 社会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
A. 妥协
B. 说服
C. 强制
D. 交换
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B. 目标有效协调
C.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 目标具体明确
3.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 )。
C. 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 塑造公共价值观
1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4.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A. 贝塔朗菲
B. 西蒙
C. 克朗
A. 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 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 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 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11.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12.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 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 对社会进行管理
A. 社会组织层级化
B. 社会主体知识化
C. 政策信息公开化
D. 民主参与大众化
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A. 利益
B. 事实
C. 价值
D. 可行性
9.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 权威性
10.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A. 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B. 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C. 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D. 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B. 教育政策
C. 科技政策
D. 财政政策
E. 金融政策
19.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
A. 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B. 未来公共政策案例
C. 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D. 风险型公共政策案例
C. 正常状态
D. 起始状态
18.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 被管理者
B. 对立者
C. 被统治者
D. 伙伴
19.“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使用的。
A. 美国国防部
B. 兰德公司
C. 麦克纳马拉
D. 贝塔朗菲
20.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 政府
B. 企业
4.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 信息化
B. 民主化
C. 高效化
D. 科学化
E. 多变化
5.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
A. 潜在效果
B. 直接效果
C. 附带效果
D. 象征性效果
6.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A. 社会名流
B. 准公共政策主体
C. 社会公众
D. 核心主体
7.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