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

{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作用: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2.公共利益的界定: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第二章}3.政策分析含义:政策分析是针对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关节,就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结果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的活动4.政策分析类型:4.1研究型分析:研究周期、投入成本高,占有资料多,效果显示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力相对较弱。

4.2快速分析:多涉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简便、快捷的分析过程、分析结果的及时提供,受到决策者的广泛关注。

5.方法论:批判性复合主义方法论以多维定位为原则,借助多视角、方法、指标、数据资源和交流媒介观察和认识事物。

具体表现:多元操作主义、多重方法研究、多重分析综合、多变量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多重分析、多角度分析、多媒介交流6.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定义问题、收集证据、分析原因、评估政策、开发方案、结果预测、择优选择。

6.1层次分析:1)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2)合理的原因:现实条件下可以解决的原因和现实条件下不能解决的原因;3)可行的原因:现实条件下可以解决的原因。

7.政策交流过程:政策分析、材料引申、互动交流、知识利用8.政策相关文件的利用:综合、整理、解释、简化、直观说明、总结{第三章}9.公共政策理念的内容:生命至尊、公平至上、民主为用、法治优先、诚信为基、宽容为怀、自由为体、民生为天、以人为本、和谐为贵10.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11.政策环境的构成: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第五章}12.社会问题的含义:当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或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13.社会问题的特征: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社会问题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社会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14.社会问题的类型:过失性社会问题、结构性社会问题15.政策问题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16.问题察觉: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17.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18.问题描述:运用可操作语言(数字、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19.政策议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类型:外在创始型议程(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外的个人或团体提出)、政治动员型议程(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政策意向);内在创始型议程(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部门)20.政策议程建立条件:私人诉求、团体推动、领袖因素、体制功能、传媒作用、问题本身21.政策议程触发机制:引发政策议程产生的事件。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2)政策议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①系统议程②政府议程(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①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2、公共政策客体公共的政策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公共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群体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因此,可以从“事”(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公共问题)和“人”(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即社会成员)两个角度认识公共政策客体。

3、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会的程度的活动。

4、问题界定(1)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①客观事实或问题情境②问题察觉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④团体与组织活动⑤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①关联性与公共性②主观性与人为性③历史性与动态性5、政策选择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政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6、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行动计划,是政府为民众谋利益、解决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

2023年,面对繁荣多元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整理2023年的公共政策。

一、经济政策: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2.推动新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3.加强对外贸易政策,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进出口平衡。

4.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社会政策:5.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8.推进农村改革,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政策:9.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

10.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11.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城市政策:12.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1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1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

五、就业政策:15.加强就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16.推动创业创新,提供更多创业政策支持,促进就业增长。

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就业稳定。

六、教育政策:18.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19.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20.推动教育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公平。

七、医疗卫生政策:21.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22.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效率。

2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均衡发展。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问题: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策规划: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

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决策单位和人员)在高度的逆境中(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

即在一旦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为防止错失良机,而通常需要打破常规程序和方法,省去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做出的应急性非常规程序的决策。

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试验、实施、协调与监测等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和修正。

1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答: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人的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矛盾;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2公共政策的特点?答:①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②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性③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④过程性和阶段性⑤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⑥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⑦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⑧公共政策的时效性、整体性、多样性、明确性。

3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为什么研究公共政策)答:①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②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破解需要;③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公共政策知识点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

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战术(微观决策)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制性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论)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③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11.政策网络: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和非正式的联系。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框架1、公共政策的含义(记住):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本质:更好的维护好、落实好国家意志,而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方法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掌握):(1)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2)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①稳定功能②公平正义功能③社会革新功能4、公共政策的类型(掌握):(1)按层次划分:①元政策:即具有价值规范功能,突出宪法的政策总称;②基本政策: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主导性的政策方案,即基本国策。

特征有:1)权威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③具体政策:实现基本政策的手段或具体规定。

(2)按政策具体功能划分:分配型政策(如交通政策)、再分配性政策(如福利政策)、规制型政策(如刑事政策)(3)按所调整的社会内容划分: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等(4)按内容性质划分: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5、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及特征(了解):(1)麦卡尔—韦伯分析模式(内容和过程分析模式)1)政策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的内容和政策过程两个方面;2) 政策分析的常见形式: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3)包括四种不同的类型分析:A. 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 B.政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C. 政策过程的规范性分析D.政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2)沃尔夫的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分析通常有如下程序:1)收集信息和资料 2)分析信息和资料之间的关系 3)建立各种分析模型4)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 5)根据实际选择相对最优方案(3)邓恩的分析模式(信息转换的过程)1)主要是从政策信息转换的过程来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2)政策分析就是要解决:事实、价值、规范三个核心问题。

由此导出三种分析方法:经验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

公共政策学重点

公共政策学重点
(2)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
政策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旳、评 估原则和评估措施五大要素构成。
政策评估系统旳任务是为政策旳去向以及 政策资源旳合理配置提供事实根据和价值根据。
政策评估系统旳基本功能是:
(1)提供政策连续、修正、调整或终止旳根 据;
(2)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三)政策反馈系统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旳生存、发展与
运营具有主要影响旳各种经济原因旳总和,涉及
生产力旳性质、构造,生产资料全部制旳形式、
经济构造、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总量等。
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旳制约和影响体现在:

(1)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旳基本
出发点;

(2)经济环境提供了政策系统运营所必需旳
政策执行系统旳基本功能是:
(1)为政策方案旳实施做好准备。 (2)有效实施政策方案。
(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3.间接主体系统
间接主体系统是指那些虽不拥有正当旳强 制权力,但能够参加或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 产生一定影响旳政策间接主体所构成旳系统。
间接主体系统旳要素大致能够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次国家政策行为者 ;第二类是跨国政 策行为者;第三类是全球政策行为者。
5.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既涉及全球范围内旳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演变旳共同趋势、全球秩序及相应旳规 则,也涉及对政策系统生存、发展和运营产生一 定影响旳民族国家间、跨国组织间竞争、合作与 冲突而形成旳具有一定稳定性旳政治、经济、文 化关系。国家环境对政策系统旳影响体现为:
(1)国际环境影响政策系统旳价值选择;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 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旳一种特殊系 统。多层次、多网络是政策反馈系统旳突出 特点。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1.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制度主义理论、政策实施理论等。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根本原则以及利益相关者如何通过游说和组织来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制度主义理论研究非正式和形式的制度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

政策实施理论研究政策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的能力、资源的充足性以及政策执行者的态度。

2.政策问题识别:政策问题识别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

政策问题识别包括问题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突出问题的筛选等。

3.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指在确定政策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手段和实施措施来解决公共问题。

政策制定涉及到政策目标的设定、政策手段的选择、政策评估的重要性等问题。

4.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指政府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政策实施涉及到资源配置、组织安排、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问题。

5.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对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政策评估包括政策影响评估、政策效率评估、政策可行性评估等。

6.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是指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利益相关者可以是政府部门、公民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

7.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工具和方法,对政策选择和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决策分析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决策树分析等。

8.管理和组织:公共政策分析涉及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和组织问题。

管理和组织包括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安排、资源的调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

同时,还需要注重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以保证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改进。

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政府和公共组织制定决策的基础。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要点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要点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的,会直接带给人们收益或不便,并分配相关收益或支付成本的政策类型。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怎样采取行动或由谁来采取行动,但其可能会有实质性结果的政策类型。

如利用程序性问题推动、推迟或阻止实质性的决定或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在西方,人们习惯于将政策主体尤其是政策制定者分为官方的主体和非官方的主体两大类,官方决策者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非官方参与者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

公共政策工具——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要确定采取何种手段、通过何种机制来执行政策,这种手段和机制就是公共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政策选择本身同等重要,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达成预期政策目标。

政策规划——政策规划是指在既定原则下寻求优化方案的一系列分析和抉择活动。

既需要决策者的积极参与,又需要政策分析人员的密切配合。

常被视为狭义的政策分析过程。

且政策规划主体既有单一型又有多元型。

听证制度——指权力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重大决定之前,充分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的制度。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指公共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整个过程都要合乎法律的要求,不能违背法律的意旨,即公共政策过程的合法性。

政策执行——政策执行就是指“在一个议案成为一项政策之后所发生的事情”。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社会价值和资源(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

政策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或是针对一类人、一群人(某一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群体等).然而,社会却没有完全一致的价值和利益的存在,只有团体与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存在。

第四章1、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将公共决策体制分为分权制和集权制。

2、公共决策体制类型中独裁制包括宗教领袖型、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法西斯制。

最高决策权归属于神的决策体制是神权制或君权制。

3、孔多赛标准的概念:选出在运用过半数规则的成对比较选择中击败所有人的候选人。

4、投票规则(1)全体一致规则定义: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规则。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见到全体一致规则的例子,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形成决议时,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中、美、俄、英、法五国同意。

特征:●一票否决●“帕累托最优”缺点:●决策成本过高●鼓励“策略行为”两种形式:讨价还价和弃权(2)过半数规则定义:是指对一项表决方案,需要超过二分之一的投票人赞同方才能通过的规则。

特征:●决策效率高●“少数服从多数”缺陷:●“多数剥削少数”●决策结果未必可靠●投票悖论第五章1、自愿型工具:家庭与社区、自愿型组织、市场强制型工具:规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混合型工具: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征税和用户收费2、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1)政策目标(2)工具的特性(3)工具应用的背景(4)以前的工具选择(5)意识形态第六章1、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第一章一、公共政策概念中“公共一词”的含义:1以体现公共意志为总体标准,2一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目标,3形成过程经由法定民主政治程序,4由国家政府或权利机关、公共职能部门具体制定和推行二、公共政策概念的多种阐释:管理职能型,行为准则型,活动过程型三、公共政策的概念: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利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

四、政策与法律的关系:1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2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定的基础,a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政策会转化为法律,b 在法律出现空白的时候相应的政策可以填补空白,3在执行过程中,政策比法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五、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性,权威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六、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关系:1合法性事权威性的基础,2权威性事合法性的保障七、发配功能:八、公共政策的分类中主导性与辅助性政策的概念,物质性(实质性)和符号性(象征性)政策的概念及关系:主导性政策:解决现实公共问题的政策,包括政府采取行动的主导目标、方向、具体步骤与措施辅助性政策:组织、落实主导性政策的政策,是主导性政策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型政策,包括政策制定的程序和政策执行的策略物质性政策:具有到位的物质资源投入,有明确的执行授权,对政策调适对象或是有明确的切实利益提供,或是有明确的具体的行为,同时有严密的组织程序辅助执行的政策符号性政策:在内容上没有物质资源与实权、实利的提供,对调适对象来说,其只是一种号召或舆论,不一定实质地执行两者关系:第二章一、中国古代的政策思想:1形成了以民为本,事异备变的思想,2建立了恩威并施,以柔克刚的施政谋略,a韬光养晦、以曲为值、以退为进,b力倡仁信、厚施绥靖、倍加安抚,3重政策辩论,政策分析的传统,4形成了完整的国策谋略体系(《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政策著作)二、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形成:三、智囊团的成熟条件:四、脑库的分类:五、脑库对政策科学的意义:1脑库的发展使专业性的政策分析研究有了高层次的实现人事基础,2在脑库的政策分析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并完善了各种政策分析的方法,3脑库研究的各种具体问题也成为政策科学研究内容的重要部分之一六、相关科学的发展:政治学的发展孕育了政策科学,社会学与政策学殊途同归,他为政策科学提供逻辑起点和技术方法七、斯坦福会议: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纽约卡耐基财团的资助下,众多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召开了“关于国际关系理论革命性、发展性学术讨论会”八、拉斯韦尔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被公认为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性著作。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2024)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2024)

引言概述:公共政策是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福祉。

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政府、市场、公众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本文将总结公共政策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征1.公共政策的定义2.公共政策的特征a.公共性b.法律性c.广泛性d.建设性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a.问题识别与定义b.政策制定c.政策实施d.政策评估2.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者a.政府部门b.利益相关方c.公众参与三、公共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和方法2.政策评估的因素和指标3.政策调整和改进的方式a.修改政策目标b.调整政策措施c.修正政策执行方式四、公共政策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和效果评估2.政策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a.社会福利政策b.教育政策c.卫生政策d.环境保护政策五、公共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案例分析1.国际公共政策的比较研究a.政策目标和导向b.政策措施和执行c.政策影响和效果2.国际案例分析a.国家级公共政策案例b.地方级公共政策案例总结:公共政策学是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一门学科。

本文通过概述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征,详述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评估与调整,及其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还通过国际比较和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公共政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深入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知识,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贡献。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2023年,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公共政策的整理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2023年公共政策进行整理,包括政策目标、执行方式、评估机制等46个方面进行详述。

一、政策目标1.加强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优化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3.加大环境保护政策力度,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提升城市化水平。

二、执行方式5.完善政策制定过程,加强社会各方参与。

6.强化政府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

7.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8.加强政策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三、产业发展政策9.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

10.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11.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

四、社会保障政策1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

13.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14.推动教育和就业政策,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五、环境保护政策15.制定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监管。

16.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减少环境污染。

17.推动资源节约利用政策,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六、基础设施建设政策1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促进城市发展。

19.完善交通建设政策,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20.推动信息化建设政策,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七、农村发展政策21.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2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23.支持农村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振兴。

八、教育政策24.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

25.推动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6.促进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九、医疗卫生政策27.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就医便利性。

28.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共政策的作用: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2.公共利益的界定: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第二章}3.政策分析含义:政策分析是针对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关节,就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结果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的活动4.政策分析类型:4.1研究型分析:研究周期、投入成本高,占有资料多,效果显示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力相对较弱。

4.2快速分析:多涉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简便、快捷的分析过程、分析结果的及时提供,受到决策者的广泛关注。

5.方法论:批判性复合主义方法论以多维定位为原则,借助多视角、方法、指标、数据资源和交流媒介观察和认识事物。

具体表现:多元操作主义、多重方法研究、多重分析综合、多变量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多重分析、多角度分析、多媒介交流6.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定义问题、收集证据、分析原因、评估政策、开发方案、结果预测、择优选择。

6.1层次分析:1)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2)合理的原因:现实条件下可以解决的原因和现实条件下不能解决的原因;3)可行的原因:现实条件下可以解决的原因。

7.政策交流过程:政策分析、材料引申、互动交流、知识利用8.政策相关文件的利用:综合、整理、解释、简化、直观说明、总结9.公共政策理念的内容:生命至尊、公平至上、民主为用、法治优先、诚信为基、宽容为怀、自由为体、民生为天、以人为本、和谐为贵10.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11.政策环境的构成: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第五章}12.社会问题的含义:当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或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13.社会问题的特征: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社会问题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社会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14.社会问题的类型:过失性社会问题、结构性社会问题15.政策问题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16.问题察觉: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17.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18.问题描述:运用可操作语言(数字、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19.政策议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类型:外在创始型议程(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外的个人或团体提出)、政治动员型议程(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政策意向);内在创始型议程(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部门)20.政策议程建立条件:私人诉求、团体推动、领袖因素、体制功能、传媒作用、问题本身21.政策议程触发机制:引发政策议程产生的事件。

类型:内在触发机制(自然灾害、经济灾难、生态变迁、社会变迁)、外在触发机制(战争行动、地区与国际冲突、经济对抗、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22.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第六章}23.政策规划含义:政策规划是指在既定原则下寻求方案优化的一系列分析和抉择活动。

类型:单一型、多元型24.政策规划的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客观原则、智囊原则、择优原则、效益原则、可行原则、兼听原则、时效原则25.政策规划的思维方法:经验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26. 政策规划的创新方法:1)头脑风暴法原则:排除批评、欢迎畅所欲言、观点多多益善、合并与改进。

2)综摄法(核心:类比:异中求同,同中求异)3)其他创新方法:零起点方法、NM法、等价变换法、角色互换法27.政策目标的作用:是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28.政策目标的特征:层次性、多样性、系统性29.确定政策目标遵循的原则: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具体性30.政策方案的设计:是在明确政策目标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设计或规划诸种实现政策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31.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1)轮廓设想主要内容:一是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大致可提出多少个政策备选方案;二是将各种备选方案的轮廓,如行动原则、指导方针、发展阶段、阶段目标等大致勾画出来。

2)细部设计32.方案设计的内容:做什么、为什么做、谁去做、何时做、何地做、怎么做33.方案设计的要点:成本、稳定性、可靠性、牢固性、灵活性、风险性、传播性、功效性、简单性、相容性、可逆性、强韧性34.方案来源:以“与现状相符且尚未实施过的方案”为起点,然后参考他人的经验、案例的调查、类似问题的类推、学者专家的意见、权威人物的要求、参与者的想法、法律条文的规定、技术条件的提供等相关内容,逐渐形成自己的方案框架。

35.方案的寻求方法:消极等待法、主动寻求法、触类旁通法36.预测的含义: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知识和经验为依据,运用各种预测方法和技术,分析和判断所掌握的多种信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可能状态做出合理的估计和推断37.预测性分析的形式:推断、预言、猜测38.预测的方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匿名通信&反复征求意见)、投入-产出分析、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法、马尔可夫模型39.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政策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法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40.领导群体决策:一个领导集体共同进行决策,也即最高管理层的决策集团在一起拍板。

群体参与决策:较低层次的群体成员参与较高层次决策的情况41.冒险转移理论:出于传统和习惯,一般人都认为群体决策较之个人决策而言,会更趋向于谨慎和保守。

但事实上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具有更大冒险性。

原因:责任分散、领导者的作用、社会比较的作用42.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一票否决规则、多数规则、两两对比规则、偏好次序表决规则、赞成投票规则、淘汰投票规则、正负表决规则、等级规定规则{第七章}43.听证适用范围的标准:一个是行为标准,即根据行政行为的性质和种类确定听证范围;另一个是利益标准,即从受行政行为影响的利益或权利的范围出发划定听证范围。

44.行政立法: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行为。

45.听证的具体步骤:通知、确定听证代表、听证会举行、听证笔录(不是行政立法的唯一依据)46.听取民意的其他方式:座谈会、论证会、信函与电子邮件47.政策合法性:1)传统的合法性概念:合法性,是指某种政治系统或政治权力及其实施措施能够让被统治者认为是合理正当的和符合道义的,从而能够加以认可和服从的能力及属性2)广义的政策合法性:政策让被统治者认为是合理正当的和符合道义的,从而能够被认可和服从的能力及属性48.政策的合法化:使政策能够逐渐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

核心在于人们内心对政策道义性、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认可49.政策合法化的两个部分: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政策的合法化50.狭义的政策合法性:从法律角度解释的合法性51.合法的决策主体:决策组织的组建及其享有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授予的。

52.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政策应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一致,内容上不发生抵触53.政策法律化:从狭义的公共政策概念出发,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政策性内容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内容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54.政策法律化的基本条件:必要性、全局性、稳定性、成熟性{第八章}55.政策执行: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包括使政策作用于目标群体,以及使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56.政策执行的特征: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执行的有序性、过程的动态性、执行的协调性、执行的时限性57.政策执行的功能: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检验政策成效、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58.政策执行过程:政策宣传、政策细化、物质与组织准备、组织协调、选择政策试点、政策推广、政策监督59.政策执行的资源: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60.政策接受的三种状态:服从、认同和内化61.政策执行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发挥制度优势、执行手段多样化、实施反馈控制、重视成本-收益分析、阶梯效应与服从成本、破窗理论与环境建设、执行程序与效率62.政策执行人员素质要求: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63.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媒介:直面沟通、电话沟通、会议沟通、E-mail 沟通64.沟通障碍:预言障碍、观念障碍、角色障碍、时空和习俗障碍、心理障碍65.非正式信息: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的信息66.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既定目标、注意政策整合、克服法律迷信、克服“积事”之弊、完善信息沟通、加强权力制衡、弥补执行真空、向“钻空子”的人敬礼{第九章}67.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68.政策评估基本内容: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建议69.政策评估的类型: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前评估和后评估70.评估的主体: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政策的目标群体71.评估客体:政策评估的对象,即所要评估的具体政策。

72.评估的前提:有效性、时间性、必要性、可行性73.评估的内容:政策效果、政策实施成本、政策与环境的互动74.评估标准:事实标准、价值标准75.评估方法:前后对比方法、专家评估法、目标群体评估法、执行群体评估法76.政策评估步骤: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总结与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