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骨不仅坚硬且具一定弹性,抗压力约为15kg/mm2,并有同等的抗张力。这些物理特性是由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骨组织的细胞间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有机质由骨细胞分泌产生,约占骨重的1/3,其中绝大部分(95%)是胶原纤维,其余是无定形基质,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组成的凝胶。无机质主要是钙盐,约占骨重的2/3,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晶,是一种不溶性的中性盐,呈细针状,沿胶原纤维的长轴排列。将骨进行锻烧,去除其有机质,虽然仍可保持原形和硬度,但脆而易碎。如将骨置于强酸中浸泡,脱除其无机质(脱钙),该骨虽仍具原形,但柔软而有弹性,可以弯曲甚至打结,松开后仍可恢复原状。有机质与无机质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化,幼儿骨的有机质较多,柔韧性和弹性大,易变形,遇暴力打击时不易完全折断,常发生柳枝样骨折。老年人有机质渐减,胶原纤维老化,无机盐增多,因而骨质变脆,稍受暴力则易发生骨折。

一。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在真核细胞中,DNA 主要集中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各自的DNA 。原核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核结构,DNA 存在于称为类核的结构区。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 ):主要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细胞的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DNA 分子中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和排列顺序叫做DNA 的一级结构,简称为碱基序列。一级结构的走向的规定为5′→3′。 DNA 的双螺旋模型特点: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一个假设的中心轴右旋相互盘绕而形成。 ?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分的碱基位于侧,链间碱基按A —T ,G —C 配对(碱基配对原则,Chargaff 定律) ?螺旋直径2nm ,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base pair, bp )重复一次,间隔为3.4nm DNA 的双螺旋结构稳定因素 ? 氢键 ?碱基堆集力 ?磷酸基上负电荷被胞组蛋白或正离子中和 DNA 的双螺旋结构的意义 该模型揭示了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 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 DNA 的三级结构 在细胞,由于DNA 分子与其它分子(主要是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形成的高级结构. RNA 类别: ?信使RNA (messenger RNA ,mRNA ):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模板作用; ?核糖体RNA (ribosoal RNA ,rRNA ):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转移RNA (transfor RNA ,tRNA ):在蛋白质合成时起着携带活化氨基酸的作用。 rRNA 的分子结构 特征:? 单链,螺旋化程度较tRNA 低 ? 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后方能发挥其功能

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崧厦中学陈勇教师的教,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启发引导学生会用已学知识,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学习材料(只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质疑,多释疑,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水平(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课前阅读,要求学生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教师先按大纲要求,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这样既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可以是齐读或默读,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

岁月无声,转眼间2020年已是过去。在2020年里,根据县教体局有关名师工作室发展的文件精神,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团结一心,踏实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主要活动及成效 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将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融为一体;以课题 研究为统领,聚焦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以示范引领为特征,促进骨干教师在名师 引领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辐射作用;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骨干教师在 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升学员自身素养 为满足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一年来,我们从加强理论学习入手,以理论学习的方式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自身素养。工作室各位名师在坚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他人,以敬业精神树师表形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全国和本地知名专家、名师博览群书、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以及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以此来感召全体成员。为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大家的理论基础,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我们工作室统一购买了一些教育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同时工作室成员也结合实际找书读,聚焦教育教学问题,交流读书心得、经验。目前,读书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课磨课,提升学员的教学水平 工作室坚持聚焦教学课堂,打造精品课程,引领成员不断丰富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年来,工作室成员分别在永顺三中、永顺县高平金海实验学校,共上了4节较高质量的研究课、示范课。陈老师、胡老师、黄老师等教学各具特色,精彩纷呈,重点突出,朴实中现出华彩,充满逻辑性,归纳有序,学生学得轻松,每节课都充分体现老师们的教学睿智。课前备课也好,课堂生成也好,都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老师启迪智慧,碰撞思维,沟通心灵的教学资源和契机,让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让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收益。课后的磨课、评课中,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新的共识,高效、快速地提升了我们教研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班级:制药工程姓名:朱愿学号:36 摘要:薄荷油是重要的中药原料,近几年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综述薄荷油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比较几种提取薄荷油的方法,并选出最优的方案。利用GC-MS鉴定薄荷油同分异构成分,并展望发展前景。 关键词:薄荷;薄荷油;提取方法;GC-MS;同分异构 1 引言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等。全株具有浓烈的清凉香味,其地上部分干燥后可以入药,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1]。薄荷用途很广,可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工业等。作为中药,其味辛性凉,可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痛、荨麻疹、风疹等[2]。 薄荷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中含1.3%~2%。薄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含量62%~87%,还含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胡椒烯酮、二氢香芹酮、乙酸薄荷酯、乙酸癸酯、乙酸松油酯、反式乙酸香芹酯、苯甲酸甲酯、d一蒎烯、8一蒎烯、p一侧柏烯、柠檬烯、右旋月桂烯、顺式一罗勒烯、反式一罗勒烯、莰烯、1,2一薄荷烯、反式一石竹烯、p一波旁烯、2一已醇、3一戊醇、3一辛醇、d一松油醇、芳樟醇、桉叶素、对伞花烃、香芹酚[3]。薄荷中还含有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其他成分等[4]。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清凉止痒、抗早孕、抗着床、利胆、抑制回肠平滑肌、促透、祛痰、抗真菌、抗病毒等,在医药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所以对薄荷油的研究是必要和重要的。 2 方法与结果 提取方法

漫谈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 2007化教一班222007316011045 王祖龙 摘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物理化学终以一门新的学科出现。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并在化学中占有极重要位置。随着人们不断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服 务。 关键词:物理化学形成发展学科特点前景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在当今,新兴学科层出不穷,但统而观之,它们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很多都是边缘学科(亦称交叉学科,1926年美国首次出现)——横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是随着人们对物质运动形式及固有次序的逐步揭示,是当基础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结果,是人们知识的深化。 化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并且一直以来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一系列化学的分支学科也不断形成,大大的丰富了化学知识,拓展了人们的眼界。在所有化学分支学科中,当属物理化学最为重要。 而物理化学,作为最早形成的第一门边缘学科,被称为交叉学科的典范,是现代化学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在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较漫长而艰难的时期。 一、物理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物理化学”这个术语曾在十八世纪首先被罗蒙诺索夫创用,但是它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基本内容却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才被确定下来。至今其研究内容也都是在当时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发展的。对于物理化学的形成,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杰出的俄国一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W.F.,1853一1932),他为物理化学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在1887年创办了第一份名副其实的专业性期刊:德文的《物理化学杂志》(Zeitschrift physikalische Chemie)121,标志着物理化学的形成.。奥斯特瓦尔德因此被称为“物理化学之父”,也曾被列宁誉为“伟大的化学家和渺小的哲学家”。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前的近代化学初期,化学家往往又是物理学家,他们研究的问题常常相互有关,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例如,1807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观测到气体向真空膨胀后温度没有变化,于是物理学家便据此作出“气体膨胀至真空没有作功”这种结论。又如道尔顿,他起初是一位物理学家,后来才研究化学。他从长期观测气象着手,研究空气组成并得出气体的“微粒说”;再经过对碳的两种氧化物以及多种氢化物的组成的化学分析实验,在1804年正式提出倍比定律,后来将物理原子论(即哲学“微粒说”)发展成为“化学原子论”,成为了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 到了十九世纪下半世纪,随着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此前大量拥现的化学和物理学成就的逐步积累,近代化学迅速向专业化分工,化学家在研究方向及方法上和物理学家终于分道扬镰。物理化学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独立形成的。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以李比希和杜马等为代表的有机化学家。有机化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使得从类型理论向结构理论的发展逐步系统化。同时在这一时期,有少数化学家(有的本来也就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关心物理学的理论和发现,这就使得化学和物理学相结合起来,例如拉乌尔(Raoutt,F.M,1830一1901,法国)、瓦格(Waage,P.1933一1990,娜威)、范霍夫(Van't Hoff,J.H.,1852一1911) 以及能斯特(Nernst,H.W.,1864一1941,德国)等。他们都为物理化学最终成为现代化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是初期物理化学的共同奠基人。 从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以来,近代化学前期到奥斯特瓦尔德创办《物理化学杂志》之间,有着许多与物理化学形成有关的十分重要的史实: 1、关于原子一分子学说

第六章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主编:齐锦生编委: 孔德娟齐锦生许丽辉杨崇辉周秀霞罗湘衡君智炜张晓玲王芳 实验室要求 一、实验课的目的 1、加深理解: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2、掌握技术: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四大基本技术:离心、电泳、层析、比色)及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方法。 3、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4、掌握精髓:科学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要对实验中出现的一切反常现象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生化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1、预习:课前要预习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目的、原理,熟悉操作规程。 2、秩序:自觉遵守纪律,维护教学秩序,不准迟到、早退,保持安静,严禁谈笑打闹,听从教师指导,未经教师同意,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 3、整洁:搞好实验环境和仪器的卫生整洁,实验台面必须保持整洁,仪器药品要井然有序,公用试剂用毕,应立即盖严放回原处,勿使药品试剂撒在实验台面和地面。实验完毕,需将药品试剂排列整齐,仪器要洗净倒置放好。固体废物,如滤纸、棉花、血块不得倒入水池中,以免堵塞下水道;一般性废液可倒入水池中冲走,但强酸强碱或有毒有害溶液必须用水高度稀释后,方可倒入水池中,同时放水冲走,以免腐蚀水管。全体同学由班长安排轮流值日,负责当天实验室卫生、安全和一些服务性工作,经教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节约:使用仪器、药品、试剂及各种物品必须厉行节约,并节约水电。应特别注意保持药品和试剂的纯净,严防混杂、乱用和污染。使用和洗涤仪器应小心仔细,防止损坏,贵重仪器使用前应熟悉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随意开动,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不要自己动手检修,如有损坏按学校规定赔偿。 5、安全:注意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要时刻注意防火、防水、防电、防危险品、防事故,以免发生意外。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乙醚、苯、乙醇、丙酮等易燃品时,不允许在电炉、酒精灯上直接加热。实验中须远离火源,如有危险发生,应首先关掉电源;有机溶剂着火时,勿用水泼,以免扩大燃烧面积,可用沙土、灭火器具灭之。用火时必须严格做到:火着人在,人走火灭。用毕电器后及时切断电源。加热试剂、液体时,管口不要对人,要十分小心操作,避免灼伤人。实验室内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有毒物品尤其如此。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复习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第二节: 1、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3、正是由于双耳,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4、听到声音的三个条件是:(1)有发声体的振动产生声音;(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3)有健康的耳朵接收声音,并且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第三节: 1、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3、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 4、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类的发声频率范围是85Hz至1100Hz,比听觉频率范围窄且在听觉频率范围内。狗等动物能够听到次声波;大象等动物能够发出和听到次声波;蝙蝠能够发出和听到超声波。 5、物理学中,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决定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是振幅。 6、因为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一般不同,所以声音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音色。确定和区别不同发声体的声音主要是利用音色。 第四节: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光污染。 4、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5、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 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djs 第 1 页 2013-4-5 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薄荷的化学成分及采收加工的研究概况 本文主要针对薄荷的化学成分及采收加工对其物质基础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薄荷的栽培及采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薄荷;化学成分;采收加工;综述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栽培薄荷历史悠久,民间很早就将鲜薄荷作为蔬菜食用,后有人将薄荷叶晒干后泡茶,自唐代始作为药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省。主产于江苏,以江苏太仓出产的薄荷质量最佳,称为“苏薄荷”。其茎叶有特殊香味,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现代医学常将其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痛、口舌生疮、风疹、麻疹、胸腹胀闷和抗早孕,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其所含薄荷脑和薄荷油等成分在医药上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本草纲目》记载:“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莳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入药以苏产为胜。”薄荷性辛,凉。归肺、肝经。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1]。我国历来是薄荷脑和薄荷油的出口大国,对薄荷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现就薄荷化学成分及采收加工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 薄荷的化学成分 1.1 挥发性成分 薄荷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薄荷的挥发性成分为醇、酮、酯、萜类化合物。苏越等[2]以准确质量测定和保留指数GC-MS分析了薄荷中6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含有左旋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左旋薄荷醇(Menthol)、胡薄荷酮(Pulegone)、胡椒酮(Piperitone)、胡椒烯酮(Piperitenone)、二氢香酮(Dihydrocarvone)、香桧烯(Sabinene)、乙酸薄荷酯(Menthyl acetate)、乙酸癸酯(Decylacetate)、乙酸松油酯(Terpinyl acetat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β-侧柏烯(β-Thujene)、柠檬烯(Limonene)、右旋月桂烯(Myrcene)、顺式罗勒烯(Cis-ocimene)、1,2-薄荷烯(1,2-menthene)、β-波旁烯(β-Bourbonene)、吉玛烯(Germacrene)、反式罗勒烯(Trans-ocimene)、2-己醇(2-hexanol)、3-戊醇(3-pentol)、3-辛醇(3-octanol)、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芳樟醇(Linalool)、桉叶素(Cineole)、对伞花烃(P-cymene)。 1.2 黄酮类成分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薄荷中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是两类,其中黄酮化合物数量较多,黄酮醇类化合物则较少。目前已经从薄荷中分离出来的黄酮化合物,主要

氨三乙酸 化学式CH6N9O6,分子量191.14,结构式N(CH2COOH)3,白色棱形结晶粉末,熔点246~249℃(分解),能溶于氨水、氢氧化钠,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pH为2.3,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中可生成水溶性一、二、三碱性盐。属于金属络合剂,用于金属的分离及稀土元素的洗涤,电镀中可以代替氰化钠,但稳定性不如EDTA。 丙酮 最简单的酮。化学式CH3COCH3。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无色有微香液体。易着火。比重0.788(25/25℃)。沸点56.5℃。与水、乙醇、乙醚、氯仿、DMF、油类互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2.89~12.8%(体积)。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卤化、加成、缩合等反应。广泛用作油脂、树脂、化学纤维、赛璐珞等的溶剂。为合成药物(碘化)、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冰乙酸 化学式CH3COOH。分子量60.05。醋的重要成份。一种典型的脂肪酸,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比重1.049。沸点118℃,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纯品在冻结时呈冰状晶体(熔点16.7℃),故称“冰醋酸”,能参与较多化学反应。可用作溶剂及制造醋酸盐、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维尼纶纤维的原料。 苯酚 简称“酚”,俗称“石炭酸”,化学式C6H5OH,分子量94.11,最简单的酚。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因被氧化变为粉红,有毒!并有腐蚀性,密度1.071(25℃),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稍溶于水,在65℃以上能与任何比与水混溶,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丙三醇、二硫化碳中,有弱酸性,与碱成盐。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用以制备水杨酸、苦味酸、二四滴等,也是合成染料、农药、合成树脂(酚醛树脂)等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低浓度能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和中耳炎等。高浓度则产生腐蚀作用。 1,2-丙二醇 化学式CH3CHOHCH2OH,分子量76.10,分子中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外消旋体为吸湿性粘稠液体;略有辣味。比重1.036(25/4℃),熔点-59℃,沸点188.2℃、83.2℃(1,333Pa),与水、丙酮、氯仿互溶,溶于乙醚、挥发油,与不挥发油不互溶,左旋体沸点187~189℃,比旋光度-15.8。丙二醇在高温时能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与醋酸。为无毒性抗冻剂。可用于酿酒、制珞中,是合成树脂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注射剂、内服药的溶剂与防腐剂,防腐能力比甘油大4倍,此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 丙三醇 学名1,2,3-三羟基丙烷,分子式C3H8O3,分子量92.09,有甜味的粘稠液体,甜味为蔗糖的0.6倍,易吸湿,对石蕊试纸呈中性。比重1.26362(20/20℃)。熔点7.8℃,沸点290℃(分解)167.2℃(1,3332Pa)。折光率1.4758(15℃),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其水溶液(W/W水)的冰点:10%,-1.6℃;30%,-9.5℃;50%,-23℃;80%,-20.3℃。与水、乙醇互溶,溶于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油类。可以制备炸药(硝化甘油)、树脂(醇酸树脂)、润滑剂、香精、液体肥皂、增塑剂、甜味剂等。在印刷、化妆品、烟草等工业中作润滑剂。医学上可用滋润皮肤,防止龟裂;作为栓剂(甘油栓)可用作通便药。切勿与强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爆炸。 蓖麻油 化学式C57H104O9,分子量933.37。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凝固点-10℃,比重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薄荷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主要针对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薄荷在临床应用上提供更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薄荷;药理作用;综述 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entha haplocalyx Abstract: Mentha haplocalyx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taken for its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vide updat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nt. Key word s: Mentha haplocalyx;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番荷菜等。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关于薄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本草》,薄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1]。现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2]。野生的薄荷有椒样薄荷、欧薄荷、留兰香等。薄荷富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等。此外薄荷还含黄酮类、有机酸和氨基酸成分[3-5].。现对近年来薄荷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做一概述。 1、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序号符 号 中 文 读音 原子 量 外层 电子 常见化 合价 分类英文名英文名音标其它 1 H 氢轻 1 1s1 1、-1 主/非 /其 Hydrogen ['haidr?d??n] 最轻 2 He 氦害 4 1s2 主/非 /稀 Helium ['hi:li?m] 最难液化 3 Li 锂里7 2s1 1 主/碱Lithium ['liθi?m] 活泼 4 Be 铍皮9 2s2 2 主/碱 土 Beryllium [be'rili?m] 最轻碱土金属元素 5 B 硼朋10.8 2s2 2p1 3 主/类Boron ['b?:r?n]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的非金属元素 6 C 碳探12 2s2 2p2 2、4、-4 主/非 /其 Carbon ['kɑ:b?n] 沸点最高 7 N 氮蛋14 2s2 2p3 -3 1 2 3 4 5 主/非 /其 Nitrogen ['naitr?d??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 8 O 氧养16 2s2 2p4 -2、-1、2 主/非 /其 Oxygen ['?ksid??n] 地壳中最多 9 F 氟福19 2s2 2p5 -1 主/非 /卤 Fluorine ['flu?ri:n] 最活泼非金属,不能 被氧化 10 Ne 氖乃20 2s2 2p6 主/非 /稀 Neon ['ni:?n] 稀有气体 11 Na 钠那23 3s1 1 主/碱Sodium ['s?udi?m] 活泼 12 Mg 镁每24 3s2 2 主/碱 土 Magnesium [mæɡ'ni:zi?m] 轻金属之一 13 Al 铝吕27 3s2 3p1 3 主/金 /其 Aluminum [,ælju'minj?m]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 金属 14 Si 硅归28 3s2 3p2 4 主/类Silicon ['silik?n] 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 15 P 磷林31 3s2 3p3 -3、3、5 主/非 /其 Phosphorus ['f?sf?r?s] 白磷有剧毒 16 s 硫留32 3s2 3p4 -2、4、6 主/非 /其 Sulfur ['s?lf?] 质地柔软,轻。与氧 气燃烧形成有毒的 二氧化硫 17 Cl 氯绿35.5 3s2 3p5 -1、1、3、 5、7 主/非 /卤 Chlorine ['kl?:ri:n] 有毒活泼 18 Ar 氩亚40 3s2 3p6 主/非 /稀 Argon ['ɑ:ɡ?n]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稀有气 体 19 K 钾假39 4s1 1 主/碱Potassium [p?'tæsj?m] 活泼,与空气或水接触发生反应,只能储存在煤油中 20 Ca 钙盖40 4s2 2 主/碱 土 Calcium ['kælsi?m] 骨骼主要组成成分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一、新 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新课程的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的学生观: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新课程的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物理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教师应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2、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

甲醇 MSDS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木精;木醇英文名: Methyl 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CH4O 分子量: 32.04 CAS号: 67-56-1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97.8 沸点: 64.8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 1.11 饱和蒸汽压(kPa):13.33/21.2℃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7.95 燃烧热(kj/mol):727.0 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3] 甲醇可以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I)和二氧化碳(IV)。另外,甲醇也和氟气会产生猛烈的反应。[4] 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 燃烧。燃烧反应式为: CH3OH + O2 → CO2 + H2O 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例如:① 与氯化钙形成结晶状物质CaCl2·4CH3OH,与氧化钡形成B aO·2CH3OH的分子化合物并溶解于甲醇中;类似的化合物有MgCl2·6CH3OH、CuSO4·2CH3OH、CH3OK·CH3OH、AlCl3·4CH3OH、AlCl3·6CH3OH、AlCl3·10CH3OH等;② 与其他醇不同,由于-CH2OH基与氢结合,氧化时生成的甲酸进一步氧化为CO2;③ 甲醇与氯、溴不易发生反应,但易与其水溶液作用,最初生成二氯甲醚(CH2Cl)2O,因水的作用转变成HCHO与HCl;④ 与碱、石灰一起加热,产生氢气并生成甲酸钠;CH3OH+NaOH→HCOONa+2H2;⑤与锌粉一起蒸馏,发生分解,生成 CO和H2O。[2] 产品用途 1.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 有机产品。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还是重要的溶剂,亦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第1~30小题,请从4个选项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第31~40小题,请从4个选项中选出2个正确答案) 1、天冬氨酸的pK1(-COOH)=2.09,pK2(-NH3+)=9.82,pK3(-R)=3.86,其等电点是 A、(pK1+pK2)/2 B、(pK2+pK3)/2 C、(pK1+pK3)/2 D、(pK1+pK2+pK3)/2 2、对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时 A、有一个自由的α-NH2和一个自由的α-COOH B、只有自由的α-NH2 C、只有自由的α-COOH D、有一个以上自由的α-NH2和α-COOH 3、蛋白质变性在于 A、一级结构被破坏 B、亚基的解聚 C、空间构象的破坏 D、辅基的脱落 4、下列氨基酸中哪些不是蛋白质的组分? A、组氨酸 B、鸟氨酸 C、谷氨酸 D、亮氨酸 5、免疫球蛋白是一种 A、糖蛋白 B、脂蛋白 C、简单蛋白 D、铜蛋白 6、酶制剂纯度的主要指标是 A、蛋白质的浓度 B、酶的总量 C、酶的总活力 D、酶的比活力 7、变构酶一般是一种 A、单体酶 B、寡聚酶 C、多酶复合体 D、米氏酶

8、tRNA在发挥其功能时的两个重要部位是 A、反密码子臂和反密码子环 B、氨基酸臂和D环 C、C环和可变环 D、氨基酸臂和反密码子环 9、哺乳动物细胞核糖体的大亚基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10、下列哪个试剂常用于鉴定肽链N端的氨基酸 A、溴化氰 B、尿素 C、苯异硫氰酸酯 D、胰凝乳蛋白酶 11、对DNA片段做物理图谱分析,需要用 A、核酸外切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DNA聚合酶 12、可预防夜盲症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 B、维生素A C、维生素D D、维生素C 13、下列激素中不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是 A、生长激素 B、加压素 C、促黄体生成激素 D、促卵泡激素 14、生理条件下,膜脂大都处于什么状态? A、液态 B、固态 C、液晶相 D、凝胶相 15、胆固醇是 A、苯的衍生物 B、17-酮类胆固醇 C、酸性固醇 D、所有类固醇的前体 16、α-淀粉酶的特征是 A、耐70o C左右高温 B、不耐70o C左右高温 C、在pH为3.3时活化 D、在pH为3.3时活性高 17、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是 A、醛缩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烯醇化酶 D、3-磷酸甘油脱氢酶 18、在动物细胞中,下列物质不能转变为糖的是 A、草酰琥珀酸 B、甘油 C、乙酰辅酶A D、3-磷酸甘油醛 19、氰化物中毒时呼吸链中受抑制的部位存在于

2018年度物理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岁月无声,转眼间2018年已是过去。在2018年里,根据县教体局有关名师工作室发展的文件精神,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团结一心,踏实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主要活动及成效 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将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融为一体;以课题研究为统领,聚焦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以示范引领为特征,促进骨干教师在名师引领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辐射作用;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骨干教师在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升学员自身素养 为满足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一年来,我们从加强理论学习入手,以理论学习的方式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自身素养。工作室各位名师在坚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他人,以敬业精神树师表形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全国和本地知名专家、名师博览群书、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以及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以此来感召全体成员。为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大家的理论基础,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我们工作室统一购买了一些教育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同时工作室成员也结合实际找书读,

聚焦教育教学问题,交流读书心得、经验。目前,读书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课磨课,提升学员的教学水平 工作室坚持聚焦教学课堂,打造精品课程,引领成员不断丰富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年来,工作室成员分别在永顺三中、永顺县高平金海实验学校,共上了4节较高质量的研究课、示范课。陈老师、胡老师、黄老师等教学各具特色,精彩纷呈,重点突出,朴实中现出华彩,充满逻辑性,归纳有序,学生学得轻松,每节课都充分体现老师们的教学睿智。课前备课也好,课堂生成也好,都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老师启迪智慧,碰撞思维,沟通心灵的教学资源和契机,让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让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收益。课后的磨课、评课中,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新的共识,高效、快速地提升了我们教研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年来,部分工作室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有了一定改变,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 进行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 我们以十三五省规划课题《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在民族地区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探究》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走课题研究之路,使每位老师都能研究出成

物理化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 (A) 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 (B) 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 (C) 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 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 (D) 分子间无作用力, 分子本身无体积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表明了气体的p、V、T、n、这几个参数之间的定量关 系,与气体种类无关。该方程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气体定律,这三个气体定律是 (A) 波义尔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和分压定律 (B) 波义尔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C) 阿伏加德罗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和波义尔定律 (D) 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和波义尔定律 3.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5.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B) 稀溶液(C) 所有气体(D) 理想气体 6.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不可逆循环过程(B) 可逆循环过程 (C)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7.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8.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 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9.关于热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系统处于热平衡时, 系统的温度一定等于环境的温度 (B) 并不是所有热力学平衡系统都必须满足热平衡的条件 (C) 若系统A与B成热平衡, B与C成热平衡, 则A与C直接接触时也一定成热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