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肛周脓肿的超声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文章肛周脓肿的超声诊断
概述
肛周脓肿又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发病原因一般是Herrmann 和Desfosses肛腺的感染所致。
在肛管周围大约有六个这样的腺体组织,通常位于上皮下层,括约肌间隙或外括约肌层,并伴有伸入到位于齿状线的Morgagne肛管隐窝基底部的腺管。
(一部分人该腺体位于齿状线的上方或下方)。
腺体的感染可以导致脓肿形成,并可以向多个方向扩散,通常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通路扩散。
临床一般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分为五类:
(1)黏膜下脓肿,位于肠黏膜下,起源于肛管隐窝的感染。
(2)括约肌间脓肿,占肛周脓肿的2%~5%。
这种脓肿发生在括约肌间平面,可以向头侧(高位)或者脚侧(低位)扩散。
(3)肛门周围脓肿,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生率占40%~45%。
临床表现为肛缘外围可见一表浅伴有明显触痛的肿块,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特征,在不同时期可表现为触痛性硬结或者有明显波动感的肿块。
(4)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发病率占20%~25%,表现为患侧臀部可见一面积较大、红斑样、质地较硬并伴有触痛的肿块,但部分患者脓肿所处位置较深,局部症状并不明显,这种患者仅仅只是表现为肛门严重的疼痛和高热。
(5)肛提肌上脓肿,相对少见,在肛周脓肿的发病率中不足2%~3%。
一般是由括约肌间隙脓肿或者经括约肌脓肿向头侧蔓延形成,也有极少部分是由盆腔炎(克罗恩病、憩室炎、输卵管炎)或盆腔手术引起。
黏膜下脓肿
1. 临床表现黏膜下脓肿位于肠黏膜下,一般情况下脓肿由于肠腔内压力较大,会向外侧膨胀,导致其外侧内括约肌受到挤压,出现移位、变薄或显示不清,同时相应部位外括约肌会出现不同幅度的位移。
2.声像图表现超声图像显示脓肿位于肠黏膜下,此时可见肠壁正常层次结构消失,被脓肿强行撕裂后,无法分辨正常组织层次,严重者,肠黏膜也会显示不清,同时脓肿外形不规则,脓肿壁一般较完整,但脓肿壁厚薄不均匀,内侧缘较毛糙,内部回声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均匀,可见到细密低回声群,而在少数脓肿完全液化后,脓肿内部呈无回声,后方回声明显增强,此时脓肿张力较大,外形会呈现类似椭圆形结构。
病灶范围内肛管或直肠壁层次结构消失,但同时内括约肌会因为受到脓肿压迫,而向下方移位,被强行拉伸后变薄甚至消失,联合纵肌有时也会受到脓肿炎性波及,回声较正常联合纵肌较低,相应范围内的外括约肌也会受到脓肿的挤压,向下方移位,组织回声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图17-3-1)。
图17-3-1 黏膜下脓肿
脓肿边界较清晰,壁厚薄不均,内壁毛糙,内部可见细密稍低回声群
CDFI显示在脓肿周围血流信号增多,以细小动脉为主,RI为0.45(±0.15)。
在三维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脓肿以及周围组织的整体情况,
脓肿成像为位于肠黏膜下的不规则空腔结构,内壁毛糙,可见细密点状图像信息,病灶范围内肠壁结构呈现撕裂状改变,内括约肌变薄并出现移位,部分内括约肌无法成像,外括约肌出现相应位移(图17-3-2)。
图17-3-2 脓肿立体成像
立体成像见脓肿呈不规则溶洞样空腔结构,肠壁呈现撕裂状改变,内外括约肌不同程度移位
3.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
(1)与肠黏膜下血肿相鉴别:此病临床表现同样存在肛门坠胀不适,肛门刺激症状明显,超声表现为肿块包膜完整,壁光滑,与脓肿的炎性囊壁有明显区别,而且张力明显大于脓肿,往往向肠腔内凸起,对周围组织的推挤压迫效应没有脓肿那么明显,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存在细密的点状低回声群,或絮状、片状,甚至团状稍高回声。
CDFI显示在血肿周围无血流信号,或只有少许点状血流信号,频谱往往无法测出。
(2)与直肠下段-肛管癌性病变相鉴别:临床表现除了肛门坠胀不适,同时还伴有大便性状和习惯的改变,患者会出现黏液便、血便等。
超声表现变化多样,以实性包块居多,边界欠清晰或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杂乱,累及范围内肠壁层次结构紊乱消失,并没有脓肿的那种撕裂样改变,而且很容易突破肠壁,向周围组织内浸润性生长,一旦突破到肠周组织内,可见明显蟹足样或树根状改变,与脓肿的毛刺样炎性反应有明显区别,癌肿内部血流丰富,并伴有一条或者多条穿支血流信号,频谱呈高阻低排型改变。
浸润性癌变,除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外,在超声表现上存在很大混淆性,超声图像上大多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病变,边界不清,呈弥漫性浸润生长,无包膜,血流信号往往不太丰富,此时可以适当调高增益,并调低CDFI流速标尺,可见肿块是实性结构,而且内部存在血流信号,与脓肿内部无血流存在明显区别。
括约肌间脓肿
1.临床表现
括约肌间脓肿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间隙内,或位于外括约肌各层间隙内,超声图像可见在括约肌间隙内有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团,边界清晰或欠清晰,有包膜或无包膜存在,可在括约肌间隙内蔓延,并沿内外括约肌向头侧及脚侧蔓延,导致整个肛管至直肠中下段受到炎性累及,脓肿内部完全液化时,脓肿内部呈极低回声或无回声。
脓液黏稠时,内部可见细密的点状稍低回声群,有明显包膜的脓肿,张力一般较大,不易沿括约肌间隙向上下两侧蔓延,反而会推挤内外括约肌,向内或向外侧移位,并出现明显的挤压征象。
2.声像图表现
无包膜的脓肿较易侵犯括约肌(内括约肌更易受到侵犯),超声图像上无法显示局部内括约肌,呈现连续中断的情况,外括约肌内侧缘回声明显减低,肌纹理显示模糊不清晰,而且肌束之间的间隙明显增大。
CDFI显示脓肿周围仅能见到点状的血流信号,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频谱较难测出。
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可以看到在括约肌间隙内出现占位效应明显的空腔结构,边界欠清晰,内侧壁毛糙,部分患者空腔内可见点状图像信息,在病灶范围内括约肌明显变薄,位置出现移位,当受到炎症侵犯时,肌层图像信息会出现部分缺失或成像不清晰(图17-3-3)。
3.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
(1)与括约肌间血肿相鉴别:这种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外伤史,造成局部损伤,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在括约肌间隙内形成局限性的血肿,超声表现为无包膜的不规则低回声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斑点状强回声。
CDFI显示周边及内部均无血流信号,或仅在某一点出现间隙或连续的血流信号,提示该处毛细血管破裂,有持续出血情况的存在。
(2)与局限于括约肌间隙内的窦道相鉴别:此类疾患临床表现为肛门持续性疼痛,便中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等全身表现,超声图像表现为内外括约肌间隙内条索状低回声,一侧开口于肛管壁或体表,对其周围组织无明显压迫症状。
本原创内容引自《浅表器官超声诊断与临床检查规范(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