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与线性代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家与线性代数

在高等代数中,一次方程组(即线性方程组)发展成为线性代数理论;而—、二次方程发展成为多项式理论。前者是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型论、不变量论和张量代数等内容的一门近世代数分支学科,而后者是研究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任意次方程的一门近世代数分支学科。作为大学课程的高等代数,只研究它们的基础。1683年关孝和(日本人)最早引入行列式概念(一说为莱布尼兹)。关于行列式理论最系统的论述,则是雅可比1841年的《论行列式的形成与性质》一书。在逻辑上,矩阵的概念先于行列式的概念;而在历史上,次序正相反。凯莱在1855年引入了矩阵的概念,定义了矩阵的运算,零矩阵和单位矩阵,逆矩阵等等,在1858年发表了关于这个课题的第一篇重要文章《矩阵论的研究报告》。19世纪,行列式和矩阵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出现了千余篇关于这两个课题的文章。但是,它们在数学上并不是大的改革,而是速记的一种表达式。不过已经证明它们是高度有用的工具。

莱布尼兹(Gottfriend Wilhelm Leibniz,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1646~1716)

莱布尼兹1646年7月1日,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的一个书香之家,是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661年,15岁的莱布尼兹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在听了教授讲授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课程后,莱布尼茨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667年,莱布尼兹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论组合的艺术》。这是一篇关于数理逻辑的文章,其基本思想是想把理论的真理性论证归结于一种计算的结果。这篇论文虽不够成熟,但却闪耀着创新的智慧和数学的才华,后来的一系列工作使他成为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1672年,莱布尼茨深受惠更斯的启发,决心钻研高等数学,并研究了笛卡儿、费尔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开始创造性的工作。

莱布尼兹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在大学当教授。他平时从不进教堂,因此他有一个绰号Lovenix,即什么也不信的人。1793年,汉诺威人为他建立了纪念碑;1883年,在莱比锡的一座教堂附近竖起了他的一座立式雕像;1983年,汉诺威市政府照原样重修了被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莱布尼兹故居”,供人们瞻仰。

作为一个数学家,莱布尼兹的声望虽然是靠他在微积分的创建中建树起来的,但他对其它数学分支也是有重大贡献的,例如他引入了行列式的概念,并提出了有关行列式的某些理论等等。

关孝和(日本数学家,1642—1708)

关孝和出身于武士家庭,据载曾随数学名家高原吉种学数学,人称数学神童。后长期在江户任贵族家府家臣,掌管财赋,直到1706年退职。他是日本传统数学-和算的奠基人,也是关氏学派(或称关流)的创始人,在日本被尊称为算圣。生前仅有一部《发微算法》(1674)出版,逝后又由学生荒木村英整理出版了一部遗稿《括要算法》(1709)。另有多种学派内部秘传的抄本著作,如《三部抄》。主要成就有:改进了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中的天元术算法,开创了和算独有的笔算代数;建立了行列式概念及其初步理论;完善了中国传入的数字方程的近似解法;发现方程正负根存在的条件;勾股定理、椭圆面积公式、阿基米得螺线、圆周率的研究;开创“圆理”(径、弧、矢间关系的无穷级数表达式)研究;幻方理论;连分数理论等等。

范德蒙(Vandermonde, Alexandre Theophile法国数学家,1735~1796)

范德蒙1735年生于巴黎。蒙日的好友。1771年成为巴黎科学院院士。1796年1月1日逝世。范德蒙在高等代数方面有重要贡献。他在1771年发表的论文中证明了多项式方程根的任何对称式都能用方程的系数表示出来。他不仅把行列式应用于解线性方程组,而且对行列式理论本身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是行列式的奠基者。他给出了用二阶子式和它的余子式来展开行列式的法则,还提出了专门的行列式符号。他具有拉格朗日的预解式、置换理论等思想,为群的观念的产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稍后,数学家贝祖,1730-1783) 将确定行列式每一项符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利用系数行列式概念指出了如何判断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

柯西(Cauchy,Augustin Louis,1789-1857)

范德蒙德之后,在行列式的理论方面,又一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是另一位法国大数学家柯西。

1815 年,柯西在一篇论文中给出了行列式的第一个系统的、几乎是近代的处理。他第一个把行列式的元素排成方阵,采用双足标记法;引进了特征方程的术语;改进了拉普拉斯的行列式展开定理并给出了一个证明等。

雅可比(Jacobi,CarlGustavJacob,德国数学家,1804~1851)

雅可比1804年12月10日生于波茨坦,1851年2月18日卒于柏林。1821年入柏林大学,1824年为柏林大学无薪教师,1825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26年到柯尼斯堡大学任教,1832年为教授。1844年起接受普鲁士国王的津贴,在柏林大学任教。在柯尼斯堡大学任教18年,同天文学家、数学家.贝塞尔、物理学家.诺伊曼3人成为复兴德国数学的核心。

雅可比在数学方面最主要的成就是和挪威数学家.贝塞尔相互独立地奠定了椭圆函数论的基础,引入并研究了θ函数和其他一些超越函数。他对阿贝尔函数也作了研究,还发现了超椭圆函数。他对行列式理论也作了奠基性的工作,给出了函数行列式求导公式。在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中,他引进了“雅可比行列式”,并应用在多重积分的变量变换和函数组的相关性研究中。他的工作还包括代数学、变分法、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以及数学史的研究。雅可比在分析力学、动力学以及数学物理方面也有贡献。

克莱姆(Cramer, Gabriel,瑞士数学家1704-1752)

克莱姆1704年7月31日生于日内瓦,早年在日内瓦读书,1724 年起在日内瓦加尔文学院任教,1734年成为几何学教授,1750年任哲学教授。他自1727年进行为期两年的旅行访学。在巴塞尔与约翰.伯努利、欧拉等人学习交流,结为挚友。后又到英国、荷兰、法国等地拜见许多数学名家,回国后在与他们的长期通信中,加强了数学家之间的联系,为数学宝库也留下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他一生未婚,专心治学,平易近人且德高望重,先后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柏林研究院和法国、意大利等学会的成员。

主要著作是《代数曲线的分析引论》(1750),首先定义了正则、非正则、超越曲线和无理曲线等概念,第一次正式引入坐标系的纵轴(Y轴),然后讨论曲线变换,并依据曲线方程的阶数将曲线进行分类。为了确定经5个点的一般二次曲线的系数,应用了著名的“克莱姆法则”,即由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确定方程组解的表达式。该法则于1729年由英国数学家马克劳林得到,1748年发表,但克莱姆的优越符号使之流传。

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法国数学家、天文家,1749—18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