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急性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应激是个体通过对外在刺激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并会引起明显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反应。它导致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表现为身心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急性应激是指突发意外事件所引起的人的较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在现代生活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急性应激现象在所难免。处理不好,将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对急性应激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1]。某年某工程处开凿隧道,因石质不好出现塌方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事故发生后,幸存者出现了严重的急性应激反应,一些人表现出严重的生理与心理症状。我们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到达现场,开展积极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突发事故后幸存者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与幸存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心理测验,以及团体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我们发现了由事故而导致的主要心理问题。

1.1明显的躯体症状一些人出现头痛、胃痛、恶心想吐、头晕、胸部发闷、呼吸不畅、浑身难受、食欲不振等,这些都是急性应激后的明显生理反应。

1.2负性情绪弥漫相当多的当事人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想起来就想哭;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恐惧和害怕,怕建筑物倒塌,晚上不敢去厕所,更有人开始怕鬼,不敢碰遇难者的物品;烦躁和焦虑,总想发泄,有人想找人吵架或打架,坐卧不安,心神不宁;对家人过分担心,总怕家里出什么意外;有的人则不愿意与人接触,压抑和郁闷,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和热情,甚至有轻生的想法。

l.3心理压力明显增大一些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人总是不自觉地回忆起令人悲伤的情景;有的人沉浸在内疚、自责之中不能自拔,感觉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在灾害面前表现得无能为力;有相当多的人晚上失眠或者被恶梦惊醒。

1.4对事故的认识偏激一些人,特别是与伤亡人员有较深交往和感情的人,认为这样的伤亡无法接受和无法令人容忍,有强烈的失落感;有的人认为这种付出太不值得,感到人的生命太脆弱;有的人想早点回家,希望尽快离开工程队。

1.5性格和行为发生明显变化有的人原来非常开朗,现在却寡言少语;有的人变得沾火就着,爱吵架甚至动手;部分人变得懒散,总是无精打采;还有的人过于警觉,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甚至进到建筑物内就有要倒塌的感觉。

2心理干预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面对施工人员因急性应激反应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从多个角度开展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心理干预。

2.1认真调查,准确了解幸存者心理动向到现场后,我们连夜对幸存者进行访谈,在听取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情况后,又亲自找心理问题比较重并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员谈话,争取做到切实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使心理干预更有针对性。

2.2调整认知,改变观念为了克服由于事故而带来的消极认知,帮助施工人员树立正确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用了较长的时间,对相关人员分4次进行了题为“保持乐观生活态度,积极维护心理健康”的心理教育,使他们重新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念。

2.3有的放矢,解决心理问题在教育的同时,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集体心理咨询和疏导。对他们提出的100多个问题一一给予解答,初步解决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

2.4振作精神,积极开展心理训练为了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我们建议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恢复业余时间的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不仅把心理自我调控方法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还具体运用放松、集体心理训练等活动给他们减压。

2.5个别辅导,不留隐患针对个别人员反应强烈的现状,我们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用谈话、改变认知、调整情绪、放松、行为训练和催眠等方法,进行了单独的、面对面的心理干预。

3心理干预后的心理变化

经过我们进行积极、及时和有效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大多数人的心理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1情绪上的变化经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很多人情绪有了积极的改变,不再压抑和郁闷,心情开朗了许多;恐惧情绪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许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走出了事故的阴影,不再悲伤和自责;那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也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3.2认识上的变化相当多的人学会了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认为与其悲悲切切地度过每一天,不如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健康的重要,希望自己更加健康快乐地活着;对事故也有了比较客观的看法。

3.3掌握了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一些人学会了心理自我调节,如通过认知来调整心态;通过情绪控制来控制行为;通过控制呼吸、放松等来控制心理和行为等。

3.4行为上的改变晚上走路不再害怕,也不再萎靡不振;晚上不再失眠;开始了正常的娱乐活动,如打扑克等,恢复了往日正常的行为方式。

3.5生理上的症状基本消失

4对心理干预的再认识

通过对此次因事故而导致的急性应激的心理干预,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收获,也愈发感到心理干预的必要,并对心理干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面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出现各种急性应激障碍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平时对急性应激的预防以及应激后的及时有效的干预。

4.1提高应激耐受力人对应激的耐受能力,就是对应激的忍耐限度、容忍能力。也就是说,在这个可容忍的范围内,人们可以接受一定的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也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超出了这样的范围,这些刺激将引起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反应。

4.1.1要提高认知水平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还包括个人的道德、信念、价值观、人格特征和生活经验等因素。

4.1.2要灵活应用应付方法和策略面对应激,人们可能作出各种行为反应或采取各种自卫机制。这些应付方法和策略分别适合不同的场合,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运用多角度思维的方法接受眼前发生的意外事情,用“合理化”的方法安慰自己等。

4.1.3要增强适应能力人的适应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地培养起来的。人应该学会接受新的环境、新的事物,也应该学会逐渐改变自己,以不断提高适应能力。

4.2培养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在应激条件下能从实际出发,对周围环境作客观观察和分析,从而能作出正常、有效的反应;在平时能面对现实,以切合实际的方法处理问题,善于与工友、同事相处,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良好,能获得社会支持。因此,健康的人格有益于心身健康,自然也有益于提高应付应激的能力。

4.3继续加强对应激后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指根据人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对人的心理问题加以疏通和引导,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问题不会由于几次心理疏导就全部解决,也不会由于原有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就不再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心理问题增多、压力增大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因此,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对那些经历过事故的人和心理问题的重点人,更应该加强心理疏导工作。

4.4谋求社会支持应激发生后谋求社会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健康、友好、协调的关系,在需要时能相互帮助和支持。可以广泛发动亲友和社会各界关心相关人员,因为来自于亲人、亲友和社会各方面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理解和照顾,可以帮助他们稳定情绪,改变应激情境下消极情绪状态、不良行为和自我认知评价降低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