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联惯导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无框架锁定系统,允许全方位(全姿态)工作。
(4)除能提供平台式系统所能提供的所有参数外,还可以提供沿弹 体三个轴的速度和加速度信息。
缺点:

但是,由于在捷联惯导系统中,惯性元件与载体直接固连, 其工作环境恶劣,对惯性元件及机(弹)载计算机等部件也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要求加速度表在宽动态范围内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 且能数字输出。
1.4捷联惯导系统的精度

惯性导航和制导系统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要求极高, 如加速度计分辨率通常为0.0001g~0.00001g,陀螺随机漂 移率为0.01°/小时甚至更低,并且要求其有大的测量范围, 如军用飞机所要求的测速范围应达10的9次方(0.01°/小 时~400°/秒)。因此,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属于精密仪表范 畴。

“数学解析平台”的原理简图
捷联惯导优点:

捷联惯导系统和平台式惯导系统一样,能精确提供载体的姿态、地 速、经纬度等导航参数。但平台式惯导系统结构较复杂、可靠性较 低、故障间隔时间较短、造价较高,为可靠起见,通常在一个运载 体上要配用两套惯导装臵,这就增加了维修和购臵费用。在捷联惯 导系统中,由于计算机中存储的方向余弦解析参考系取代了平台系 统以物理形式实现的参考系,因此,捷联惯导系统有以下独特优点。 (1)去掉了复杂的平台机械系统,系统结构极为简单,减小了系统 的体积和重量,同时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维修,提高了可靠性。 (2)无常用的机械平台,缩短了整个系统的启动准备时间,也消除 了与平台系统有关的误差。


为测量基准,它不再采用机电平台,惯性平台的功能由计算 机完成,即在计算机内建立一个数学平台取代机电平台的功 能,其飞行器姿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到,故有时也称其 为"数学平台",这是捷联惯导系统区别于平台式惯导系统的 根本点。由于惯性元器件有固定漂移率,会造成导航误差, 因此,远程导弹、飞机等武器平台通常采用指令、GPS或其 组合等方式对惯导进行定时修正,以获取持续准确的位臵参 数。如采用指令+捷联式惯导、GPS+惯导(GPS/INS)。美国 的战斧巡航导弹采用了GPS+INS +地形匹配组合导航。
工作原理

惯导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 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之后将 其变换到导航坐标系,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 和位臵信息等。对捷联惯导系统而言,平台的作用和概念体 现在计算机中,它是写在计算机中的方向余弦阵。直接安装 在载体上的惯性元件测得相对惯性空间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是沿载体轴的分量,将这些分量经过一个坐标转换方向余弦 阵,可以转换到要求的计算机坐标系内的分量。如果这个矩 阵可以描述载体和地理坐标系之间的关系,那么载体坐标系 测得的相对惯性空间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经过转换后便可得 到沿地理坐标系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分量,有了已知方位的加 速度和角速度分量之后,导航计算机便可根据相应的力学方 程解出要求的导航和姿态参数来。
1.1 捷联惯导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惯导系统主要分为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两大类。 惯导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 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具有隐蔽性好,可在空中、地 面、水下等各种复杂环境下工作的特点。 捷联惯导系统(SINS)是在平台式惯导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 的,它是一种无框架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三个线加速度 计和微型计算机组成。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的 主要区别是:前者有实体的物理平台,陀螺和加速度计臵于 陀螺稳定的平台上,该平台跟踪导航坐标系,以实现速度和 位臵解算,姿态数据直接取自于平台的环架;后者的陀螺和 加速度计直接固连在载体上作



1.5简单介绍使用新型陀螺仪的捷联导航 系统
1

用静电陀螺仪的捷联式系统
静电陀螺仪利用电极对球形转子的静电吸力,以及自动调节电极 电压的方法,使球形转子支承在电极中心;并采用光电测量方法 测出壳体相对转子极轴的转角。它消除了框架陀螺和挠性陀螺由 于机械联接所引起的干扰力矩,也避免了液浮陀螺由于液体扰动 所引起的干扰力矩,因此是一种高精度陀螺仪。但由于其工艺复 杂,因而成本较高。 静电陀螺仪原理是50年代初提出的,直到70 年代末才进入实用。经过逐步改进,静电陀螺仪精度已高达 0.0001°/小时。它特别适合于高精度惯导系统应用,曾被用于B52远程战略轰炸机和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用它构成的静电陀 螺监控器现在是核潜艇惯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用环形激光陀螺仪的捷联式惯导系统
1963年,美国首先向世界公布了激光陀螺概念;但直到1981年, 激光陀螺才首次被用于当时新生产的波音747飞机惯导系统中;接 着于1983年开始批量生产,其间经历了长达20年的研制周期。激 光陀螺长期不能进入实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材料和加工工艺上的困 难。激光陀螺仪是以激光作为工质,以近代物理学中的萨格奈克 效应作为理论基础作成的一种感测角速度的装臵。它不使用机械 转子,而是使用沿闭合光路运行的正、反两个激光光束间的谐振 频率差,以此测定相对惯性空间的转速和转角。激光陀螺由于没 有高速旋转的活动件,因而也被称为固态陀螺仪。激光陀螺具有 机械陀螺无法比拟的优点,是捷联惯性系统理想的元件。自80年 代中期至今,在覆盖军用机和民用机的绝大部分飞机捷联惯性系 统中,激光陀螺已处于统治地位。

不管惯性器件的精度多高,由于陀螺漂移和加速度计的误差 随时间逐渐积累(这也是纯惯导系统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它 对位臵误差增长的影响是时间的三次方函数),惯导系统长 时间运行必将导致客观的积累误差,因此,目前人们在不断 探索提高自主式惯导系统的精度外,还在寻求引入外部信息, 形成组合式导航系统,这是弥补惯导系统不足的一个重要措 施。

惯性导航系统是利用惯性敏感器、基准方向及最初的位臵信 息来确定运载体的方位、位臵和速度的自主式航位推算导航 系统。在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 易受到干扰破坏。它完全是依靠载体自身设备独立自主地进 行导航,它与外界不发生任何光、声、磁、电的联系,从而 实现了与外界条件隔绝的假想的“封闭”空间内实现精确导 航。所以它具有隐蔽性好,工作不受气象条件和人为的外界 干扰等一系列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惯性导航在航天、航空、 航海和测量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捷联式惯性导航(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捷联 (strap-down)的英语原义是“捆绑”的意思。因此捷联式 惯性导航也就是将惯性测量元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 装在飞行器、舰艇、导弹等需要诸如姿态、速度、航向等导 航信息的主体上,用计算机把测量信号变换为导航参数的一 种导航技术。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捷联式惯性 导航系统创造了条件。
3

用光纤陀螺仪的捷联式惯导系统
1975年,美国率先在世界上提出了光纤陀螺的设想。至90年代中 期,光纤陀螺开始走向实用,最初用于战术导弹制导及飞机航姿 系统中。光纤陀螺是采用光纤作为光路、并基于萨格奈克效应的 一种新型光学陀螺。当陀螺相对惯性空间旋转时,由相位测量电 路提供输出。这种陀螺通常被称为干涉型光纤陀螺,并由发光二 极管、波束分离器、光纤以及相位探测器等部分组成。光纤陀螺 没有困扰激光陀螺的闭锁问题;与激光陀螺一样,同样没有活动 部件;并且具有很宽的动 态范围及低的制造成本。受到光纤技术 商业开发推动的光纤陀螺性能将很快地满足甚至超过激光陀螺, 1998年,达到惯性级的光纤陀螺已被研制出来。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惯性器件的关键技术的陆续 突破进而被大量应用,捷联惯导系统的可靠性、精度将会更 高,成本将更低,同时,随着机(弹)载计算机容量和处理 速度的提高,许多惯性器件的误差技术也可走向实用,它可 进一步提高捷联惯导系统的精度。此外,随着以绕飞行体轴 旋转角增量为输出的新型高精度捷联式陀螺的出现,用以描 述刚体姿态运动的数学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将以经典的欧 拉角表示法向四元素表示法发展。
1.3捷联惯导的分类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根据所用陀螺仪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 采用速率陀螺仪,如单自由度挠性陀螺仪、激光陀螺仪(见 陀螺仪)等,它们测得的是飞行器的角速度,这种系统称为 速率型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另一类采用双自由度陀螺仪, 如静电陀螺仪,它测得的是飞行器的角位移,这种系统称为 位臵型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通常所说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 统是指速率型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目前,捷联系统的精度还未达到平台系统所取得的精度水平, 还不能完全满足各种军用和民用的要求,其原因是:
a) 新型捷联用的惯性仪表,如动力调谐陀螺仪、激光陀螺仪、光纤陀螺等漂移达 到0.01°/h,石英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误差达到1×10-4之后,进一步提高仪表 精度将会遇到加工工艺、材料、光电元器件等方面技术极限的限制,进一步提高 仪表硬件精度将会更加困难,大幅度地追加投资不一定能够收到成比例的技术效 益,中的惯性仪表是直接与载体联接,飞行器的恶劣动力学环境如过载冲 击、振动以及机动飞行等都会给惯性仪表和捷联系统带来动态误差。这类误差比 较难以补偿,这也是捷联系统还没有达到平台系统精度水平的主要原因。 c) 为了充分发挥捷联惯性系统的技术优势,利用其它系统的高精度测量信息来补 偿和抑制惯性系统随工作时间延长而增长的误差,达到提高导航(制导)精度的 目的,建立以惯性系统为基础,以其它各种测量信息为辅助的组合导航系统。 惯性技术的发展表明:从传统的机械转子型陀螺向固态陀螺仪(激光、光纤和半 球谐振陀螺仪)转移并进一步向以半导体硅为基本材料的微机械振动陀螺发展; 从框架式平台系统向捷联系统转移;从纯惯性捷联系统向以惯性系统为基础的多 体制导航组合系统发展,成为今后惯性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2)因为要保证大攻角下的计算精度,对计算机的速度和 容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捷联惯导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捷联惯导系统已在军民领域被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 80~90年代,在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卫星等民用领域及在 各种战略、战术导弹、军用飞机、反潜武器、作战舰艇等军 事领域开始采用动力调谐式陀螺、激光陀螺和光纤式陀螺的 捷联惯导系统,尤其是激光陀螺和光纤式陀螺是捷联惯导系 统的理想器件。 采用光纤陀螺的捷联惯导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 导航系统。我国惯性导航与惯性仪表队伍已经初具规模,具 备了一定的自行设计、研制和生产能力,基本拥有了迅速发 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尽管如此,我国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 还有相当的差距。

我国的船用捷联惯性技术较航空、航天等其他行业起步晚,与 美、法、俄罗斯等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西方对我国在该领 域的控制也极为严厉。基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诸多优势,我 国对船用高精度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自 主研发是我国发展船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唯一出路。相信 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更高精度固态陀螺的研制成功以及船用 捷联技术的日益成熟,满足我国各类舰艇要求的捷联式惯性导 航系统必将研制成功,并得到大规模装备和应用。
捷联惯导系统
——22011316 罗优
一、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简介
二、捷联惯导系统仿真
三、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
一、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简介

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解 算和控制功能代替机电稳定系统成为可能。于是,一种新型 惯导系统--捷联惯导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 尤其在1969年,捷联惯导系统作为"阿波罗"-13号登月飞船的 应急备份装臵,在其服务舱发生爆炸时将飞船成功地引导到 返回地球的轨道上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为捷联式惯导系 统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捷联惯导系统仿真
2.1系统仿真

捷联惯导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实体平台,即将陀螺仪和加速度 计直接安装在机动载体上,在计算机中实时的计算姿态矩阵,通 过姿态矩阵把导航加速度计测量的载体沿机体坐标系轴向的加速 度信息变换到导航坐标系,然后进行导航计算。同时,从姿态矩 阵的元素中提取姿态和航向信息.由此可见,在捷联惯导系统中 平台的作用已由计算机及其软件的作用代替了,捷联式惯导系统 采用的是数学平台。力学编排就是按照合适的数学模型由观测量 计算出导航定位参数。具体地讲,利用陀螺仪测得的载体相对于 惯性参照系的旋转角速度,计算出载体坐标系至导航计算坐标系 之问的坐标转换矩阵;将测量的比力(加速度计测量载体相对于惯 性空间的线加速度)变换至导航坐标系,并经过两次积分得到所需 的速度位臵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