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中祥林嫂形象的衰变过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中祥林嫂形象的衰变过程分析
摘要: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悲剧人物。她命运多舛,屡遭迫害。初到鲁镇,祥林嫂苦中求生、满怀希望;再到鲁镇,祥林嫂身心受创、苦苦支撑;三到鲁镇,祥林嫂槁木死灰、日薄西山。
关键词:人物形象《祝福》祥林嫂衰变过程
人物形象分析是语文教学尤其是小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叙事结构,更好地深入探究小说的内在含义和深层意蕴。
人物形象分析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分析人物形象的语言和行为,也可以分析人物形象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还可以从某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过程入手,分析小说所设置的历史文化语境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影响。
以下,我们就以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祥林嫂为例,分析她的衰变过程及其内在价值和意义。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她命运多舛,屡遭迫害,一次次的悲惨遭遇就如一把把匕首深深插入她脆弱不堪的心脏,终于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悲惨地死去。她的悲剧命运发生在这个充满了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地方——鲁镇。她三到鲁镇的生活过程是她一步步走向悲剧的过程。
一、初到鲁镇:祥林嫂苦中求生、满怀希望
祥林嫂初到鲁镇,是因为小丈夫死了,为了躲避改嫁,她偷跑了出来,经人介绍来到鲁四爷家做工。“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皮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她手脚都壮大,不喜欢开口,很像一个安分守己、踏实肯干的人。
此时的祥林嫂是一个老实、淳朴而又健壮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祥林嫂为了逃生,做着繁重的活,整天地做,而工钱却少得可怜,但是她心里却是满足的,可见她已经习惯了奴隶般的生活。这就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生活,她们早已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对于食不知味、衣不蔽体已经习惯,只要能坐稳奴隶的位子就很安心了。以此也可以见到封建旧社会劳动妇女卑微的生活愿望。
鲁迅说,中国妇女从来没有挣到过属于自己的命运。确实,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是没有独立性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她们一生的命运。中国封建礼教要求女人要从一而终,寡妇不能够再嫁。祥林嫂是不肯依从婆家为她做出的再嫁的安排的。所以她是一路嚎,一路骂,抬到贺家坳,喉咙都哑了,死都不肯服从,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
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祥林嫂是用生命在反抗,她深知再嫁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寡妇应该为死去的丈夫终身守节,她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甘心做受害者。
二、再到鲁镇:祥林嫂身心受创、苦苦支撑
再到鲁镇是因为祥林嫂死了丈夫,儿子又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赶出来,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再到鲁镇来讨生活。她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皮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么精神了”。生活的苦难在她的肉体和精神上都留下了深深的伤疤,手脚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灵活,记性也差多了,像死尸一样木然的脸上更没有了笑容。主人从开始的不喜欢到处处鄙视她,鲁镇的人从起初的同情转变为对她的嘲弄和讥讽。文中有两处写到,“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在鲁镇人眼里,祥林嫂的再嫁是不被认可的,此时的祥林嫂是一个触犯了禁忌、败坏了风俗、“重婚又克夫克子”的不吉祥的罪人。
祥林嫂全不理会那些,她反复地讲她的儿子阿毛惨死的故事,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丝的同情。她用痛苦的讲述来纪念阿毛,而鲁镇人的态度却是冷漠和鄙夷的。以至于她头上的伤疤也成了一处罪证,成了拿来笑话她的把柄。
柳妈的“地狱说”让祥林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她死后要被两个男人争的这一说法把她推向了更加恐怖的深渊。她已经深信自己是有罪的,拿出了积存的所有工钱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而这条门槛却是当做她的替身让千人踏,万人跨,来赎她这一世的罪。她捐完门槛后,“神情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她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并有着强烈的好好活下去,活得尽可能体面些的信念的。然而,当四婶仍然不让她碰祭祀用的酒杯和筷子时,她心里重新燃起的生的希望之火又被冰水冷冷地浇灭了。这次的打击是摧毁性的,她深深地埋在了“自己有罪”的阴影里,“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以至于后来被主人打发走了。
三、三到鲁镇:祥林嫂槁木死灰、日薄西山
三到鲁镇,祥林嫂已经沦为了乞丐。“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
此时的祥林嫂已经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的木偶人,然而她敢于对“神”提出质疑,“我”万万料不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祥林嫂既是渴望死后可以和家人团聚,又害怕去阴曹地府被两个男人争夺。她是在渴望中死去,是在比生更大的恐怖中死去,不免让我们痛心。
祥林嫂由“两颊发红”到“头发花白”再到脸上“黄中带黑”,一步步地滑向了生命的尽头。她一直在抗争,她的抗争毫无意义,是整个社会让她没有活路,这也是鲁迅对封建礼教最深刻的批判!■
参考资料:
鲁迅.鲁迅文集精读本[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4.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