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经济危机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金融危机时代优化中国-新加坡双边贸易结构之管见

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新加坡双边贸易受到较大冲击。主要原因是两国双边贸易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单一、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低、双边贸易关联度呈现下降趋势及产业内贸易过于集中等。为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推进两国贸易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新加坡;双边贸易结构;局限性;见解

一、学术界关于中-新贸易的研究动态

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是东盟自由贸易区10国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国-新加坡自1990年建交以来,中-新经贸合作机制健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为学术界所广泛关注,学者们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文献.

王玉主对中-新贸易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中-新进出口贸易向少数产品集中是中-新贸易最显著的特点。李慈军对中-新商品贸易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新加坡在双边贸易中略占优势。吴凤娇、宋小川等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等指标对中-新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中-新在比较优势上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动因。韦倩青在分析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现状基础上认为,中-新之间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的商品是中间产品。周彦希通过对新加坡与中国RCA的计算,分析中国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在于较低端的劳动产品.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颁布后,赖明勇、谢锐就《协定》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进行了研究.

2009年是《协定》实施的第一年,2010年是中-新建交20周年。本文从金融危机对中-新双边贸易的冲击着手,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对中-新双边贸易的发展概况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剖析双边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并在这基础上就如何在《协定》框架内优化中-新双边贸易结构,推进后金融危机时代两国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浅见.

二、金融危机对中-新双边贸易的影响

中-新建交以来,双边贸易总额增长迅速.

2008年,中-新双边贸易额达到524.36亿美元,比1990年的28.15亿美元增长了17.63倍。其中,中国自新加坡进口总额达到138.4亿美元,比1990年的8.41亿美元增长了22.94倍;中国向新出口总额达323.00亿美元,比1990年的19.75亿美元,增长了15.35倍。据新加坡统计,近年来中国一直是新加坡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截止2009年7月为新加坡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在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9.9%,仅次于其邻国马来西亚。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新加坡是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东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新双边贸易发展基本数据表明,两国贸易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

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新贸易表现出三波起伏,分别出现在2007、2008、2009年的第一季度,而第三波跌幅最大。2007年1~2月,中-新进出口贸易额由2006年12月份40.74亿美元下降至35.90亿美元和31.53亿美元,下降幅度均超过12%;第二波下降自2007年底四季度开始至2008年第一季度,2008年2月出现当年单月最大跌幅(19%);第三波下降自2008年8月份(54.14亿美元)之后开始,2009年1~2月份跌至谷底,双边贸易总额两月累计只有64.6亿美元,同比下降34.1,其中1月份为3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2.6%。尔后逐步上行,7月单月进出口贸易额已恢复至46.03亿美元,截至2009年9月,已达到48.2亿美元.

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前9个月,中-新贸易各项指标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双边进出口总额为366.80亿美元,同比下降24.1%,其中,中国对新出口183亿美元,同比下降26.2%,从新进口183.8亿美元,同比下降21.8%。这些数据远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2009年前9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5578.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下降21.3%;进口下降20.4%。不仅如此,两国双边贸易复苏的速度也远低于我国的平均速度:截至2009年9月当月,中-新双边贸易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8.6%,而全国的进出口只下降了10.1%.

2006~2009年中-新双边贸易月度变化趋势中国外贸依存度比较高(2007年为67%,2008年为60%),新加坡经济属外贸驱动型,经济高度依赖美国、日本、欧洲和周边国家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4倍。因此,中-新两国经济贸易发展难免会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但是,近几年来,为何在两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中-新双边贸易发展竟会受到外部环境如此大的冲击,这是中-新两国政府及学者们都没有想到的。为了寻求原因,我们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进一步剖析双边贸易结构特征.

三、中-新双边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为较全面研究双边贸易结构特征,本文主要采用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特化系数以及双边贸易比较

优势指数等对近来中-新贸易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1.贸易商品结构单一,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低

本文采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二次修订本(SITC,Rev.2)的分类结构及编码。为便于经济分析和国际比较,本文按照STIC的一位数分类将中-新产品分为10大类。SITC0-4为初级产品,SITC5-9为工业制成品;其中,SITC5和SITC7

大多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SITC6和SITC8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SITC9为未分类商品(含非常规商品).

随着两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新双边商品贸易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可以看出,2008年中-新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第7类、第3类、第8类、第6类和第5类商品上,五类商品的贸易额占货物贸易总额的98.1%。其中,SITC7是中-新双边贸易第一大类商品,2008年贸易额为298.21亿美元,占货物贸易总额比重达到56.9%.

中-新双边贸易结构变化趋势

从中国对新加坡出口结构看,1990年以来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SITC6-8,SITC7就占到出口比重的64.5%;其中,机电产品、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近年来中国对新出口的主要商品,占中国对新加坡出口总额的七成以上。从中国自新加坡进口来看,双边贸易主要集中于SITC3、5、7三类商品,占中国自新进口总额的84.7%;其中,机电产品、矿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是中国自新加坡进口的的主要产品.

图3中国对新加坡的出口变化趋势若把货物贸易商品分为四大类,即初级产品、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以及未分类商品(含非常规商品)。中-新双边贸易结构在双边贸易发展中经历了较大变化:第一,从中国对新出口来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迅猛增加,从1990年的3.24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20.3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6.4%上升到68.2%);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5.7%下降为6.7%。

第二,从中国自新的进口来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总额比重从1990年的27.0%上升至2008年的63.4%,但其进口额从2006年开始出现徘徊下滑态势。初级产品在进口结构中的比重则由66.1%下降为22.8%,但我国自新进口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2006年以来呈上升态势.

第三,从中-新双边服务贸易方面来看,双边服务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很低,2006年只有68.62亿新元,是其408亿美元贸易总量的十分之一强。总体上,中国在双边服务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新加坡保持较大顺差,服务贸易失衡。新方在运输服务、贸易相关服务、版税服务、建筑服务、通讯及其他服务等方面出口顺差较大;仅在商业管理服务上对中贸易存在逆差。从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看,新加坡在知识产权、国际金融和贸易相关行业具有突出竞争力。

综上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中-新双边贸易存在结构性失衡,中国在货物贸易上对新加坡持有顺差,在服务贸易上持有逆差;

新加坡在货物贸易上对中国持有逆差,在服务贸易上持有顺差.

2.双边贸易关联度呈现下降趋势

据TII计算出新世纪以来9年的中-新双边贸易强度指数表明,一方面,中-新贸易强度很低。新世纪来9年的平均贸易强度指数仅为1.59,低于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0%,这说明中-新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近年来逐年下降,中-新贸易强度指数呈倒U型,2006年之前不断上升,在2006年达到最高的1.8之后出现下降趋势.

3.产业内贸易过于集中

产业内贸易也称重叠贸易或双向贸易,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层次反映了一国贸易成熟程度。

根据IITi计算出的2006~2008年中-新双边货物贸易的IITi结果表明,近年来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在SITC1、SITC3、SITC5、SITC9几大类产品上产业内贸易指数多数年份大于80%,双边产业内贸易程度很高,且双向垂直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新产业内贸易的显著特征,产业内贸易贡献大于产业间贸易。SITC0、SITC7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2006年以来也接近80%,产业内贸易程度逐步提高。从上述商品贸易结构的分析也可看出,中-新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特别是机电产品、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等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很高.

4.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在双边贸易中有比较优势

2006年以来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双边贸易中更具比较优势。具体来说,中国在SITC0、SITC1、SITC2、SITC4、SITC6、SITC7、SITC8比较优势明显,特别是SITC4、SITC6在最近三年比较优势显著。而SITC3、SITC5、SITC9等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以及未分类商品上中国则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

5.双边贸易互补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